【公報廣場】分享訊息停看聽,臉書盤點十關鍵

(相片提供/Pixabay)

◎ 黃芃郁

全球疫情爆發後,各種與之相關的消息紛紛在網路上迅速流竄,不少人會將社群媒體上看到的相關資訊分享給其他親友,然而不乏有未經查證的資訊或謠言混入其中,造成部分民眾對疫情有錯誤的認知。尤其在關乎自己生命健康導致整個社會人心惶惶的時刻,民眾容易因假資訊而感到恐慌,較難冷靜判讀及查證資訊是否正確,導致不實資訊更加輕易地擴散。

有鑑於近年來大量的不實訊息流竄,社群媒體龍頭臉書在〈不實報導的辨認訣竅〉中提供了幾個方法,教導民眾自行判別不實訊息,以下摘錄整理:

  1. 對標題保持懷疑態度:不實訊息常利用聳動標題誘使民眾閱讀,如果標題太過於令人震驚或難以置信,那很有可能是假訊息。
  2. 仔細注意網址:許多不實報導都會偽裝成真實的新聞來源,可前往能信任的新聞媒體網站比對或到國家官方網站查詢訊息真偽。
  3. 確認新聞來源:若報導並非來自熟悉的組織,請先查詢該組織的相關介紹後,再判斷消息來源可信度。
  4. 奇怪的排版:很多不實訊息的網站常出現錯字或奇怪的文章排版,如果發現以上情形請多加留意。
  5. 可疑的圖片:假訊息中經常使用竄改過的圖片,或盜用圖片或影片來斷章取義、引導輿論、混淆視聽。有時被盜用的圖片甚至與該篇內容毫無關係,可在搜尋引擎上試著尋找該圖片來確認原始出處。
  6. 檢查日期:不實訊息可能會出現不合理的時間順序,或者篡改事件發生的日期誤導讀者。
  7. 查核資料來源:檢查文章中使用的資料來源是否準確真實,如果缺乏證據或是有匿名專家做背書,就十分有可能是不實訊息。
  8. 參考其他相關新聞:若有多個具公信力的來源都報導相同的內容,則訊息內容較可能屬實;若無其他新聞來源報導一樣的內容,其不實報導可能性提升。
  9. 判斷該新聞是否是個笑話:近年來不少新聞時事諷刺類節目崛起,有些創作讓部分民眾容易摸不著頭緒,分不清是真實報導抑或幽默反諷,可以仔細注意其中的細節來判斷其中是否帶有玩笑意味。
  10. 只分享確認過真實性的訊息:確認訊息的真實性前,不輕易在網路分享。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