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眺望】更新變化的「差傳」

──新加坡真理堂

◎ 李孝忠(新加坡大會宣教顧問)

新加坡長老大會(PCS)所屬教會有很好的「差傳」傳統,每年為各地的海外宣教師和事工奉獻。2009年,筆者首次受邀為真理堂差傳年會講員,四次聚會後都有認捐行動,目標募款額換算台幣為700萬,這樣的聚會到2021年已延續48年。目前關懷的區域涵蓋東南亞多個國家和新加坡本地的泰籍移工、外籍神學生等,並且還包含神學教育、聖經翻譯等事工。一間只有200多位會友的教會竟有這樣寬廣的事工關懷和慷慨的資源分享,值得台灣教會學習。

然而,因著時代的變遷,差傳事工也面臨了一些新的挑戰,「全球化」「政府政策」「教會信仰理念」和「事工傳承」是其中主要課題。

  全球化   全球人力遷徙和新冠病毒(COVID-19)盛行驅使教會差傳事工必須重新省思。這兩年因著疫情的影響,勞工的權益和身心健康議題逐漸浮現,而教會的「客工」(外籍勞工)事工也受疫情延阻。

  政府政策   新加坡1990年制定《維持宗教和諧法令》。2019年修訂加強管理國外宗教團體金錢的奉獻收入和支出;對內則規範公共事務活動不得傳教,並試著促成各宗教團體彼此交流,以達成宗教和諧的社會氛圍。因此,今年教會為國外教會急難救助募款的工作和國內社區事工的推行都受到影響,以往以「佈道」為主要目標的宣教運動必須反思調整。

  教會信仰理念  新加坡神學院將「宣教與佈道」列為道學碩士必修課程;宣教意指國外跨文化福音事工,佈道則是引領本地居民歸主事工。地方教會差傳的信仰理念和實踐多在上述神學思維的架構進行:宣教和佈道之間的界線分明,所成立的基金則分屬特定科目,必須專款專用,於是形成差傳基金豐足,但社區事工資源闕如的現象。特別是本地外籍移工關懷事工經費帳目歸屬不明。

  事工的傳承   社群團體的運作有一個共通的現象:20%的成員積極參與,80%則被動跟隨,教會亦然,事工的執行經常落在少數人的肩上。如何鼓勵更多人傳承,特別是青年,也是多數教會面臨的課題。
「使命傳承」是PCS真理堂今年的差傳年會主題,由該堂主理牧師潘志成擔任講員。他說,宣教理念的更新與拓展是差傳事工永續發展的關鍵,他領悟到上帝給的使命是牧養關懷,圈內、圈外的羊都是上帝的託付,而本地和外國的事工是合一的。

一個整全的使命觀和本土宣教神學逐漸成形。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