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廣場】敬且重之衡量

(相片提供/Pixabay)

◎ 賴允亮

2005年,一位藥廠員工傑米.雷迪(Jamie Reidy)出版了一本自傳小說《「硬」推銷:「偉哥」業務的進化》(暫譯,Hard Sell: The Evolution of a Viagra Salesman),踢爆業務高薪厚職背後的糜爛生活。他揭露工作中看到業務的行銷內幕,包括如何油嘴滑舌地述說產品的療效、拉攏醫院高層來達到業績,而醫院工作人員如何利用這些資源滿足私慾的陋習。作者在出書後被解雇,小說部分內容也被改編成2010年上映的電影《愛情藥不藥》(Love and other drugs)。

美國於2013年起規範,凡收受藥品公司美金10元以上或等額的物品,一律須將金額與醫師姓名公開。日本的非營利媒體早稻田紀實傳媒(Waseda Chronicle)在2019年1月完成調查,公開了醫師接受藥廠餽贈的名目與金額,其中也包含了正當的名目,如稿費、演講費等。在歐美,也有非營利媒體建立公開查詢的資料庫,將藥廠與醫師之間的金錢收受透明化。

從以上敘述可見,醫療與產業界的交涉常被視為必須迴避、敬而遠之的關係,以免落入不當利益交換的口實。但實際上,醫療界和產業界的互動密不可分,尤其是日益發展的生物科技與智慧醫療,更有賴於彼此的合作,才能使病患得到最好的醫療照顧。產業界能夠提供醫療執行者新穎的醫藥資訊,乃至新產品模型開發、商業推廣、與國際化策略等;醫療界第一線工作者也能提供及時的實務與反饋經驗,跨界融合有助於進一步醫藥與醫材的開發研究。例如臨床試驗、創新育成,都需要產業界與醫療端雙方密切合作,甚至國內外醫院也不乏以BOT模式進行的開發與增設,這些都是醫界與產業界互為夥伴、相輔相成的例子。因此,醫療界是很尊重產業界,並且相互是一種「敬且重之」──尊敬、互重且自重的關係。

現代臨床醫學之父威廉.奧斯勒(William Osler)說:「行醫是一種藝術而不是交易。」法規有形,所能規範的也有形,唯有醫療者心中的那把尺無形、且無時不在的。從事有關於生命的工作,更不可用價錢與業績來衡量的。如同聖經說「要勝過法利賽人的義」,法律規條只能處理看得見的外在行為,卻無法處理人內心的意念,也唯有心中那把度量的尺是無所不在的。

不論何種職業,當基督徒認定自己的工作是呼召,就當以榮耀神的態度將工作做到最好,因為「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無論做什麼,你們都要專心一意,像是為主工作。」(以弗所書4章1節、歌羅西書3章23節)如此,我們就不必害怕落人口實、局限自己的眼界與腳步,也能在被呼召的領域中,榮神益人。 (作者為馬偕醫院主治醫師)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