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本文為報導、並非醫療評估或治療指導,若有身心健康疑問,請仍需與專業人士討論。

【林婉婷高雄報導】壽山中會德生教會關懷組於10月9日上午舉辦內部關懷訓練,邀請專科社工師邱怡薇擔任講師,帶領與會組員們探討創傷照護與療癒,及助人者本身的自我壓力察覺與修復。

創傷事件對受害群體造成痛苦經歷,也可能衝擊助人者的身心。邱怡薇以氣爆、地震等災害為例,談到「非預期事件」帶來心理壓力和失落感,在經歷嚴重創傷後,人會產生身心反應,如「侵入反應」回想或夢見創傷事件;「逃避與退縮反應」避免創傷感受與記憶,及為了抵擋痛苦而情緒麻木;「生理反應」即使沒有受傷或疾病,仍感覺不是,頭暈、胃痛、胸悶、食慾不振等等。她又進一步說明「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定義、病因和調適,及如何陪伴悲傷者。

(攝影/林婉婷)

邱怡薇在首堂課程結語中指出,安慰他人的力量來自本身有承擔他人痛苦的勇氣,也鼓勵眾人思考如何給予悲傷者正向輔助,學習在患難中讓同樣遭患難的人走過生命幽谷,讓苦難成為化妝的祝福。

第二堂課,邱怡薇介紹助人者的特性是「高度觸及人心」,要面對許多情緒感受如痛苦、失望、憤怒、沮喪的替代創傷,因此容易耗竭(Burnout),助人者要在關懷他人和自我保護間取得平衡,也需要有團隊互相支援。

邱怡薇社工師。(攝影/林婉婷)

邱怡薇指出,助人者的理想循環是同理的觸動、積極的投入、情感的分離,即投入與感知受助者的處境,又不會過度受到影響,避免助人者產生「替代性創傷」。當助人者知覺到自身能力和外在環境要求不平衡時,就會產生壓力,邱怡薇提醒,面對壓力,首先要透過量表等方式評估壓力來源,如個人、家庭、工作或職涯等,才可能進一步減壓。

邱怡薇帶領大家誦讀約伯記2、3章經文,和與會者們共思助人者可能會遭遇的處境。她請大家讀熟約伯記和但以理書為下堂課程預備,也更能理解當代人應如何面對壓力。課程最後,眾人輪流分享自己過去在助人和生活經歷的壓力,如何把學習的收穫運用在服事中,及自己在關懷過程中曾感受過的情緒。

(攝影/林婉婷)

德生教會關懷牧師謝克岳受訪時表示,這場上半年度培訓課程原定在今年6月舉行,因應本土疫情爆發而暫延至今日辦理。關懷組培訓已行之有年,透過內部訓練造就弟兄姊妹,也聯繫彼此情誼;除了教會舉辦的課程,也鼓勵組員們多多參與其他靈性關顧、助人服務等相關培訓,充實服事的能力。

德生教會關懷組下半年度培訓課程預計在11月27日上午舉行,邱怡薇將繼續談助人者的壓力覺察與療癒。

廣告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