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屏東報導】擁有150年歷史的屏東中會屏東教會,於10月10日上午舉辦設教150週年感恩禮拜,這是繼80、100、120、135和140年後第6度舉行週年紀念。經歷清國、日本與國民政府時期的屏東教會,見證屏東地區宣教和多間教會設立的歷史,也呈現台灣人教會不再倚靠外國勢力保護,而是靠台灣人自立、自治的歷程。

屏東教會牧師蔡主結在信息中回憶歷屆牧師貢獻及分設教會緣由,指出屏東教會就像老樹頭,上帝的愛藉由此開枝散葉,傳遞到不同地方。他也引用莎士比亞劇作《奧賽羅》(Othello)中關於「好名聲」和「嫉妒」的名句,作為教會150週年之際的信仰反省。前者稱錢財是身外之物,好名聲卻是靈魂的寶石,比起金錢,好名聲被奪走才使人貧困、匱乏好名聲;蔡主結以此提醒弟兄姊妹們堅定作上帝兒女的心志。

蔡主結牧師。(攝影/林婉婷)

後者指嫉妒如同綠色眼睛的惡魔,人的英明會毀在自我懷疑和嫉妒中;蔡主結說明人要面對「自我搏鬥」,並在上帝面前省思自己對上帝的愛,是否因為對世界的懷疑和嫉妒而折損,並去懷疑、嫉妒其他同為主內肢體的弟兄姊妹們。最後他強調,屏東教會的好名聲來自施比受更有福,若想維持好名聲,接下來不是獨大自己,而是遵行信仰前輩的教導,願意分享上帝的愛。

在「屏東教會剪影與回顧影片」中,收錄許素珠、陳昭、謝金櫻、謝秀嫣等退任長老們分享見證,包含身體病痛倚靠禱告終得痊癒、參與歷任牧者事工的經驗,及對教會未來的展望、勉勵。片中,蔡主結總結,現代教會要思考的是本地人如何向本地人傳揚福音,將150年的累積繼續分享出去。

(攝影/林婉婷)

歸鄉牧者感言,邀請現在台中中會復興教會牧會的蔡明禮牧師為代表。蔡明禮表示自己是屏東教會出生的傳道人,於1998至2000年期間在屏東教會擔任傳道師,過程有幸參與教會歷史研究。他亦肯定屏東教會每個世代的傳道人看見社會需要,就與弟兄姊妹們同心辦理事工回應,例如過去有信愛幼稚園參與兒童教育和照顧,現在有「楠仔樹下社區大學」關心長輩終身學習和身心靈健康。最後他談到今年疫情衝擊教會界,期待屏東教會也有新的看見,重思教會如何向社區傳福音,讓老樹頭也能萌新芽。

(攝影/林婉婷)

屏東教會的設立源自於當時在阿緱城的信徒們都要到阿里港聚會,他們向宣教師李庥表示希望在阿緱城設立教會,避免路程遙遠與危險;於是在1871年設立福音堂,隔年於媽祖廟前建立禮拜堂並聚會長達50年。1914年,吳希榮牧師就任屏東教會首任牧師,其家族奉獻教會現址土地建堂,1919年開工、1921年竣工,今年正好也是屏東教會禮拜堂建立100週年。

屏東教會於1952年分設和平教會,1961年公館教會、1959年振興教會(佈道所)、1961年民和教會(舊稱林森路教會)、1991年建豐教會、1964年海豐教會、1982年迦南教會、1994年彌迦教會、2001繁華教會(佈道所)。

(攝影/林婉婷)
屏東教會為150週年發行紀念悠遊卡。(攝影/林婉婷)
廣告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