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湖潑漆案被告陳俞璋 辦「珍惜苦痛」個人藝術展

(攝影 / 邱國榮)

【邱國榮採訪報導】慈湖潑漆案被告之一陳俞璋,舉辦個人的當代藝術展,策展名稱是「珍惜苦痛」,特地挑選「中華民國」國慶日舉辦,在緊鄰政治中心的七星中會濟南教會庭園廣場展出一天。他表示,在雙十日這一天策展,的確是他故意的選擇,希望他的作品能夠提醒台灣人,中華民國是外來的,憲政不是為台灣人量身打造,所以台灣人在雙十這天,謹記尚有未完成重要的事,那就是台灣獨立建國大業,否則對不起那些犧牲的前輩們。

陳俞璋展出他個人創作的當代藝術的系列作品,命名「珍惜苦痛」。他解釋,幾乎「中華民國人」要求台灣人,要走出受壓迫的歷史悲傷,但事實上是,台灣人還沒有充分機會去了解到自身民族的苦痛,「苦痛的這歷史對台灣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經驗」,也唯有了解過去,之後,才會知道未來該朝往哪個方向的目標向前走;雖然,「珍惜苦痛」給人的感覺,會有些許的不舒服,但是,背後是需要台灣人了解,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苦痛,不僅在過去歷史裡得以被看見,也發生在現在。

坐者為陳韋鑑(攝影 / 邱國榮)

作品〈文不由衷 ê 世界〉,他說,台灣被中華民國統治,書寫中文已經是日常,但傳統市集的講話聲音根本無法用中文紀錄,中文難以跟台灣人的母語,逐字逐句地對上,所以台灣是「文不由衷 ê 世界」,非常畸形,可是台灣人因為已經習慣,反而不覺得畸形,因此他這次創作的系列作品是從這個角度作為出發點,盼望台灣人反省,「其實,我們還是外人在統治」。

作品〈實踐〉,他解釋,紀念為台灣打拼犧牲的前輩們時候,台灣人要想辦法實踐前輩們尚未完成的理想,對他而言,最基本的就是用「全台語」生活,於是,他記錄其個人生活圈使用全台語生活的處境,呈現在〈實踐〉這個作品上。 

廣告

陳俞璋說他過去是熱愛中華民國的愛國青年,在2014年318運動後覺醒,然後堅持自己的生活用語,唯有台語。他認為振興母語,當然是母語生活化,但是在華語的強勢下如何能夠生活母語?就他個人經驗,是先有國家認同後,才有要講台語的下定決心。除了全台語的生活,陳俞璋現在書寫也努力嘗試「白話字」,他學習白話字是在七星中會雙連教會的台語羅馬字班。

這次策展的指導老師是藝術評論家陳韋鑑(前本報記者),陳韋鑑指出,陳俞璋是典型公民不服從的抗爭者,是社運的積極者,透過藝術找到可以跟民眾對話的方式,因此來向他學習當代藝術,學程的時間超過1年才完成,這次展覽有3個靜態與3個動態,結束在濟南教會後,陳俞璋將會再尋覓地點策展。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