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廣場】打破高中學習歷程檔案的迷失

(相片提供/Pixabay)

◎ 黃宗玄

9月25日,教育部證實2萬5210件高中學習歷程檔案上傳後遺失,累計81校、7854名學生受影響。這讓教育部長潘文忠不僅向受影響的師生與家長致歉,也要依法向外包廠商進行究責。然而,在這個資訊安全事件之外,更應該探討的是,這樣的學習歷程檔案,到底想要傳遞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是什麼呢?如此形式化的學習歷程檔案,可以真的評量出學生的差異嗎?底下,將從幾個面向來分析。

首先,設計學習歷程檔案這套體制的初心是為了讓學生們多元探索,來增加人生的閱歷與經歷,卻在照本宣科的傳統教育框架下失真了。學習歷程本來是因應大學甄選入學的過程中,需要準備相關的備審資料,來應付大學的甄選面試。這個概念就像備好履歷一樣,才足以讓想推甄的學系教授有相當的認識和認可。如果,能夠把學習歷程檔案換成學生有興趣、想投入的一樣專案,並且產出屬於自己的作品,而師長們也可以從這些作品中找到其潛力與未來學習方向,會是更實際的做法。

再者,學生的志工、比賽和各種活動參與,變得功利化與目標取向,早已失去本意。這是一個相當嚴肅的問題,當學生為了積分、成績與換取甄選機會才去當志工或參與比賽時,無形中就讓投入這些活動的初心打了折扣。也因此,不如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孩子們吧!給他們足夠的時間,才能夠探索出自己真正的興趣,而在自由發揮的過程中,適度地引導,讓真正的赤子之心顯露出來,相信孩子們會開心地投入他們認同的活動中!

最後,考試和填鴨教育下,學習歷程檔案也僅止是多出來的一項作業,並非真正具有探索科系和職涯的根本動機,更缺少個人獨特性與多元性。顯見,教育部看似貼心與模組化的學習歷程檔案設計,不只要花大量的費用來維護,還有資訊安全的危機,又無法呈現學生的真實面貌,可真是「三輸」!相反地,若是教育部能讓學生與教師有足夠的空間自由發揮,將會是截然不同的樣貌。畢竟,讀大學是為了培育長才,而非扼殺天才呀! (作者為台南新樓醫院物理治療師)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