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西進30年 是鮭魚還是鯊魚返鄉?

(相片提供/邱國榮截圖)

【邱國榮採訪報導】台商西進30年,如今檢視,到底是共同富裕還是撤退的終局?經濟民主連合舉辦「島嶼的世界瞭望」系列講座,10月13日晚邀請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林宗弘,帶領聽眾探究台商西進這30年來的酸甜苦辣。

林宗弘表示,去年日本政府大手筆補助日商約200億新台幣,幫助日商撤離中國,不過台商的帳目,並沒有日商透明,幾乎是不清不楚,如果台灣政府要補貼給予類似旺旺這樣的紅色資本企業,讓這樣的企業返台,台灣人不可能接受,而且,很多台商是剝削土地與剝削勞動力、不思升級、毛利率低,所以資本西進,到中國設廠,「難道這些台商現在回來,還要再次掠奪台灣的勞動力與土地嗎?」他指出,台灣現在是資金過剩,很多回來的台商,其實都是在炒房地產,到底是鮭魚返鄉還是鯊魚返鄉的這個問題,的確需要非常謹慎,而台商若要選擇繼續在中國冒險,台商的終局會是兔死狗烹,還是善終的結果,值得觀察。

廣告

林宗弘表示,前總統李登輝1996年提出的對台灣企業界投資中國的主張,是「戒急用忍」,此一時期的台灣對中國投資約佔25%,之後的阿扁政府在2002年以後,資金流出到中國佔3分之2以上,然後於馬英九政府期間的2010年達到最高峰,資本匯入中國佔台灣對外投資的比率高達83.8%,但在去年則降到33.3%。

但台灣在地緣關係下,不可能跟鄰國的中國沒有貿易程度,可是合理的投資額範圍應該是維持在10%至20%之間,即使敵對國家,在二次大戰的美國跟德國還是有貿易往來,所以台灣的資本匯入中國不可能降到零,可是依賴中國的程度要降到合理,要控制在安全容許的範圍內,因此要有國家安全與經濟安全之間的平衡點,但顯然現在33.3%的依賴程度,超過了這個平衡點。習近平在2012年上台後,從61.2%下降到去年33.3%,下降一半的部份轉移到南向國家,其中也有大筆的投資跑到日本與美國,主要是鴻海與台積電,所以目前台灣到中國投資的額度拉回,快接近「戒急用忍」時期。

另外,林宗弘指出,「台灣對中國貿易依賴度」與「台灣中低收入戶占台灣人口的比率」,呈現是一個強烈正相關,台灣在1998年開始資本西進,2001年阿扁政府放寬對中國的直接投資,於是趨勢顯示,台灣到中國的資金越多,台灣中低收入的人口數量越大,越是依賴中國貿易、越是開放,台灣貧窮人口就不斷增長;2009年前總統馬英九上台後,此趨勢繼續慣性向上,但現在依賴度稍有停滯,趨勢可望稍有倒退。

(相片提供/邱國榮截圖)

另外,在年齡的研究方面,1977年出生的所謂「崩世代」,其平均購買力與薪資水準,跟228事件出生的世代相當,雖然「名目薪資」沒有下滑,但是通貨膨脹,使進入勞動市場的崩世代,購買力低於1976年以前出生的世代。林宗弘指出,崩世代薪資偏低,購買力偏低,因為低薪所以人才外流,1999年到2001年剛好是台灣資本大西進時期,這也就是崩世代的低薪時期,此也證明兩岸經貿擴張,是台灣青年低薪跟貧窮人口增加的元凶。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