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五談死刑 正義是什麼?

【陳逸凡高雄報導】日前鄭捷火速槍決伏法引發社會討論,5月13日晚上,高雄哲學星期五於新浜碼頭藝術空間舉辦「死刑——一場關於正義與道德的哲學思辨」座談,邀請中山大學亞太所助理研究員許家豪及哲學所助理教授洪世謙對談,吸引爆滿聽眾入場。 

許家豪說,本次講座主要希望帶領聽眾進行正義與道德的哲學思辯,而不是給出明確答案。他指出古今中外都認為死刑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然而對於什麼樣的罪是「死有餘辜、罪有應得」其實有非常大的差異。古代有誅九族的罪,可能根本不認識這個親戚,卻被判死罪。很多國家通姦至今仍是死罪,甚至要被亂石打死、浸豬籠等,其他還有各種殘忍的行刑方式。

「然而什麼叫做罪有應得?」許家豪指出,國外曾有案例是有女子被獨裁領導人強暴後,又被其他人強暴,該名女子因此被認為觸犯了通姦而被判處死刑。他播放行刑時的影片指出,「最讓人不舒服的甚至不是執行死刑的槍聲,而是周圍圍觀的人都認為這女子罪有應得。」許家豪向現場觀眾提問:「當所有人都認為這個女子罪有應得時,你會如何回應?」

「什麼罪是應該死的?」許家豪分析,社會顯然會因著文化差異,而對死刑的看法有所不同,他認為一個社會對正義的理解,可能因為與不同文化接觸之後而改變,但是這個過程非常緩慢。他提到過去歐盟派員前來台灣關切死刑執行,當時國內諷刺漫畫認為歐盟管太多,「然而你可以問自己,當面對其他國家非常殘酷的狀況,例如同性戀處死、通姦處死、甚至用很殘忍的執行方式,你會不會譴責他?」

據此,許家豪再問,「如果今天說我非常支持死刑,可是我支持的是對的,你支持的是錯的,你有沒有辦法提出說服人的理由?」「如果有國家大規模的實行種族屠殺,我們有沒有資格干預阻止?」許家豪說,「如果你認為可以,表示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概念叫人權。」

「如果要最大化死刑的嚇阻效果,為什麼不在電視上直播?」許家豪認為是因為我們心中其實都有一個道德判斷,就是人不應該如此被對待。「今天不管你贊不贊成廢死,其實都已經贊成一定程度的人權,大多數人同意即便是罪犯也應該受到公平審判。」許家豪認為,死刑能夠讓受害者家屬得到慰藉,但卻不是他的權力。正義的概念,其實是為了活著的人。

許家豪說,「我們要思考的是,你講的正義跟我講的正義差別在哪裡?有沒有我們共同都同意的?在不同的正義觀與道德觀後,有沒有可能討論這個社會正義的實踐是什麼。而不是只有我的正義才叫正義。」

洪世謙則提到關於死刑的幾個悖論,「如果你覺得生命是很寶貴的,所以不可殺人,那你怎麼會用殺人的方式來解決殺人的問題?死刑是正義嗎?」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