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神舉辦論述與傳承—紀念馬偕來台宣教150週年紀念講座

(攝影/林宜瑩)

【林宜瑩台北報導】為慶祝2022年為馬偕來台宣教150週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北部大會規劃一系列活動,台灣神學研究學院10月18至20日舉行的「論述與傳承—紀念馬偕來台宣教150週年」,是該系列活動的第一棒;北大議長林維道在紀念講座閉會禮拜以「只有一件事」為題證道時,勸勉所有牧長兄姊在緬懷馬偕的同時,請記得肩負起馬偕宣教使命,那就是走出去,把基督福音傳給更多的人。

林維道(截圖自台神直播畫面)

「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上帝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立比書三:13-14)林維道表示,在這3天講座除透過眾講員分享,認識馬偕宣教精神與生命見證,也應反省自己是否是傳福音的使者、基督的精兵、宣教的實踐者,承接馬偕宣教使命,直到朝見主面;在吟唱〈咱向前行佇上帝的光〉詩歌後,眾人也往外走,繼續在生活中將基督福音與人分享。

在講座開會禮拜時,台神院長蔡慈倫先闡述馬偕很早就決志要當海外宣教師,卻遭教會體制多次攔阻無法成行,直到27歲輾轉來到台灣,在近30年間建立60間教會、60間診所,帶領4000多人信主;在記念、傳揚馬偕宣教成果的同時,她也感慨指出,到現在,神學生畢業想要開拓教會、想當海外宣教師,也同樣被教會體制說「不行!」她問大家:「在神學生遇到拒絕、挫折、無助時,你們願意幫助他踏上宣教路途嗎?」

蔡慈倫(相片提供/台灣神學研究院)

「論述與傳承—紀念馬偕來台宣教150週年」邀請台神教會歷史助理教授鄭仰恩、玉神助理教授林昌華、台神系統神學教授林鴻信、真理大學教授蔡維民、前加拿大聯合教會駐台宣教師史邁克、溫哥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謝大立、東海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王政文、淡江大學歷史學系兼任助理教授鄭睦群、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歷史系教授James Rohrer、馬偕醫學院助理教授Jamie Blake Knox、台神系統神學助理教授梁越美等人擔任講員。

謝大立透過視訊專講。(攝影/林宜瑩)
陳美玲回應。(攝影/林宜瑩)

鄭仰恩以「馬偕學的發展及其時代意義」為題,闡述近年來因海內外教會及學界共同努力,將馬偕包括傳記、日記、書 信、宣教報告加以整理、翻譯、出版,成為發展「馬偕學」的豐富養分;林昌華以「馬偕的原住民書寫—接觸到理論建構的討論」為題,說明馬偕不斷嘗試與台灣原住民建立關係的動機,以及馬偕記載台灣早期原民生活與信仰模式,都值得後人研究與探討。

林鴻信以「馬偕神學思想拼圖」為題,探討馬偕如何將「本國」從加拿大轉成台灣,將「他鄉變故鄉」,甚至寫下《最後的住家》來明志,深刻描繪了馬偕對台灣的情感;蔡維民以「馬偕宣教意識下的宗教對話」,探討馬偕宣教的19世紀歷史背景及宣教策略與動機。

史邁克用「馬偕與噶瑪蘭民族復興運動」為題強調,噶瑪蘭族文化的消失並非馬偕將基督教傳入所導致,而是長期輪番遭外族統治的結果;謝大立以「馬偕的福音行動與帝國主義」為題,並用新店教會許多信徒遭遇被誣告、逮捕、殺害,卻堅持不與基督信仰切割的生命見證,證明馬偕所傳的福音已深植人心。

史邁克牧師透過視訊分享。(攝影/林宜瑩)

王政文從「馬偕的疾病與日常生活」探討馬偕這位水土不服的宣教師,來台宣教屢屢生病的生病史裡,在克服身體不適同時,心理狀態如何,及如何影響其宣教策略與目標;鄭睦群用「與馬偕同行的詩歌」為題,分享馬偕生前最喜愛的詩歌,與這些詩歌對馬偕的重要性。

盧啟明則摘譯James Rohrer論文,以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與閏虔益(Kenneth Junor)2位宣教師進行對比,說明他們如何採用截然不同方式,與當地及清國的政治權威進行談判;梁越美以「馬偕的神學思想背景—蘇格蘭自由教會的福音主義」為題,來理解馬偕的神學思想背景及對其宣教理念的影響;Jamie Blake Knox用「蘇格蘭認同對馬偕和馬雅各的意義」為題,論述2人雖在南部與北部不同地宣教,卻深受蘇格蘭高地傳統,也因生活處境不同,遂發展出不同的神學及宣教特色。

廣告

此次講座除上述講員們的專講外,也有曾宗盛、王榮昌、邱凱莉、陳美玲、陳淑芬及蘇文魁等回應者的對話,將馬偕在宣教、神學、宗教對話、音樂各方面觀點,及馬偕的蘇格蘭背景與認同、對原住民的觀感、和其他宣教師互動、他如何面對帝國威權以及他的疾病和日常生活等多面向更完整、立體的呈現;除在台神禮拜堂有實體講座外,也透過線上直播與超過上百位海內外牧長兄姊一同參與。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