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人權博物館跨國交流論壇談「人權教育」

(相片提供/國家人權博物館)

【邱國榮整理報導】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亞太分會(FIHRM-AP)2019年選址國家人權博物館正式成立,今年10月20日起至10月22日,與國際良知遺址聯盟(International Coalition of Sites of Conscience, ICSC)合作,展開為期3天的「國際移動人權教育線上論壇暨工作坊」,邀集各國博物館及人權組織工作者共同對話。

國家人權博物館表示,全世界每天都有大量人口離開家鄉移動到國外工作,或是因為戰爭、衝突、氣候變遷等因素被迫遷徙;在面臨武漢肺炎疫情的此刻,跨國移動者,不僅不易取得醫療健康或防疫資源,也易成為社會排外仇視的對象,凸顯了跨國移動者長期處於社會多重結構交織的不利處境。

(相片提供/國家人權博物館)

20日是論壇首日,主題「移民博物館網絡與社會正義」,邀請到ICSC與FIHRM-AP擔任主持,上午針對博物館如何與移民、移工社群合作,建構與大眾溝通,並且促進文化平權與近用,展開跨國經驗分享與交流。下午場次針對博物館如何提供安全空間,讓非官方與主流論述的移民歷史及記憶能夠現身於公眾,甚而產生對抗行動,並且交流各國移民歷史,以及移民人權議題於博物館實踐經驗。

次日論壇主題為「GITJR(全球正義、真相與和解倡議)與移動人權」,由台灣與世界各地第一線人權組織工作者,針對跨國移動者遭受勞力及性剝削、暴力威脅等人權議題,人權組織工作者如何透過口述證詞、法醫人類學等方式保存記憶,以及如何提供庇護照顧、身心治療、藝術治療等支持系統,協助跨國移動者尋求正義、療癒,重建未來。活動最後一天是由ICSC帶領「移動人權專業培力工作坊」,進行全天分組討論及線上對話。

廣告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