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大學馬偕紀念館5月28日開館 史料文物引人認識宣教師在台貢獻
【林宜瑩新北報導】在蘇格蘭風笛的開場下,真理大學5月28日在宣教師馬偕博士故居舉行「馬偕紀念館」開幕感恩禮拜;由於馬偕紀念館陳列的史料還有待充實,因此真理大學期望在設立紀念館後,能透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北部大會、行政院文化部、外交部、加拿大貿易辦事處等單位的協助,與加拿大安大略省國家博物館等相關單位洽談複製部分馬偕文物,置放在馬偕紀念館,藉此讓更多台灣民眾知道馬偕在台灣的重大貢獻。
這棟1875年由馬偕親自監工的馬偕故居,採西班牙式白堊弧建築,是加拿大長老教會出資讓馬偕興建,在二次大戰後成為馬偕次女偕以利的居所,後來在1965年,淡水工商管理專科學校(真理大學前身)設校,該建物也先後成為圖書館、實習旅館、學人招待所、辦公處所等用途。
2015年起,真理大學校務發展計畫決議將姑娘樓、小白宮(馬偕故居)、教士會館等區域作為「馬偕歷史文化園區」;在馬偕故居成為馬偕紀念館後,眾多遊客來此參觀時,便能透過馬偕事蹟將基督福音預工深植人心。
走進馬偕紀念館,映入眼簾的是左方牆上擺放了馬偕博士的畫像,以及詳細的馬偕家族族譜,還有中英對照的馬偕家庭敘述。在主要走廊的彼端則是放著一尊馬偕銅像,馬偕故居每個房門上也標示著「客廳」「男孩房」「女孩房」等,刻意讓參觀者知道自己身處當年馬偕一家人起居處的哪個位置,而各房間內也陳列馬偕一生在台灣宣教、教育、醫療、文化、原住民說明與文物,瀏覽過程中彷彿走入歷史迴廊,感受到上帝是如何透過馬偕祝福福爾摩沙這座島嶼。
28日開幕感恩禮拜上,北大副議長劉世春以「有記號、有名字」為題證道時,詳述馬偕小時候聽到宣教師在中國的福音事工,便向上帝決志要將基督福音傳至地極,也引用聖經以賽亞書56章5節:「我必使他們在我殿中,在我牆內有記念,有名號,比有兒女得更美;我必賜他們永遠的名,不能剪除。」來肯定馬偕一生為台灣所做的貢獻。
感恩禮拜中有「八角塔男聲合唱團」獻唱,真理大學校長林文昌也邀請加拿大貿易辦事處代表馬里安、行政院文化部部長楊子葆、外交部北美司司長蘇美瑜、總會助理總幹事鄭英兒、北大副議長劉世春、真理大學董事長姚聰榮等人進行揭碑儀式,而整個開幕感恩禮拜最讓人動容的一幕,就是眾人吟唱馬偕親自作詞的〈最後的住家〉:「我全心所疼惜的台灣啊!我的青春攏總獻給你,我全心所疼惜的台灣啊!我一生的歡喜攏於此……,在竹林搖動的蔭影裡面,找到我一生最後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