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台南報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21世紀新台灣宣教運動推動中心」分北、中、南、東等場次舉辦「2021年年度宣教座談會」,南部場於10月28日在台南中會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舉行。在下午「教會再發展」與「組織再造」座談中,與會的原住民族和平地牧長們交流各地宣教及牧會實況,也分享各中會現有事工與強化功能展望。

開會禮拜由總會副議長戴碩欽牧師引用以賽亞書60章1至3節經文及「盍各言爾志」為題證道。戴碩欽形容總會如同渠道設計者,中會/族群區會就像開拓者,彼此攜手使宣教之路得活水湧流,只是人或組織都無法倚靠自身的力量就完成大使命,需要腦力激盪、互相扶持。他另以負責人體運輸、代謝等具有維繫生命功能的重要器官「心臟」為例,提醒眾人也要思考教會的「心臟」在哪裡?宣教的關鍵與核心究竟為何?才能確認要往哪個方向前進,「有優質的心臟,才能結美好的果子。」

戴碩欽坦言,當代教會宣教確實面臨很多困難,如其他宗教與教派也都在宣教,難免產生競爭性,而長老教會如何維持競爭力?他整理出幾項要點:首先是「異象」,教會是否能看見需要?接著是進一步找到「技術」來回應需求,教會的技術就是宣教策略,而具備高難度的技術就是擁有更高的競爭力;上帝已經將這份體察的恩賜放在某些人身上,但他們可以無法具體說出來,所以需要「合作」來交換想法、凝聚共識。

廣告

上午講座請台灣神學研究學院教會歷史學教授鄭仰恩牧師與總會研發中心主任黃哲彥牧師分享。鄭仰恩重點整理總會預錄的4位講師專講影片內容,都可以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YouTube頻道收看;而鄭仰恩的專講影片最後提出3項未來神學建議,28日現場他另外補充2點:「疫情後教會如何宣教」提醒與會者們要思考當疫情徹底改變人類生活,教會要如何創新回應後疫情時代的實況與需要,及「留給下一代怎麼樣的教會」指當代教會的行動將會成為未來世代的信仰資產,例如「強化中會/族群區會功能」已提出多年,如何在現在就建立典範並逐步實踐。

(攝影/林婉婷)

下午座談則依照「教會再發展」與「組織再造」主題,與會者們分別提出自己在宣教現場的經歷、觀察與建議。關於都市原住民宣教,總會原住民宣教委員會主委Sulja Pakedavai(左金男)牧師指出目前確實沒有組織或機構是專門針對都原宣教議題,能夠提供明確的相關輔導與支持;Payuan(排灣)中會傳道部部長Cemelesai Tjagaraus(陳永明)牧師談到多數都原教會期望有專責都市區的中會或族群區會,或是能與當地的平地中會聯盟,而如何在多元族群的都市區有跨族群宣教,確實必須更多思考。Ngudradrekai(魯凱)中會Talrawane(日新)教會牧師Ripunu Palriuma(王明忠)則直言,雖然未在不同地區,但都原教會始終難斷與原鄉教會的關係,也因此在同個地區,可能同時有數間不同族群(中會/族群區會)的都原教會。

(攝影/林婉婷)

對於教會發展,高雄中會總委長老宋麗芬以「找回起出的愛,重建家庭教會」與眾人共勉,期待能落實「向下移動,定根本土」的宣教。而針對地方教會、中會/族群區會和總會關係,Payuan中會總幹事Ljegean Tudalimaw(樂歌安・督達里茂)從實務經驗說明當地方教會或中會/族群區會投入社區事工時,很多時候不得不與其他協會、機構合作,希望總會能強化「資源」與「諮詢」窗口的功能;而總會傳道委員會主委蔡政道牧師點出,目前不少中會/族群區會功能侷限在處理糾紛和收取費用,建議在推動事工上可以適當提出計畫以尋求總會支援,藉此強化中會/族群區會功能,另一方面,總會提供的事工資源亦與地方教會需要有些落差,例如總會雖然推出豐富的主日學教材,但其實不少教會沒有主日學。

「2021年度宣教座談會」分區舉行、內容豐富,詳情可見往期分區報導或待未來專題報導。

(攝影/林婉婷)
(攝影/林婉婷)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