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中教社攜手婦展辦培力 吳千住談疫情與行動關懷

(攝影/林宜瑩)

【林宜瑩台北報導】由台北中會教社部主辦、社團法人台灣婦女展業協會承辦的「疫情期間可以這樣做」高齡關懷事工教會同工培力課程,11月5日在七星中會濟南教會舉行,邀請台北中會信愛教會牧師吳千住專講;她表示,信愛教會位於台北市萬華區,在2003年SARS及2019年Covid-19期間都是重災區,身為牧者也是會擔憂、害怕,不過她強調「行動關懷」就是最好的心靈藥物,也是最甜的心靈補藥。

吳千住坦言,疫情期間大家都害怕感染,甚至她返回三重探視父親,也擔心自己與家人會交叉感染而保持距離,不過她認為恐懼是因為想保護健康的人,才會保持警惕心,可是也無須過度擔憂,因為只要人彼此幫助,病毒的威脅會越來越小,疫情終究會過去。

(攝影/林宜瑩)

她簡述台灣過去傳染病歷史,從1872年以前的瘧疾,宣教師馬偕不但自己兩度感染,之後也將藥物「奎寧」從西方帶入;1896年發生鼠疫,主因是從中國廣東、香港將病毒帶入基隆港,而嘉義布袋港也因與廈門通商有相關疫情;到了1901年的痲瘋病(現稱漢他病)盛行,台南新樓醫院設癩病門診,1911年馬偕醫院院長戴仁壽開始治療痲瘋病患,1927年創設專責癩病門診所,1930年12月12日樂生院開院,1934年3月28日樂山園落成;1946年霍亂盛行,造成2000多人死亡。

吳千住說,SARS期間,她住的華昌國宅慘遭封區,萬華地區淪為重災區;在疫情最嚴峻時,雖常接到多位牧者來電關心,可是只有台灣教會公報社記者敢隻身前往她的住所探訪,並致贈一副N95口罩,還與她一同午餐,至今她仍記憶深刻;後來她也與長執討論後,開放信愛教會院子、洗手台、廁所供前進指揮所使用,教會兄姊也擔任志工,清洗因確診死亡者社區公寓的樓梯間,送餐到華昌國宅;在當時北中總幹事鄭宏輝支持協助下,募款購買醫療口罩到龍山萬華捷運站附近發送等服務。

她強調,其實社會上有很多團體與企業都很有愛心,只要教會願意,就能像信愛教會一樣,在大家的支持下興辦10年的兒童陪讀班,在這次疫情期間,也有許多愛心團體及單位主動詢問是否需要各樣的防疫資源,讓她備感溫馨與感動;她也相信,唯有行動關懷才是戰勝疫情最好的良藥。

廣告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