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你在一起」影展 探討核廢料處理難題

(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台北報導】濟南教會神學禮拜日、全國廢核行動平台、「Fridays For Future, PCT-Taiwan」、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社委員會舉辦「核你在一起」系列影展,首場於11月7日晚上7點於七星中會濟南教會舉行;當天播映北歐紀錄片《核你到永遠》(Into Eternity),映後座談則請台灣神學院老師邱凱莉主持、台灣生態關懷者協會理事長王守誠主講。

延伸閱讀:

【專題報導】保護環境 透過電影展探究竟

影展看議題 核廢料處理仍是難題

《核你到永遠》透過芬蘭的地下核廢料儲存建設「安克羅」(Onkalo)的介紹與相關人員訪談,探討人類是否真的能有安全處理核廢料的方式。王守誠表示,電力需求不斷增加,若提核電廠卻不談核廢料,會容易產生核電廠是相對無害的錯誤認識,只有談核廢料,才會對使用核能的用電方式有所警惕,進而認識到核能發電沒有必要性。

他指出,興建越大型電廠,意謂需要預備大電廠瞬間意外時所要準備的電力,例如2017年8月15日大潭電廠突然停機,導致全國停電;這種仰賴大電廠能源供應的設計系統已過時,能源議題不僅是電力需求量增加,更牽涉到配製電網的安全性。

延伸閱讀:需量反應 調整用電習慣 強化電網韌性

《核你到永遠》海報。(製片公司/Atmo Media Network、Film i Väst、Global HDTV,圖片取用/IMDb)

對於重啟核四公投結果的預估,王守誠樂觀相信不會通過,原因是核四議題已經討論很久,縱使有很多支持重啟核四的假資訊,但是台灣社會多數人應該可以免疫。他更直言:「1985年就已經停建的核四電廠,現在卻再次因公投而被討論,這實在是太誇張了。」

生態關懷者協會秘書長陳慈美則介紹電力使用核能的起源。當年物理學家建議美國政府進行核能研究,在1945年第一次試爆,是為了戰爭目的;1個月後,美軍在日本投下了原子彈,結束了二次世界大戰。不過愛因斯坦表示其最後悔的事情,就是請美國政府製作原子彈,同樣的,也有核能研究學家在看到試爆後同感後悔。二次大戰結束,核能應轉往和平用途,才開始有核能發電。她指出,長老教會總會事務所屋頂有太陽能發電,她呼籲有適合屋頂蓋太陽能發電的民眾一起來生產乾淨能源。

邱凱莉則談到,這部紀錄片讓她直觀感覺到安克羅的永久封印是死亡的封印,為了人類核電廠壽命40年,卻要花上10萬年代價,而核廢料被深埋地底很像似地下的巴別塔,試圖要證明文明可以克服問題,而且還要永久傳遞下去,這令她覺得非常不可思議。

「核你在一起」系列影展的第2場在11月14晚間7點舉行,放映《全面圍核》(Containment);第3場11月21日晚間7點,放映《福島媽媽,核電歸零》(Atomic Refugee Moms)。

廣告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