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新住民公共參與 籲設立專責委員會

11月19日「新住民的公共和社會參與」座談會,立法委員羅美玲、台灣印尼新住民發展協會理事長兼民主進步黨新住民事務委員會委員洪晶晶、社團法人台灣教育發展協會理事長李孟涵分享經驗。(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台北報導】由財團法人台灣民主基金會補助、財團法人社教文化基金會主辦之「東南亞新住民之認同與社會參與論壇」,11月19日下午舉辦「新住民的公共和社會參與」座談會,邀請立法委員羅美玲、台灣印尼新住民發展協會理事長兼民主進步黨新住民事務委員會委員洪晶晶、社團法人台灣教育發展協會理事長李孟涵分享經驗。

11月19日「新住民的公共和社會參與」座談會,立法委員羅美玲、台灣印尼新住民發展協會理事長兼民主進步黨新住民事務委員會委員洪晶晶、社團法人台灣教育發展協會理事長李孟涵分享經驗。(攝影 / 邱國榮)

馬來西亞裔的羅美玲表示,20年前來到台灣的新住民幾乎都是經濟弱勢,透過婚姻仲介嫁到台灣,近年則多是與台商幹部自由戀愛後嫁到台灣,過去跟現在的新住民樣態並不一樣。早期新住民參與公共事務非常困難,但近年來政府推動許多新住民福利措施,使地方性的新住民組織有如雨後春筍般成立,開啟新住民社會參與的契機。

羅美玲表示,歸化我國籍的外裔配偶新住民人口數,經今年1月統計,已經逼近原住民人口數的57萬人,若加上新住民子女,便接近100萬人。新住民融入台灣生活最大的困境是語言,語言不通導致資訊落差,更在教育子女方面跟土生土長的國人有明顯差距,致使新住民難以參與公共政策。以今年12月的公投為例,一般國人很多已經不了解內容,更何況是有語言隔閡的新住民,因此公投的公報上應該多種語言同時並陳才是。

羅美玲說,新住民生活上經常遇到障礙,照顧新住民的主管單位是三級機關內政部移民署,雖然移民署有相關彙報,但實際上根本無法應付新住民生活所遇到各方面的難題,因為沒有跨部會協調的行政權力。因此,中央有必要成立照顧新住民事務的專責委員會,而羅美玲感謝民進黨中央婦女部支持這個想法。

11月19日「新住民的公共和社會參與」座談會,立法委員羅美玲、台灣印尼新住民發展協會理事長兼民主進步黨新住民事務委員會委員洪晶晶、社團法人台灣教育發展協會理事長李孟涵分享經驗。(攝影 / 邱國榮)

同時任教於明新科技大學「新住民教育發展中心」並擔任主任的李孟涵表示,希望中央能夠成立新住民事務的專責委員會,否則新住民事務涉及公共政策時,卻沒有專責的事務委員會,「其實是談不上的。」

李孟涵的母國是越南,她說自己算是最早期來到台灣的「外配」,國家當時沒有定義她們是新住民,外配遭家暴在當時時有所聞,而且是社會對外配存有「假結婚真賣淫」的印象。如今國家定義她們是新住民,各地方都有名稱裡有「新住民」三個字的組織,包括她任教的單位,「是國家貼了我們這個標籤,但沒有法源。」大多在偏鄉成長的新住民二代,升學考試並沒有加分。

李孟涵鼓勵新住民二代要為自己出生在多元文化家庭感到驕傲,特別是台灣的國際貿易已經不能忽視腹地廣大的東南亞,新住民二代在東南亞語言方面具有先天優勢。「當年我來台灣是為了自己,現在是為了小孩。台灣是美麗溫馨的國家,經濟發展條件好,現在的新住民不管往哪個方向,都可以創造自己價值。」

有印尼的大學英文系畢業文憑、2000年嫁到台灣的洪晶晶表示,當年還被叫做「外籍新娘」時,社會對她們有許多偏見,如今社會也開始看重她們是翻譯的人力資源。當初成立協會是因為看到新住民被家暴及剝削,想提升新住民姊妹的經濟能力與推廣母國文化。原本打算服務對象是台南市新住民,有民進黨婦女部支持後,服務擴及全國各地新住民,且不分母國為何,都可以提供諮詢服務。

 

廣告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