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眺望】責任、友誼、和平、正名:從奧運想像普世

 鄭仰恩(台灣神學院教會歷史學教授、普世教協中央委員)

從7月底到8月初,台灣與世界在炎暑和疫情下同步觀賞各項奧運競賽。此屆台灣國手的優異表現不但激發全民熱情,更讓世界看見台灣。我們觀察到,許多長時間投入奧運賽事的選手們除了專業技巧、體能、紀律、訓練之外,還必須擁有沉穩的心及強韌的人格,在奮戰不懈後,能獲得勝利固然充滿喜悅,若是失敗則必須記取教訓、重新站起,並期許加入下一個戰場。從這當中,我也將參與奧運和普世活動做了幾點的連結與想像。

首先,奧運選手是經過評選後代表國家出賽,這樣的代表性是一種榮譽,更是責任。可以想像「更快、更高、更強」的競賽標語以及追逐獎牌的心理,會助長個人主義甚至高漲的民族主義,然而賽事結束後留存下來的奧運記憶更多是超越勝負、團結友愛、展現人道精神的美好故事。代表教會參與普世活動也是一份重大責任,不是為了彰顯自己的能力,而是謙卑地學習尊重多元、包容合一的普世精神。

其次,奧運的重要精神是友誼,也就是各國選手彼此之間的相互理解與尊重,特別是在公平競爭中建立起深厚的情誼。參與普世活動也一樣,除了認識更多的普世友人和夥伴外,也要對其他夥伴教會所處的困境和議題有更深的體認,並學習彼此支援與扶持,建立團結感,更要負起「相互監督承擔的責任感」。

第三,舉辦奧運是期待能促進世界和平與共享,帶著四海一家的意涵與想像。普世運動的精神除了追求公義、和平和整全的創造外,更是讓跨越族群、文化、宗教等藩籬的全人類在上帝的恩典裡共享美好的家園,下屆普世教協大會的主題「基督的愛驅動世界邁向和解與合一」正是展現此一精神。

最後,儘管奧運不涉及政治,卻能突顯政治的現況與困境(如白俄羅斯選手尋求政治庇護)。台灣以「中華台北」之名參賽的荒謬處境以及在國際間造成的困惑在此屆奧運中特別引發注目,年輕選手以台灣人為傲則令人激賞。若要世界「正視」台灣,則台灣當然需要「正名」。同樣的,普世教會組織不是國際政治團體,而是眾教會的團契,當中國教會在普世運動中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時,台灣的普世代表當然也要為自身的獨立國格奮力出聲。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