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受難週靈修默想】生命自由,心靈得釋放|3月25日

約翰在約翰福音12章開始就指出,這一天是「逾越節前六天」,並將主耶穌受難與以色列人出埃及的重要歷史連結。摩西帶領以色列人走出埃及前夕,以色列人藉著在門框、門楣上塗抹羔羊的血,躲過了第十災──滅長子之災,而後得以走出埃及,脫離奴隸身分,得到自由。

【受難週靈修默想】生命自由,心靈得釋放|3月24日

今天是棕樹主日,也是基督徒默想主耶穌受難的開始。教會傳統的布置,會刻意在地板上放置衣物、蠟燭、木頭十字架、棕樹枝等,呼應經文敘述主耶穌帶著祂的門徒,在群眾簇擁下光榮進入耶路撒冷城:「於是他們拿著棕樹枝出去迎接祂,歡呼說:『讚美上帝!願上帝賜福給奉主名而來的那位!願上帝賜福給以色列的君王!』」(約翰福音12章13節,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和平想望 烏俄戰爭兩週年(下)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正式屆滿兩週年。侵略者總是以荒謬的藉口來包裝貪婪野心——無論是特殊軍事行動,或是自古以來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扼守著歐洲的門戶,烏克蘭人的英勇抵抗已是傳奇,台灣作為民主自由的盟友,也將同聲祈禱,盼望公義與和平早日臨到。

和平想望 烏俄戰爭兩週年(上)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正式屆滿兩週年。侵略者總是以荒謬的藉口來包裝貪婪野心——無論是特殊軍事行動,或是自古以來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扼守著歐洲的門戶,烏克蘭人的英勇抵抗已是傳奇,台灣作為民主自由的盟友,也將同聲祈禱,盼望公義與和平早日臨到。

【特別企畫】沒有神學,怎麼學像神?

神學對於基督徒的生活有什麼重要性?筆者雖為神學院老師,對於信仰的認識與扎根,仍舊本於教會生活的啟迪,因此對於「神學」的理解,仍然看重教會生活與牧養關懷的層次。

【特別企畫】神學,有需要嗎?

無論是否知道或自覺,我們每個人都有思考結構和世界觀的系統,以及隨之衍生的價值觀和行為。思考結構和世界觀,能夠解釋我們的行為,導引我們面對生活而作的決定或選擇。上述的系統可以是理性和清晰的陳述,也可以是社會的文化土壤,受到約定俗成、同儕友輩的氛圍和影響。

面對真實情緒 男性情感教育

男生要勇敢強悍、女生該溫柔婉約,這是傳統性別刻板印象對男性與女性的期待。然而這樣的思維方式,忽略了每個人性格特質的差異,造成多數男性壓抑不善表達情感的現象,更可能成為家庭及人際關係挫折的隱憂。是以男性情感教育是一門重要的課題,學會理解表達自己的情緒,不僅是另一種勇敢的表現,更是對上帝多元豐盛創造的回應。

【特別企畫】宣揚福音的文化,講述土地的故事

「O͘ -jîn-ba̍k-oiàⁿ是太陽眼鏡」「Tn̂g-bóe soaⁿ-niû是台灣藍鵲」「It-sim lō͘ ū chit chiah niáu-chhí (一心路有一隻老鼠)、Jī sēng lō ū nn̄g chiah gû(二聖路有兩隻牛)、Sam-to-lō ū saⁿ chiah hó(三多路有三隻虎)……」說故事的老師標準道地的台語發音、小朋友此起彼落的應答呼聲,這是週末的公報社高雄書房兒童繪本區所傳出的聲響。

【特別企畫】阮做伙用台語來講古:用台語說故事志工分享

台灣教會公報社台南書房自2018年9月起,每個禮拜六舉行「用台語說故事」,即使是在疫情最嚴竣的時期,一度被迫停辦,仍透過線上直播持續說故事。

記念二二八 長老教會的下一步

面對歷史傷痕談何容易,然而這卻是一個新興國家凝聚共識的重中之重。在多數人被迫遺忘二二八事件的年代,有一群人永敢揹起十架,為過往的不義發出不平之鳴;如今,禁忌雖已解除,真相卻仍待善處。聲聲的呼喚,是要避免暴政的歷史重演,展現上帝賞賜人類的尊嚴。這是與信仰息息相關的議題,也是教會為社會帶來盼望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