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介

【書介】《愛教會到底?》絆跌人的教會醜聞

三不五時,我們總能從報章雜誌或小道消息聽到發生在教會中的負面新聞。對這些事,有些基督徒因為沒有發生在自己教會,因此不以為意;有些基督徒認為肇因於該教會體制或信仰路線,其來有自。無論如何,這些都說明有形的教會並非完美,聖經中耶穌所說麥子與稗子混雜的比喻,亦指出今時教會並未純全。

【書介】回顧歷史,望向未來

1989年,筆者仍是台灣神學院神學生時,曾協助整理已故校長、牧師孫雅各(James Dickson,1900~1967年)宿舍中清出的舊文獻和史料,可算是與台灣教會史料邂逅的開始。 當時所見的文獻及史料內容相當豐富,除了從1919到1945年間台北神學校(今台神)與台北州廳或台灣總督府往來的公文書信,還有一批宣教師撰寫的台灣教會史英文資料。在那個台灣史還被當成政治禁忌的年代,這些資料真可說讓筆者開了眼界。

【藝文走廊】看見黃美廉 心靈的顏色

《心靈的顏色——看見我所有》是黃美廉博士的自傳。封面是一幅抽象畫,有半張臉清晰可辨,其他則都是抽象的表現。她想要告訴大家,她的內心豐富繽紛,或許還透著些許神祕,心靈的某處也隱藏痛苦的記憶刻痕,其中深邃的感受沒有人明白。

【藝文走廊】滑手機的靈魂

滑手機,並不是中性的。你正在成為某種人,你的搜尋紀錄述說你的靈魂狀態。隨意地滑手機往往暴露我們的愚蠢,滋生對現狀的不滿。我們可以快進、跳過或者回頭看看具體細節,可以用高解析度反覆看不應該看的東西。不安分的、滑手機的靈魂不斷地問:我是否得到了娛樂?大家喜歡我了嗎?我開心了嗎?但屬天的靈魂則會問:我成聖了嗎?我被上帝所愛了嗎?我在祂裡面得到滿足了嗎?

【繪本異想國】《一家人的南門市場》迎接新天地

建築物會老舊毀壞,人心也會不斷改變,所有人事物都會因著時空轉換而變得不一樣,但感謝上帝,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我們有一位永遠不改變的主,正如詩篇所說:「天地都要滅沒,祢卻要長存;天地都要如外衣漸漸舊了。祢要將天地如裡衣更換,天地就都改變了。唯有祢永不改變;祢的年數沒有窮盡。」(102篇26~27節)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滿有上帝的平安與恩惠,新年快樂!

【藝文走廊】銜接不同世代的橋梁

在上個世紀,台灣歷經了諸多重大變遷,政權的更迭、海峽兩岸情勢的緊張、理想的追求,交織出不少發人深省的事件,不少人投身於自己的信念,成為時代洪流中的一幅圖畫。他們當中有的自己留下文字紀錄,有的活躍在親近者的記憶懷想,而余杰的《看哪,勇敢者》收錄了一些相關文字,概括性呈現今人眼前。

【繪本異想國】《「沒有東西」送給你》沒有東西就是一切東西

上一期「繪本異想國」介紹一本關於「收到不喜歡的禮物」的繪本,相信小朋友讀完書之後,學習體會送禮者的心意,開始能夠為不喜歡的禮物感恩了吧?這一期我們介紹的繪本又更進階囉!上次只是收到不喜歡的禮物,這次則是收到「什麼都沒有」的禮物!

【國際身心障礙關懷日】《逆轉恨意》書介

每當發生精神障礙者攻擊他人等衝突事件,除了恐懼與譴責的聲音,也會看見「判死刑」等說法;「嫉惡如仇」這個詞很奇妙,「厭惡邪惡到如同仇敵」,用恨意去對待惡意,但對他者恨意究竟從何而來?政治評論家莎莉・康恩(Sally Kohn)所著、時報文化在2019年7月出版的《逆轉恨意:洞察仇恨的源頭,讓善意與惡念開始對話》,帶領讀者們共思「恨意」的層次與起源。

【繪本異想國】《如果收到不喜歡的禮物……》禮物背後的心意,116

馬爾賽得到的禮物不是他想要的,卻帶給他和好朋友開心的一天......

【書訊】《金石之言:從加爾文主義論宗教、政治、學術和藝術》一位荷蘭首相改變我的生命

在書店,很少會看到顧客被一群朝著亞伯拉罕‧凱波爾(Abraham Kuyper,1837~1920年),書籍專區蜂擁而去的基督徒踩到。儘管這其中有不少原因,比如說擺滿了復活節薄荷糖和「珍貴時光」小雕像的陳列架正好形成了路障,但是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我們很少讀經典,而亞伯拉罕‧凱波爾的書恰恰就是經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