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靈修

生活靈修

領洗e路行?五十年

領洗e路行?五十年 (邱淑華) Ng?i出世th?拜-y? e家庭,知人事後,th?n-n?n大人-s?燒金拜-y?,一直到小學三年生ne時節,基督教醫院th? ng?i-n?n屋-kh?隔壁動工?,經過兩年ne建設醫院n? lu開始營業?。醫院n?籌備期間,ng?- m? lu同ng?-爸參詳講:『耕田耕m?-t?食,一息本錢p?n-ng?i做生-l?,好m??』 ng?-爸同意?,ng?-m? lu khiong-快請師傅來搭一間寮-?開雜貨店。 基督教醫院係美國、挪威、芬蘭三國le醫護宣教士共下設立做醫療e傳道。第一任e代理院長姓「阿」,來店-hong同ng?i-n?n交官一段時間以後,lu開始載ng?i同老弟、老妹共下去「國語禮拜堂」上主日學。第一擺去到教堂,心情盡緊張,好在先生蓋親切,講盡好聽e聖經故事p?n ng?i-n?n聽,教ng?i-n?n唱聖歌;ng?i還記得唱e第一首聖歌係:『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我們……』。上het主日學,拿-n?n先生p?n-e金句卡歡歡喜喜歸到屋-kh?,阿-m?譴到拿khia-把絲si? ng?i-e腳-p? ,講:『去做mak-ke禮拜??愛反教?,he-m??再過去lu打p?n ?g死…』。院長來買東西,看到ng?i-e腳-p?一-long一-long,k?知得原因以後lu同ng?-m?講:『去做禮拜m?-he做壞事,m?-好ko打細人n? ?,好m??』Ng?-m?...

內在和平 世界和平

文圖 &nbsp◎&nbspYuji Miyata 譯 ◎陳惠世 日本青年Yuji於2011年2月中旬自敘利亞開始徒步種樹旅行,這段路程也是使徒保羅傳道行程中的一段,保羅傳揚基督福音、Yuji宣達愛與和平理念,他們的行動都帶來愛與盼望。目前Yuji已抵達目的地英國,本專欄即將進入尾聲,盼望您閱讀文章的感動能化為行動,持續關心環境議題。 4月17日到5月26日期間,在瑞士經歷了申根簽證問題及和平行動難以推展的困境之後,最終我取得簽證,順利進入法國。在徒步最艱難時刻,為何我還能堅持著走下去?因為我受到太多人的幫忙了,尤其瑞士當地的住民給我莫大的支持,真的讓我銘感於心,難以言表。 與其他國家比較起來,瑞士顯得相當特別。這是個由義大利語、德語、法語和羅曼什語(Romansh)4種語言民族組成的國家,4個族群雖然有不同的文化、語言和思想,但他們卻能彼此合作,營造出「瑞士」這樣美麗的國家! 在瑞士這樣的國家徒步,我感受到不同族群間的彼此尊重與信任。這裡每個區域的行政機關各自擁有不同的行政系統,從中央政府到地方市政府各自獨立作業。這情形本是好事,但在這個國家的嚴謹系統下,卻讓我難以有什麼作為。由於各地區的政府部門各自獨立,與其他地區毫無關聯,所以我必須親自到每個地方拜訪,到各個區域詢問合作的可能性。可惜,每個地區各自固守自己的行事規章,我的行動屬於他們額外的活動,因此很自然地被排拒於外。儘管如此,大部分的公務員仍然樂意以居民的身分協助我,而非以替政府辦事的態度應付我。因著有人了解我的和平行動,以居民身分協助我,我才得以順利解決簽證問題,並在瑞士進行一些和平活動,也讓我得以在瑞士停留1個多月的期間,學到許多事。 我從瑞士朝著法國徒步,現在(6月27日)我已走到法國美麗青翠的勃根地(Bourgogne),這裡是瑞士和法國的邊界,距離倫敦約有740公里,即使我無法進行許多和平行動,我還是努力徒步,朝著和平前進。 在法國,從政府到平民,每個地方在環保與和平的意識上仍有很大的落差,而就我的經驗,不只法國,中歐的義大利和瑞士也一樣。要有環保與和平的意識,端賴人們態度全然的改變。 即使人們沒有環保與和平意識,我對每個人依然沉著地保持中肯的態度,從政府、公司、到學校,從成人到小孩,我對他們保持敬意和謝意地融入他們。當我試著融入他們,他們也會試著接納我。甚至像市長、政府官員或一些自視甚高的高階層人士,當我融入他們,他們也會試著了解我的理念。良好的態度經常會為人帶出一些好行動,比方我在法國的貝桑松(Besancon)雖然只停留了2天,但因著我的態度,當地的大學仍然支持我的行動,發起了種樹和對當地居民的演講。 在演講的時候,有個婦女說:「我認為都市的人和鄉下的人不同,都市的人比較冷酷、自私,鄉下的人比較開明、善良。就你所見,都市和鄉村的人有何不同?」 我說:「每個地方都有冷酷和開明的人,每個地方也都有好人和壞人!每個人的個性不同,因此可能會感受到都市和鄉下人的不同,實際上二者的不同只在於他們與大自然的親近程度,在於人與大自然的關聯。至於好人與壞人的數量,在都市和鄉村是沒有太大差別的。我堅定地相信,你的態度會決定別人對你的態度,所以,每個人都能成為好人或壞人,也能成為冷酷的人或善良的人。」 我要說的是,每件事的決定都在於你!都市和鄉村都有樂善好施的人,也都有愛批評挑剔的人。但我們若經常保持中肯沉著與冷靜,滿富愛心、憐憫與尊敬,人們就會開始改變態度。良好的態度會產生和平及善良人性的循環,也會讓許多謙和善良的好人親近你! 近來世界充滿了情緒化,尤其是負面的憎恨、憤怒、悲痛、哀傷等情緒!人有情緒原是好事,因為我們是人類,所以我們會有情緒!但是負面情緒會帶來更多的負面情緒,以致產生其他問題,這就不是好事了!每件事都有它的客觀性,所以想要從負面情緒轉換到正面情緒,我們需要保持中肯的態度並有人性化的心腸。 人生,有時如你所願,有時不然!大部分的人有著不同的個性和想法,試著了解人們的個別差異和自然界的生物多樣性,維持彼此間的良好循環,這是獲得內在和平的途徑。內在和平會促進地區的和平,然後帶來世界的和平! 譯者雲彩語錄 真正的和平是內心的自在安穩,是內在的真平安。主耶穌說:「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約翰福音14章27節)不論人生如何起伏不定,世界局勢如何變動,有主在心中,就有真平安;有了真平安,世界就能邁向真正的和平。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瑞士那沙泰爾(Neuchatel)的新聞報導

只有小教會沒有弱教會

◎洛威曼 我在近幾個禮拜期間,分別在幾個不同的地方,竟不約而同地聽到了「弱小的教會」這個名詞。甚至在某牧者的信息分享中,當提到自己過去牧養過的教會時,竟也說該教會為「弱小教會」。 固然在地狹人稠的台灣,有部分教會因著地域的限制,所以能使用的空間或者教堂的建築確實是不大。甚至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可能一間不到30坪大小的教會,卻動輒需要上千萬的建堂基金,而且僅能容下50至60人左右的會友。但是,能因為「小」就應該被冠上「弱」這個形容詞嗎? 或者筆者要問的是,按主名設立的教會有「弱」的嗎?不過說真的,倒也沒聽過有人會介紹自己的教會是「強大」的教會吧!或許我們應該摒除這種信仰的「優越感」,大教會或許是因為在教會早期設立之初,建堂者對於教會建堂土地購買具前瞻性的眼光,地點選得好、土地買得夠大,再加上牧者對於宣揚福音很有負擔,多重因素造就了教會人數增長。但在一些客觀條件不佳的教會,牧者的努力並不見得會與教會增長成正比,所以會友對於教會的大小認知應有正確的心態。 筆友也曾耳聞一位會友人數上百人的教會牧者,至一間50、60人的教會募款建堂基金時,卻仍自稱是「弱小的教會」,我當下真想問,那麼被募款的這間教會又該怎麼稱呼自己呢?可見這是心態的問題,或者說被稱呼習慣了,自己也就麻痺了? 但就像馬太福音25章14節~30節的比喻,各個教會按著從神所領受到的,只要盡各自的本分去行,不也都能得到神的讚賞嗎?(21節、23節)希望這樣的觀念分享對大家有幫助!

生命分享2:信仰陪伴走過生命低谷

口述◎施密特 譯 ◎&nbsp吳信如 &nbsp 譯者前言 今年初以來,「基督徒運動員」被炒得火紅,尤其一些走成功神學路線的教會,只要一看到「成功」的基督徒運動員,必定會馬上跳出來沾光、抓典範。但是當這些運動員處於谷底的時候,教會在哪裡呢?如果教會只會「錦上添花」,那麼,當某個基督徒運動員因為備受打壓與深陷低潮而舉目無助,反而求助於其他信仰時,教會還有權苛責嗎?運動員的心靈強度,其實是賽場表現的關鍵,我們可以從帕運桌球金牌得主施密特牧師的親身經歷,再度思考教會如何用信仰來幫助身心經常處於極大壓力的運動員。 &nbsp 我相信一種價值,一個高於人類存在的價值。我相信每個人自己必須去檢驗,他心中深信的基本價值是否耐得住考驗。 我想到摩西,當上帝要他去做一些事時,他馬上跟上帝說:「我是誰,我不可能做到的。」然後上帝也回答了他。摩西又問:「?是誰?我真的可以相信?嗎??的存在有那麼強大,強大到足以讓我倚賴嗎?」然後上帝就回答他說:「我是自有永有的。」意思就是說:「我就在你身邊,我會支持你,但是你必須自己嘗試看看。只有當你真正信任我的時候,你才會經驗到我就在你身邊。」我想,信任就是這裡最關鍵的字。 實際上,只有當人對這個更高的存在、這個更高的價值產生「信任」時,這樣的信任才會連結生命,而與生命產生連結,這個信仰才能堅持下去。就是這樣的信仰,陪我度過美好的時光,也陪我走過生命的低谷。 對我而言,相信上帝就意味著:我信任上帝,而上帝也信任我。聖經中有很多故事談到一些人類初始的基本經驗。這些經驗,是不管處在什麼時代、什麼地方的人類都一再經歷的。這些故事對我的意義深長,因為我從中再度認識了自己,因此我很喜歡在演講中使用聖經故事來對照我的生命。正因為我曾經深刻地把聖經故中的價值連結到我的生命,我就不會單純地把基督教信仰認為是一種「趨吉避凶」的信仰,而在低潮時對上帝失去信心,反而相信上帝的慈悲與全能正顯現在各種考驗中。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生命故事中見證這樣的信仰。 我想到聖經中約瑟的故事,約瑟的哥哥們欺騙了他,又把他賣了,後來他在埃及變成宰相,因此也拯救了他整個家族。後來約瑟跟他的哥哥們說:「你們對我存的是壞的意念,但是上帝讓它變成好的。」我也在想我的生命中是不是有這樣的意味。雖然當我出生時,外在條件看起來不好,也沒有人對我的人生有什麼期待,沒有人希望我能成功,但是也許在人們眼中評價為不好的事情,在上帝眼中卻是另外一回事,這也是基督教信仰的內涵。在人們以為無路可走時,卻可能峰迴路轉,突然有一道門在前面開啟,讓人有勇氣繼續向前走。 因此,信仰對我絕對是有幫助的。雖然,我不知道自己在下一個危機發生的時候,我對上帝的信仰是否強到能夠托住我,但我相信即使我對祂失去了信心,上帝還是會無條件托住我。就像德國神學家潘霍華說的:「上帝會在我們每一次遇上危機的時候給我們力量,但是祂不會事先就給我們,而是在我們需要的那一刻才給我們。」 &nbsp

如羊走迷6-2:承受不起之福

&nbsp◎林煜智 許多人一生中應該都有過中獎經驗,不管是現在流行的彩券,或者早期的愛國獎券,還是統一發票,中獎的感覺沒有人不喜歡,但有一種「中獎」卻令人痛苦!台灣這10幾年來有一種殘障障別叫做「罕見疾病」,以我罹患的「先天性成骨不全症」來說,發生的機率是2萬分之一或10萬分之一,這麼低的機率,我就是「中獎」的那一個。 成骨不全症患者就是一般俗稱的「玻璃娃娃」,因為患者的骨頭很脆弱而得名。父母生我的時候,身體都健康,我是因為基因突變才得到這種病。就我的記憶所及,我不曾走過路、不曾站立過,但我爬過,當玻璃娃娃是什麼滋味?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你從小到大不停地骨折會如何? 曾有人問我一生骨折過多少次?有的人一生只發生過1次,多者可能2、3次,都是因為意外,但我骨折的次數已無法計算,只知道骨折可說是伴我成長。也有人問我骨折有多痛?相信骨折過的人都知道非常痛,但我不曾因骨折去過醫院,都是讓它自然痊癒。 這個病帶給我一個充滿喜怒哀樂的人生,但我儘量不讓外人看到我的痛苦,我的痛苦只有父母兄弟姊妹知道,別人通常只會看到快樂的我。 我常常想,為什麼是我?世上人那麼多,為什麼偏偏是我中獎?我沒有選擇的權利,推都推不掉,硬是把這個獎領回家,一輩子都用不完。這個獎讓我失去很多東西,學歷、興趣、工作、女朋友&hellip&hellip很多、很多,這個病就像兇神惡煞一樣,有好事要臨到我時,就把他們推開,似乎在告訴我,我不配擁有這些東西,就像是佛教說的「命中注定」,爺爺、奶奶也是如此告訴我。 但我又想,虧我家人對神明這麼虔誠,每次拜拜都不錯過,這樣勞心勞力為神明付出,竟落得如此下場,但他們又能怎樣?控告神明嗎?不再拜嗎?不可能,那是背祖忘宗的大罪。 事實上,家人不僅默默承受,而且和以前一樣虔誠,只能期盼這樣的咒詛在來世能夠解脫。可是他們不是我,不了解這多麼不公平,若神明是公平的,那應該求神明不要把這病加在我身上。 另一方面,從小長輩告訴我,家裡有一位身障的孩子,會帶給家庭很大的祝福。我以前從不曾懷疑,因為我的確生長在福氣的家庭環境中。 我的阿公17歲時,帶著4個兄弟從桃園客家庄到現在住的地方打天下,從佃農做起,工作很辛苦。我出生後家裡就沒有務農了,爸爸去大公司上班,媽媽到小工廠工作,他們照顧家庭及生病的我,雖然辛苦,但還不至於為經濟困難煩惱,因為我家有一些田地。所以我從小不愁吃穿,雖然不像有錢人家的公子哥可以揮金如土,但想要什麼,只要不過分,父母就能夠滿足我。在那個年代,父親為了我的行動方便而買車,在一般家庭仍是比較少見的。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從未認識過什麼身障朋友,因此無法比較,不知道自己的幸福有多少人夢寐以求,我雖沒有什麼不滿足,但也不特別感恩,覺得一切是那麼理所當然。 所以我的家真的因我的身障而受祝福?唉!長大後我才知道那是多無知的想法,尤其當我看到越多身障朋友的狀況,便知道那是一個謊言。像我這樣的家庭很少,而且少得可憐,我真是太幸福了!一般家庭有身障孩子,不僅不是祝福,反而更像是咒詛,帶給家庭很大的重擔。 很多時候我為我的朋友感到難過,為什麼我可以這麼幸福、這麼幸運,而他們卻沒有?我們同樣是人,為什麼他們有那麼多困難?我的心裡有很多衝擊。 我這才知道自己很幸運,我若像他們一樣,能夠挺下來嗎?我不知道。當時能確定的是,家裡不是因為我身障而得到祝福,若是的話,就不會有那麼多受苦的身障朋友家庭了! &nbsp(未完待續) &nbsp 「這樣就可以作你們天父的兒子;因為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馬太福音5章45節)

走踏花蓮 處處驚喜

圖◎bamboo 文◎裊裊 進入職場已滿1年,今年4月底,終於有機會使用特休與友人來一趟花蓮小旅行。搭著太魯閣號抵達花蓮火車站,晚上入住阿美克背包客棧,我特別挑選這個許多外國背包客喜愛入住的地方,想體驗與外國人一起住宿、交友,分享旅行經驗。背包客棧類似青年旅店,房間大多是上下鋪,有些是男女分房,有的是男女同間,因為價錢比飯店便宜許多,是許多背包客的住宿首選。 &nbsp  慕谷慕魚啖蝸牛 在花蓮的旅途上,常可看到十字架聳立在山間,許多教堂座落在山裡守護當地人的信仰,前面一間,轉個彎又一間。 第一站前往花蓮縣秀林村銅門鄉的「慕谷慕魚」(Mukumugi),這個名字源自太魯閣族語的譯音,最早遷徙到此的族人用他們的母語頌讚這片世外桃源。因為是自然保護區,須先拿身分證在銅門派出所辦理入山證,一天的開放名額也有限制,早上、下午各300人。 山谷裡的河流是木瓜溪支流清水溪,清澈的水裡可以看見魚兒成群嬉戲,大理石一塊塊堆疊在河床上,相當壯觀。迷人的大理石花紋搭配遠方的翠綠山影,真是美不勝收。 在巨石間攀爬花費了不少力氣,接著我們在附近的原住民餐廳用餐。點了竹筒飯及炒蝸牛,常聽原住民友人說起這道佳餚,這天終於一嚐美味。端上來的炒蝸牛黑黑亮亮,蝸牛肉形體完整,只是脫了殼,心一橫、眼一閉,大口將肉放入口中,肉質滑潤有嚼勁。老闆說,蝸牛是當天清晨在山谷裡抓的,非常新鮮。來此遊玩的朋友,不妨嘗試一下這道佳餚。 &nbsp  舞鶴品茗加納納 夜宿瑞穗「山下的厝」民宿,環境舒適,還有露天溫泉池,民宿老闆Terry帶我們去古道探訪生態祕境,沿途上蛙鳴四起,青蛇在路中爬行,螢火蟲就像聖誕燈一閃一閃亮晶晶,點綴整個樹林。老闆說這裡是原住民的古道,沿著山路一直走會到南投。旅行中若有當地人帶路,就能更深入地體驗在地文化及許多私房景點。 Terry帶我們拜訪舞鶴茶區紅茶王子「阿翔」,品嚐出名的蜜香紅茶,學習到許多茶葉的知識。蜜香紅茶的故事很有趣,源於當地的茶農意外發現有小葉綠蟬咬過的茶葉帶有蜜香,泡起來甘醇順口。阿翔家的茶園採用無農藥有機耕種,最近在迦納納種植咖啡,當地的原住民說,別人是黃金曼特寧咖啡,他們則有「鑽石加納納咖啡」。 Terry跟阿翔都是年輕人,願意留在自己的家鄉打拚,推廣在地的特色產業,堅持不使用農藥,人工拔草、施肥,用心對待土地,與大自然和平共處,用他們的理念及創意延續這畝土地的生命力。這讓我想到自己是否也能向他們學習,為家鄉做些什麼。 &nbsp  雨中金針開滿懷 安排行程時,以為5月的金針花都還未開,不值得一遊,但是既然到了富里,還是上山去看看吧。窗外一片片綠油油的稻田,讓我想到富里除了金針花,另一項有名的農產就是富麗米。 沒想到眼前突然出現一片鮮黃的花海,我立刻驚呼請友人停車,然後一溜煙衝到田裡去拍照。蒙著臉、戴著斗笠的農婦正彎著腰,雙手飛快地摘取花苞,我好奇地問她們為什麼金針花這時就開了,才知原來平地跟山上的花種不一樣,平地的金針花比較早開,花季恰是5月。金針花又稱「一日美人」,從花開到花謝只有一日的時間,每年的8~10月是產季,有經濟價值的是花苞,花開了僅有觀賞價值而已。 細雨綿綿,山嵐包圍著整座山,眼前一片霧濛濛,我們龜速前進。羊腸小徑上一團團粉紫、鵝黃、淺粉的繡球花迎接著我們。附近金針花開了不少,一朵朵金針花含著小水珠,輕輕地在風中搖擺,連竹雞也跑來湊熱鬧,躲在花田裡啼叫,能住在這夢幻般的仙境,真是太羨慕竹雞了。雖然因為氣候因素,我們看不到遠方的縱谷山脈及平原,但是享受到不同以往的夢幻花海,已令人心滿意足! 放空,心中沉靜,想著此次的旅行讓我更認識東台灣的美好。感謝主一路上給我們出其不意的驚喜,將許多意想不到的美景或好事擺在我們面前。旅行在此劃下句點,我帶著滿滿能量回去繼續打拚,相約下一次繼續來走踏冒險。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舉目向山】尊重兩性的價值

創世記1章26~28節 ◎吳義德﹙長老教會牧師﹚ 基督教的婚姻觀是以夫妻二人為主,而非以父母或家族為單位,故聖經說:「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創世記2章24節)但是,「離開父母」,並不是指離棄父母,放棄奉養、行孝,報答親恩之責任,而是要作父母者學習「放手」,容許年輕的新人去過他們的小家庭生活,而年輕夫妻應當學習「剪斷臍帶」,學習作大人。至於行孝,奉養父母的方式,必須由兩人共同商量、同意,以最合理的方式安排生活。 上帝造兩性互補平等 上帝創造男女,是要彼此互補的。男的強處補女的弱處,女的強處補男的弱處。夫妻兩人,有恩賜才幹上的差異,有性別上的不同,兩人都是獨特的個體,並非兩人完全一樣,而「一半一半理論」看起來很像聖經的教導又合乎兩性平權理論,但是不幸的,它並沒有使得婚姻幸福美滿,反倒成了人們只採取利己部分的藉口,而讓婚姻走向嚴重不平衡、彼此傷害的地步。婚姻之禮儀制度是上帝在人尚未犯罪前就已設立的,故此是神聖的、崇高的、尊貴的,也是聖潔的。 「二人成為一體」說明,男女功用與性質雖有不同,地位卻是平等的,雖然上帝命男人為女人的頭,並不指男人比女人地位高,正如聖父,聖子地位是平等(腓立比書2章6節)。「頭」只是領導的意思,頭有負責和擔當、策劃、及作模範的意思。因此,作丈夫的,凡事當為妻子的榜樣,這是上帝在聖經中所訂的一種倫理原則(哥林多前書11章3節;以弗所書5章22~23節)。 家庭婚姻需回到聖經 當我們打開報章雜誌,常常會閱讀到有關婚姻失和、家庭破碎的報導,不只是今日的台灣,乃至於全球各地都是如此。由於社會負面的風氣及人的道德良知漸趨詭詐、暴力、不誠實,而對婚姻生活放縱、產生不信賴,影響家庭以及婚姻生活。面對這些苦痛,我們可以回到創世記來看,「於是上帝照自己的形像創造了人。他造了他們,有男,有女。」(創世記1章27節)意為二者互補,並預示了新約兩性在靈性上的平等。 在新約中,主耶穌也同樣尊重婚姻的關係,馬可福音10章6~12節提到:「可是太初,在創世的時候,上帝造人,有男的有女的; 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跟妻子結合,兩個人成為一體。既然這樣,夫妻不再是兩個人,而是一體。所以,上帝所配合的,人不可拆開。」他們回到屋子裡的時候,門徒又問起這件事。耶穌告訴他們:「任何男人休棄妻子,再去跟別的女人結婚,就是犯姦淫,辜負了妻子;妻子若離棄丈夫,再去跟別人結婚,也是犯姦淫。」 兩性應同心管理萬物 上帝賜福給他們,說:「要生養眾多,使你們的後代遍滿世界,控制大地。我要你們管理魚類、鳥類,和所有的動物。」(創世記1章28節)接著,上帝說:「我們要照著自己的形像,自己的樣式造人,讓他們管理魚類、鳥類,和一切牲畜、野獸、爬蟲等各種動物。」(創世記1章26節)這也是上帝賜福的一種,這種賜福也與人受造有上帝的形像相關聯。人受造乃具有上帝的形像,也就是說,人類乃是上帝在地上的代表,並受託管理地上萬物。挪威舊約學者托利弗‧伯曼(Thorlief Boman)更主張,關於上帝形像的問題不是研經中次要的,邊緣化的細節,反而是舊約神學和人類學的一個巔峰,值得我們申訴思考。 人受命要替上帝管理這自然界的一切──不但是要使之適合人居,也要為水中有生命之物、空中的雀鳥和地上的一切生物設想。為這原因,生態學的重視,是人的賜福,也是人的責任。學者法蘭士(Duck France)認為,馬太福音1章3~6節記載有父親的名字同時也提到母親名字,這種寫法在舊約的家譜中也有,如歷代志上1章1~32節,歷代志上2章17~21節等等。在女權未受重視,為兩性合作同心管理的象徵。 建立不歧視的性別觀 台灣的教育部於1997年成立「教育部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從事各項與兩性平等議題相關工作之策訂、推動、督導及處理,以建立不具性別歧視之學校教育及社會文化環境,達成兩性平等的最終目標,身為基督徒也有責任關心兩性教育的發展,以信仰精神建立一個平等、互補的兩性觀。 我們需尊重上帝造兩性的價值,更看重主耶穌的婚姻觀︰「可是太初,在創世的時候,上帝造人,有男的有女的; 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跟妻子結合, 兩個人成為一體。既然這樣,夫妻不再是兩個人,而是一體。 所以,上帝所配合的,人不可拆開。」 舉目向山祈禱會 宣召…彼得前書3章1~7節…………………會眾 詩歌…新《聖詩》19首〈為著美麗的地面 〉……會眾 祈禱……………………………………………………………司會 聖經………………創世記1章26~28節………………司會 &nbsp&nbsp 信息……………………尊重兩性的價值……………………主理 信仰的反省……………………………………………………會眾 1.我們在家庭或教會有尊重兩性的地位及價值嗎﹖ 2.教會有對性及性別的混亂及迷失提出該有的立場及正確的教導嗎﹖ 公禱 1. 求上帝幫助每一個人尊重兩性的地位及價值。 上帝我們感謝?,照著自己的形像,自己的樣式造人,讓人類管理魚類、鳥類,和一切牲畜、野獸、爬蟲等各種動物。並賦予人類多元不同的文化,使人都有同等價值,賞識每一個人有各樣各式的恩賜。我們都是由上帝所造的,是獨一無二的。膚色、體質、職業、宗教信仰、國籍,或者家庭背景,這些因素使我們彼此認同,但是最重要的我們都是上帝的兒女。 2. 求上帝幫助教會看重兩性價值 上帝我們感謝?,讓教會、中會、總會看重兩性的地位及價值。因為上帝創造男女,是要彼此互補的;男的強處補女的弱處,女的強處補男的弱處。夫妻兩人,有恩賜才幹上的差異,有性別上的不同。重要的是:在主裡,男女互相倚賴,彼此需要。 3. 求上帝幫助每個人勝過情慾誘惑 近年色情文化在台灣十分氾濫,原本作為娛樂的雜誌流為八卦,很多時候更以女星的半裸、全裸照片作封面,妖冶迷人,極盡挑逗誘惑之能事。求上帝幫助我們有力量、勇氣勝過色情氾濫的迷惑。 4. 求上帝幫助教會能尊重不同性別 求上帝幫助教會,有遠見追求性別平等,明白這是重要的議題。各國政府透過相關政策之擬定與制度的建立,期望使不同性別的人、不同性傾向的人都能活得更平等、更有人性、更有尊嚴;這不僅是被視為普世人權的基本保障,也被定位為應積極追求之理想價值及目的。 回應詩&amphellip新《聖詩》485首〈主,助阮互相接納〉&amphellip會眾 祝禱………………………………………………………………………主理  

擁抱與實踐上帝的愛

&nbsp亞洲基督教協會第7屆神學人議會呼籲文 &nbsp ◎翻譯林明珠 (亞洲基督教協會總委會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代表) &nbsp 亞洲基督教協會(CCA)推動普世事工重點方向之一,在於促進亞洲地區的神學教育發展和教會領袖的培育。過去半世紀以來,亞洲各國的神學教育資源有多方面不足的情況。譬如在師資和課程大多倚賴與參考西方神學教育機構。不少亞洲地區教會沒有本土的神學高等教育或研究機構。因此,CCA設有一個信仰合一、宣教與培育的事工部門,由其規劃長期的神學教育培訓的課程計畫。2012年7月1~5日於南韓首爾市的衛理公會神學大學舉辦的「亞洲神學人議會」(The Congress of Asian Theologians),就是依此計畫於10多年前開始推動的神學促進事工,今年已經是第7屆。 從CCA成立以來,曾參與該機構的各種神學培育活動者已經超過上千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因著積極參與CCA的事工,而關注各種神學議題、研究發展動向,並針對各時代中的宣教處境,分享台灣教會的觀察和見證。這樣的普世運動參與,不但使神學見解有新的國際觀,更讓年輕的神學人有機會與其他國家的學者進行學術交流和宣教經驗的分享。前台南神學院院長黃伯和牧師,是普世教會著名的資深神學家,他多年來持續參與亞洲神學教育發展的工作,今年被推選為「亞洲神學人議會」的主席,將主持未來的發展活動。 我們參與亞洲基督教協會舉行第7屆亞洲神學人議會(The Congress of Asian &nbspTheologians),包括24位女士和46位男士,於2012年7月1~5日在韓國首爾召開會議,研討如何在今日世界擁抱和實踐上帝的愛。研議的結果,我們想要與亞洲眾兄姊分享如下的信仰省思,期盼與全球教會共勉。在普世教協(WCC)2013年於韓國釜山召開大會前,請各教會共同思考該會呼籲主題:「生命的主上帝,請引領我們邁向公義與和平」。 &nbsp 我們確信我們相信上帝是整個世界的終極主人,透過耶穌基督、教會、宗教和上帝創造的世界,我們是上帝恩典的領受者和仲介。&nbsp &nbsp 我們確認我們之所以能與他人分享,是因著上帝豐盛恩典流露在我們的身上,使我們能對這恩典發出喜樂和感恩的回應行動。我們從神學和倫理意識講論上帝對人類的愛;如此的愛不求任何回報,也不是任何商業或物質層面的事。 &nbsp 我們懺悔因為我們基督徒在過去,甚至是如今,曾經存在著對待他人有優越感的態度;也因而對於該付出的卻沒有給予;在應該付出的事上我們並不慷慨,只是單方面自己扮演著與分享上帝國愛宴的主人之角色。對於亞洲而言,這是個痛苦的記憶;因為亞洲地區多數教會大多由西方宣教師帶來福音,其中伴隨著殖民的意圖。 &nbsp 我們盼望首先我們體認,透過耶穌基督、教會、宗教和上帝創造的世界,我們認知並擁抱上帝的愛與恩典。再者,我們要在各自的教會和各個教會之間,以及所有的宗教和上帝所創造的世界之中,獻身致力於實踐上帝對人慷慨的愛。我們覺知,如此的信仰可能要付出作先知的代價,去挑戰一種不公義的情況,特別是對於受壓迫者,尋求一個能提供真實和公正的上帝的愛的款待之實現。 &nbsp 經亞洲神學人議會的討論,我們就移民和多元文化社會、基督徒合一、跨宗教關係、和平與衝突解決、生態公義、性別、跨宗教關係等主要議題,提出下列建言: 移民和多元文化社會 * 在亞洲國家之中發生的移民處境,和因移民狀況而產生的剝削和暴力之難民,亞洲的基督徒應刻不容緩地善盡先知的角色,以提升這些處境中的公義和人性的尊嚴。 * 亞洲的基督徒社群需要體認,在自己土地上的原住民和少數民族所遭受的不公義,並且向這些社群學習和接納他們在傳統的智慧中尋求社群生活福祉的經驗和方法。 * 亞洲社會和教會應當包容其文化多元的實況,因為這是上帝對於他們的土地和人民的愛的恩典;人們需要共同尋求彼此相愛的社會文化,以及在宗教社群和職場中愛的分享生活。社群之間的寬容和慷慨產生自多元文化精神,但重要的不只是關乎文化;這其實是產生人性生活的意義與形式的根本。 基督徒合一 * 我們呼籲亞洲眾教會,共同來彰顯如何以上帝的愛互相款待。為了在現今不和諧的世界能有更美好的交融和有果效的見證,讓我們超越彼此之間在教義上的差異,和傳教上的競爭。 * 我們期望教會界在教育事工的實施中,在各層次的教會生活中包含基督徒合一的教導。 跨宗教關係 * 彩虹並非只由一個顏色形成,上帝創造的整個自然界,無法只由一個宗教來彰顯。我們呼籲亞洲各教會展現我們獨特的基督徒身分;然而,我們不能重蹈過去的宣教和傳道的錯誤行動。 * 我們要留意如何與鄰舍分享上帝恩典的態度與方式;基督徒社群應當謙卑學習善用屬靈恩賜,避免自以為手中握有邀請他人參與上帝國福音宴席的權利或恩賜之優越感。 和平與衝突解決 * 在今日世界中,建立和平與衝突解決的技巧,實為必要之事,亞洲教會應為此而盡力。教會要承擔先知性的信息宣揚,就必須有勇氣在亞洲諸多衝突地區中扮演促進和平的角色;譬如面對南北韓之間和巴基斯坦與印度之間的衝突。 * 教會應當以彼此尊敬和重視他者的態度(包括不同的種族、階級、性別或宗教社群),相互鼓舞和進行持續的對話;也需要為這樣的事工給予必要經費的支援和過程的協助。 * 亞洲基督徒也要以新眼光來閱讀聖經,確認如何分享和形塑一個有上帝的愛與恩典的整全社會之實現。 生態正義 * 對於日益擴增的核武和核能之擴展,亞洲教會應當公開反對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在經歷日本福島核能電廠反應爐核心熔毀,對人們的生活和自然界造成災難與傷害爆發之後。 * 亞洲基督徒必須覺知政府、企業或核子工業的互相共謀或勾結,了解其中真正的危機和發展核能電力所可能付出的代價。 * 亞洲教會應當參與人民運動(譬如漁民或農人),為生態公義盡責任。也要關注大洋區的子民,由於溫室效應所帶來的衝擊而即將成為氣候難民之情況。 * 亞洲地區的神學機構應該將環境神學和生態公義納入課程研習中;特別是使教會未來的領袖和服事者能參與關注生態的相關裝備,因而能了解自己在上帝所創造的世界網絡中善盡公民的責任。 性別公義 * 亞洲教會需要體認在各種生活處境中,人們的生活差異情形;包括關懷社會中不同性傾向的人們之生活情況,並開放地包容他們於信仰團契中。 *...

生命分享1:人的缺陷中 看見上帝的圓滿

&nbsp相片提供/南與北出版社 ◎萊納‧施密特 &nbsp 萊納‧施密特是德國勇奪多屆殘奧桌球獎牌的傳奇牧師,他出生即在手部與腳部有多重殘疾,但是虔誠的基督教信仰幫助他克服了愧疚與羞恥,甚至選擇了對自身殘障部位最具挑戰性的運動項目。 2009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傳道委員會和南與北文化出版社曾合作邀請施密特牧師來台舉辦生命分享會與教牧神學研討會,今年「一領一宣教推動中心」邀請施密特再次於10月來台巡迴,期在成人慕道友、青少年、兒童、教育等領域帶動宣教成果。本報將分4期刊載關於他生命與信仰的分享。 &nbsp 我誕生到這個世界上的那天,對我的父母以及整個小鎮來說就像一顆震撼彈。原本期待著一個可愛嬰兒的父母,眼前看到的卻是一個「瑕疵品」,卻又不能「退貨」。你可以想像,這是何等的傷心難過啊! 我一出生就沒有下手臂,左上臂只剩下一顆肉瘤(但是我現在稱它為「全世界最棒的大拇指」),且右大腿比左邊來得短25公分左右,需要穿戴義肢,還帶有紅綠色盲,是個典型的多重障礙孩童。因為是急產,我父母根本來不及趕到醫院生產,父親只能按鈴喚醒還在睡夢中的助產士,我,就這樣在夜半時分誕生在父母的房子裡。隔天一大早,當外婆第一眼見到我時,她驚慌失措地跑去找鄰居和朋友,口中還不斷重覆著同樣的話:「這個孩子沒有手臂!這個孩子沒有手臂!」 但是,我卻是在充滿信任的環境中長大的,上帝一直在旁賜福予我。每天晚上,我的母親都會帶我們兄弟姊妹一起禱告。我們感謝上帝在我們一天的生活中幫助我們。我們也為那些需要協助的人以及處在困難中的人禱告。最後,我們把那天的睡眠也交託給上帝。於是,在我心裡的基本信任就這樣慢慢成長:上帝會陪在我身邊、隨時看顧我和其他人。我就在這樣的確信中長大,我知道我是重要的人。而且對我父母、對我的兄弟姊妹、對我的朋友,甚至對上帝而言,都是如此。「我是重要的人」意味著:「我是一個有價值、受喜愛,以及被看重的人」。上帝不會因為人的不同樣子而對我們偏心,或甚至放棄我們。 童年的時候,我的殘疾和我對慈愛上帝的信任還是相當契合的,但這時我卻感受到一種緊張的關係。為什麼上帝讓小孩生下來就沒有手臂(甚或這是他所希望的呢)?我個人這許多「為什麼」的疑問,後來逐漸演變成信仰問題:上帝真的把祂的創造物做壞了嗎?上帝可以「治好」我嗎?上帝想要把我從我的殘缺中完全解救出來嗎?或者就是維持祂創造我的這個樣子,並且看為是好的嗎?為什麼在上帝美好的創造裡竟然有人帶著殘缺呢?難道上帝不能阻止這種痛苦的形式嗎?甚至,上帝希望有人是殘障的嗎? 上帝希望這個世界有殘障的人!但同時,我深信上帝不希望人毀在他自己的障礙和其他的限制上,祂甚至幫助他們領悟自己的極限,並且能夠用健康的方式面對這些限制。而且上帝希望人們因為體認到「每個人都是有限制」的這個事實,而能夠互相扶持、互相幫助。這就是基督教信仰對我最大的幫助:謙卑地面對人類基本的有限性,這可以讓我們不至於太過驕傲,但也不要自我設限或自我放棄,尤其是在能力和身體障礙的方面,相信上帝在祂刻意創造的限制與障礙中,仍然開了一扇與眾不同的窗,為你準備了適當的機會,等著你去發掘與突破。更重要的是,突破這些限制的目的並不在於誇耀自己,而在於讓你自己與別人的生命都更有意義。 如果,我們只看到人眼中的「缺陷」,就看不到上帝眼中的「圓滿」! &nbsp &nbsp

如羊走迷6-1:我是客家人

◎ 林煜智 林煜智是先天性成骨不全症患者,曾創辦中華成骨不全症協會,致力於推動公益。接受基督信仰後,他人生幡然改觀,並曾就讀改革宗神學院,而今傳道是他的使命與熱愛,他利用臉書傳揚真理,好友人數達5000多人。 本報將連載他的最新自傳《小子!你的罪赦了!》,此為第一部「如羊走迷」,共計6篇,敬請賞讀。 從人類的歷史記載來看,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信仰,任何民族都有自己敬拜的神,不管有形的偶像,還是無形的哲學,都是一種信仰。信仰是上帝創造人時就放在人心裡的,沒有人是沒有信仰的。 在台灣的社會裡,客家人與眾不同的是他們靠著信仰維持著自己宗族的情感。我在此不是要討論客家人的信仰,只是在開始我的故事時,先把這個背景提出來。 我是一個純正的客家人,不僅父母是客家人,連自己的祖父母、外祖父母都是純正的客家人。從出生到現在,我是在客家人的觀念中長大、成長、茁壯。 客家人對信仰極為熱情,可以說小孩子不能有絲毫違背,否則就會被視為大逆不道、背祖忘宗。從小我們就被教育要尊敬祖先、要敬拜祖先,這個觀念潛移默化、自不待言,每個傳統客家人都很清楚明瞭,也奉行如一。 從我小時候有記憶開始,就看到家裡的人,不僅大節日要祭拜,連初一、十五都要祭拜。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深愛的阿嬤對祭拜的熱情,每逢初一、十五,家裡的三合院主廳都要擺上香案,祭拜天公,也在家裡各個門口祭拜天地間的神明。除了初一、十五要祭拜,每天早晚也要拜,碰到大節日,祭品更是豐盛的不得了,小孩子都非常高興,不是高興祭拜,而是又有豐盛的晚餐了。當時家裡的大廳(三合院的正廳)放的是祖先的牌位,小時候我們都在祖先的桌下玩耍。 我小時候不懂,不知道為什麼要拜?更不知道為什麼家人要這麼忙,總是高興有得吃就好了。我們也會依大人的指示,拿著香祭拜祖先,尤其是我哥哥,長孫為大,更是不可少的事。我則因為身體不方便的緣故,家人並沒有太多的要求,我就經常逃過了這個儀式。 幾年之後,家裡的祖先牌位被移到樓上去了,不再放在客廳,我就較少看到小時候印象中祭拜的事。只是阿嬤還是會在初一、十五,或者大節日,繼續她對天地神明的敬拜。 我當時小小年紀,曾經思考我們為什麼要拜拜?大人為什麼要這麼忙?為什麼拜拜的祭物會跑到我們小孩子的肚子裡?神明到底有沒有吃到?為什麼我們這麼虔誠地拜拜,我的身體還是這樣?我的哥哥、我的妹妹,還有我,也沒有因為拜拜就比較聰明,在學校的成績仍是平平。 我問媽媽,媽媽總是不悅地回答:「小孩子不懂,別亂問!大人做什麼,照做就好了!」這樣的回答我不滿意,不過也不得不接受。原來大人做什麼事,我們小孩子不要多問,跟著大人做就對了。這或許就是最好的答案!(未完待續) 「他們將神的真實變為虛謊,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主乃是可稱頌的,直到永遠。阿們!」(羅馬書1章25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