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靈修

生活靈修

漫步香鎮──台南麻豆

&nbsp文圖◎愛唷喂 &nbsp ■拾柚香 「好香喔!」車子駛進麻豆,搖下車窗,淡淡芳香撲鼻而來。 3月底,走訪台南麻豆,麻豆是柚子(文旦)產地,聲名遠播;小鎮上,家家戶戶庭院幾乎栽有幾棵柚子樹。柚子樹每年2~3月開花,同行的朋友說,有一年開花季,他開車上高速公路,行經麻豆交流道,搖下車窗就聞到柚花香。這種說法令人瞠目結舌,但另外一位朋友馬上接話:「是真的!不騙人!」她說有次跟先生搭客運到麻豆,兩個人覺得納悶,司機為什麼要在車子裡灑芳香劑?到站下車後,沒想到芳香劑味道一直沒散去,才恍然大悟,根本就是這個小鎮的味道! 第一次在這個季節來到麻豆,果真見識到「香」鎮魅力。柚子樹上,開滿點點白花;空氣之中,瀰漫悠悠芳香。來過的朋友很有經驗,特地準備許多掌心大的束口紗袋分給我們,讓我們揀些柚花帶回家;但她再三叮嚀,只能揀掉在地上的,樹上的千萬不能摘。一群人就這樣欣喜蹲在樹下尋芳,或抬頭欣賞枝椏間的花。 我們遇到一位「柚子達人」正在指導農婦如何照料柚子樹。柚子達人知道我們為柚香而來,又見我們不斷撿拾落在地上的柚花,二話不說,直接從樹上拔下整束的柚花送我們。「為什麼這個花可以拔呀?」我們既興奮又不安的問。他解釋說,長在樹幹中段的花,是結不了果的;即使結了果,也很快會落果,根本長不出柚子,不如早早拔掉,免得浪費養分。 我仔細研究柚花,發現它的進程:小花苞&amprarr花苞半開(可見黃色花蕊)&amprarr花瓣微開(最美麗的時期)&amprarr花瓣盛開(呈捲曲狀)&amprarr花瓣逐漸剝落&amprarr小果發育(像可愛的鼻子模樣)&amprarr小果漸茁壯。妙的是,這些進程竟可出現在同一棵樹上,甚至有的果實已長得如手掌大,還有花開著。對於生長進度落差之大大惑不解,後來想想,神造萬物、各按其時,處在相同的環境或出自同一母腹,不免有大小、高矮、優劣之別,才能造就這個世界的多樣變化。 ■漫步老社區 一般人到麻豆,通常會參觀著名的百年古蹟總爺糖廠,園區內綠意勃勃,日式木造房舍引人思古幽情,但除此之外,總爺糖廠對面的小社區「總爺庄」也值得漫步踏查。寧靜巷道,紅磚古厝,庭園裡的柚子樹,長長圍牆上的愛國標語&amphellip&amphellip,散步其間,悠閒自在。 社區裡的柚香學堂雖已荒廢,但往通學堂的巷道壁面仍保有「十二婆姐」彩繪圖騰;艷麗、可愛造型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十二婆姐是麻豆頗富盛名的民俗傳說,由十二位宮女及一位小孩組成,十二宮第一宮陳大娘、第二宮黃鸞娘、第三宮方四娘&amphellip&amphellip第十二宮彭英娘。十二婆姐的師父是陳靖姑,也就是台南著名的臨水夫人;十二婆姐是臨水夫人的助手,被認為是保護婦女及小孩的神祇。每年麻豆皆有「十二婆姐藝陣」,還曾受邀至國外演出呢! ■老街與美食 平埔族語中的「麻豆」是眼睛、中心地帶的意思;根據記載,300年前,荷蘭時期的麻豆是商業鼎盛的中心商港。到了日治時代,因設有糖廠,交易熱絡,形成熱鬧的麻豆街,現今還可見到不少仿巴洛克式老建築,集中於中山路及興中路上。 日治時期,鎮上多達4家戲院,但目前僅剩一家「麻豆戲院」勉強營業。戲院建物至今保存較完整的是「電姬戲院」;售票口寫著「全票6元、半票3元」,以我這種年紀的人來說,實在推算不出是民國幾年的物價,上網查資料才知道,建於1937年的電姬戲院早已歇業2、30年。初建之時,多為日本客人,且原稱「電姬館」,二次大戰後才改名電姬戲院。建物正面有3個圓框,分別鑲上「電」「姬」「戲院」,「戲院」2個字縮小擠在一起,更名歷程可見一斑。正立面兩旁各有7個石獅浮雕,據說代表每週7天都營業的意思。 電姬戲院由當地陳姓商人興建,在當時是麻豆最壯麗的建築;但因產權為私人所有,有人認為保留具有歷史意義,但也有人覺得賣了土地較值錢。不知這幢美麗的建築,未來命運會如何? 麻豆著名小吃是碗糕,內行人都知道,真正好吃的碗糕在市中心的傳統市場裡。另外,還有百年老店「龍泉冰店」,剉冰上灑綠豆粉、甜湯裡放麵茶,全是獨樹一幟的傳統口味;第三代老闆堅持古法,所有配料:粉粿、芋圓、紅豆、地瓜、綠豆粉&amphellip&amphellip,全是新鮮食材自己熬煮,絕不叫現成的料。老闆說:「費工才有價值。」吃上一碗便能體會,來麻豆時一定要嚐嚐。 3月,聞柚香;8月,我們已經約好,再來看結實纍纍的柚子樹!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和平種子正萌芽

立志投注終生為愛地球而行動的日本青年Yuji,2011年2月中旬開始敘利亞徒步種樹旅行,這段路程也是使徒保羅傳道行程中的一段,保羅傳揚基督福音、Yuji宣達愛與和平理念,他們的行動都帶來愛與盼望;本報將每個月一次由陳惠世牧師協助翻譯,刊登Yuji行旅專文,與您一同關心這段旅程。 文圖◎ Yuji Miyata 譯 ◎&nbsp&nbsp陳惠世 1月3日至2月17日,我走過克羅埃西亞(Croatia);2月17日至3月10日,我走過斯洛維尼亞(Slovenia);3月10日至4月14日,我走過義大利,並在4月14日當天,從義大利邊界徒步進入瑞士,目前我在瑞士的邊界城市基亞索(Chiasso)。 3月底的義大利瀰漫著春天的氣息!季節從酷寒的嚴冬進入溫暖的春天,各式各樣的野花齊放,將大地渲染出繽紛美麗的色彩。樹梢萌放嫩綠的新葉,小鳥輕唱著歌兒,我從這些受造物領受到生命的力量,也感受到受造物的春日情懷。 正如春天的季節一樣,在徒步種樹活動中,我撒在人們心裡的和平種子,也在幾個國家萌芽。在土耳其、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與我相遇的當地人,以及和我從事地球和平行動的人,不論公部門、NGO團體、學校或當地的家庭成員及孩子,他們在自己的地方開始彼此協力,進行一連串諸如清潔市容與種樹等地球和平行動;他們完成地球和平行動後,陸續寄訊息給我。他們美好的行動訊息,讓我感受到,我那小小的每一步朝向和平的堅定行動,確實激勵了人心,使他們開始有了屬於自己的和平行動,這讓我十分的感動! 實際上,在這短短幾個月期間,我面臨許多艱難的困境。在寒冷的冬天裡,有好幾次,我必須在零下15℃以下的大雪中徒步好幾個小時。加上受到申根條約(Schengen rules)規定外國人在歐洲申根國家180天內只能停留90天的限制,所以,在通過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義大利期間,我必須把握時間,不間斷的徒步與進行地球和平行動,無法有任何時間休息。在義大利期間,我甚至無法如願達成預期的行動。這一連串的困境,讓我感到很沮喪,開始對自己失去信心,許多次,強烈的負面想法漫過我心中,更有幾次,我甚至不想在義大利有任何行動,只想單純的從這個國家徒步經過。 然而,義大利春天美麗的自然景緻和那些善心支持我的義大利人,以及義大利孩子們純真的鼓勵,使我重新得力!讓我即使面對徒步上最艱難的時刻,仍然能持續許多和平行動。此外,從土耳其、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等國收到的訊息,告訴我他們開始地球和平行動,這給我很大的鼓舞,也激勵著我朝向地球和平徒步的每個步伐! 在這幾個月的困境中,我經常記起幾年前在南韓開始獨自徒步的情景。當我開始自己一個人徒步時,起初,沒有人相信我的話和行動,數以千次,南韓許多人質疑我:「你在做什麼?」「回你自己的國家去過自己的生活吧!」當時我不能做任何事,所以曾想過要放棄,但是到最後,我守住盼望和期許,不論下雪或強風暴雨來臨,即使最艱難的時刻,我每天持續不斷的走著。直到有一天,有個人突然走近我,邀請我到鄉村近郊學校為小朋友演講,為他們種下第1棵樹。從1棵樹到5棵樹,5棵樹到10棵樹,10棵樹到100棵樹,100棵樹到1000棵樹&hellip&hellip,我除了種下許多樹,也開始在各國有了許多和平行動。所以,透過最近的經歷和起初徒步的經驗,我再次理解到,所有的努力不會白費!許多次,無法實現預期目標時,我會沮喪、失去信心,但是為了地球和平、為了人類、也為了其他眾生,我們若能試著做一些善事,這些善事就會彼此增進和串連出另一個善事,每天不斷盡全力持續做善事,就會為地球帶來大大的不同! 人們若持續小小的行動,這小小的行動便能激勵人心,並持續的激勵更多人。這些持續的行動與和平的心志是一股改變的力量,可以讓世界變得更和平美好! 朝向倫敦的徒步路程大約還有1100公里,我還有3個月時間,但從此刻起,我必須越過阿爾卑斯高山才能進入法國,這是我徒步上最艱難的路徑考驗。但為了地球和平的目標,我會記取最近的經歷,一步步盡全力向著高山峻嶺繼續徒步前進! &nbsp &nbsp 「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羅馬書8章28節)任何小小努力不白費,和平種子即便小,一顆顆萌芽成長,將會造就出茂密穩固的和平森林!

愛的火鍋

&nbsp◎戴默然 連續幾天低溫降雨,寒流侵襲整個台灣,街道旁的行道樹不停的向人哈腰作揖。路上行人裹著一層厚厚的羽絨大衣,像一團雪球在街上滾來滾去;有人頭上戴著毛茸茸白紅相間的毛線帽,雙手緊貼著皮套不停地搓磨著,兩隻腳像紅鹿般跳上跳下,好像被人遺忘的聖誕老公公。此時,我把套在脖子上的層層圍巾纏得更緊了。 先生和我都喜歡吃火鍋,尤其冷颼颼的天氣,吃火鍋使人感覺溫暖,有團圓的味道。雨絲繼續飄在擋風玻璃上,這樣的雨,要大不大的使人厭煩,破舊的雨刷還來不及掃乾淨,另一波的雨點又飄下。收音機傳來布洛克的〈大提琴狂想曲〉,琴音就像藥物,使我不知不覺的墜入時光隧道。   冷漠家庭成枷鎖 回想5年前,我和先生的婚姻就像面前惱人的雨點一樣。我們像兩個包裹,被放在同一列車廂,卻從來不曾向對方打開過。並不是我們沒有了愛,而是相愛容易相處難,冷漠成為我們婚姻的第三者。 我的先生,是某大公司的業務主任,為了和客戶應酬,常常醉醺醺的到三更半夜才回家。金融海嘯後,公司業績像坐溜滑梯一樣直線往下滑,不但賺不到錢,還必須看客戶與主管的臉色,使他終日抑鬱寡歡,憤世嫉俗。 時間並不能解決任何的問題,有時,反而成為婚姻的劊子手。我們的婚姻,像一團糾結在一起的毛線,骯髒又混亂。其實,我們只不過是住在同一個屋簷下的陌生人罷了!似乎,連對話都是一種浪費,而吵架,更是一種奢侈的浪費。 愛與被愛,形成一道隔斷的牆;愛與被愛,都需要一股強大的力量。 先生沉溺酒癮,長期忽視冷落我,總是以他的狐群狗黨為優先,而我充其量只不過是他心情好時的小點心罷了!孤獨佔據了我的心,寂寞成為我的知己!我終於崩潰了!我罹患了憂鬱症。我築起一道心牆把自己關起來,我一腳踩在天堂、一腳踩在地獄;我在天使與魔鬼間拉扯;我在黑道與白道間周旋。我把自己推入萬丈深淵!死亡與恐懼,如影隨形! 罪與義的嘶吼,情與愛的撕裂,白日與黑夜的對抗,緊緊抓住了我、糾纏著我,渴望愛的滿足,渴想愛的滋潤,竟如夢一般遙遠迷惑,卻又那般真實地扣緊我的心弦。 我想飛,飛離這個家;我想逃,逃離這個「枷」。   活水注入枯乾婚姻 車子快速離開了熱鬧吵雜的市中心,進入眼簾的是一片青翠的山林,樹林英挺又瀟灑自在,綠意盎然地逕自美麗著,此時的天空,好像被水彩的顏料灑滿了,分不清楚是印象派還是寫實派的畫作? 年輕時的我,為了工作謀生,原本軟弱無能的柔弱女子,竟然被磨練、塑造成最年輕的經理人,負責管理一家大公司的業務經營。一個沈默寡言、內向害羞的女子,竟然被苦難熬練成為勇敢的女強人。 隱藏在高薪、高職位及光鮮亮麗的外表下是一顆破碎的心,我迷失了自己,找不到生命的出口。多少個夜晚,等不到先生回來,哭濕了多少個枕頭?多少個夢魘像一把利劍一樣抵住我?多少次,自殺的念頭侵蝕著我的心。 車子的速度漸漸慢了下來,我抬頭望向窗外,白綠相間的山嵐一片一片的向我飄來,來不及回神的我,只好任憑它滋潤著我的眼簾&hellip&hellip 「下車了!這是個適合野餐的好地方哦!」先生大聲地吆喝著,似乎也把我的魂魄從三層天叫了回來。我趕緊戴上我的老花眼鏡,撥一撥我的長頭髮,披上一件有點濕濕黏黏的大外套,身形臃腫地跟在他的背後。先生的身材不高,前面的啤酒肚卻肆無忌憚的彈跳著,兩鬢斑白直到後腦杓,背微彎、頭頂微禿。這是我們每週二的約會時間。 在我們陷入婚姻的低谷時,偶然間巧遇多年不見的好友,他彷彿是上帝派來的天使,當他了解我們夫妻的景況後,建議我們進入教會,接受牧者的婚姻輔導,畢竟人生苦短,不值得浪費時間在頻頻啃噬婚姻的傷口,能夠丟掉心中的纏累,大步向前才是解藥。 於是,我們夫妻倆每週固定到教會找牧師婚姻協談,每一次去都好像在剝洋蔥,一層一層揭去帕子,一道一道打開緊閉的心門。最後,牧師為我們的婚姻祝福禱告時,我們像是洗了一個心靈的熱水澡,頓時感覺清新乾淨、通體舒暢,上帝在我們枯乾的婚姻裡注入一股愛的活水。   拆毀阻隔的牆 大約走了5分鐘,我們到達一座老舊的涼亭,對面有一座山,山與涼亭中間隔了一條小溪,潺潺的溪水聲好像巴哈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我們把手中的餐點、火鍋料與碗筷鍋子等器具放在一張狹長的桌子上,兩個人勉強擠在一張破舊的椅子上並肩而坐,倒也感覺一絲溫暖。 一個摩拳擦掌地點燃老舊的火爐,一個興高采烈地哼著不知名的小調,頓時感覺山裡的小精靈都被我們吵醒了,失蹤的太陽也開始出來對我們獻殷勤!早已年過半百的我們,在這個窮山碧水的山巖間煮著熱騰騰的火鍋,我們的心隨著鍋子裡的草菇、金針菇上下跳躍著。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飄渺的雲霧消失了,忽然間陽光普照!白熱的陽光射入老舊骯髒的涼亭裡。此時此刻,我們竟然可以如此放肆地笑著、談著、鬧著,也許是我放下了多年偽裝的盾牌,而他也收起了傷人的利劍,我們不再上演8點檔的肥皂劇。 上帝的創造,美得像一幅藝術品!祂在我們的路徑上滴下了脂油,祂以年歲做為我們頭上的冠冕,祂拆毀了我們中間阻隔的牆,大地山林也為我們高聲歡唱著,此時上帝彷彿在對面山壁上,用笑臉注視著我們。

後山的白冷會士

◎程珮瑄 把刀柄和花朵放在一起 這裡──普悠瑪 我故鄉台東的原住民 他們領受了 來自宇宙之神 自由和高貴的冠冕 &nbsp 但是,世界的溫柔文明 垂滅著,垂滅著── 我的故鄉的人啊! 普悠瑪的原住民 &nbsp 上帝聽見了普悠瑪【註】的呼喚 屬於神的刀柄與花朵來到 傳教士的恩典 來到我的故鄉普悠瑪 普悠瑪的故事開拓了 開拓者叫作白冷教會 &nbsp 上帝的恩典在此歇息 神的僕人們 在此領受心靈的安歇 &nbsp 詩作的背景是我對白冷教會傳教士們來台灣奉獻一生的頌讚與謳歌。《海岸山脈的瑞士人》書裡提及,白冷教會在20世紀初,瑞士尚為中立國期間組會,白冷會士獲瑞士總統簽署、頒發證書後來台灣宣教,為東部原住民奉獻一生。 最初來台的神父與修女,為散布在海岸山脈的原住民部落,以極為簡陋的設備從事醫療與宣教。「刀柄」象徵著原住民男性的武器,「花朵」象徵著東部原住民女性的裝飾,屬於神的刀柄與花朵,則是身為白冷會士的神父與修女們開拓東部後山的使命與精神象徵。「世界的溫柔文明 垂滅著,垂滅著 我故鄉的人啊!」是指在漢人與日治時代的侵略之下,東部的原住民已面臨部分原住民文化佚失,但是白冷會的宣教士們卻十分珍惜與尊重,甚至保存著原住民的文化與習俗。 我最親近的白冷前會長──馬蘭聖若瑟天主堂魏主安神父與尚武天主堂宋玉潔修女等人,一生為後山台東的原住民與弱勢族群服務,此詩是為他們的精神感動而作。 白冷會會院位於台東天主教聖母醫院旁,是來台宣教的白冷會士聚會與僻靜之所,每一次我到此處尋找神父與修女告解禱告時,心中總是滿溢著聖神感動的力量。 【註】台東卑南族的原住民稱呼故鄉出生地為「普悠瑪」。

回頭以後,堅固弟兄

◎李紹強 &nbsp我因為吸毒,跟別人共用針頭,而染上不治之症愛滋病,成了我終生的遺憾!才30出頭,就把自己的人生搞得淒慘無比,悔淚再多也於事無補。尤其我進出監獄,浪費了近10年的寶貴青春,也把自己的鬥志「關」得消磨殆盡了。我常想:自己還能有什麼出息?不就像一個苟延殘喘的廢物嗎? 但是,自從遇見了上帝,我這個消極負面的人從此改觀了。因為聖經上說:「上帝也揀選世人所輕視、厭惡、認為不足輕重的。」正如我,壞事做盡、吸毒染病,到頭來自暴自棄,遭社會、家人唾棄&hellip…但也因為這樣,神要在我身上彰顯出祂的大能和榮耀。因為「在人不能的事,在神凡事都能」,當別人都認為我無藥可救了,可是神就改造我,用我這塊人人廢棄的石頭來砌造美麗的宮殿,跌破世人的眼鏡。 如今,我從監獄出來一段時間了,在教會團契弟兄姊妹的關心與扶持下,順利找到一份工作,生活漸漸步上正軌。期待他日,等自己生命穩固之後,一定要回頭堅固那些還沉溺在毒品中的弟兄,傳揚上帝救贖的道,這是我在耶穌寶血中得贖重生後,心裡產生的負擔與感動。我希望自己不但為主活出美好的見證,也能讓更多人因為看到我的改變,而相信上帝的大能。 我相信神要開始大大使用我了,我也一定盡力,作光作鹽,榮耀主名,哈利路亞! &nbsp

【舉目向山】真正的財富

路加福音12章13~21節 ◎ 李玉霞(彰化中會王功教會牧師) 耶穌曾說:「你們要謹慎自守,躲避各樣的貪婪;因為,一個人無論怎樣富裕,他的真生命不在乎他有多少財產。」(路加福音12章15節)祂也說:「一個人就是贏得了全世界,卻賠上了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沒有!」(馬可福音8章36節)昔日台灣錢淹腳目,今越拚經濟生活越窘困,失業率也節節高升,高貧富差距也越懸殊。 高喊拚經濟為誰而拚?拚經濟,為誰求富?政府的開發如核電、水庫興建其危害已有前車之鑑,如2009年88水災被滅的小林村是因越域引水所致。如此大拚經濟失很大也傷很大。政府可曾為人民拚安康?民若不聊生,國何以興盛?追求短暫的滿足而失去永恆的生命,值得嗎? 平安與健康才是福氣 近日毒害瀰漫,塑化劑後還有瘦肉精以及核廢料毒害,沒有真相的毒害讓台灣靈魂接近冥府;生命臨近死亡的邊緣(參閱約伯記33章22節)。耶穌關切人心中的貪念,人若利慾薰心無法自拔,想要拚經濟救自己地上生命的人,反而喪失永恆的生命。祂警戒人不可貪心,因為生命跟家道豐富無關。 耶穌用無知財主的比喻,警戒眾人不要貪心。財主雖豐收,卻為自己的財富如何收藏擔心;上帝責備財主的無知,並要收取財主的靈魂。凡為自己積財,在上帝面前卻不富足的也是這樣,必在自己不留意時,受上帝審判。這財主終日所擔心的是自己的財富問題,以為財富可以給他永遠的福樂,然而終有一日死亡臨到,一切成空。 平安、健康就是福氣,這是金錢無法買到的。30年來核電與重工業污染及好山好水的開發,幾近殺雞取卵之地步。台灣土地、資源有限,昔日的經濟發展將寶島導入萬劫不復的深淵裡。若有人真的贏得政權或贏得名利而未贏得人心,其實是失很大也害很大。表面台灣是進步發達,但許多陰暗與苦難的際遇與政策不公及環境惡化息息相關。 拚出全民之福的經濟 以下有5個例子可以來說明台灣政策與環境所遇到的亂象,有待我們努力克服: 例一:泰雅菜農悲歌。因連年歉收債務纏身,壯年夫妻仰藥亡。高山種蔬菜成「看天吃飯」的高風險產業,若遇天災,血本無歸大有人在。原住民與山川為伍並樂活,這是上帝賜予的生存權,如今被市場壟斷毫無生機,希望主政者多關心基層民生。 例二:核能發電,何能安康?最毒的核廢料放在最美麗的蘭嶼,再覓其他儲存點也都是翠綠的原鄉,善良的台灣之寶原住民一再蒙受巨大毒害。又台電擬追加核四工程款並延後商轉,勢必將再付出更多奢侈後的代價。其總建造費3300億,恐全球最貴。停建核四廠,讓台灣民眾免於核能問題之恐懼,就是幸福指標的最佳體現。善用上帝賦予的天然資源,台灣開發綠電絕不能慢,非核家園才能享安康。 例三:食品危害。為求高利潤非法使用瘦肉精,使牛肉、豬肉陷入危機。誰為全民健康把關或人民要自求多福?塑化劑風波稍平息,今食品含鋁量超標又起。美牛、毒豬、禽流感以及毒飼料警報連連,油電價、大學學雜費、二代健保保費也陸續調漲,各項民生費用漲不停,百姓哀號政府充耳不聞。一方面高喊拚經濟,一方面放毒肆虐,人性貪婪越居高位越明顯。毒氣瀰漫「食」在不安,「食」在很毒,「食」在傷很大。 例四:將人商品化。各國政府正苦思如何提振經濟時,林書豪所帶起的林氏旋風卻輕易創造龐大的經濟效益。有人評估林書豪將成為NBA搖錢樹,其本身的代言收入也是商機無限。被物化的林書豪是他始料未及,也看見人心唯利是圖。台灣媒體也來瘋。 例五:貧富差距。根據最新統計,台灣最窮與最富年均所得差420萬元,貧富差距飆至93倍歷史新高,形成「一個台灣、兩個世界」,令人怵目驚心。史萊克說:「在當前經濟困頓之時,不要為了提高當下的生活水準,而造成未來更大的財務負擔。永續的唯一途徑是讓更多人擁有知識和技能,可與人競爭、協作及連結。」 拚經濟無非是為求財富,但為拚經濟而毒害台灣,何來國泰民安?簡直是不戰而亡。拚經濟求財富若能贏得民心、謀全民之福,才是真正贏得世界。傳道書2章1~11節中說,人試著用各種方法來滿足自己終究皆虛空。當人領悟到一切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幻影;太陽底下的一切都沒有益處,常常為時已晚。拚經濟當求全民之福,不只物質豐富,並同享安康。 舉目向山祈禱會 【舉目向山齊吟誦】 序樂:新《聖詩》285首〈請來,恩典的君王〉 祈禱:恩典的主,我們來到?跟前,知道?是守約施慈愛的主,謝謝?一直以慈愛吸引著我們。感謝主賜寶島成為台灣人民安身立命的根基,謝謝?創造多樣的民族在此共生同榮,謝謝?揀選許多人願意當僕人事奉?。奉主聖名,阿們! 啟應:新《啟應文》26篇 回應詩:新《聖詩》287首〈主,阮感謝謳咾?〉 【舉目向山來領受】 聖經:路加福音12章13~21節 回應詩:新《聖詩》191首〈?的話實在做阮腳前的燈〉 信息:真正的財富 聖詩:新《聖詩》130首〈耶穌尊名入我耳孔〉 祈禱:謝謝主賜福台灣,使這塊土地上的人民勤奮節儉,樂天知命,但時代快速進步,人的價值觀也開始驟變,甚至扭曲。地上有限的財富不比永恆的財富更能豐富人的生命,求主讓我們因?的話飽足。世上財富是生活的工具,不是生命終極的倚靠,求主賜分辨的智慧。我們願意單純的仰望?並誠心的事奉?。奉靠耶穌聖名,阿們! 【舉目向山同祈禱】 聖詩:新《聖詩》344首〈救主耶穌,願?來聽〉 代禱: 1.民生樂活。寶島台灣住著與世無爭的居民,不同政權來了,居民的土地再再流失,主啊,赦免我們無力保有?賜予祖先的土地,許多族群可貴的文創產業未適度的推廣,但見財團受扶植以致窮者越窮、富者越富,社會處處不公義。今年以來民生物資漲不停,食品毒害讓人心驚,求主賜智慧與人,尤其是主政者能敬天愛民。我們仰望大牧者餵養,在貧困的物質上因?心靈仍有飽足,也盼望地上政府為全民謀福利,讓社會民生樂活。 2.教會豐盛。教會在主的磐石上建立,也因殉道者的血設立。主啊,求?醫治受傷者,拯救失喪者,餵養心靈饑餓的羊群。我們這群蒙恩得救的人願意跟隨?餵養新生的羊兒,使他們得豐盛生命。教會因?而豐盛,羊群因教會得飽足。台灣宣教即將迎接150週年,昔日宣教師的血汗,歷代信徒的佳美腳蹤豐富了教會,而今我們能為教會做什麼?誠如以賽亞謙卑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願我們成為一領一的精兵,好讓人因我們得福。 3.國泰民安。主啊,我們渴望台灣國泰民安,在這美麗島上的原住民與世無爭,同時接納不同時期的移民,無奈統治者以殖民心態對待台灣居民,在政策上不公義,在教育上採愚民政策以致於對立抗爭不斷。原住民現在要爭自治、爭土地,弱勢者要爭生存求生計,無所不爭的社會雞犬不寧,主啊,憐憫我們。台灣面臨內憂外患,認同有危機國家不保,經濟有危機民生不飽,求主保守台灣與人民如同保護?眼中的瞳仁。 回應詩:新《聖詩》334首〈主,求?憐憫阮〉 (代禱完唱或每一項祈禱後吟唱此詩) 【舉目向山受差遣】 聖詩:新《聖詩》400首〈願主的愛與你同在〉 彼此祝福 聖詩:《聖詩》370首第3節〈主召咱聚集差咱去〉

踏足黎巴嫩看中東宗教議會合一

&nbsp文圖◎蒲錦昌(香港基督教協進會總幹事) 我應普世教會(WCC)協會邀請,於2012年2月5~11日到黎巴嫩參加「地區合一組織與國家基督教協進會諮詢會議」。特別的是,邀請函上提醒我們,護照上如果有以色列的出入境紀錄,將不會獲發簽證,就我所知,有3位參加者情況如此,其中1位趕緊換一本新護照,才得以成行。由這件小事,以色列與鄰國關係如何可想而知。 &nbsp &nbsp &nbsp信仰的起源地 接待我們的是中東教會協會總幹事悉娜女士(Ms. Seta Hadeshian),我1年多前在瑞士參加WCC的中央委員會會議時認識她。她與亞美尼亞正教會教長亞蘭一世一起事奉已達20多年,對中東教會的情況有深入了解。中東教會協會面臨經濟困難,人手也不足,但仍然熱烈歡迎我們的來臨。WCC因中東特殊的狀況,而決定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召開會議,表達對他們的關懷與支持。 會議第一天下午便是歡迎午膳。曾任WCC主席的亞蘭一世特別抽空與我們會面,並分享他對「議會合一」(Conciliar Ecumenism)的神學理解。我們用膳的地方是一組建築群,包括座堂、神學院、辦公室等,還有一個甚具規模的博物館。午膳後,一位神父帶我們參觀博物館,裡頭展出祭袍、權杖、經書、冠冕、聖餐杯、碟、石雕、聖像,其中不少已有幾百年歷史。我忽然感覺到,雖然正教會神職人員的服飾、教制、禮儀與我的教會很不同,但其實我們信仰最早的起源不在西方,而在中東。翻開中東教會協會成員的名單,亞歷山太、安提阿、亞美尼亞、希臘、耶路撒冷、塞浦路斯、敘利亞、科普特等源自新約聖經的名字,可見其歷史悠久。 &nbsp &nbsp 議會合一的神學解釋 會議中,我們討論普世合一運動面對的挑戰與盼望,探索議會(包括WCC、地區合一組織、國家基督教協進會)的角色與發展,並從神學角度理解合一運動的本質與意義。 「議會合一」源於Michael Kinnamon會上發表的〈議會合一的神學基礎〉(The Theological Basis for Conciliar Ecumenism),是個連神學家也覺得陌生的詞彙。簡單來說,使徒行傳15章所記載的耶路撒冷會議便是一個議會,不同地方的教會彼此團契、共同商議,表達的便是一種議會合一。正教會在全球共有20多個,大概以地域及種族劃分,他們透過領袖間平等而共融的關係來表達合一,這正是一種議會合一。而普世教會協會、地區合一組織、國家教會協會,正是教會在合一旅程中產生的組織。如果組織沒有僵化與異化,其存在價值是肯定的。來自世界各地的總幹事也在查經、小組討論和研討會中彼此激勵,凝聚團結產生力量。 &nbsp &nbsp 戰火下的難民潮 會議中特別思考人口遷移與宗教對話這兩個課題。這兩個課題除了是全世界都要面對的難題,也是中東地區特別嚴峻的考驗。中東長期處於宗教、種族、文化多元的處境,以色列立國與美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使情況更加惡化。根據悉娜女士在會中發表的〈在中東地區人口遷移的事實〉(Migration Realities: Migration in the Middle East),原本巴勒斯坦就有幾百萬難民,伊拉克1990年入侵科威特,美國攻打伊拉克,又增加了幾百萬難民。基督徒在中東是少數,因不平等對待而大舉遷移,原有1300萬基督徒,但估計至2020年將只剩下600萬。1年多前開始的「茉莉花革命」與動盪,正不斷刷新中東人口遷移的數目,逃避戰火、暴力與貧窮的難民,亟需他人伸出援手。 一個下午,我們一行3、40人,到教會辦的服務中心與一群難民會面,他們中間有一家9口擠在一個房間的,也有精神困擾天天睡不著的婦女。這些因伊拉克戰爭先逃難到敘利亞並輾轉再到黎巴嫩的伊拉克人,正反映戰爭的殘酷與無理。黎巴嫩鄰近敘利亞,局勢隨時可能變得更緊張,敘利亞一旦演變成內戰,黎巴嫩也難以倖免。回程時,我碰上一位敘利亞男士,因局勢不穩,拋下了妻子與兩歲的女兒,到中國深圳尋找機會。我們因無法趕上原定班機,在多哈逗留19小時,攀談起來,才知道他在大馬士革是四季酒店的廚師。他還分享手機裡儲存的拿手菜式相片,彼此交換地址、電話做為日後聯絡之用。 宗教方面,中東雖然是基督信仰的發源地,不少地方很早便有教會,但是,今天基督徒在中東各個國家都是少數,日常生活中會碰上其他宗教的信徒。以黎巴嫩為例,1975年時,約400萬人口中,只有30%是基督徒,今時更下降到17%。有一天,我們離開所住的修院,在貝魯特市內吃晚飯,看見宏偉的回教清真寺旁便是天主教堂。他們其實天天為鄰,特別在伊斯蘭極端主義盛行的時候,宗教間的聯繫、友誼與互信,正好粉碎彼此間的猜疑與誤會,使和平成為可能。其實,不論是基督徒占多數的歐美,或是以其他宗教為主的亞洲、非洲等,宗教間的關係也是一個不能逃避的問題。如何促進宗教間的來往,而不是各自建築圍牆呢?&nbsp 會議最後在中東教會協會主席韋保羅神父帶領下,以正教傳統晚禱結束。我也在心裡默默為中東的弟兄姊妹及人民禱告:「不叫他們遇見試探,拯救他們脫離兇惡!」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利亞安提阿大公教會教長 蒲牧師與中東教會協會及澳洲教會協會總幹事合照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在貝魯特正教會服務中心的伊拉克的難民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部份教會協會總幹事合照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貝魯特市內一回教寺,毗鄰為天主教堂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會議報告草擬小組

作夥紀念伊牧師娘許瓊枝

&nbsp單純的微笑 ◎葉啟祥 牧師娘許瓊枝是一個單純、少話的人。 記念她時,很難想起她曾說過什麼金玉良言,也想不起她曾用什麼聖經話語來教導我。 40年前,在少年團契時,牧師娘擔任指揮,嚴謹地像訓練維也納兒童合唱團,每回練唱詩歌,都將我們當做專業團員般的訓練,一聲部、一聲部的練唱。殊不知,對我們這年紀的孩子來說,去教會團契:朋友第一、桌球第二,練歌是不得不的選擇。我們總在私下說話或作亂,或模仿牧師娘的指揮,後來,很多人談起,總不忘記牧師娘結束一首歌後的手勢、神情。 牧師娘用嚴格的訓練,將我們這群小孩「獻聲隊」,磨練成一群水準奇佳的詩班。後來,我才明白,牧師娘示範出一種「不必說」的態度,也是長老教會長期以來孕育的品格──敬畏、認真的服事態度。 少年時,我與團契同伴都萌生許多信仰問題,也對信仰產生極大的熱情,喜歡流連在牧師館問牧師問題。紀彰龢牧師習慣泡茶,為了陪伴我們,就從晚上10點泡到凌晨2、3點,與我們討論聖經,也討論黨外、228;在那個肅殺、沒有言論自由的時代,牧師館是我們資料的來源。後來,這群常流連牧師館的青年,幾乎都跑去讀神學院了! 牧師娘總是無言地、微笑著在旁邊靜靜地聽,偶爾也提出疑問和看法;她聽著我們和牧師的對談,聽我們年輕的好奇、懷疑和嘆息。 常常一談便談到半夜,牧師娘總習慣地從冰箱或櫥櫃一直拿出零食,餅乾、花生、瓜子&hellip&hellip。偶爾聽到打盹,然後突然醒來,面帶微笑地問:「你們會不會餓?」接著就下廚炒麵或煮麵,讓年輕人繼續和牧師談論下去。牧師館餐桌上吊著一個吊燈,昏黃、溫暖的燈光,灑在年輕人的臉上。牧師理性地討論聖經和時事,伴隨牧師娘的炒麵,一口又一口地一起被年輕人吞下、吸收。 漸漸地,我們從單純聽牧師說話,慢慢變成有了回應,用自己的想法和牧師交換新知。牧師娘笑著對我說:「啟祥!你以前都不太會說話,現在變得那麼會說話了!」「小孩子多大了?一切都好嗎?」「回去跟你爸爸媽媽請安!」不太說話的牧師娘,總以簡短的問候代替,沒有矯情,也沒有多說。 教會的牧師娘總是成為眾人的焦點,許多的苦楚也在她一句話中結束:「上帝攏知!」如此簡短,透露出她對神的敬畏。 我們和一個人的相遇,就像攝影一樣,每遇見一回,就照一次在心底,在心中留下影像;一次又一次,我們會遇一個人,留下一張又一張的圖像,重複出現的圖像,就成為一生的記憶。牧師娘對我而言,一次又一次的圖像,總是在心底的底片洗出真摯的微笑,我喜歡這個畫面,想起來心底就暖暖的。我喜歡這個畫面,因為有很多的鼓勵,也想將這個畫面變成一生對她的記憶。 我們的生命,有人以話語鼓勵我們向前,像紀牧師;但是,也需要有人用微笑使我們知道,他對我們的良善和期待,使我們心底滋生更多愛的力量。 走筆至此,乍然想起,也許因為牧師娘不擅言詞,所以以微笑代替話語;也許因為她單純,所以笑起來格外的真摯吧! 永遠的牧師娘 ◎賴淑珠 紀彰龢牧師的夫人許瓊枝姊妹,已於3月31日上午息了世上一切牽掛,蒙主恩召歸回天家。因為時間點落在耶穌受難期間,所以紀牧師希望她跟隨耶穌的受苦受死,將埋葬安排在耶穌復活的前一天,盼望隔天復活節和耶穌同蒙上主悅納,靈魂被接回天家,等候主再臨之日。 牧師娘的告別式訂在4月7日下午2點,然而1點半不到,中山教會的禮堂已經座無虛席,僅剩下寥寥幾個位置是留給未到的親人,所以1點半之後來的人,只好在教堂外面罰站了。過世和埋葬之間太接近,沒有時間印發訃文,也來不及刊登《教會公報》,僅僅藉著網路電子郵件和電話,把消息傳遞出去。一個禮拜的時間,聚集來參加告別式的親朋好友、同工,真是多到無法計數。為了瞻仰她的最後一面,送她最後一程,而完全不對外公開的入殮火化禮拜,也有上百人參加。到金山平安園參加安葬禮拜,有兩台遊覽車滿載80幾人,還有自行開車的。 由此見得紀牧師夫婦他們一生所做的,不但為人稱讚,更為上主悅納。在牧師娘的葬禮過程中,台上傳講者一再用「永遠的牧師娘」來稱呼蒙主恩召的許瓊枝牧師娘,她是配得的,因為這樣的稱呼是給予榮耀冠冕的讚美。 寫到此,讓我想到詩篇116篇15節的一段話:「在耶和華眼中,看聖民之死極為寶貴。」現代中文譯本翻譯為「在上主的心目中,他的一個子民死去是多麼可痛惜的事!」這段話讓紀牧師和所有愛牧師娘的人都要說:「阿們。」 其實,牧師娘身體一向健康,前些日子比較無元氣,上馬偕醫院檢查,結果沒什麼毛病,需要補充營養而已。才回家調養沒幾天,3月31日上午11點多,我們接到紀牧師的電話,據牧師的描述,牧師娘一直發抖且想講話,只是說不出口,還來不及聯絡救護車,她就安然回天家了。 我們在哀傷不捨中,換個角度看這事,她是多麼的有福啊!因為她已經打完那美好的仗了,走完當跑的路了,守住了所信的道。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她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她的;不但賜給她,也要賜給凡愛慕祂顯現的人。 在懷念許瓊枝牧師娘當下,同樣身為牧師娘的我,對於「永遠的牧師娘」這個稱呼,掀起了我的記憶。記得在2007年10月13日,我寫過一篇〈牧師的太太,她的名字叫牧師娘〉的文章,當年在無名部落格曾經吸引上千人瀏覽。牧師娘,這是一個多麼令人又愛又怕的角色呀!我覺得牧師娘是蒙恩且受祝福的女人,是上帝的心肝寶貝,也是上帝特別揀選來服事眾弟兄姊妹的婢女,不管我配不配得,我總以擁有這個名分為榮。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

&nbsp◎馬太福音5章9節;詩篇34篇11~14節 ◎薛伯讚(台北中會南門教會牧師) 追求和睦要一心追趕 我開始注意到台語歌星洪榮宏,不只是因為他是台語歌唱界北王洪一峰的長子(南王則是文夏),而是因為他生命改變的故事。年輕時的洪榮宏因無法諒解父親外遇,一心只為賺更多錢來孝敬母親,因而荒廢學業。後來經由淡江中學陳泗治校長免費教鋼琴及其私人留下一筆獎學金的鼓勵,基督教信仰的種子開始在他的內心萌芽;及至出名後,經曾遭到黑道槍傷,以及基督徒女友的帶領,他的信仰有了更大的進步,除了樂意到各地參與佈道,且開始與父親和解。 這和解的故事,主要的人物其實是洪榮宏的母親洪羅玉女士。20年前我在天母教會講道時有機會認識她,知道她的故事後很令我感動。原來洪家今天大大小小的成就,以及全家能和解、合作,在台灣能共同打拚出一片音樂的天地,背後的關鍵人物就是她。年輕時,知道先生洪一峰外遇後,她由當時後龍教會的囑託傳道蔡信續帶領而信主。之後,她選擇赦免,她說:「當唸著主禱文,『赦免阮的辜負,親像阮亦有赦免辜負阮的人』,突然領悟到,光『唸』而不『做』,這樣的信仰沒有幫助。我決定『寬恕與祝福對方』,當我不斷為前夫禱告,發覺對方也覺得對孩子有深深虧欠感,冰凍多年的父子親情開始有了轉機。」 洪羅玉女士的見證是山上寶訓中的第7福「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馬太福音5章9節)這句話,相當實在的見證。「使人和睦」原文只一個字eirenopoioi,它是eirene(平安、和平)加上poiesis(製造,做出)的複合字。這複合字正表示,使人和睦是「製造」出來的,和睦不會自然產生。有人認為,團體中若有不和睦時,就一起去吃頓飯,「喬一喬」就好了。我則認為,若是做生意一起吃飯,當然會有好的效果,但遇有重大爭論時,我不相信吃頓飯就可「喬」定了。 希伯來文的shalom(平安)通常被翻成希臘文的eirene,這意謂聖經裡的「和睦」、「和平」或「平安」不是一種狀態,而是一種關係。人與上帝有了正常關係,人與人、人與大自然才可能有正常關係。我相信洪羅玉女士一定也看過詩篇34篇11~14節這段話:「&hellip&hellip有何人喜好存活,愛慕長壽,得享美福,就要禁止舌頭不出惡言,嘴唇不說詭詐的話。要離惡行善,尋求和睦,一心追趕。」是的,追求和睦要「一心追趕」,如果內心沒有真正的改變或修整,不是由心而發,吃再多的飯都不會得到真正的和睦。 製造和平在愛中得福 製造和睦的人所能得到的福氣,是可以成為上帝的「兒女」。成為上帝的兒女多麼有福!約翰1章12節說:「凡接待祂(耶穌)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賜他們權柄,作上帝的兒女。」保羅在加拉太書3章26節也說:「所以你們因信基督耶穌,都是上帝的兒子。」以弗所書1章5節也提出同樣的教導:「又因愛我們,就按著自己意旨所喜悅的,預定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使祂榮耀的恩典得著稱讚;這恩典是祂在愛子裡所賜給我們的。」可見,新約聖經認為作上帝的兒女是天然的,是上帝藉著耶穌所賜下的恩典;人所要做的,就是相信、接納耶穌作為救主,並願意依靠祂、遵行祂的教導。這樣的福分,耶穌說,製造和睦的人也能得到。 從以上的理解,今日我們能夠如何做,才能成為這有福的人? 1.「使人和睦」先從自己做起。這意思是,自己與內心世界紛雜、不安的我,必須先得解決。天主教的神父養成有一個甚具意義的要求,那就是任何人要成為神父之前,必須經過靈性導師清楚地認知此人的內心已經全然整理清楚,才能被推薦為神父。洪家的祝福,我們可以說來自洪羅玉女士在信仰中先洗滌自己的憤恨、不滿開始。這真是不簡單,卻是能使人和睦的重要起點。 2.「使人和睦」是具有創意的作為。在耶穌的年代,甚至是今天的世界,都有「奮銳黨」的存在,用今的話來說就是「激進派」或「熱心派」。但耶穌不會贊同這樣的做法,他主張的是「製造和平」,eirenopoio就是這意思。「製造」(poiesis)的另一個變體字就是「詩人」(poietes),是含有創意的意思。意即,使人和睦不是一種模式、一種樣版,而是具有創意的作為。也就是說,原本可能只有以惡報惡,「你不給我好過,我也不會使你太輕鬆」的僵局,因著基督的愛,我樂意放下自己,並願意積極尋求和解。那是多大的創意啊,在人不能,上帝凡事都能。 3.從「使人和睦」到「愛敵人」。山上寶訓(馬太福音5~7章)是「勝過法利賽人的義」(馬太福音5章20節)的典範,在我們這個時代,使人和睦的一個原型是金恩博士(Martin Luther King,1929~1968)。他是美國浸信會的黑人牧師,一生崇尚耶穌的非暴力運動。他嚴肅看待耶穌不使用武力,強調愛的轉化力量的信息,形成他使人和睦的方式。他曾在被關出獄後寫了一封信給白人種族主義者說:「把我們丟到牢裡吧!但我們仍然愛你們。把爆彈丟到我們的屋裡,恐嚇我們的孩子吧!但我們仍然愛你們。」對他來說,使人和睦不是要爭什麼,而是透過愛去贏得對手,只透過談判協商或暴力相對所能達到的一切仍是脆弱的,只有愛是一種持久的和平力量,而和平需要愛才能達成。 「使人和睦」看似軟弱、消極的行為,其實不然。它不僅含有深度的內省,不全然怪罪對方,與自己的內心世界先和解;而且樂意具創意、誠心、積極的「製造」和平,因為和平不會自動到來;進一步,我們需要去「愛」,因為憎恨像癌症腫瘤一般吞噬人的人格和生命力,愛卻能醫治人,使人恢復健康。 這就是主耶穌今日對你、我的呼召,邀請所有跟隨祂的人被召進入和平、平安之中。如果今天你還有什麼受傷、不滿、憤恨,耶穌基督是知道的,而且祂關心、憐憫你。讓我們將這一切傷害,都在禱告中擺在主的面前,求主醫治我們,求主賜給我們新生,更讓許多同樣在不同生命階段中受傷的人都來,讓我們同樣在主的愛中得福,讓這世界展現不同的風貌,同享世界的和平。 &nbsp

【舉目向山】單純渴慕的心

約翰福音20章1~16節 ◎陳信忠(彰化中會原斗教會牧師) 「7日的第1天清早,抹大拉的馬利亞來到墳墓,看見石頭從墳墓挪開了,就跑來見西門彼得和耶穌所愛的那個門徒,對他們說:有人把主從墳墓裡挪了去,我們不知道放在哪裡。」 聖經記載第一個來到耶穌墳墓的人是「婦女」,重點不在「性別」,而是在於「渴慕耶穌的心」。因為有著渴慕耶穌的心,使得抹大拉的馬利亞成為第一位得知「石頭從墳墓挪開」的門徒。對我們來說,禮拜時若重新喚回對耶穌基督的渴慕,就不再只是一種「基督徒例行的儀式」,而是「與三位一體上帝相遇的時間」及「重新得力,並呼召我們將三位一體上帝的愛化成實際行動,讓信仰成為可被感受的祝福。」 在家庭中,渴慕的心也提醒我們,重新檢視夫妻之間的渴慕,而非法律的關係;回顧父母的愛,而非只是應盡的義務;並陪伴、傾聽你孩子的心,而非只是要孩子完成父母心中的願望。 信仰不在於先後 「彼得和那門徒就出來,往墳墓那裡去。兩個人同跑,那門徒比彼得跑的更快,先到了墳墓,低頭往裡看,就見細麻布還放在那裡,只是沒有進去。西門彼得隨後也到了,進墳墓裡去,就看見細麻布還放在那裡,又看見耶穌的裹頭巾沒有和細麻布放在一處,是另在一處捲著。先到墳墓的那門徒也進去,看見就信了。」 兩位門徒聽到消息後,跑到墳墓前,先到的低頭往裡看,看見細麻布還放在那裡,就停止前進了,反而是後來趕上的彼得先進入墳墓。照經文的描述,彼得是先進墳墓裡去,才看見細麻布還放在那裡,又看見耶穌的裹頭巾沒有和細麻布放在一處,是另在一處捲著。 在這裡給我們基督徒一個很大的提醒,信仰不在於誰先、誰後的問題,而在於我有沒有真的進入耶穌之中,被耶穌的教導、愛、公義所引導。 當彼得到了墳墓的洞口,他不只是觀望,更採取行動進入墳墓內,當他進入之後,才發覺「耶穌的裹頭巾沒有和細麻布放在一處,是另在一處捲著」。有時信仰也是如此,我們不能只是觀望,我們應該進入。家庭、教會的成員不能只是觀望,我們應該讓信仰的祝福進入家庭、教會之間,參與在其中,家庭中的洗碗、煮飯、掃地、教育、陪伴孩子、夫妻之間的陪伴、對於父母的陪伴等,都需要真正付出行動。同樣的,教會的事工、活動也需要你我共同來參與。 當我們認真的實踐上帝的話,就會看見另一種祝福,那就是「先到墳墓的那門徒也進去,看見就信了」。當我們認真在教會、家庭、工作職埸、社會中實踐信仰,別人就可能因我們而蒙福,進而相信耶穌。 讓心隨時仰望耶穌 馬利亞站在墳墓外面哭時,見到了白衣的天使,並轉頭看見耶穌,卻認不出來。耶穌問他說:「婦女,為什麼哭?你找誰呢?馬利亞對他說:「先生,若是你把他移了去,請告訴我,你把他放在那裡,我便去取他。」耶穌說:「馬利亞。」馬利亞就認出了耶穌。」 我們看見,當一個人願意將自己的焦點不只放在「絕望」之中,哪怕仍是低著頭,但若願意將自己從絕望中轉移到看耶穌基督,那麼人生就不再被「絕望」所困住,將看見耶穌的賜福。 有時基督徒的信仰也常常如此,在習慣中,忘記自己身邊有許多恩典。忘記感謝在外工作使家庭經濟不致匱乏的人;忘記謝謝在家服事讓我們三餐得以溫飽的人。忘記家中長者曾經的努力,才有現在的我們;忘記教會的事工得以順利進行,是因為有一群默默付出的長執、各團契會長帶領同工一起努力,主日學老師的付出使得主日學得祝福、陪伴上帝的孩子成長。 也許在教會中,這些日復一日的盡心努力,慢慢的會成為一種習以為常、甚至視而不見的「習慣」,但我們應該重新提醒自己,這種習慣不應該被視為理所當然,若是這樣,我們就可能因此錯過了耶穌了。看不見恩典,不是恩典沒有臨到我們,而是我們的心,把這些恩典視為理所當然,也在這樣的心態之中,錯失了上帝的賜福。 陪伴人向上帝前進 在信仰的路上,有的人因著經歷耶穌而信,有的人不只需要「聽說」或「看見」,還得「摸著」;但不論如何,耶穌都用溫柔的陪伴,引領我們朝著上主的方向前進。這樣的模範也成為我們在陪伴不同人認識、跟隨耶穌一種很好的方式,就是隨著不同人對信仰的認識,用對方所能明白的方式,在其認識的基礎上,陪伴對方成長,讓不同人都能體會耶穌的愛。 約翰福音的作者提醒我們,這些事是要叫我們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並且叫我們信了祂,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因此,讀聖經不是為了增加知識;加入教會,不是為了可以選舉,只有一個很單純的心,就是信耶穌,藉著耶穌而得著豐盛的生命。 舉目向山祈禱會 序樂:(靜默) 聖詩:《聖詩》51首〈聖哉、聖哉、聖哉〉 祈禱:親愛的主,我們感謝?,謝謝?讓基督徒在不同的地方聚會、工作、享受?所為我們預備的一切,求主幫助我們,不讓如此豐盛的恩典,成為「廉價的恩典」,讓我們知道,這恩典是我們原本不配,卻因著?的愛而賞賜給我們,且也要我們與他人分享的祝福。求主幫助我們,不只知道,也用行動來跟隨?,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聖經:約翰福音20章1~16節 信息:單純渴慕耶穌的心 聖詩:《聖詩》281首(救主我親近你) 代禱: 1.單純渴慕耶穌的心 主啊,幫助我們,讓我們的心重新渴慕?,單單渴慕?。且學習用這樣渴慕的心,來祝福我們現在的生活,擁有的關係、家人、教會、工作、社會。讓我們在渴慕?之中,重新得力,有?的眼光來重新看這世界;讓我們的家人、社會、教會在單純渴慕?的心之中,重新被建立、且享受在與?的連結裡。 2.學習欣賞、肯定、陪伴的愛 主啊,謝謝?賜給我們不同的恩賜,好讓我們在這不同的恩賜之中彼此補足。求主讓我們學習在不同的恩賜之中彼此欣賞、肯定 。主啊,幫助我們用心來陪伴不同的人,學習著用他們可以明白、理解的方式,來陪伴他們,讓我們在陪伴中充滿?的愛與等候,而非我的期待。 3.為了教會事工活動與行政 主啊,幫助我們在教會事工活動、行政中看見?的帶領,在不同的活動、行政的事務上經歷?的恩典。讓這些事工的活動及教會的行政充滿?的祝福,讓我們不只是為完成事工,也是經歷?的恩典,讓我們不只是在確保行政得以順利,也是在行政中實踐上帝的愛。 4.為了牧師、長執與同工 主啊,謝謝?在教會中賞賜我們牧師、長執以及教會中各種不同屬性的團契同工,一起成為教會的祝福,求?幫助我們,在牧師、長執與同工的身上,看見?的呼召與賜福。讓我們在彼此不同的恩賜中,學會互相欣賞,並且在不足的地方彼此扶持互補,用對方可以明白的方式認知彼此成長。使我們在基督裡明白,我們都是被呼召在不同的職位上榮耀?名的人。 5.為了教會復興 主啊,幫助我們讓教會的復興從跟隨?開始,教會的復興需要策略、經濟、人的配合等等,但更重要的是讓我們的心歸向?,在?的裡面合一,讓復興在生活中被實踐、感受。求?差遣我成為教會復興的參與者,而非只是教會復興之外的觀察者。讓教會的復興不陷入比較中得到肯定,如教會與教會中在比較信徒的人數、建築物的大小、經濟是否富裕等,讓教會的復興在於單純的渴慕?、在於單純的用?的愛來彼此服事。讓教會的復興從每一位基督徒願意跟隨耶穌開始。 共同祈禱:主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