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

阿根廷,我不為你哭泣

◎文圖  許承智 拿到退伍令那一天,還記得天氣晴朗、萬里無雲,長官拍了拍我的肩膀說:「一路順風啊!」像仙履奇緣中12點的鐘聲響起,肩上的役男名號如斑塊掉落、崩解,也伴隨著學生時代延續期的戛然終止……逃離社會的各種方式已經用罄,眼前的是從未進去過的職場,不免緊張了。 任性的我決定給自己一個長假,進入職場前好好地走踏這個世界一番。正在煩惱目的地為何,偶然得知父親有位表妹移民阿根廷,這個神祕如非洲的南美大地瞬間擊敗所有想去的國家脫穎而出。我快速地處理繁雜的簽證與機票,扛著一身的行囊,「即從巴峽穿烏峽,便下襄陽向洛陽」般地跳上飛機,熱切尋求與南美大地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挑錯時間來了! 飛機飛躍了大西洋,精準降落在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埃塞薩(Ezeiza)機場時,機上的乘客響起了如雷的掌聲,彷彿為此次旅程平安及豐沛飽滿的生命歡呼,這是專屬於南美洲降落的儀式。就像拉美人口中常說的「Viva la Vida」,西班牙語的意思是:「為了生命而歡呼吧!」熱情的氛圍很快就團團包圍我這個來自保守亞洲文化的人。 我拖著行李緩緩走出海關,還久久無法接受自己已經踏上距離台灣2萬公里的阿根廷。人生瞬息萬變、世界如此浩渺,在有限的一生能有幸造訪某個國家,不知需要多大的機緣。連結我與阿根廷的除了10小時的越洋航空,還有那位穿著紫紅色唐裝、布製黑鞋在航廈出口大聲嚷著我名字的表姑。 「你啊,挑錯時間來阿根廷了!」表姑如此說。2012年勝選的阿根廷女總統克莉絲汀娜祭出各種補助藍領階級的津貼政策,因此獲得勞工和外來移民的選票;但龐大債務逐漸築起高台,加上內部貪污嚴重、貿易被外國限制,貨幣無法兌換,社會動盪不安。 這讓帶著一袋美金風塵僕僕而至的我頓覺困擾,但我不信邪,硬是去阿根廷政府和各大國際銀行集散地的San Telmo區碰運氣,在走訪許多有名的國際銀行都吃閉門羹後,甚至當我在銀行街上拿起手機拍街景,瞬間被幾名荷槍實彈的警衛給團團包圍,沒好氣地問我是否要搶銀行,那時我才意會到情況有多嚴重。 晚上約莫8點時,街上開始湧現人潮,拿著鍋碗瓢盆的抗議民眾敲敲打打在巷弄中遊行,做些軟性的抗議,如果初次看到,還以為這些人在抗議肚子餓呢。                         阿根廷等於牛肉、探戈、冰河! 然而,這些政治經濟因素絲毫都沒有減低「布宜諾斯」這西語意思為「美好的」帶給我的期待;畢竟這個城市經歷的故事實在太多,才會有以前總統裴隆的夫人艾薇塔(Evita)致力於縮小社會貧困差距的《阿根廷,別為我哭泣》的血淚故事。 表姑家座落於布宜諾斯艾利斯中央紅線地鐵站Medrano附近,四周近百年的歐式華麗建築林立,外觀布滿了歷史的興衰。這裡是布宜諾斯艾利斯最寧靜的住宅區,表姑一家在10年前經濟大崩盤時趁勢買進。轉角鑲嵌著典雅的咖啡館,烘焙機炒著中南美的生咖啡豆劈啪作響,醇香的咖啡味瀰漫街角。兩旁的菩提樹縱橫交錯連成綠色天幕,南半球斜照的和煦陽光穿透葉脈形成多樣的剪影,讓人有身於巴黎左岸的錯覺。在某個無事的下午,我喜歡點一杯冰鎮過的阿根廷啤酒Quilmes,讓背脊陷入椅背中,感受這歐式殖民與熱情的南美融合而成的特有氣息。 講著流利西文的表姑為第一代移民,許多同時期一起移民的台灣朋友都因為政治動亂或經濟因素而撤回台灣,他們到了阿根廷才明白要挑戰經濟和語言重重困難,並不如紙上談兵般容易。「我就是想證明自己能在這裡生存!」表姑豪氣地說著,她走過1992年的經濟崩盤,曾經經營過超市、相片沖洗店,目前在中國城一家基督教中文學校擔任教職。而我素昧平生的表弟有一個非常阿根廷的名字「Jorge」,他近2米的身高配合爽朗的笑聲,也有中西文內建翻譯機的必備功能,但他對台灣的印象並不多。「你對台灣的印象有什麼?」我好奇的問著。「很熱,很溼,鹹酥雞、夜市……」他搔著頭努力回想那4、5年回去一次的台灣。「還有臭豆腐啦!」表姑在旁邊幫腔。 到阿根廷的時候,正逢台灣的中秋節。表姑從僑民慶祝大會中拿回了幾塊月餅,表姑丈坐車到當地的肉攤買了來到阿根廷不能錯過的牛肉,架上了炭火開始烘烤,牛肉的油花隨著加熱而閃亮地佈滿肉表面,香味也無法避免地四溢出來。「阿根廷等於牛肉、探戈、冰河!」表姑微笑跟我說。表姑並做了南美肉餃(Empanada),配上早市裡來自智利的鮭魚生魚片,佐以冒著小麥花綿密口感的冰啤酒。我從不知道自己27歲這年能夠如此幸運嚐到宛如聯合國的菜餚。還記得那晚月圓星稀,偌大的月亮照耀著大地,好像對著這片如母親的南美大地唱著搖籃曲。 獨一無二的親情之旅 我選擇獨自前往阿根廷其他景點,臨行前表姑擔心地交代我注意事項:「人群擁擠時包包要抓緊,沒有辦法就打電話回來,我來解決!」他像媽媽一樣對我耳提面命,並陪我坐了一段公車,直到再不下車就會跟我一起出城,她有點豐腴的身形這才跳下車,隨著車子漸漸縮小到消失。我一路上反覆地咀嚼著這份上帝安排獨一無二的親情旅程,我也許不知道阿根廷要為誰哭泣,但阿根廷這些人、那些事,帶給我的值得大哭一場。

險路勿近?信心上路!

文圖◎許哲夫 舉目向山 車子駛進停車場,映入眼中是一株盛開著紫紅色花瓣的山櫻花,在藍天的襯托下非常燦爛,我心中不禁呼喊:「司馬庫斯,我來啦!」 司馬庫斯位於新竹縣尖石鄉海拔1500公尺高山上,可能是台灣最深入山區而遠僻的原住民部落。1979年才開始有電力供應,對外道路更在1995年底才開通。部落的生活採行共同生產、管理、利潤分配共享的方式,是極特殊的生活方式。 屏東民和教會2012年11月底宣布2013年1月29日去司馬庫斯靈修旅遊,我就決定報名,看看這個「上帝的部落」,即使後來於2012年12月9日發生中型巴士在前往部落途中墜谷的意外,也不能動搖我。我想上帝會保守我們的旅程,如馬太福音6章26節:「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牠,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如此懷著平安與信心出發。 路途崎嶇 出發那天早上7點,從屏東經國道3號到竹東,車程約4小時,天氣晴朗,一路順暢;再由竹東到司馬庫斯又花了4小時。一開始路況良好,進入山區後,路途兩旁皆是綠意,或點綴盛開的山櫻花,景色優美。隨著高度逐漸增加,到了尖石鄉秀巒村休息時,一下車,冷颼颼的風吹來,那股寒意滲入體內,體驗到已進入中高海拔地區。 從新竹60號縣道轉入司馬庫斯部落後,路寬明顯遞減,有5、6處轉彎角度太大,中型巴士無法一次通過,得先前進、再後退,方向盤轉到底以「之」的方式前進,是較險峻的路段,如此時而平坦、時而顛簸,到達司馬庫斯已是下午4點半。 部落導覽時,沿途松柏林立,並有一種開白色小花的灌木,稱為「冷靨花」,部落又稱「三月雪」。另外也看到住家的門牌很有意思,在木頭上刻下他們的名字,名字下還刻了圖案,像獵人之家就刻獵刀、編織之家就刻編織的圖形……,讓人一目瞭然。 敬拜上帝 晚上到教堂禮拜,漆黑的原野,上帝的殿發出燈光吸引我奔跑前往。教堂是原木搭建,內部中心是十字架,十字架旁以族人主要的作物小米裝飾,在在彰顯族人將出土產物獻給上帝的心志。禮拜中阿棟‧優帕斯牧師分享,自從發生車禍事件後,觀光的團體減少很多,我們是第一個前往的教會團體,令他們覺得溫暖與感動。其實我聽了以後更感動,原本只是單純想了解這個共同生產、管理、利潤共享的部落,以及觀賞久聞其名的巨木,卻不知我們的到訪讓他們感動。不禁想起馬太福音25章40節所說:「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這樣的感動縈繞腦海久久,不能自己。     巍峨巨木 隔天早晨6點起床,出發前往巨木區。巨木區有特別巨大且年代久遠的樹木群,一般人可能因其巨大且長壽而名之「神木」,但部落族人對神心存敬虔,不願濫糝稱呼受造之物為「神」,故不叫神木而稱之為「巨木」。 從住宿區到巨木區約6公里,單程2小時。登山步道開始是松、柏樹林,並有一些葉片暗紅的楓樹。此時天剛破曉,望著遠處的山頭,晨曦微露,在寒冷的早晨充滿了希望。走了一些路,進入3、4處桂竹林,此時氣氛為之一變,濃密修長的竹林中很幽靜,不禁讓人安靜、沉澱。 有一段是碎石坡,地形是一片光禿的坡地,登山道從山腰處穿過,是一段驚險的路面,讓人全神貫注地走在路上,不敢觀看四周的景色。走過後又進入另一處幽靜樹林,溪水旁的美好景色,不禁讓人想起人生路途不也是如此嗎?有山有谷才是完整吧! 路段有上坡、有下坡,走得很累,但看到巨木群時,精神為之一振。巨大的檜木聽說樹齡有2000餘年,想像耶穌誕生時這些樹木就已經存在,不禁感到人的渺小。人有什麼可自誇的,何來人定勝天?我們只不過是自然的一部分,應該謙卑一點。回程路途依然崎嶇,但是個好天氣,太陽出來了,外套開始脫掉了,四周的景緻明亮清晰,有藍天為伴,路途清楚亮麗。回到休息區,參觀部落小學,教室是用木頭建構,內外裝飾皆取自部落的材料,如木片編織的燈罩、木頭雕刻的門把,充分利用原鄉材料做成。   依依歸途 吃完中餐,到了告別的時刻。當車子緩緩駛離,望著部落大門的牌坊,上面寫著:「上帝的部落──司馬庫斯」,心中充滿了感動,耳邊再度傳來阿棟牧師的話:「你們的到來,讓我們覺得溫暖、感動。」上帝之道無他,彼此相愛而已,行在至微小的人身上,就是行在祂身上。

信心的跳躍──紐西蘭高空跳傘

文圖◎Jeriel Clementina Wong 紐西蘭給人的印象就是風光明媚,很多綿羊和牛隻,也是號稱「綿羊比人還多」的國家。但是,在紐西蘭遊玩如果只是摸摸綿羊、欣賞風景,還算不上真的玩遍紐西蘭。紐西蘭還有一項舉世聞名的極限運動──!沒錯,高空彈跳的發源地正在紐西蘭!      憑信心縱身一跳 紐西蘭是個十分熱愛冒險的國家,我到紐西蘭留學,自然不會錯過這些驚險刺激的活動。第1年我就嘗試了高空彈跳,之後也試過200米跳懸盪鞦韆(在峽谷之間盪鞦韆)、冒險划船及滑雪等。 此外,我也在紐西蘭南島的皇后鎮(Queenstown)嘗試高空跳傘(Skydiving)。皇后鎮位於瓦卡蒂普湖(Lake Wakatipu)北岸,是一個被南阿爾卑斯山(Southern Alps)包圍的美麗小鎮。那裡除了是依山傍水的美麗城市,也是一個有激流、峽灣、高山等驚險天然環境的地方。紐西蘭人在不破壞大自然的前提下,發展了許多刺激的活動。 高空跳傘是用太空材料製成的跳傘裝備綁在我和我一起跳傘的資深跳傘教練身上,從1萬5000英呎高的機艙跳入空氣稀薄的高空,體驗60秒每小時200公里自由落體的快感。跳傘教練會控制整個跳傘的過程,並適時打開降落傘。 跳下去前,跳傘教練說:「I know what you're thinking... what if ?(我知道妳正在想,如果有個什麼萬一……)」確實,自1萬多英呎跳下去,需要很大的勇氣和信心!我跳下的當下,是將所有的信心交託在跳傘教練的身上,交託在風速、風向、天氣,這種不顧一切的信心特別在這種情況下被突顯得淋漓盡致,因為那是唯一的依靠。 當自己蹤身一跳,開始像自由落體一樣往下掉時,會強烈感受到腎上激素急速攀升的刺激感。60秒後,跳傘教練就會打開像白色氣球的平衡翼,如此我們才不會因為風速而亂飛,不致失去控制。 生命不也如此嗎?本來我們做任何的事情都需要一定程度的信心,只是那信心是否大到讓你明確感受到?但無論我們感受與否,神仍然存在,生命中發生任何變故,無論是風吹雨打或風和日麗,上帝永是我們的依靠。重點是我們願不願意相信、願不願意依靠呢?      換角度看待生命 在空中眺望著一望無際的天空,以及腳下的這片土地,心中的激動及感觸是文字無法形容和表達的。景色真的太美了!讓我驚嘆神的創造如此美麗。一眼望去,周圍的山都是紐西蘭著名的山峰。我去時是初冬,所以只有一部分山有積雪。建議想跳傘的朋友可以選擇喜歡的季節,畢竟一生可能只有一次跳傘機會,希望印在腦海裡的是最喜歡的季節景色。  從高處眺望,景色出人意外地令人驚豔,為什麼同一個景色從不同角度看會出現如此大的分別?這個經歷再次掀開我的眼簾,觸動我心弦。往往我們看待生命,只是從單一角度直視,不懂心意更新而變化,忘了從另一個角度琢磨、思考,對於身邊景色習以為常。等到失去跨出框框的機會時,才赫然發現自己錯失了許多不同角度呈現的美感,錯失了那可能更美麗的景色。所以換個角度,說不定會發現那個角度的景色才是自己一直以來所憧憬的。 自由落體大約60秒後,跳傘教練便打開降落傘開始準備降落,Achievement doesn't come sweeter!(「再沒有比這更令人心花怒放的成就感!」,高空彈跳的廣告標語)每一次的經歷都是一種領悟,下一站會是在哪裡呢? 我期待著。 來看看作者特技跳傘的實況錄影吧:

日本九州 觀光特急列車

  文圖◎pepe  倉卒之間決定到日本九州旅行,但其實對九州所知甚少,出發前,買了日文旅遊書做功課,這才知道,九州除了有知名的博多拉麵及坂本龍馬大展身手的事業起點──長崎之外,還有各式各樣的特色列車。因為九州新幹線的開通,便利的交通讓我們從北玩到南,看到壯闊的自然美景,感受到親切的濃厚人情味,深刻的旅行片段串起了美好的回憶。   指宿的玉手箱 我們使用外國人專用的JR(Japan Railways)九州鐵道套票,行程先由博多坐到最南端的鹿兒島,再從熊本、長崎、大分慢慢玩回博多。 九州鐵道套票可乘坐新幹線,滿足時空壓縮的快感;也可乘坐觀光特急列車,在2~3小時中盡情享受觀光列車的別緻塗裝與空間布置;或是搭乘當地的路面電車,於一般道路上與汽車競逐,坐看沿途景致,都是旅途中不可或缺的體驗,而其中我較偏愛的是JR觀光列車系列。 停留在鹿兒島4日,「指宿的玉手箱」是來到九州第一輛搭乘的觀光列車,全車皆指定席,熱門旅遊時節若沒預訂便難以如願。JR車站的進出口會張貼翌日「指宿的玉手箱」剩餘座位數供旅人參考。 列車有2節車廂,運行於鹿兒島中央駅與指宿間。設計發想以當地的浦島太郎童話故事為背景,面海側塗成白色,靠山面則塗成黑色,車門打開時,上頭會噴出陣陣蒸氣,象徵浦島太郎打開寶盒(玉手箱)時,寶盒噴出濃濃煙霧、黑髮瞬間變白的情景。 車廂中到處可見海底生物的彩繪,靠窗的展望席是絕佳座位。行程中,女服務員熱情招呼大家到指定車廂進行問答遊戲,答對可得到JR糖果1顆,熱烈的互動總是引發陣陣笑聲。列車開動與停車時,車廂上方有大量白色霧狀蒸氣噴出,旁觀者莫不為此景驚呼。 時間充裕的話,可從指宿搭乘一般區間車到JR在日本本土最南端的車站「西大山」,敲打「幸福的鐘」,還可去附近的小賣店買一張JR最南端的紀念明信片寄給自己,並可遠眺有「薩摩富士」美稱的開闊山景。 指宿的玉手箱外觀               隼人之風&伊三郎‧新平 隔日,從鹿兒島中央搭乘「隼人之風」的黑色觀光列車到吉松駅。「隼人之風」最特別的是沿途會在幾個停靠站停留約5~8分鐘,讓旅人下車拍照、散步,包括百年木造老車站嘉例川駅與大隅橫川駅。 在吉松稍事休息後,搭乘「伊三郎‧新平」的紅色觀光列車到人吉駅,這輛觀光列車主要行駛吉松到人吉間的山線道路,因山勢陡峻,車長在大畑駅將列車開到較平坦處後,再走到另一節車廂將列車以Z字型轉向倒車,讓列車可以順利爬坡。當列車停止時,乘客們滿心期待地等著列車長從旁經過,待列車再度啟動又停止時,火車又得轉向了,然後列車長再不徐不急地穿越車廂,到另一邊的車頭,甚是有趣。 途經矢岳第一隧道後,女車掌會請乘客向外觀看,日本三大車窗美景之一的蝦野盆地及霧島連綿山脈。一天之內可以坐到2種不同觀光列車,讓人大呼過癮。 隼人之風列車外觀                           海幸山幸 南九州還有「海幸山幸」觀光列車,行駛於宮崎到南鄉間。我們從鹿兒島中央坐車到宮崎,順利搭乘週六日才發車的「海幸山幸」,白色塗裝加上在地的飫肥杉,以海幸彥與山幸彥的神話為列車的設計理念,木作的溫潤感與日南海岸的綺麗海景,讓人流連再三。 最特別的車窗風景在經過青島駅後,退潮的海岸線有「鬼之洗衣板」海蝕地形。列車停靠在有「九州小京都」美名的飫肥駅,一下車便有當地人著傳統服裝歡迎,還有飫肥天(おび天)與厚蛋卵等傳統美食試食。喜歡古都風情者不妨搭乘海幸山幸列車在飫肥駅下車,除散步城下町、品嚐飫肥傳統美食外,還可到飫肥城、商家資料館、舊本丸跡等處尋訪舊城古意;愛好海景與海鮮美食者,可坐到終點站──南鄉駅,搭乘日南號巴士到港口品嚐新鮮海味料理。   阿蘇男孩 最後,想介紹自己最喜歡的觀光列車──阿蘇男孩號(Aso Boy),這是一輛適合全家大小搭乘的觀光列車,大多逢週六日行駛,但為了配合學生暑假,從7月14日開始到8月31日則每天運行。 車廂以各種姿態的黑色小狗塗裝為空間特色,擁有專門為小朋友設計的書房與球池。一號車和四號車的大面車窗展望席是欣賞沿途山景的好位置,就連車掌小姐幫忙拍照也會請旅人大喊:「Aso Boy!」車內限定販售的便當與Aso Boy大人、小孩2種口味布丁,是令人開心嚐鮮的美味。 列車行駛於熊本駅到宮地駅,坐到宮地駅後,下車後可轉搭公車到阿蘇神社前下車,走到阿蘇神社總本社抽支幸運扇籤,再散步到商店街進行一の宮門前町水基巡禮。想喝咖啡可到etu與café Tien Tien,這2家店都位於商店街尾端的舊女洋裁學校中,etu販售二手雜貨與洋裁相關小物,café Tien Tien則是以法國優雅雜貨為主。回到宮地駅後可搭乘紅色列車「九州橫斷特急」回熊本。喜歡自然風光者,可在阿蘇駅下車,轉搭巴士到阿蘇火山,乘坐纜車到阿蘇火山上欣賞活火山的壯麗景色。 Aso Boy列車外觀

吉哈拉艾–涵養文化與生態

  ◎廖靜蕙(環保記者) 花蓮縣富里鄉豐南村保存完整的梯田及水圳文化景觀,自然景觀美不勝收,吉哈拉艾部落的先民們在此勞動耕耘換取生活所需的場景完整收錄,進一步詮釋了兼具生產、生態、生活的「里山精神」(源於日本在2010年生物多樣性公約簽約會議提出來的「里山倡議」)。走一趟豐南村,體驗當地之美,體驗視覺的絕美享受。             原生種休兵喘息之地 吉哈拉艾是阿美語「台東間爬岩鰍」的意思,在阿美族的命名是很獨特的例子,因為多數阿美族部落都取植物名。這裡除了台灣特有種保育類動物爬岩鰍,還有異葉卷柏、萬年松、彎龍骨、金花石蒜(龍爪花)、太魯閣櫟等原生種岩壁植物,在外來種逐漸入侵縱谷之際,此處提供原生種喘息之處,難怪學者力倡依法以「文化景觀」保有原貌。 豐南村位於花蓮縣富里鄉最南端,南界緊鄰台東縣池上鄉及東河鄉,通往東河或富里就是靠台23線。台23線6公里多處,切入一旁的產業道路就會通往村落,沿途可見邊坡下方一處沿著山壁潺潺流動的泉水,乍看之下還以為是野溪,但其實是1928年先人開鑿的石門圳,為早期東部原漢合力開鑿之水圳範例,持續維護使用至今,已與山崖融合,看不出人工的痕跡,可說是活生生的古蹟。小天祥第一個隧道口附近則為吉拉米代部落,意思指「有大樹根的地方」。 搭高級鐵牛車遊水田 3月初晴朗的天氣,眾人步行前往山谷中的水梯田。村民雅各啟動鐵牛車,載著幾位遊客要到山上制高點看水梯田,他暱稱鐵牛車是「高鐵」(高級鐵牛車),逗著一群人笑出來。要看水梯田,要先沿著山坡前進,往上陡升的道路,讓心、肺、肌膚都甦醒了,搭著「高鐵」的旅客則有另外一番感受,驚險刺激也同樣讓心肺活絡。 走訪盤據山坡一層又一層的水梯田,剛完成插秧的水稻苗,在田裡接受陽光的滋養行光合作用,這裡農業以無毒有機耕種為主,不少農民是銀川米或慈心有機農業基金會的契作農,來自山中的湧泉,源源不絕供應。水田整齊的秧苗,清澈見底,猛一看還以為此處沒有福壽螺肆虐,其實是農民勤勞撿拾的結果,連有機資材都不用。 走這段路的收獲是開闊美麗,展現在眼前的梯田,細緻交錯在山谷間,四周被群山圍繞。田邊難能可貴沒有人為的廢棄物,自然樣貌更完整。剛好適合一個人走的田埂為水梯田鑲邊,走在田埂上,有如飄浮在空中,鑲嵌成為自然景觀的一部分。             文化景觀結合生態旅遊 2012年5月,花蓮縣富里鄉豐南村由縣府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登錄為吉哈拉艾文化景觀,範圍為鱉溪流域中最北邊之支流石厝溝溪流域,面積約1040公頃。此處也是吉哈拉艾部落位址,1930年代,由來自台東成功都歷(Torik)社的阿美族遷入此地定居開墾而成;地理上屬鱉溪支流石厝溝溪流域,水梯田及水圳文化景觀全包含在內。梯田面積約有15公頃,水圳有6條總長約4100公尺。 《文資法》中的文化景觀,則指人地時事物之互動所形成的生活、文化與自然的和諧。登錄為文化景觀,對社區居民來說,是對當地的一種肯定,豐南社區發展協會也積極推動生態旅遊,讓當地維護文化景觀的成果發揮到極致,讓文化景觀的價值產業化。 邊坡工程恐毀地景 然而如此完整的景觀,可能因為公路總局的一項邊坡防治工程而改觀。台23線公路6K+900m到7K+600m素有小天祥峽谷之稱,短短不到700公尺距離,立法院通過以7800萬元進行邊坡落石防護工程,公路總局計畫興建4座豪奢而具現代感的明隧道。 第四養工處表示,此處常有落石威脅,不做邊坡防治,萬一傷及居民,申請國賠就不好。不過居民說,居民都知道雨天避免用路,落石不至於傷到人。學者也認為,落石只發生在雨天,且公路總局對於地質及基本調查從缺,花這麼多錢破壞景觀而目的不明確,在國家財政困窘之際,實非明智之舉。 居民對於才剛登錄為文化景觀,現在又要在路口動這麼大的工程,以水泥包覆世外桃源的工法,感到無奈,認為公路總局不尊重當地居民。對此,居民決定以部落會議討論,在工程與文化景觀之間,找出折衝的方式,好山好水之餘,還要好安全。  

祕密的靈性花園

    文◎呂羅家琴 攝影◎呂約翰 綠繡眼合唱團 2013年3月,坐在玉山神學院圖書館3樓,望出窗外,有一株櫻花樹正盛開著粉色花瓣。突然發現枝頭上好多可愛的小小鳥,單是這棵櫻花樹上至少就有10隻!牠們的體態小巧可愛,大概只有麻雀一半體型。外頭下著雨溼溼又冷冷,東北季風吹拂著大樹,陣陣落花飄散下來。但這群小小雀鳥在枝頭上玩得很開心,牠們輕盈地跳動,以嬌滴滴的聲音輕聲叫著、唱著,牠們身上穿著的綠色羽毛衣,映襯著盛開的櫻花,有一種大地共融的味道哩! 問了別人,也才知道原來這群枝頭上的小小鳥叫「綠繡眼」,台灣話叫「青笛子」(chheⁿ-tî-á),真是名符其實。但我這個在花蓮長大的太魯閣姑娘,卻不知道這鳥兒的太魯閣名字,可要去好好探詢! 多年下來,玉神師生共同養護著校園中的一花一樹,在初春彩繪的大地,樹上冒出許多嫩枝芽,桃紅色的山櫻、白色杜鵑盛開。在這兒不僅充滿視覺的享受,走在環山步道,可聽到穿梭在校園中玩耍的綠繡眼鳴叫清脆悅耳的聲音!彷彿綠繡眼合唱團正齊聲頌讚:「全地都來讚美耶和華!」這就是玉神這美麗山上花園一景。 山上的花園 玉神座落在鯉魚池畔,但即使我這個在花蓮長大的人,在讀書之前也從未踏進這「山上的花園」,一般觀光客甚至在地人都僅止到此(鯉魚潭)一遊,在湖畔環潭散步、騎單車,或是坐遊客船享受湖光美景。 直到2年前我成為玉神學生,才得以窺見這個祕密花園,也才聽聞宣教師及信仰前輩的血淚歷史。走進校園身歷其境,傾聽他們的故事,便會感受這花園裡蘊含豐富的靈性。 在這兒一年四季皆有不同的昆蟲生態奇景,5月的夜晚,可在校園裡看成群的螢火蟲穿梭飛舞;也少不了蛇老大偶爾出沒來嚇嚇你,但絕多時候,牠是友善而不會主動攻擊的,倒是我們這些原住民學生發現牠會很興奮;當然少不了還有蝴蝶飛舞、院長特別關照的蜂房,環山步道旁的清澈水溝裡,「蟹老闆」也來玉神這個大家庭湊熱鬧哩。 我最喜歡從「山上花園」遙望對面靜悠悠的鯉魚潭,不論從圖書館往窗外望出,或是站在環山步道的任何一個位置,只要望過去,它彷彿一面「大鏡子」,當你靜靜地注視它,湖的寧靜平和不僅照映你心深處,也能在無聲無言裡撫慰你,使你下山的腳步增添了力量與信心。 心靈的驛站 環山步道是一條教授和學生共同披荊斬棘開發出來的靈修山路,其中有一條狹窄的步道從山腰繞到校園上方,像似耶穌受難時走上各各他的路途。在受難週,神學院師生會再一次踏上這條路徑,一起默想耶穌的受難。 布興‧大立院長的課堂中,常令人感懷過去宣教師為這片土地耕抎的心血,尤其是第一任院長高俊明牧師所領受的異象:「尋找一個前面有水、後面有山、旁邊有原住民部落的地土,成為台灣孕育原住民神學教育的基地。」 這裡的每一棟大石塊建築物都是早期學長們親自動手完成,玉神初創期,學生的課程是半天上課、半天勞動服務。據說當年還有國際學生因為參加國際勤勞營,來玉神搬石塊,結果促成台日佳偶,留下甜美回憶。現在仍可在學校的校舍裡看見師生一手一磚搭建完成的石塊建築,至今60多年歷史了,學校仍保持這項有意義的傳統,每學期會有為期3天的「勞動事奉週」,全體師生以雙手、汗水、體力,共同維護「山上花園」的美麗。 「山上花園」的任何一角落,都能呼吸到很不一樣的靈性氣味,因為這裡是一間已有66年歷史的原住民神學院嗎?因為校園充滿各式各樣生態景色嗎?還是因為耳邊常聽到唱詩班優美的讚美樂聲?或是這裡有無數流淚祈禱的雙手?我想答案都是「是的」!這裡有上主的同在,這是一個可以讓人暫時停下腳步休息、重新得力、讓靈性甦醒的「心靈驛站」。 孕育原住民神學人才 我們看見原住民族的生存空間是越來越小,思索的是如何讓這為原住民族發聲的基地,可以更落實地實踐前人60多年前從上主領受的異象「扶助台灣弱小的族群──原住民族」,讓上主創造的獨特身分,可以不被隱藏地為主綻放生命的光彩。在受難週,我們記念耶穌的苦難和復活的同時,也充滿對永生生命的盼望。 就快進入溫馨的5月,每年這個時期,全校師生動員至全台灣教會分享玉神聖工,今年不同以往,我們背負了學校未來發展的使命,因為「新教育大樓的興建」,這個埋在土裡的異象終於付諸實現了。它的開工與奠基代表著「山上花園」不只承接歷史使命,不斷孕育原住民神學教育人才,更承載未來不可預知的新挑戰──為台灣原住民族的生存發展繼續努力。  

一起「出発進行」

一起「出?進行」──&nbsp日本鐵道博物館 文圖◎歐米 位於日本埼玉縣埼玉市大宮區的鐵道博物館,是為了記念JR東日本鐵道成立20週年而成立,這裡不但有日本和世界鐵道相關歷史介紹,並且有系統地保存及研究日本國鐵的改革及JR東日本鐵道相關資料,自2007年開館以來,不只吸引鐵道迷前來,更是適合全家大小、男女老幼的一個博物館,即便是平日,仍然人氣沸騰。 鐵道歷史教育 象徵鐵道博物館精神的logo,3個輪子蘊含鐵道、歷史、教育3個意義,博物館的展示也依此分3區。進入1樓的歷史區,映入眼簾的是許多退役的日本火車、車廂,每一部火車都述說一段故事,從明治時代初期到現代,詳細介紹不同階段的鐵道技術變遷和歷史。 最吸睛的一部是位於正中央轉車台的C57型蒸汽火車,每天中午12點及下午3點有實際展演,除了解說員現場解說外,蒸汽火車配合轉車台轉一圈鳴汽笛,非常有震撼力。 2樓則有一整面牆,將日本鐵道發展史做成長75公尺的圖表,並展示不同時代的列車模型。 教育區裡有工廠實驗室,除了可以分解組裝車體,且可利用電腦設計車體,也有學習當站務人員及車掌的工作體驗區,並有展示鐵道相關零件的體驗室,讓大小朋友藉由操作各種模型及實體零件,了解鐵道原理、安全輸送系統,認識鐵道車輛動力及剎車結構。不同的年齡層都可找到合適的體驗學習場所,某些特定的體驗區有年齡限制,需要付費和預約,出發前可先查詢清楚,以免掃了遊興。 最熱門的體驗區就屬戶外迷你列車駕駛場了,最好一入館就立刻排隊登記,不然當日梯次額滿的話,真的會很遺憾。這種小型列車一次可乘坐3人,1次日幣200元,體驗時間約6分鐘,小學生以上可單獨乘坐,小朋友非常期待駕駛這種列車,不過有時會因為天候不佳如下雨而暫停開放。 此外,小小鐵道迷不用擔心沒有適合場地遊玩,室內遊戲室有各式模型列車和積木組裝而成的列車,連大人都可以乘坐呢,在這裡會令人流連忘返一整天。 實現駕駛夢 2樓的駕駛員體驗教室是大小鐵道迷們實現駕駛夢想的平台。擁有與專業電車駕駛訓練相同的設備,使用E233系電車顯示器的簡易駕駛台,每天分初、中、高級和團體班5個課程時段,1人操作1台。初級班是基本的發車駕駛與停車訓練,中級班是信號和速度限制體驗,高級班則是定時的電車運轉駕駛體驗,每個時段限定25人,採預約制,並有專業講師授課,上課時間約40分鐘,每人日幣500元,小學1年級以上才能參加(1~4年級可由家長陪同)。學員一邊看著駕駛台畫面,一邊依老師解說按部就班操作,適當地控制車速。 我帶兒子參加初級班,老師介紹駕駛台上各個機器功能後,會讓學員小試身手駕駛一段。準備發車時,老師會要求你和專業駕駛員一樣,手指著前方說「出?進行」,意思是確認信號燈綠燈亮了可以出發,這些小動作是駕駛員必要的出發指示。最後還會來一段緊張的模擬考,就是從一個車站實際駕駛到另一個車站,結束後螢幕上會顯示駕駛技巧評估,看看與標準駕駛的誤差值有多少。要注意的是,上課全程使用日語解說,不懂日語的人可能很難理解老師到底在說什麼。 體驗中學習 如果沒有參加駕駛員體驗教室,卻想享受駕駛電車的樂趣,1樓免費體驗區有縮小版的列車車頭,裡面有模擬不同路線電車駕駛,不過有身高限制,適合中學以上,也相當熱門。 2樓還有一間約200平方公尺的模型展場,內有觀眾席,每隔約1小時會有15分鐘的專人解說。使用HO軌道,總長約1400公尺,可同時讓20部列車運轉,有車站、橋樑、房屋等各種場景,配合燈光場景演出,是不可錯過的列車運轉秀。 2樓和3樓各有一整面玻璃牆,陪伴的家長或玩累的小朋友們可坐著休息,欣賞窗外電車忙碌來往的身影,雖然隔著玻璃牆,新幹線「咻咻咻」呼嘯而過的聲音仍隱約可聽見,不時會看到大小鐵道迷們拿著相機,捕捉自己想要的鏡頭,心中也不知不覺地跟著興奮起來。 鐵道文化的保存,不僅可以帶來觀光資源,對一個城市和國家的居民來說更是具有教育意義,日本有系統地將退役的列車做妥善安排保存,真是令人佩服也值得學習。鐵道博物館之旅,不只博物館本身的展示和體驗帶來震撼,身處四周都是鐵道沿線風光的博物館,在參觀完後,就像閱讀了一本活的鐵道書一樣,心中的感動令人久久無法自己。 JR東日本會不定期推出新幹線加鐵道博物館套票,含入場券、新幹線普通車自由席來回票、埼玉新都市交通與鐵道博物館間來回票,想體驗搭新幹線的話,是很划算的套票。 開館時間 上午10點~下午6點,每週二休館,遊客多時會管控入館人數。官網:www.railway-museum.jp 門票 大人日幣1000元,高中以下日幣500元,3歲以上未就學兒童日幣200元,另有團體及鐵博俱樂部會員票。 &nbsp &nbsp &nbsp 大正時期活躍於東海道本線的9850形關節式蒸汽火車, 可以透視車體內部構造。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北海道開拓鐵道時使用的美國樣式客車「開拓使號客車車號???5010」(1880年製造)。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1970年7月開始,行駛於上野、青森間的寢台列車「曙光號」。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2樓體驗區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戶外的迷你列車駕駛場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司馬庫斯──美麗的上帝部落

&nbsp文◎羅家琴 攝影◎ 蔡恆偉、羅家琴 「司馬庫斯」(Smangus)部落,我對她的認識,原先僅停留在「台灣MIT」節目的介紹,知道在台灣某個角落有一個曾經被稱為「黑暗部落」卻擁有豐富生態資源的地方。2012年底,終有機會身歷其境,在司馬庫斯接受人文、生態與神學5天的洗禮,提升我們這些未來將回歸部落、社區牧會的神學生的事奉心志!   合作共生的部落生活 2012歲末的最後一週,神學生齊放聖誕假,許多同學都會藉此難得的假期回到部落與家人團聚,也有部分同學把握完整的長假好好完成期末的各項報告。我們研二這班則在開學之初,即在「原住民議題」這堂課決議,要利用5天4夜的聖誕假期去司馬庫斯體驗「合作共生」的部落生活。 指導老師那莫赫‧逸幸牧師選擇司馬庫斯最主要的因素,乃是因為這個部落於2007年即完成傳統領域範圍公告,是台灣第一個由原民部落與政府實施共管的傳統領域。而他們內部實施的共同經營模式,也是台灣原住民部落產業模式中,發展得最為成功的典範之一。事實上,司馬庫斯的風景不只是美麗的巨木群,更讓人動容的是「合作共生」的部落生活樣貌,實實在在體現在這群信靠上帝的泰雅爾族人身上。 因為蘇花公路不通,2012年12月中旬又發生巴士在通往部落的道路上墜谷的重大事故,讓許多同學家人都勸退我們取消行程,但玉山神學院的精神就是「不怕苦、不畏艱難」,一行24人還是成行了。我們沿途搭火車北上,再轉乘中型巴士上山,透過阿棟牧師的介紹,我們很幸運地找到一位穩當可靠的「運將」,一路平安地到達目的地,連坐車必暈的女同學也安然無恙。   愛與永續的經營模式 第一天傍晚到達部落時,部落議會幹部和長老即帶領全體組員在教堂前草坪進行泰雅爾族的淨身儀式「Bsbalay」,也是「和好」的意思,代表部落接納我們,並祝福我們出入平安。接下來每天早上8點在小廣場與部落族人集合,由幹部分配工作,並由牧師帶領祈禱與讚美。我們連續3天參與他們的例行工作,男同學負責戶外粗活,像綁鋼筋、果園施肥、水蜜桃枝修剪等;女同學則清掃室內,如客房、廚房。我們把握機會與部落族人對話,從對話中了解老中青三代參與合作共生的想法,他們大多持肯定的態度,比起過去在外打拚不穩定的生活,合作共生的部落生活相對穩定許多,也讓他們不必擔心下一代的教育問題。但他們也有隱憂,下一代年輕人是否能繼續持相同理念,還需要不斷再教育。 晚上,我們安排了不同的專題演講,聆聽部落議會幹部及牧師長老分享,包括地方知識、合作共生的營造經驗及櫸木事件的省思等,每場都生動感人!並深切感受到他們捍衛祖先遺留土地的使命感──愛護並永續經營。 小週末午後,與族人展開一場籃球競賽,哈哈!當然是部落山青大勝玉神學生!夜晚,身手矯健的勇士們與玉神男同學一起較勁搗小米,這可不只是將杵舉高再放下而已,需要使出吃奶的力氣,過程中發出一聲聲像似「放屁」聲,才表示用對了力道;每一位挑戰的勇士莫不是臉紅脖子粗,最高紀錄是搗10下。 最後一晚部落晚會,也是教會把握機會佈道的福音晚會,許多遊客一起參與晚會。教堂擠滿了來山上跨年的旅客,他們不在小巨蛋與明星手舞足蹈唱流行歌曲,而上教堂唱詩讚美上帝!晚會中有一群可愛的小小泰雅爾族幼兒及小學生,用現代版流行音樂結合傳統泰雅爾舞步,以小小身軀舞出他們的熱情與奔放。   文化與歷史的啟發之旅 週末我們一行人踏上來回需5小時的山林路程,尋訪那令人讚嘆的巨木群。這一天天氣晴朗,一路上經歷3段不同景色:遙望宜蘭山脈群&rarr桂竹林&rarr巨木群森林,山路並不陡峭,讓我們可以輕輕鬆鬆、沿途靜靜地欣賞,還聞得到山林的清香;當站在巨木群前時,彷彿投向母親溫暖的懷抱。隔天主日,我們同族人一起敬拜後,中午便乘中型巴士下山,沿途看到許多小型轎車上山來跨年,我們也體驗到大家爭先不讓路的緊張氣氛。 我一直以為只有自己是來到玉山神學院才開始認識族群的語言、文化與歷史,因為我只擁有1/2的原住民血統,且從小沒在部落長大。在每晚活動結束後與三五同學談天說地時,才發現他們都和我一樣,即使是純原住民血統,也在部落成長,但因為工作而離開部落後,就完全與原住民文化脫節了。在此我更深刻體會玉山神學院的設立,真的對台灣原住民有很大幫助,對我們這群神學生來說是個起點,啟發我們對台灣原住民族有更深的認識與關懷。 這一趟部落合作共生體驗,雖然只有短暫的5天,但我彷彿參加了一場豐盛的「培靈聚會」!透過實際參與部落的生活,看見每個部落議會幹部與牧師長老謙和地款待,實實在在地實踐合作共生的生活,雖然在部落擁有高學歷的族人僅有一位碩士畢業生,但他們的管理極具智慧,讓在其中生活體驗的我們感覺很舒服。司馬庫斯不只有美麗的山林美景,最美的是他們共同努力的情景,因為堅持維護上帝賜下的土地,建造祖先留下的美麗家園。 司馬庫斯被稱為「上帝的部落」,值得去窺探自然之美,更值得去學習他們合作共生的部落生活,好多同學都想再去一趟,你呢?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波蘭走出戰後

文圖◎許承智 經由申請歐洲聯盟的志工活動,我來到蒙著神祕面紗的波蘭。志工活動的地點在波蘭首都華沙北方的小鎮維利澤夫(Wieliszew),工作內容除了協助為期2日的國際音樂祭,也包含宣導環境保護、維護音樂祭期間沙灘及周邊環境的清潔。活動宗旨除了綠化地球之外,也提供國際學生互動的平台,讓來自世界各地的成員聚集在此互相合作交流。 在音樂祭活動期間,我們這號稱聯合國、來自各個國家的志工組成了一個小團隊,負責一個環保音樂短劇的演出,以詼諧誇張的表演來推廣垃圾回收再利用及世界地球村的觀念。我們收集散落在海灘上的廢瓶子教孩子們以彩繪重新裝飾,並分發氣球宣導減少溫室效應的理念,藉由此活動結識了許多難得的海外朋友。 其中,有一位在華沙大學念漢學碩士的媽媽知道我會說中文,高興地跟我聊個沒完,並邀請我到她家作客,讓人感覺心中暖暖的。 迷人的舊城區 志工活動期間正值波蘭的國家節日「聖馬利亞節」(St. Mary&rsquos Polish Festival),團員們抽空到華沙首都去體驗波蘭頗具盛名的舊城區。 這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曾經被德國與蘇聯相繼瓜分的城市,在希特勒政權下,以南方小鎮克拉科夫(Krakow)、奧斯威辛(Auschwitz)為中心,建立以輻射狀遍布東歐的集中營。在波蘭血淚交織的歷史背景下,許許多多悲愴故事仍深深留在波蘭人民的心中。 隨著波蘭的國歌〈波蘭沒有滅亡〉(Mazurek D?browskiego)在舊城區響起,禮砲大作,似乎在宣示波蘭已經走出了共產主義垮台後的經濟蕭條。 旅行過許多國家,相較於義大利、捷克、法國的熱鬧街區,波蘭並沒有帶給我商業充斥及遊客遍布的反感。在這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舊城區,我彷彿迷失在中世紀的城堡和聖母教堂中,馬車緩步壓過鋪著磚石的巷弄,管風琴與弦樂巧妙和鳴,巴黎的浪漫、布拉格的古老和羅馬的歷史,交織成一幅如畫的風景。 有趣的是,英文在波蘭並不普及。當我問路的時候,波蘭人總是先露出一副無可奈何的表情,然後又熱心地以一長串的波蘭文幫我指路,甚至手腳並用地帶我到那個地點。有時我得要不斷地向他們鞠躬道謝,他們才會停下來。 在國際志工營的活動中,我們有1、2天的空檔自由活動,我們討論後決定玩所謂的「搭便車遊戲」(Hitchhiking)。我們先設定了許多地點任務,必須一一抵達、拍照,但通行方式必須是搭便車。在任務中,許多熱心的波蘭人每每停下問我們需要怎樣的幫助,甚至邀請我們到他家去作客,烹煮當地的傳統美食「Pierogi」給我們吃。它的製作與台灣水餃有異曲同工之妙,在麵皮裡填滿肉末、剁碎的酸菜與蘑菇、乾奶酪或水果等,然後煎炸而成。波蘭人的熱情和善意使我心裡暖暖的。 我可以舒適地端坐在舊城區的路旁,看著街頭舞台上,年輕女孩們跳躍著東歐特有的傳統舞蹈,白色綿織的長裙,代表著不同於西南歐的天主教保守文化,優雅地飄逸在風中。 受傷的靈魂 在波蘭當地志工的帶領下,旅程走到了位於最南端城市克拉科夫西南方60公里處的奧斯威辛集中營,才驚覺自己正立足在一段二戰時期悲劇的現場。那是波蘭人最不想回憶的歷史,但也不願意在洪流中抹除。二戰期間,德國納粹分子鎮壓異己、推行種族政策,自1940年起建立集中營,透過集中營進行屠殺,以氰化物毒氣、飢餓、槍擊、勞動等方式,總共屠殺約510萬名猶太人。 樹立在奧斯威辛集中營上方的標誌牌上寫著天大的謊言「勞動換取自由」,為這個集中營建立的目的下了一個諷刺的註解。長長的火車軌道通往另一個集中營比克瑙(Birkenau),當年納粹軍官就是在這些軌道上篩選處決的人。 走入了標示著無數編號的集中營區中,陳列著受害者的衣物、鞋子、輪椅、眼鏡和慘無人道的禁閉室、處刑台。受害者的相片上標示著不同的國籍,大部分都是猶太和波蘭裔。遭受德軍的轟炸攻擊,國土內又蓋起了集中營,以國家的尊嚴來看,波蘭是重大的受害者。 漫步在占地極廣的集中營,周遭靜得連呼吸都聽得見,瀰漫著令人胸口鬱悶的悲傷。我們看見許多披著六星旗的猶太學生穿梭在營區,他們或許才真正能體會歷史的傷痕。反觀出生在和平世代的自己,恐怕再努力想像也無法觸及真實情況的百分之一,只能誠心祝禱,如導覽人員所說的:「願神安慰這些受傷的靈魂。」 然而,我眼中的波蘭人並沒有像普羅大眾形容的「因為經歷了戰亂而總是擁有憂愁的神情,不知如何微笑的臉龐」,而是深刻打動人的良善與單純,我不用像在巴塞隆納的地鐵裡緊抓著錢包和手機不放,也不必像羅馬的街頭兀自加速遠離路邊的行乞者。這時遠方悠悠地傳來蕭邦的夜曲,為這趟旅程下了一個完美的註解。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聖馬利亞大教堂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與志工們同遊同樂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奧斯威辛集中營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奧斯威辛集中營

在阿拉斯加,慕光而行(下)

文圖◎硯子 &nbsp 關於極光 極光是受地球磁場擾動的電漿流,顏色則視大氣成分而定,通常為紅或綠色。極光如同套在地球南北極的天使光環,位在北極稱「北極光」,位在南極稱「南極光」,兩者有時如鏡中影像成對出現。分布約在80~2000公里的高空,寬度長可超過10公里。(資料來源:中央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副教授呂凌霄) 結伴同行 來到與洪家輝老師約定的日子,請民宿爺爺載我去機場等候,再跟著洪老師回到下榻的旅館。為了節省開銷,僅租用一間家庭式(含廚房與小客廳)套房,那2位台灣女生各佔一床,洪老師則克難地在沙發上將就。對於新加入的我,不但表示歡迎,還很大方地讓出一張床,讓我原本忐忑的心情頓時豁然開朗。由於是集體行動,所以幾天的食宿與加油費等皆由大家平均分攤,十分合理正合我意。 由於此行重頭戲是午夜時分的極光,所以觀光行程是從午後展開。首站先到費爾班克斯大學博物館,裡頭展示了阿拉斯加各種季節的不同面貌、各樣動物的分佈、祖先開墾的器具與事蹟、極光的形成與介紹等。最引人入勝的自然是記錄極光搖曳身影的影片,重複看了2次還意猶未盡;既然無法像洪老師一樣每年來報到數次,至少要帶回DVD重溫此情此景。 接著驅車造訪阿拉斯加油管。石油是阿拉斯加重要的資產與經濟來源,因此油管幾乎橫跨了整個阿拉斯加直達海港出口至世界各地。看著綿延萬里的油管任重致遠地堅守崗位,不禁想起台灣人民亦是這般含辛茹苦地支撐起國家經濟命脈,無論環境好壞,總是堅毅地默默前進。 隔天洪老師帶我們去私房景點──載運油管的吊橋。此處距離市區較遠,所以鮮少人知道也不會特意來訪。吊橋架構看來雖然簡單,應該也是耗費不少工夫才能完成。當日晚餐十分豐盛,在當地人推薦的餐廳The Turtle Club吃超大牛排,除了沙拉吧,3個女生合吃一份約15盎司的牛排。當主餐上桌時,大家都不由自主地發出讚嘆,原本以為會吃不完,卻還是很有實力地將牛排一掃而空。 由於前晚在冰湖上看到的極光非常微弱,今晚改換到另一處大型動物試驗廠觀看。站在零下低溫的戶外,不管禦寒衣物多防風、口袋鞋裡放幾包暖暖包都沒用,依舊冷得沒有知覺,但這也是為了看極光必須付出的代價。能否看到極光端視天氣條件與個人運氣,曾在民宿留言簿上看到有人在最冷的1月等待了10天,卻失望而返並直言要再來挑戰;也有人只待了2天就幸運地與極光邂逅。真高興我們是屬於幸運的那群,即使是條狀與片狀的綠光,也夠讓我心滿意足了。 極光起舞 最後一天那2位女生已計畫好去巴羅(Barrow)一日遊,我則獨自前往費爾班克斯市區閒逛。當地的遊客中心對於阿拉斯加有相當豐富的介紹,更重要的是,可在此處領取極光證書。雖然有無看到極光是個人自由心證,難得來此還是要索取一份作為紀念。 信步走到和平紀念公園,這裡記錄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情景。雕像下方刻著:「和平不是一個人、一個政黨或一個國家的事,這必須是全世界共同努力的結果。」人類相殘的歷史最早應始自該隱殺害其兄弟亞伯(創世記4章1~8節),自此便在地上流離飄盪。「我造光、又造暗;我施平安、又降災禍;造作這一切的是我耶和華。」(以賽亞書45章7節)平凡如我實在無法測度神允許這事發生的心意,但我確知潘朵拉盒子中的希望,是支撐人們勇敢面對未來的珍貴寶物。 晚上自午夜時分等了2個多小時,靜謐的天空仍遲遲不願開演,其中倒是閃過幾次流星作為串場。正當失望地準備無功而返時,翩然而降的綠光像是補償似地略過了緩慢的開場直接進入主秀。以天幕為舞台,宛如披著薄紗般的極光隨著自己的節奏,有時獨舞,有時群舞,或是雙雙對舞。每回近似尾聲以為即將進入中場休息之際,又從別處竄出不同表演戲碼;無論是燃放煙火般盛大的壯麗,或如數匹奔跑的賽馬衝刺到終點合而為一,幕幕都是精彩絕倫的安可秀! 顧不得凍到已無知覺的身軀,仍拚命仰著頭貪婪地追尋著極光精靈的身影,深怕一眨眼就會錯過那獨特的曼妙舞姿。飄渺的綠光點燃心中熊熊火焰,澎湃激動之情像是要沖上天似地隨著綠光起舞;在黑暗中眼眶早已泛淚的我,無聲地吶喊著對偉大造物主的敬拜與讚美,全人全心謙卑俯伏在這瑰麗穹蒼下,接受洗禮。 腦海中頓時躍入啟示錄4章11節經文:「我們的主、我們的神,?是配得榮耀尊貴權柄的。因為?創造了萬物,並且萬物是因?的旨意被創造而有的。」感謝主,讓這一夜的美好成為永恆,更深深相信創世記28章15節所說:「我也與你同在,你無論往哪裡去,我必保佑你,領你歸回這地,總不離棄你,直到我成全了向你所應許的。」阿們!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極光觀測站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費爾班克斯大學博物館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和平紀念公園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費爾班克斯大學博物館外一景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和平紀念公園一景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阿拉斯加油管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最先來到阿拉斯加墾荒的第一個家庭紀念雕像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遊客中心內,放映阿拉斯加相關介紹 &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