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來自火星的孩子

◎謝秋芬(社工員,早期教育老師) 工作室電話響起,又是一個無法正常念幼稚園的孩子,園長告訴我,真的不是不想讓他念下去,來學校的兩個禮拜,像空中飛人,完全坐不住,想尿尿時不會說只會大哭,然後就尿下去;要求他坐好也大哭,完全不聽指令,什麼都不會說,只有吃飯時,可以安靜片刻&hellip&hellip。 小軒已經滿4足歲多了,接到這個個案,自己也嚇了一跳,現在哪有父母這麼晚才發現孩子是自閉症,看著媽媽挺著大肚子實在不忍心責備,媽媽肚子裡有一個妹妹,再1個多月就要生了。原來爸爸在中國工作,媽媽也和孩子跟著爸爸在中國生活,孩子在2歲多時,會說爸爸、媽媽、車車&hellip&hellip雖然話不多,但是孩子有聲音,醫療院所就說再看看吧!之後隨著爸爸東奔西跑,家長也不太相信中國的醫療品質,所以就一延再延沒有持續追蹤,到現在孩子連基本的口語也沒有了,只有嬰兒語「ㄇㄢ、ㄇㄢ、ㄇㄢ、ㄇㄢ」。 開始一對一時,小軒經常停不下來,他非常好奇教室裡的玩具,我也慢慢引導他拿玩具玩一定要先坐在他的椅子上才可以,吃東西也要坐在椅子上;如果要一直跑來跑去,那就不能吃也不能玩他喜歡的東西,就這樣執行我所謂的「溫柔的堅持」,小軒慢慢地適應及接受我的要求,到現在他可以在位置上待個20分鐘才跑掉,我也趁機利用時間,趕緊教他一些認知及單音。 小軒的認知其實不錯,我訓練他拿一些日常實物給我,例如牙刷、碗、湯匙、杯子、眼鏡、照相機、常見水果、常見食物&hellip&hellip他都可以拿正確的物品給我;唯一就是語言部分,常常要把他逼急了,他才會說「吃」「車」「掰」&hellip&hellip等,當然這也是教育自閉症很困難的點:突破他的心理障礙,使他願意與人溝通,所以他很容易情緒失控大哭還會打人,除了一直找尋他喜歡的東西,引導他進入我們的世界之外,真的需要付出很多耐心及愛心。不過,我還蠻喜歡這種挑戰。 原本包尿布的他,最近也拿掉尿布,只要媽媽、家人和我帶他去廁所他都願意尿了,所以我們會固定時間帶他去廁所,大大減少尿在褲子上的機會。他看見小朋友也會表現非常高興的表情,想要和他們一起玩,只是還不知道如何與小朋友互動。以前他都是直接用手抓東西吃,現在他也願意拿湯匙吃東西,雖然有時還是覺得用手抓得比較快&hellip&hellip這一切的一切,如同羅馬書5章3~5節所說:「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小軒已經4歲多了,我相信就如神給我們的應許,他的未來是充滿盼望的。

上帝不在政治中缺席

&nbsp「就算你不理政治,政治也會找上你。」這是電影《以愛之名:翁山蘇姬》中,翁山蘇姬的父親說過的話,這句話在基督徒社群中顯得格外的諷刺。在台灣,許多教會的上帝在政治場域中缺席,美其名是嚴守政教分離的精神,實則擔心談論政治沒有市場、動輒得咎。 有些教會則是見樹不見林,關心個別基督徒政治人物、籠統的為國家、為在上位者禱告,卻沒有認真細究這些政治人物支持的政策是否合神心意、無力檢驗國家政經走向是否公平正義。在這種情況下,教會只能安分地宣傳靈性的國度,最多僅能就個別事件發表看法。 就算針對個別事件,教會也常常火燒眉毛了才知痛。以今年一連串的土地都更問題為例,台北文林苑都更案基督徒沒有積極發聲,台中南屯的天主堂、台北文山的便以理教會即隨之陸續遭到惡法迫害;如果說外教派教會還不夠,最近,這把火燒到了高雄中會海埔教會的麥比拉生命園區。難不成要等自己教會出事了,才知道必須起身抗爭? 麥比拉生命園區的工程一切合法,經過5年申請、8個月的施工,幾近完成,不料在今年6月卻遭力挺林益世的里長率眾反對,疑與謀取土地利益有關,而林益世本人更在7月初因坦承索賄而遭到收押。3個月過去了,林益世案缺少新聞爆點,趕流行的媒體忙於炒熱其他新聞議題,但是真正受苦、遭受政治力不公待遇的人們,卻沒有因為焦點不在自己身上而解脫,反倒陷入更漫長的訴訟與抗爭。 教會沒有辦法自外於社會,而社會必然與政治牽連,當信徒誠心祈禱「求主轉化這個社會、在這個世代做王掌權」,難道是請上主自己來搞定這些事情?豈不是基督徒應該親自實踐、參與的目標嗎? 為什麼基督徒需要花許多時間關心司法冤罪、身心障礙、國家主權、甚至是跨國反對政府洗腦......等「屬世」的問題?因為用信仰的精神參與政治、經濟與社會活動,正是基督徒在告白「願?的國降臨」時,必然伴隨而來的行動。 政治事務雖然有很多折衝與妥協,但翁山蘇姬在《恐懼與自由》一書中說:「我們需要更好的民主政治,一個有著同情心和愛心的民主政治,我們不應羞於在政治上談論同情和愛心,同情和愛的價值應成為政治的一部分......。」我們不應該閃避政治,反而應該在政治中注入同情與愛心,才能真正實現轉化社會的呼求。

精采過一生──懷念安寧療護永遠的代言人陶大偉

&nbsp台灣開始推動安寧療護之初,很多人不了解,甚至有病房打電話到辦公室,表示病房很「吵」,期待我們派員處理噪音......。1998年,邀請孫越、陶大偉和張小燕拍攝一支3人行的公益廣告《人生驛站篇》,介紹死亡就像旅程中的休息站,安寧療護能在癌末提供合適的照顧。目前多數國人對安寧療護的認識仍停留在這支廣告,它提供一個簡單又容易了解的說明。 2010年安寧基金會迎接20週年,基金會認為應該進一步教育社會大眾面對死亡要有所準備,因此再次商請這3位老朋友共同為推動「預立醫療自主計畫」代言,提醒民眾面對生死,應該抱持「要聽、要說、要看」的態度。 在林口片場拍片當天,3位老朋友一起工作,彼此的互動、輕鬆愉快對話、甚至相互調侃,歡笑聲充滿了整個片場,讓旁人羨慕他們彼此之間如此好的默契,以及深刻堅固的友誼。孫越曾分享,當年陶大偉如何帶他信主,令人拍案叫絕,也從此影響了他的人生。 今年7月稍聞陶大偉身體有狀況,8月中旬傳出病危消息,9月12日病逝,消息一出震驚社會,大家都不敢置信一向給人健康開朗形象的陶叔叔,就這樣安息主懷。身為一個公眾人物,一言一行都造成對社會的影響。回顧從小看他的節目長大,以及與他接觸與工作的經驗,有些功課真是值得我們好好學習與努力。 ◆善用天賦‧影響眾人 上帝賞賜陶大偉對音樂、戲劇等各方面天賦,他盡其一生一展所長。特別是他與生俱來的極佳幽默感,無論何去,都能夠將風趣歡笑帶給周遭的人,讓人想到他,總能會心一笑,讓他的生命影響許多認識與不認識他的人。即便最終,其子陶?貼切地用「淘氣轉身、幽默神隱」來形容他的離開。 ◆宣導安寧‧建立態度 近日,媒體不斷播出3人共同為宣導安寧療護所拍攝的公益廣告。「在人的一生當中,死亡是不可避免的。親友生離死別的刻骨銘心,你我都有深刻的體驗。面對自己的未來,我們應該要預先做好準備,尤其是當現在我們身體還很健康的時候,正是做準備最好的時間&hellip&hellip。」死亡並非等我們做好準備才來,唯有在它來臨前,開始預做準備,才能建立正向面對的態度。 ◆尋得知己‧一生無憾 孫越、陶大偉和張小燕之間深固的友情是眾所周知的,3人同為重量級的公眾人物,長久以來彼此深厚情誼好得沒話說。特別此次,從陶叔生病到過世,消息低調保密,實屬不易。而其他兩位在痛失好友又得面對媒體追逐的時刻,心中雖有極深的不捨,他們表現尊重低調並給予簡單安慰的訊息,有老友如斯,真是一生無憾。 「我們一生的年日是70歲,若是強壯可到80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詩篇90篇10節)這一週,我們在告別追思禮拜中,送別陶大偉回歸主懷。他用一生的時間,活出值得我們的學習或提醒我們的功課。你,學到了嗎?

內化的民主 真實的信仰

選戰持續白熱化的美國第57屆總統選舉,將於2012年11月6日舉行投票。無論是現任總統的民主黨候選人巴拉克&bull歐巴馬連任,還是代表共和黨的米特&bull羅姆尼入主白宮,按照以往的經驗,雙方支持者都會願意服膺最終結局,國家機器運行無礙。 美國自從喬治&bull華盛頓在1796年拒絕就職第3任總統以來,2任屆滿下台一鞠躬,一直是不成文的傳統。這項傳統雖被富蘭克林&bull德拉諾&bull羅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在1933年到1945年超過3任的在位時間所打破,但是很快的,2次戰後的美國憲法第22修正案便明文規定美國總統的任期限制。這也成為了民主制度可貴的一環,每個人得以貢獻心力於社群與國家,但是也謙卑學習並非某人卸任,地球就會停止轉動。 相較於此,台灣過去流行著總統名字的笑話,第一任總統叫蔣介石,第二任是「于右任」(余又任),第三任是「趙莉蓮」(照例連),接下來是「吳三連」(吾三連),以此諷刺蔣氏王朝的家天下,獨裁者手握權力至死方休。 當近代社會學家和政治學家指出,長老教會對民主制度最有貢獻,因為許多國家國會、總統的產生都是學習教會代議制度而來,我們不難理解屬於加爾文主義改革宗傳統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面對不公義、不民主的統治,會積極參與在社會運動中。 可惜的是,「你為什麼只看見弟兄眼中的木屑,卻不管自己眼中的大樑呢?」長老教會眾信徒對民主內化不夠紮實,以至於時常忘記批判一切自我絕對化、濫權、造神運動的作為,與強調體制內須有監督、糾正的次要官員機制等信念,須從教會團體本身做起,才能將上帝美好的信息傳播給全人類。 家大業大、一個頭兩個大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從今年4月的總會年會,眾與會者熱烈討論著機構董事權衡名單開始,便暗潮洶湧至今。先是長榮大學、接著馬偕醫院到長榮中學的董事會,部分受派管理與監督的無出資董事們,像脫韁野馬般、又似自詡眾人皆醉他獨醒,說穿了就是沒有民主素養,沒有被銓衡為董事還硬占權位,宣稱階段性任務未了,其實是仗勢政府法令與教會法規的差異,沾沾自喜地自認為了不起。 沒有制度是完善的,機構董事銓衡也有進步的空間,但順服正是信仰團體的第一課。這些不願交棒的無出資董事,當初哪一個不是德高望重才被予以厚任,切莫晚節不保,到頭來一場遊戲一場夢。

普世的契機

◎李麗雲 每個階段的普世事工都是充滿驚喜與興奮的旅程。普世工作專注在如何讓信仰展現在我們所住之地,在生活中見證上帝的愛,因此普世工作著墨在協助和參與基督教團體的事工,並努力與每個普世機構及教會的和好與宣教結為良伴。 箴言29章18節a指出:「沒有上帝的引導,人民就放蕩無羈。」在過去,教會只有少數神職人員及信徒熱心追求,但因著一群有使命者從以賽亞書11章9節領受異象:「在錫安──上帝的聖山上,沒有傷害,也沒有邪惡;正如海洋充滿了水,大地將充滿對上主的認識。」而促成倫敦宣道會(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於1795年成立,該會正是世界傳道會(Council for World Mission, CWM)的前身。由於普世前輩的犧牲奉獻和信仰實踐,如今我們得以看到普世異象果實的豐收。 因著在同樣的信仰航程,我們彼此鼓勵委身於回應上帝的呼召,並共同承擔維護上帝創造之責,在所處的環境中見證上帝的愛,並為上帝國宣教做見證:為公義發聲、與基督社群結為夥伴、與他宗教對話合作,凡此種種,皆是普世工作的重要課題與實踐。 近40年前(1975),一群來自各國的教會代表在新加坡參加宣教諮詢會議,促成CWM正式成立,總部設於倫敦,也更確立普世工作方向,讓宣教夥伴關係更緊密連結,同時更正視教會的平等夥伴關係,彼此扶持;也讓異象更清楚傳遞到各教會,同時強化地方教會、會員教會、區域性教會和普世教會的結合。 從磨練、紀律、評論與反省的態度中,我們努力找出問題的應變與執行方針。普世工作在於願意提供空間與機會,來陳述歷史和澄清,並賦予新的生命動力以建立整全的關係。這世界,有賴上帝的兒女來辨認上帝的引導,當困難來臨時,更能與上帝對話,並找出新而適當的方式來面對挑戰,使人在困難與痛苦中得到安慰。 每個普世機構皆是透過所有會員教會認同、委身於生命整全的探究;在有限的能力中,身為上帝兒女的我們學習彼此支援,分享觀點也分享資源,共同因著對上帝的信、望與愛,渴望在上帝所創造的世界看到遠景,努力透視祂所創造的生命全貌,藉此豐富我們彼此的生命,榮耀上帝之名。 我們的反思與共享,將鼓動生命的轉換與更新,讓受壓迫者得釋放。因此,普世工作態度在於願意傾聽、了解彼此差異,並反省實踐;也在於鼓舞教會群體互相認識以及委身參與。為此,教會或普世機構適時提供空間,讓各界意見可以被聽見、傳達,將是普世事工的事奉者看為寶貴的祝福。 &nbsp(作者為CWM 2012年事工評鑑會議委員)

我們是基督的信

◎裴信祐 古時候,信是一種奢侈品,也是種珍品。寫信的主人信賴信鴿,飛越千里,將求援的訊息送到遠方,親人或友人接到後,立刻磨墨提筆回信,交給信鴿,再飛過千山萬水,忠實地將信送到主人手上。主人等待許久,那焦慮盼望之心自不在話下,接到信,剎那間,答案揭曉,是禍是福總算有個塵埃落定的答案,好安排下一步棋。那時期,信不只有信的本體而已,信是信的本體加上信鴿的續航力與忠實力,沒有信鴿,信不成為信。 10年前,網際網路興起,用email來送信,彈指間,信傳萬里,速度快,數量暴增,信的珍品感大減。有些信,命運坎坷,傳遞過程即被程式攔截,打入垃圾桶,只因它不是系統認定的某某人的信;有些信,雖然沒被攔截,但因收信者需日理萬信,因此憑感覺,凡不是某某來源的信,手指微動,輕輕一點,再見垃圾桶啦。這些可憐的信,因為沒有經過認可程序,收受信者之間未產生約定關係,故落入不堪的下場。 年輕時,提筆寫信是一種寄託,收信是一種期盼,郵差是令人要敬禮的使者。當兵期間,每天出操回來,看著班長面帶詭異笑容亮出一疊信,一一唱名,我們這群大頭兵,立刻豎直耳朵,聽到自己名字被叫喊出來時,那種欣喜幸福興奮驕傲的心情,無可言喻;當最後一封信被唸出來,仍不是我時,那種失望低盪可憐的心緒,則全寫在臉上。如果一連幾天沒接到信,就宛如世界末日了。戀愛時,每天寫一封情書,收一封信,那真是一個甜蜜的負擔。過程是慎重無比,先拿一張紙打草稿,再工整地謄寫到精選的信紙上,貼上郵票,投入郵筒,想像女友接到信時的感覺,揣摩其表情,期待晚上信箱裡的回信,日子的幸福感與失落感,全繫於打開信箱時,有沒有躺著一封熟悉的信。結婚數十年,那數百封信依舊彌足珍貴地躺在書櫃裡,訴說昔日與今日的美好故事。 保羅說:「你們是基督的信,藉著我們修成的。」掃羅在大馬色途中,基督自己是信也是信差,親自送到掃羅面前,改變了掃羅的生命,掃羅於是成為保羅。自收到基督的信起,保羅將萬事當作糞土,獻上自己的一生,立志成為基督的信;為了確保這基督的信一定送達萬人,保羅也親自當信差。福音就這樣,從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傳開了。如今,我們這白白得到基督福音的收信者,也當成為信與信差,每一天,持續地用生命與生活,寫關乎基督的信,親自送達所遇見的人。

下一個「台灣品牌」

◎鄭明敏 為逃避不滿選舉結果所引發的政治動盪與暴力衝突,成千上萬的象牙海岸婦女帶著兒女長途跋涉,期望越過邊界,進入賴比瑞亞避難。明桂(Mingui)是其中之一,她與6個孩子一起在艱難的旅途中,老大必須負責照顧老么,中間4個孩子則幫忙扛著家當,朝著與家園相反的方向徒步逃難。 以急難救助為使命的全球眾教會共同行動聯盟(ACT Alliance),在甫出刊的2011年度事工報告書中,記載著明桂一家的遭遇。該聯盟在賴比瑞亞的工作者表示,很多人孑然一身逃離象牙海岸,連飲水、食物都沒有。2011年1~4月間,有逾10萬名象國的難民湧入賴比瑞亞,致使賴國邊界許多貧瘠的村落一夕之間人口倍增。 令人驚訝的是,這些在匱乏中度日的賴國百姓,竟然敞開雙臂歡迎素昧平生的異鄉客,並樂意分享有限的資源,接納明桂與6個孩子的家庭,原先不大的屋子裡本已住了11人,如今增加至18人。 為協助賴比瑞亞基於人道因素所面臨的困境,集全球眾教會之力所組成的ACT聯盟深入該國社區,以切合在地需要的方式協助難民,其中一例是由ACT出資雇用難民或在地居民,修整泥濘凹凸的道路,避免運送物資的卡車屢屢陷入泥沼坑洞中,嚴重影響救難進度。ACT聯盟類似的事工遍布全球,也印證聯盟成立時的異象,當眾教會以合一的心志、集體的力量採取共同行動時,其效能的深度與廣度實難以估算。 自從2009年莫拉克颱風釀成嚴重的88水災以降,因應天災之後的急難救助已成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的指標性強項事工,所以2011年5月,我教會代表得以於普世教協(WCC)主辦的國際普世和平大會(IEPC)中,以工作坊向各國代表呈現分享這些寶貴的實戰經驗,並獲得熱烈的肯定與迴響。PCT有能力、有經驗、也有資源可貢獻給ACT聯盟,對照台灣參與國際組織,不論是哪個層級的單位,也不論如何出錢出力,被矮化排擠幾成常態,總會教社委員會和普世委員會或可跨部會共同嚴肅思考PCT主動申請加入ACT聯盟的可行性。 2010至2011年間,普世事工委員會曾主辦2次一系列的研討會,會中由徐望志教授提出在普世教會界建立「台灣品牌」(Taiwan Brand)的概念,激發許多深入的討論與想法,期待能為PCT打造一個獨一鮮明的特色(品牌),讓眾多普世教會一提起PCT,就能連帶想起台灣和台灣教會的信仰見證,以及隨之而來的事工行動。可惜研討會結束後,未有後續的跟進落實。 也許,急難救助事工、參與ACT聯盟,會是建立台灣品牌的可能方向。(作者為WCC中央執委會委員、台南中會東寧教會牧師娘)

希望再會,母親! ──寫給失聯的媽媽

◎唐峰正(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士林靈糧堂會友) 想,是聯絡不上了......因為僅存有的電話號碼,話筒彼端一再傳來「對不起,您撥的號碼是空號,請查明後再撥,謝謝。」 還記得數年前,在我生日當天,也是一通電話,一位自稱是我同母異父妹妹的女生告訴我,媽媽妳想來看我!當下我非常吃驚!簡直不知所措。直到要與妳會面時,我彷彿初次約會的忐忑心境,無法言語的表情......當一句:「媽~」脫口而出之際,在場所有人都動容了,不外乎如電視苦情連續劇情般地真實上演著。 妳說,拋下一週歲又半年多的我,不是妳的本意,其實芳齡24歲的妳很掙扎;沒了丈夫(父親26歲因公殉職)、又托育兩個嬰幼兒(另個是我的親妹妹),在大宅族院裡似看不到未來和希望(更何況我又是個肢體嚴重障礙者)。「其實是你的阿嬤同理女人心,勉勵我抱著未足歲的妹妹,開後門催促我走,還塞給我一筆你父親的『性命錢』!哪知會被他人瞧見,知會眾親友阻擾,還激情演出搶嬰大賽,我終不敵,你們兄妹就與我分離30餘年。開始的數年間,我都躲在你們的住家、學校旁,遠遠啜泣暗暗地偷看著你呀!」 我說:「小時候我最害怕寫題目為『我的母親』的作文課,尤其是母親節前後,遲遲無法下筆,央求老師後,從我的阿嬤、我的阿表姊一直寫到我的級任女老師;還有最害怕唱和聽到『世上只有媽媽好,沒媽的孩子像根草......有媽的孩子像個寶 ......&nbsp』這歌唱哼著歌詞的小小年紀的我,內心充滿著怨懟(妳有命生我,沒命養成我)。」 雖然,一切空白的填滿與誤解的冰釋,當場所有與會者皆成了淚人兒,而妳的淚竟像是水龍頭管般的拴不緊,我也從心底獲得一個「生命中最要好的朋友叫做媽媽」(因妳已有另組的家庭了,我也是成熟年啦)。但當時看著妳因車禍嚴重到導致行動極度不便,心態日漸負面及灰暗之際,我不禁要強打起幽默精神喊話來鼓勵妳(於我一點都不難)!「妳定要遵照著醫生囑咐努力不懈復健就會好啊!坐在輪椅30數年的兒子向妳掛保證!如果日後妳再受痛楚心灰意冷的時候,只要想起輪椅上的我就會過得去的,要緊加油喲!」後來我知道這些話對妳受用!真高興最後一次見面的時候,妳已恢復昔日當家美容師應有的美麗與丰采! 我拿起話筒撥打電話給妳,還是不通 ......&nbsp我只好書寫本文借題祝福妳「希望再會,母親!」

三缺一的神學教育

我們的教會一般都很關心神學教育,許多愛主的兄姊、家庭常為神學院及神學教育有大筆的奉獻。教會關心、參與神學教育是值得歡喜的事,可見我們的心及價值觀是放置在正確的焦點上。問題在於我們的神學教育目前的狀況如何?是否達成其目的?神學教育應以聖經、基督、福音為我們的核心,如果抓不住核心,徒有其餘技巧,我們就如同保羅所說「向空氣揮拳」,甚為可惜。 神學教育是全面性、全方位,對基督徒而言也是全人的;神學教育不是提供一套人生哲學、思想,而是具有從耶穌基督而來的生命。因為神學教育與一般教育不同,更不同於其他宗教的教育,不只是一種科際整合或心靈層面之科學,神學更涉及了罪論、人性陰暗不為人知的屬靈層面,又離不開自由意志及上主恩寵、基督福音釋放權能、聖神奇妙運行的作用等課題及範疇,是以神學教育的實施無法只提供知識性的教育而已。 今天我們對神學生只提供3年入門性知識,神學院普遍缺乏實踐神學師資,扣除實習與寒暑假,實際上課,沉浸在神學氛圍內的時間不到2年,每學期有不少學生活動、人際或其他雜務,真正能靜下心來念神學課程、書籍的時間十分有限。在貧乏的神學環境中培養出來的傳道人,當然只能造就無力的教會,2、30年來我們看到的就是如此的光景。 進入神學院的前後,神學生需要一段預備與整合期,我們多麼期待本宗3間設有道學碩士課程的神學院能儘速整合為一,如此一來將擁有足額的舊約、新約、系統、歷史及實踐神學的師資;另一方面,神學生在進入神學院接受神學知識前,先具足完備的基督徒成熟生命,有良好的讀經操練、深刻的祈禱體驗、熟悉屬靈生命的進展、認識自己生命的特質,以便可以更深認識上帝與自己。為此,讓聖經學院在神學教育中參與並扮演預備的一環,進入神學院課程前至少1~2年,在聖經學院接受靈修上的操練與調整,讓聖神在每位預備成為神學生的兄姊身上運行,能受敬虔的操練,為能攻克己身、叫身服我。 聖經學院的環境與既有的部分設備,可以提供神學生的預備操練,讓兄姊熟讀歷代信仰前輩的屬靈生命見證,對教會歷史和優良傳統具基本認識,建立與主密切的生命聯結,認識自己的心理特質,品格風味、性情面貌,然後再施以神學教育,相信我們的教會將培養出一批足以面對挑戰的傳道人。

「樹菊花開」

小小的個頭,大大的愛心;侷限的菜攤,無限的世界。捐款無數的台東愛心菜販陳樹菊阿姨,繼讀者文摘、美國時代週刊、富士比雜誌大力讚揚後,上個月月底又獲等同亞洲諾貝爾獎的菲律賓麥格塞塞獎頒贈獎金5萬元美金。 鎂光燈下,陳樹菊依舊不擅言詞,依舊堅持每分錢都是自己「3把菜50元」的長期叫賣所賺來,依舊強調社會上默默行善的人在各個角落都有,自己的事蹟不值一提。這回領取約為新台幣150萬元的獎金,樹菊阿姨全數捐給馬偕紀念醫院台東分院蓋急重症醫療大樓,並且微聲盼望大家踴躍捐獻。她依舊認為任何人只要打開心窗,都會想做善事。靠賣菜維生的樹菊阿姨不僅是慈善家,國小畢業的她更堪稱教育家。 樹菊阿姨的生命記憶中,是媽媽等不及湊齊5000元就醫來離世;是小弟來不及從台東轉診台大醫院,無法長大。坎坷的人生道路讓她13歲從父親手中接下菜攤,每天三更半夜就得起床到批發市場,批菜運到市場叫賣,近半百個寒暑的菜市人生,讓詩人林沈默在2005年為她寫下:「樹菊花開、心茫茫&hellip/市場人生濕濕暗,家庭擔頭日日重。/賣菜姐仔十三歲喊到大人:紅鳳、青江、小白菜,三把五十、半賣半相送。/買芹菜配好婿、買蔥互你嫁水尪。/油菜花頂小蜜蜂,不時飛來問起感情的事項。(台灣女兒認命操煩,實在無閒梳頭鬃!)/樹菊花開、金茫茫&hellip/果菜市有起有降,大愛心無震無動。&hellip&hellip」 林沈默在詩的後記寫著,樹菊又名五爪金英,秋冬開金黃花,類似向日葵,農戶當做儲養地利的綠肥,象徵台灣女兒歡喜做、甘願受的奉獻精神。相較噴口水愛台灣的政客,陳樹菊的平凡更見偉大。 我們的生活有好長的時間是在「說來嚇死人、做來笑死人」的官樣「口水災」下淹沒了。這樣的災難也悄悄的來到十字架下的籬笆內,水深及膝。聖經創世記一開始記載,上帝說:「要有光」,就有了光。上帝說:「天下的水要聚在一處,使旱地露出來。」事就這樣成了。上帝的話語是權柄、是真實也絕對實現;而我們常奉主的名說要行公義好憐憫,卻手軟腳麻心不正。錢進馬偕,150萬雖離急重症醫療大樓需要的10億還有段距離,但在拋磚引玉下絕非遙遙無期。只要菜蟲別來亂,哪怕需要客人「交關」數萬次,有著大愛心的樹菊阿姨仍有法子捐錢蓋圖書館、協助醫院造福人群。 願不是基督徒的「小小」樹菊阿姨成為上主差遣的使者,用手中「50元的3把菜」讓卸下銅盔、鎧甲身上滿是菜蟲的「大」長老教會再得力、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