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評論

觀點評論

【公報廣場】政府應加強控管食安

台灣被譽為美食天堂,但近日寶林食安事件,名聲已受影響。各地也爆出多起食物中毒事件,出包的還不乏知名企業。這令人好奇,是業者不堪檢驗?還是政府稽查力道不足,讓業者存有僥倖之心?民眾的食安若只能寄託在業者自律,或是交託衛生單位監督,恐怕難以放心。

【公報廣場】TikTok之害與解方

在不同的社群媒體之下,現代人的生活呈現多元但割裂的狀態。以常用的影音媒體來說,以前是廣播、電視,現在則是手機和網路。社群平台更是分成臉書、Instagram、TikTok等,內容差異極大,這間接阻隔了我們彼此的視野,加劇了認知分歧。

【公報廣場】職場專業vs.信仰專業

在加拿大神學家侯士庭(James M. Houston)所著的《靈修神學發展史》中,談到基督徒有四種基本責任。其一,信仰扎根在聖經;其二,對所持教義有正確的架構;其三,對歷史有認識,從歷代聖徒的經歷吸取教訓;其四,將個人的專業與信仰結合,成為一個適合為基督做見證的人。

【窗口無遮欄】復活圖像,修復創傷

復活節已然來臨,再次更生的日子展開。耶穌的復活究竟帶給我們什麼樣的盼望圖像?我想,沒有比修復創傷更大的了。

【普世眺望】香港手術室初體驗

我不是個常進醫院的人,也很感謝上帝,我很少有病痛。或許應該說,因為有著信仰的支持,我幾乎沒有絕望失落的時候。我雖然不是工作狂,但也是屬於那種閒不下來的人。我喜歡將事情排得滿滿的,一件接著一件;但我的心態是,我對世間充滿好奇以及有求知的慾望,所以我很想嘗試很多事,也很想做很多事。

【社論】脫下舊我穿上新我

4月3日,台灣發生芮氏規模7.2地震,規模僅次於九二一大地震。近年來國際社會的高端科技產品皆仰賴台灣製造的晶片,地震發生後許多國際媒體大感震驚,擔心重大傷亡待援之餘,更怕科技產業斷鍊。想不到,整體災損遠低於預期,台積電快速復工,跌破國際社會的眼鏡。

【心靈健身房】探病或探心?──如何有效做探病關懷

英國有句諺語:「疾病是快樂的稅金。」人生都會面臨生老病死之挑戰,根據衛福部2023年的統計數據,全國每人每年平均住院日數為1.3日。可見,人們或許能隱藏心靈的病痛,卻無法掩蓋侵襲身體、毀損器官功能的疾患。

【公報廣場】理解原住民升學保障政策──別讓原民生孤軍奮戰

討論原住民學生升學保障政策可以有多重切入點,其中一種觀點是,這不僅是原住民的權利,更回應了族人被剝奪資源、被殖民、被迫融入外族文化的歷史遭遇,是政府的一種「補償」,而非特權或福利。社會應持開放態度,繼續討論和省思政策的實施細節與效益,同時傾聽原住民族的心聲,確保政策達到其宗旨。

【公報廣場】宗教歸宗教、凱撒歸凱撒,唯須讓上帝的歸上帝!

跟學生講解《憲法》保障的宗教自由時,我提到:「當讓宗教的歸宗教、凱撒的歸凱撒,最要緊的是必須讓上帝的歸上帝。」依我見,宗教團體僅是一種人民團體,沒有比較特別或高尚。唯人若看重宗教自由,就必須尊重宗教自主原則,該奉獻時就該奉獻,該尊榮法師、牧長時就要尊榮,該守節期祭典時就須謹守。這是「讓宗教的歸宗教」的道理。

【公報廣場】疫後

手機的鈴聲叫我起床的 清晨,感覺疫外徐徐乍暖 聽說世界已返潮、大霧已遷徙 日子不再緊繃、紛擾 從此告別漫長的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