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

【公報廣場】為新家守望禱告

教會每季舉辦慶生活動,邀請當季壽星的小組夥伴一起慶生,每次都有不少巧思。去年是戴慶生帽分享來教會的初衷,今年則是參訪夥伴的新家,為夥伴在新家的生活代禱。

【公報廣場】孝道與敬老──談老人的照顧與終老

隨著台灣邁入高齡社會,長照問題逐漸浮現,成為當代社會不可迴避的重要課題。人口老化加劇,越來越多家庭無法自行照顧年邁長輩,轉而尋求安養院等機構的協助。龐大的需求與有限的供給導致安養院照顧品質下滑、人力不足的問題日益嚴重。

【公報廣場】醫療人也是守望者

「守望者看見敵人逼近就吹號角警告人民。如果有人聽見警報不加理會,因而被敵人殺死,罪歸自己。他應歸咎自己,因為他不理會警告。要是他接受警告,他一定能逃生。但是,如果守望者看見敵人逼近而不發警報,敵人來了,殺死了人,即使被殺的是罪人,我也要向守望者追討血債。」(以西結書33章3~6節,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公報廣場】政府應加強控管食安

台灣被譽為美食天堂,但近日寶林食安事件,名聲已受影響。各地也爆出多起食物中毒事件,出包的還不乏知名企業。這令人好奇,是業者不堪檢驗?還是政府稽查力道不足,讓業者存有僥倖之心?民眾的食安若只能寄託在業者自律,或是交託衛生單位監督,恐怕難以放心。

【公報廣場】TikTok之害與解方

在不同的社群媒體之下,現代人的生活呈現多元但割裂的狀態。以常用的影音媒體來說,以前是廣播、電視,現在則是手機和網路。社群平台更是分成臉書、Instagram、TikTok等,內容差異極大,這間接阻隔了我們彼此的視野,加劇了認知分歧。

【公報廣場】職場專業vs.信仰專業

在加拿大神學家侯士庭(James M. Houston)所著的《靈修神學發展史》中,談到基督徒有四種基本責任。其一,信仰扎根在聖經;其二,對所持教義有正確的架構;其三,對歷史有認識,從歷代聖徒的經歷吸取教訓;其四,將個人的專業與信仰結合,成為一個適合為基督做見證的人。

【公報廣場】理解原住民升學保障政策──別讓原民生孤軍奮戰

討論原住民學生升學保障政策可以有多重切入點,其中一種觀點是,這不僅是原住民的權利,更回應了族人被剝奪資源、被殖民、被迫融入外族文化的歷史遭遇,是政府的一種「補償」,而非特權或福利。社會應持開放態度,繼續討論和省思政策的實施細節與效益,同時傾聽原住民族的心聲,確保政策達到其宗旨。

【公報廣場】宗教歸宗教、凱撒歸凱撒,唯須讓上帝的歸上帝!

跟學生講解《憲法》保障的宗教自由時,我提到:「當讓宗教的歸宗教、凱撒的歸凱撒,最要緊的是必須讓上帝的歸上帝。」依我見,宗教團體僅是一種人民團體,沒有比較特別或高尚。唯人若看重宗教自由,就必須尊重宗教自主原則,該奉獻時就該奉獻,該尊榮法師、牧長時就要尊榮,該守節期祭典時就須謹守。這是「讓宗教的歸宗教」的道理。

【公報廣場】教練沒有教

在一次和一群老同學們的聚會中,一位高爾夫球好手同學一邊揉著膝蓋、一邊說著上週打球時,為了將沙坑中的球掘起,一個扭轉動作傷到了膝蓋。

【公報廣場】唯有讀書高?

台灣正面臨嚴峻的缺工問題,威脅著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引起了各界高度關注。政府決定引進移工緩解勞動力短缺,但這舉措引發了人們對缺工問題根源的思考。我們對高學歷的迷思,是否正是罪魁禍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