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

西拉雅族來報春

1627年,台灣史上的第一個傳教士──荷蘭籍的Georgius Candidius──抵達台灣進行傳教工作。1636年5月26日台灣史上第一所學校於新港社(今台南新市)設立。1659年大員當局於蕭壟社(今佳里)創辦神學院。1961年Georgius Candidus 編譯新港語馬太福音。 在台灣的文獻記錄上,西拉雅族是最早與國際舞台接軌,最先受教育,有自己的書寫系統。無奈在殖民的洪流中失去語言、身分與土地,其實西拉雅族依然活著,有自己的語言。 在俗稱「番仔契」中,年代最早的是康熙22年(1683)的一件麻豆文書,而年代最晚的是第21號新港文書,年代已是嘉慶18年(1813),距離荷蘭人離開台灣的1662年已是150年後了,雖然經過這麼久,新港地區的西拉雅原住民仍然使用羅馬字拼音。換言之,西拉雅族使用自己的語言作書寫系統約有200年之久。 報春是西拉雅族的特有節期。2011春天的棕樹主日,西拉雅族眾教會與牧者及關心的朋友們歡聚在台南口埤教會舉目向山祈禱。西拉雅族呼求、引盼聖靈吹拂大地能再回春,並共存同榮於斯土。 1961年就有西拉雅語聖經馬太福音譯本,無論在台灣宣教史或西拉雅母語的保存上,皆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無奈一波波的殖民政策使西拉雅族人及語言如被洪流淹沒了。就在今年的受難週開始,西拉雅教會與牧者在台南口埤教會用祈禱與詩歌要告訴大家:西拉雅人與語言依然活著。大家要用雀躍的心迎接春天的來臨。 定位「春天的祈禱」,西拉雅將特有的「報春」以基督耶穌之受苦,然後邁向復活之生命體驗告訴大家:西拉雅受苦過,曾經死了但將要復活。來吧!朋友一起見證復活的喜悅。 (作者為彰化中會王功教會牧師,西拉雅族名Haar Tavali)

好撒馬利亞人救災基金會

日本東北地方發生史上最悽慘級的災害之後,無數的台灣人都想欲奉獻多少救災。會記得3月14日前後的消息,有人問馬英九,他應「無預算,但願意募1億元。」在此前後「中華民國」紅十字會被暴露將921救災獻金轉去四川,因此民眾對馬政權失去信任感。 筆者和教會界朋友交往以外,平常也與學界及母語運動的朋友接觸。有關救災捐獻本人接到的消息:3月14日總會網站發布為「東日本巨大地震」奉獻,戶名:長老教會宣教基金會。當夜一位學界的朋友,突然電郵來講,是不是有可能經過長老教會寄救災金去日本?因為未信者不明「宣教基金會」是否能用於救災。3月15日上午及下午前後2次,一位未信的母語運動朋友,引用總會救災消息,在網路呼籲大家利用。當夜筆者莫名其妙地,在住家電話及手機,接著數通電話問講:「欲獻金給日本震災是否你在辦?」本人回答「我願意連絡長老教會轉寄。」對方:「彼是將作『宣教基金』的」,就切斷。3月16日上午筆者經電子郵件,趕緊給內外朋友連絡講:長老教會為日本震災捐款帳戶&hellip&hellip社會人士可利用。 今筆者切切呼籲,本宗應常設一個「好撒馬利亞人救災基金會」(舉例),應付內外天災地變緊急救難。這應該與傳統的宣教基金會並立。此名稱,會外未信的人士可能無困難接受。 &nbsp(作者為退休牧師)

為什麼「愛,要即時」

4月24日晚上7點,我邀請了一些教會詩班在基隆中山教會旁的仙洞國小禮堂舉辦「愛要即時」紀念音樂會,追思茂竹和當時一同罹難的台灣大車隊駕駛林惠馨。為什麼要舉辦這個音樂會? 之一,為了紀念 茂竹走了,所有關於他的一切,都消失了。 他曾經那麼努力的考證照,他努力的學習,他有消防士的國家證照、他學習遠絡醫學、調理脊椎&hellip&hellip他花了許多錢,學這個學那個,他熱情洋溢的學習,然後熱情洋溢的服務身邊的人,現在,他所學習的知識都消失了,唯有他的愛,仍然充滿在思念的空氣中,常常從我們的心中,飄過一朵溫馨的雲彩。 為什麼要辦這個紀念音樂會?因為感受到大家對茂竹的愛,感受到大家的禱告,深深的感謝大家,這不單是追思茂竹,或是惠馨,也是回應上帝的愛、回應大家的愛。我們要告訴您們,是的,因為您們的禱告,我們,這樣走過來了。 多少次,在暗夜獨走,我感到那麼孤單,精疲力竭,好像走不下去,那時候,我又好像聽到大家的禱告,那麼溫柔,提醒著我,我是上帝寶貝的女兒。 茂竹不是沒有缺點。他打噴嚏好大聲,還會噴出口水;睡覺會打呼,隔著房間都還聽得到,醒來卻不承認;常常佔用廁所,在裡面看雜誌;有點過胖、有點愛秀。他是這麼平凡,如同我們當中許多人一樣,但是,我們可以彼此接納,我們在一起時,很快樂。我們沒有錯過,我們相處的美好時光。 我真的很開心,茂竹有您們這樣的朋友、這樣的親人,也有一些來不及認識的朋友,慷慨付出關心禱告,茂竹走後,沒有留下什麼寶石,物質上他很貧窮,然而,上帝的愛、人的愛,就是他這一生燦爛非凡的財富。 我知道,茂竹一生沒有享受富裕無憂的生活,他總是用他的雙手,不停的工作,但是他還是那麼喜樂,對上帝所賞賜的一切,感到驕傲和滿足;所以,我和孩子們,願意和大家一同勉勵,就讓我們學習他的精神,快快樂樂的,努力在社會,奉獻我們的光和熱,無論如何,繼續人生的道路向前奔跑吧。 之二,為了愛,要即時 生命的無常和脆弱,面對至親別離,即使是有堅強信仰的人,也如迎面重重的一擊。這一擊,是疼痛、是醒悟、是懊悔、是遺憾、是慌張&hellip&hellip。 如果早知道,就多把握相處時間、多一點愛心的服侍、多一些溫柔的言語。生命之道深不可測,在天災人禍之前,我們要更謙虛的彼此擁抱,對我們愛、愛我們的人,用力的去愛,證明我們還活著,對於你在意的人,你的愛有多深多長,一定要讓他知道;不要讓他帶著孤單離開。愛,要即時,不是來得及而已,而是立即去做;我們要問一問自己,什麼人好重要,誰最讓我們心疼,問候和關懷做了沒有?希望和大家手牽手,互相擊掌說,親愛的,請記得,愛,要即時! (作者為國道3號走山受難者葉茂竹遺孀、基隆中山教會牧師)

國道六號工安事故與南亞工程師之死

台灣在經濟自由化政策下,產業雇主以減少成本和增加利益為優先考量,持續引入外勞、產業外移,加上經濟不景氣的結果,導致更高的失業率,有工作的勞工則被雇主不斷的壓榨。 日前兩則新聞事件,正暴露了台灣社會勞工們所遭遇不合理的對待,一是南投縣國姓鄉國道六號北山交流道西行線匝道工程意外,一是南亞科技工程師因工作過勞猝死。 國道工安事件中10名死、傷者中,有7名外籍移工,3名台籍工人。因工程發包,承包商層層轉包,在有限的利潤瓜分之下,導致下游小型承包商,為節省成本僱用非法外勞,衍生相關工安問題。除此之外,南亞科技工程師因工作過勞猝死家中,據報載,工程師因「責任制」而常態性加班,猝死家中時,桌上還堆滿公司文件。然而勞保局對於死因與常態性加班是否有關,仍以「病理見解不同」拒絕職災死亡給付,勞委會則將之視為個案,裝聾作啞。 資方壓榨勞工的「責任制」已成台灣社會的常態,「無薪假」竟還得到行政院長吳敦義稱許;而集「責任制」和「無薪假」大成並制度化的「非典型僱用」,既沒有加班費,又可以任意解僱。面對責任制濫用、無薪假氾濫,勞工早已成為弱勢,不得不接受非典型僱用,備受壓榨。目前台灣資方以金融風暴為由進行人力縮減,再以有限人力以責任制之名大行加班之實,餵飽了老闆荷包,害慘了勞工健康;再者,資方為規避勞退支出,大量僱用人力派遣人員,將成本轉嫁至人力派遣公司;而人力派遣公司在招募人員之時,早利用臨時聘僱之相關規定要求勞工自行支付費用,對於就業勞工而言,真的是苦不堪言。最後,移工氾濫造成非法移工四處亂竄,衍生如南投工安意外相關問題。外籍移工、臨時僱用、人力派遣的聘僱制度,對失業人口來說雪上加霜。 申命記24章14~15節說:「困苦窮乏的雇工,無論是你的弟兄或是在你城裡寄居的,你不可欺負他。」在這個世代裡面,困苦窮乏的雇工就像臨時僱用、人力派遣這兩類「非典型僱用」的勞工與為數不少的外籍勞工。所以,不管是本國的人民或是外國的人民,他若是成為了「勞工」,雇主就要負起責任照顧與管理,善待並給予其基本需要。反觀兩個新聞事件中的雇主,不但剝削「非典型僱用的勞工」的基本權利,又變相使用責任制強迫加班,以及僱用非法外勞,逃避勞健保的負擔,無視於人權的存在!而政府居然偏袒資方,不聞不問,甚至樂觀其成! 政府與不肖雇主的利益糾纏結構,就如同只會說著「平安平安」的以色列北國祭司們;他們不但無視困苦人的難處,更明目張膽的用詭詐欺騙人。但是藉由阿摩司書9章2~4節讓我們欣慰,因為就算是官商勾結的惡徒再怎樣胡作非為,仍然逃不過上帝的手掌心。 而困苦的勞工們應該求告耶和華,因為祂是帶人離開奴役之地的神。相信上帝必會預備天使,像摩西一般的團體來幫助這些困苦之人。如台灣移工聯合呼籲「廢除奴工制」,並提倡開放自由轉換雇主降低逃跑外勞;工商協會提出改善招標政策,設立勞安黑名單;許多工運團體開始呼籲檢討勞檢制度等。這些呼籲都是向著代表官商勾結的這位法老王,宣示著上帝旨意,也讓這些受苦的勞工們有新的盼望。 (作者為台南神學院神學生) &nbsp

傳道人請投保職業工會

&nbsp●吳約翰 最近看到一則「勞保老年年金,月領41,152元創新高」的新聞。如果你對這則新聞沒有興趣,可能是你太年輕,或可能你很有錢。很巧的我剛好也開始申請了勞保年年金給付,下個月月底就可以從帳戶收到老年年金。 30幾年前,我剛踏出社會的時候,看到一些高階主管,已經50、60歲,快要退休。我覺得只要能賺大錢,幹嘛要領退休金。 到神學院讀書之前,我都在金融業上班,累計了17年的年資。2000年神學院畢業後,我就開始加入職業工會的勞保。到現在共有27年7月的年資。 沒想到歲月匆匆,當初看不起的勞保退休金,卻在2009年開始有年金制(以前是整筆領)。我也剛好搭上這班列車,最近申請了勞保老年年金。有些人延後,每年可以多領4%,我卻是提前3年領,被扣將近12%。雖然我的年金每月只有1萬出頭,但是夫妻省吃儉用也夠生活。 在這裡我提醒一些沒有牧會的自由傳道人,如果年紀還不到60歲,就要馬上加入職業工會辦理勞保,附帶加入健保,以後才可以領到勞保老年年金,其金額比國民年金多很多。建議傳道人可以加入宗教職業工會,但其實加入什麼職業工會並不重要,要找有信用的工會最重要,有信用的工會才不會貪污你的勞保費。 只要付出每月數千元的保費,60歲以後就可以領勞保老年年金,是老年的保障。雖然傳道人要仰望神,但神也不會反對你為老來的收入做規劃。 (作者為自由傳道)

提升民主行事空間

&nbsp《台灣教會公報》第3080期公報廣場版面,〈長老教會的民主〉一文,文情真切與反諷趣味值得全面慎思熟慮,檢討現行教會的民主實施辦法,基於本宗係百年超級宗教事務機構,現行教會民主行事空間規範,讓咱針對缺失真象,應有不同的解讀與看法,且未來仍需要邁向一條艱辛的路程。 眾所皆知,讀者藉由公報社媒體報導了解,當今本宗總會、地區中會及各地教會,定期性舉辦各級人事更迭改選議長、長執、團隊幹部其提名作業程序問題,引發各式處理權宜問題,確實發生地緣性偶發事件,產生亂象叢生,怪事年年有的例證。雖然本宗擁有健全事務諮議架構機制,經常標榜咱長老教會在民主風格上,一直自豪駕驅於其他基督教派及異教團體。 首先,咱應該虛心袪除長老宗歷史光環心態,針對陳腐教會法規,去蕪存菁刪汰簡化,實務可行的改革,讓各地教會牧長及教友,加強教會法規認識課程,如同保羅勉勵教友要有愛心,在充足的知識和見識洞察力上,多而又多,成為信實無可指摘的人,同時結滿了公義的果子,榮耀謳咾上主的名。 今提出具體辦法呼籲:(1)總會及中會議長由牧師身分提名、產生、擔任之,符合聖經以弗所書4章11節,神職恩賜規定;副議長由長老身分提名、產生、擔任之,符合長老宗源頭約翰諾克斯,創設長老制度發展基礎,讓教會由基督耶穌為元首,分由牧會牧長、長老共治,產生民主制衡精神。(2)為加強提升現行各教會任職長老的法治素質,應授以「教會法規」課程、合格條件,且頒發「認證」資格,成為參加諮議會的當然議員身分代表,任期為3~4年,避免每年輪派差事,專注總、中會的重大議項。(3)針對教會各類議事、教議、法定行事爭議,勿輕率動輒以「便宜行事」會議法則,自行處理議決事項、內容。例如:「上主」取代「耶和華」意譯;新聖詩版阿們等類,以免事後產生抵觸法源規定。舉證某教會討論更名「松年團契」為「喜樂團契」的討論表決過程中,該堂會團契的指導長老,未能糾正議事討論及表決,致違背本宗法制名稱為「松年團契」體制組織,發生訴求案例於小會及中會抗告事件。對於事件落幕後來分析研判,咱係後知後覺地待事件的演變,若對教會的信仰主軸以愛心、包容、息爭的感性為主,另需從公理、公義的角度深入思考教會的民主風潮,將帶給咱教會對未來更加樂觀的期許,還是凸顯了更多身不由己的無奈?恐怕今後仍會持續鯨吞蠶食著本宗崇尚的民主標榜價值,願上帝憐恤咱的虧欠服事。 (作者為壽山中會重生教會退任執事)

那場愚人節的記者會

&nbsp愚人節當天媒體播送了一場道歉記者會,是針對大法官提名所引起的眾怒。看完後引發我的思考。 先問提名者,內心是否接受恐龍色彩的大法官?若是,那實在不必為提名錯誤道歉。但這次是提名者認為不應提名,所以要出來道歉。因此必須再問提名者,既然理念上認為不該提名,為什麼還要提名呢?提名者答以,「事後看報才知。」果真如此,那提名者應該要為自己領高薪卻怠忽職務向人民道歉。但記者會中並未聽到「我很混」的歉意,一切怪罪體制出了錯。要認錯卻推說不知道,看似解決問題,實則引起更嚴重的問題。 三問提名者,您曾關注白玫瑰運動且現身,還有許多的言論及作為。加上近期跟上網路時代,使用臉書貼近人民了解想法,這些難道是玩假的?倘若這些不是玩假的,那麼第2問題的回應「我不知道」,不就是假的? 「我不知道」若真是假的,那麼又要繞回第1個問題,其實您內心原本就接納恐龍法官,若然,敢有作為的您實在不必出來道歉。若您決定要出來道歉,那麼說法上至少該用司法院長的道歉說法才合理。再則何必大陣容3大巨頭都出來,真正被賦予提名權的只有您而已,一人做事一人當,多有GUTS(膽識)。 人非上帝,不可能不犯錯,過去曾參與教會小組活動的籌辦,過程中引發某組員不悅,寫信給全組指責籌備人的不是。小組長與我愕然,我正構思如何回信說明與反擊時,就先收到一封致全組員的信件,「&times&times弟兄,我錯了,請你原諒我。」簡單幾個字,小組長先於我作了回應。老實說當時我視此回信為懦弱表現,但事後卻贏得了我內心的敬重。指責的弟兄釋懷,活動順利如期進行,全組員關係更深刻。小組長沒有避重就輕掩蓋錯誤,更沒有要求核心同工的我一起聯名道歉,因為小組長扛起最後裁決者角色,縱使他聽信的是我們的意見。當機立斷承認錯誤不拉人當墊背,若非有上帝在心中做主,領袖何以能坦然面對。 朋友中有些馬迷,有些是扁迷,這個記者會後或許馬迷還是激賞,聲稱就是喜歡馬每次總會道歉,不像對手都硬凹。但仔細聆聽這場記者會後,僅以此簡單二句回應這些馬迷朋友。「有問題的不是道歉本身,而是我們面對它的態度。」「重要的是你如何道歉,而非你有多次道歉。」從教會小組長的身上,我反倒更能看到領袖應有的態度,或許台灣的未來的希望真的在教會。 (作者為總會事務所同工)

西拉雅呼求復活的靈吹拂

&nbsp1627年,第一位基督教宣教師,來自荷蘭的甘治士(Georgius Candidius)踏上福爾摩沙島,在距今384年前的西拉雅領土上,與同屬上帝創造的西拉雅子民,展開福音與西拉雅的首次對話,從此掀開台灣基督教宣教的史頁。38年後,鄭成功於1662年逐荷蘭佔台灣,首開漢人在台的統治政權,與隨即佔據福爾摩沙島的清國,同樣對平埔實施漢化政策。嚴峻的歷史變遷,西拉雅非只文化遭受空前危機,台灣宣教也因此中斷。 兩個世紀之後,福音再度與西拉雅族群重逢,1865年英國長老教會的馬雅各牧師及緊隨而來的甘為霖牧師,由台南到高雄行腳傳道,所經之處建立百多年來屹立不搖的西拉雅平埔教會。 包含西拉雅在內的平埔原住民各族群,與當今國家所認定的14族原住民,同屬南島語族,也同為台灣原住民,在殖民統治政權未抵達之前,已數千年存在於台灣。清國將台灣原住民分為「熟番」與「生番」。日治時期生蕃改稱「高砂(山)族」,熟蕃改稱「平埔族」。1945年,國民政府將平埔族群指為「漢化消失」,並撤銷種族欄「熟」的註記。1957年,台灣省政府函示「熟」可登記為平地山胞,但至今,中央政府仍不肯承認西拉雅具有平地原住民身分。 從17世紀以來將近四百年漫長的歲月,和善無爭的西拉雅族群首當其衝,面臨歷代殖民政權施以弱化、邊緣化的不當政策,失落土地、文化、語言&hellip&hellip被迫隱姓埋名,甚至在台灣社會成為身分不明的夾縫人。90年代平埔運動揭竿興起,隨著台南縣政府於2009年受理西拉雅「熟」登記原住民身分,引動全國平埔族群及支持者的串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平埔正名街頭運動「台灣母親‧平埔正名」在凱達格蘭大道誓師,來自全國數千人「熟」與「挺熟」的人士,前進總統府廣場,訴求當權者應歸還平埔原住民身分尊嚴與歷史正義。 雖然從歷史文化層面,血緣繼承及法律上所依據「熟」的定位,認定西拉雅為原住民所符合之主客觀條件已全數齊備,但正名路依舊艱辛。 2009年7月17日總會常置委員會正式通過承認西拉雅族為台灣的原住民族。受苦的子民,平埔西拉雅族群,在今天迫切地向上主發出受苦楚的嘆息,仰望上主受難、死而復活的大能,願上主復活的靈吹拂運行,猶如迎接西拉雅春天的來臨。特別訂於4月17日棕樹主日下午3點半於口埤教會舉行春天的祈禱,舉目向山──為西拉雅平埔祈禱禮拜。 本次活動由台南縣平埔族西拉雅文化協會,邀請總會宣道委員會、台南區與高雄區西拉雅相關教會共同發起,預定達到500人以上的目標。我們用最懇切的心,邀請大家一起攜手同心聚會,祈求上帝的憐憫與公義,整全的體現在這塊土地上,讓族群共存同榮,彰顯上帝多元創造的美與善。活動當日從3點半開始祈禱會禮拜,接著是愛餐、展演分享、祈禱棚燭光禱詞、聯署活動。希望藉此促請國家認定並歸還平埔原住民身分。 (作者為平埔族西拉雅文化協會理事長)

別讓「發展」變得淺薄

&nbsp英國政府永續發展獨立顧問Tm Jackson在最近的著作《誰說經濟一定要成長──獻給地球的經濟學》,提出一個顛覆18世紀工業革命以降的經濟發展觀念──我們必須重新思考「富足」的定義。 這本書讓我們認識到過往拿來衡量經濟發展的GDP,其實是一項缺乏同時評估環境破壞、金錢分配等面向的簡陋指標。環境是有極限的,它不可能無條件承受人類的大肆開發,石油能源匱乏與二氧化碳排放,就是已經發生,眾所皆知的事實。另外還有人性的極限,GDP增長的同時,我們也面臨著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從1998年至今,台灣的貧富差距已從32倍擴大為66倍;於是要問:是誰把賺的錢拿走?這些賺的錢是否只是流入少數人的口袋,造成富者恆富、貧者恆貧的不均衡現象? 以這一陣子在東部吵得沸沸揚揚的《東部發展條例》為例,由東部一群人發起的「東部發展聯盟」,即留意到現有各版本草案,為求快速開發,透過少數人把持不透明化決策程序,而且未做任何環境敏感區位限制,排除原本較嚴謹的國公有土地使用流程,準備粗糙地釋出大量87.5%為國公有土地的花東兩縣國土給財團做開發,這一連串亂賣國土,避開環評的設定,說穿了,就是為了「快速發展」。 問題是,從來沒有人反對「發展」;重點是,我們要「什麼樣的發展」?在現有草案架構下的「發展」,只是將西部的工業化模式照本宣科地套用在東部,此舉非但不可能得出具有東部特色的結果,甚至還會將東部的好山好水,逐漸毀壞殆盡。即便論及觀光,就東部的情境,觀光客不會因為飯店蓋得華麗而來,也不會因為辦了什麼明星演唱會而來。相反的,如果他們來到東部,發現原本非經人工變造的山海豐饒景觀不復存在,對於東部觀光是好是壞? 《東部發展條例》是一場重新定義「發展」的辯論,如果只看短期利益,便會忽略它,反而讓「發展」的想像變得單一、淺薄,毫無願景,東部的自然景觀也將被財團與政府聯手剷平,而下一代將代替我們承受這些喟嘆、後悔與遺憾。這一切就如Tm Jackson說的:「如果必須靠破壞明天的富足來換取,今天的富足將毫無意義。」 (作者為文史工作者)

課堂上的公益連結

&nbsp英國政府永續發展獨立顧問Tm Jackson在最近的著作《誰說經濟一定要成長──獻給地球的經濟學》,提出一個顛覆18世紀工業革命以降的經濟發展觀念──我們必須重新思考「富足」的定義。 這本書讓我們認識到過往拿來衡量經濟發展的GDP,其實是一項缺乏同時評估環境破壞、金錢分配等面向的簡陋指標。環境是有極限的,它不可能無條件承受人類的大肆開發,石油能源匱乏與二氧化碳排放,就是已經發生,眾所皆知的事實。另外還有人性的極限,GDP增長的同時,我們也面臨著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從1998年至今,台灣的貧富差距已從32倍擴大為66倍;於是要問:是誰把賺的錢拿走?這些賺的錢是否只是流入少數人的口袋,造成富者恆富、貧者恆貧的不均衡現象? 以這一陣子在東部吵得沸沸揚揚的《東部發展條例》為例,由東部一群人發起的「東部發展聯盟」,即留意到現有各版本草案,為求快速開發,透過少數人把持不透明化決策程序,而且未做任何環境敏感區位限制,排除原本較嚴謹的國公有土地使用流程,準備粗糙地釋出大量87.5%為國公有土地的花東兩縣國土給財團做開發,這一連串亂賣國土,避開環評的設定,說穿了,就是為了「快速發展」。 問題是,從來沒有人反對「發展」;重點是,我們要「什麼樣的發展」?在現有草案架構下的「發展」,只是將西部的工業化模式照本宣科地套用在東部,此舉非但不可能得出具有東部特色的結果,甚至還會將東部的好山好水,逐漸毀壞殆盡。即便論及觀光,就東部的情境,觀光客不會因為飯店蓋得華麗而來,也不會因為辦了什麼明星演唱會而來。相反的,如果他們來到東部,發現原本非經人工變造的山海豐饒景觀不復存在,對於東部觀光是好是壞? 《東部發展條例》是一場重新定義「發展」的辯論,如果只看短期利益,便會忽略它,反而讓「發展」的想像變得單一、淺薄,毫無願景,東部的自然景觀也將被財團與政府聯手剷平,而下一代將代替我們承受這些喟嘆、後悔與遺憾。這一切就如Tm Jackson說的:「如果必須靠破壞明天的富足來換取,今天的富足將毫無意義。」 (作者為文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