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

請為新加坡教會代禱

◎謝大立 新加坡媒體連日來不斷報導城市豐收教會(City Harvest Church)創辦人康希牧師及其核心成員涉嫌失信罪,挪用教會公款被控上法庭,該事件震驚新加坡社會及教會,網路更是掀起熱烈討論,有人支持有人譴責,更不乏有信徒以「為義受逼迫」替康希申冤辯護。 此次城市豐收教會涉及的失信案錯綜複雜,其中主要焦點是該會在2002年所啟動的「跨界計畫」(Crossover Project),該計畫的目的是透過康希之妻何耀珊的非宗教音樂接觸非教徒。新加坡商業事務局及慈善總監花了2年時間進行調查,才釐清案件的脈絡,將涉案的相關人事控上法庭。控狀指出康希和管理層非法挪用教會建堂基金資助何耀珊的歌唱事業,相關失信款項約2400萬元(本文所提的金錢單位皆以新加坡幣計)。另外,加上其他做假帳、轉手套利等總計挪移上億元公款。 當然,城市豐收教會也第一時間發表聲明表示,這些涉案人員都是正直的,他們把上帝和教會放在第一位。聲明也指出,跨界計畫不是關於個人的歌唱事業,而是城市豐收教會眾教友的基本使命。此事件仍繼續在審理中,是非黑白尚未拍板定案,但在新加坡整體社會的印象中,教會及神職人員的形象已受虧損,教界領袖也發動眾教會為康希等人及城市豐收教會代禱,求主垂憐! 為何新加坡政府如此關注此類事件,因在此之前曾發生過幾起類似的失信事件:有一位天主教神父於1994~2002年間失信教會510萬元,拿來炒股和炒樓;2005年和2007年也分別發生全國腎臟基金會(NKF)與仁慈醫院相關負責人涉入監管案件遭判刑入獄,其中一位是佛教界十分受敬重的法師。因此,此次事件又再度引起各界關注慈善監管的課題,包括教界內部亦然。 為了宣教和福音的緣故,教會啟動各項計畫都是好意,但這是否意味,只要是為了宣教的好處,一切財務處理的程序正義皆可忽視?如此的事件在教會歷史的進程中不斷地上演,打開近2、30年的台灣教會發展史,是否也讓我們感到這類的事件一點都不陌生。有許多大型的募款活動,不管是佈道會、宣教運動或震災籌款,都讓社會大眾關注捐款資金的流向以及監管系統的透明化。身為教會領袖,我們不得不謹慎重視這些金錢處理的細節,以免弄巧成拙,反倒使基督的名受辱。請舉起您祈禱的雙手繼續為新加坡教會代禱! (作者為PCT國外宣教師,派駐新加坡長老大會華文中會嘉恩堂主理牧師)

公義匱乏──近期華人教會界醜聞的省思

◎曼德 彼得前書4章17節:「因為時候到了,審判要從神的家起首。」最近華人教會界發生了不少教會醜聞,其中最大的,就是新加坡城市豐收教會牧師康希涉嫌挪用教會奉獻款被捕,並在6月27日接受了初步庭審。雖然法庭沒有最後判決,但一切都不是空穴來風。有關機構已經調查了2年,並指出被挪用的資金總額至少為2300萬新元,這些資金據信被用於資助康希妻子何耀珊的音樂事業。 該教會是亞洲靈恩界有名的教會,它對中國、台灣教會影響都很大。每年中國有成千上萬的教牧及信徒去接受康希的教導,台灣前往者也絡繹不絕,康希出事對華人教會界的影響怎麼高估也不過分。該事件堪稱華人教會界的「王立軍、薄熙來事件」,而華人教會界面對它是要維穩遮蓋,還是要有所反思? 該教會是巨型威權性教會,對金字塔頂端教會負責人毫無監督制衡。基督教會從天主教中脫離出來,就是反對後者的教宗制,可惜不少華人教牧從來都輕看西方教會傳統,自己另搞一套體制出來。在一個崇拜人、對權力高層毫無監督的教會體制中,產生腐敗不足為怪。 更重要的是,康希等長期宣講一種沒有公義和苦難、只有恩典和祝福的福音,尤其把神的祝福,單單理解為發財,信耶穌可以發大財!我有次去新加坡參觀該教會,深感其成功神學已經到了金錢崇拜的境地。當時一個年輕傳道說彼得打漁在耶穌教導下打到很多,這說明神會給信徒賺錢的祝福,他還作做了好長時間點鈔票的手勢。如此教導,能不使人陷入在金錢的不義和污穢中嗎? 無獨有偶,在康希出事之際,香港全福會又暴醜聞:在該會參加台灣舉辦的全福會大會期間,一弟兄強姦了該會一姊妹,更可怕的是香港全福會一些負責人居然阻止該姊妹報案。姊妹冤屈一直沒解,不得不在香港各媒體揭發這些負責人的醜陋。 不僅如此,種種跡象表明海外某些全福會已經快成為中共宗教統戰工具。在台灣,與全福會、城市豐收教會有千絲萬縷關係的某些牧者們,與狼共舞,正忙著謀劃與中共三自會聯手舉辦所謂「兩岸基督教論壇」。 在神的公義上立不住腳的人必然要跌倒。沒有公義,信徒就會在金錢、性、政治公義上站不穩!貪污腐敗、欺男霸女或者被中共三自會所統戰,神的公義被踐踏。神在這個時間讓康希出事、香港全福會出事,不久還會讓那些與三自走得熱乎的海外牧者們出事,都說明神要任憑人的私欲暴露,神要讓人看到海內外華人教會只講祝福、成功,不講苦難、公義的惡果! (作者為中國家庭教會傳道人,現居美國)

康希牧師事件給眾教會的一堂課

◎王乾任 6月底,新加坡城市豐收教會的主任牧師康希被捕,罪名是背信,涉嫌將信徒奉獻給教會建堂的資金,轉移給他的妻子何耀珊發展福音唱片事業,金額超過5億元新台幣。消息曝光後,引發台灣基督教界的大地震,各種意見排山倒海而來。有人批評,有人力挺,有人切割,有人冷眼旁觀。 批評者大多是批評康希一向教導的成功神學,認為遲早會出事,果真出事!但是神學觀點不同,就等於不同神學觀點的倡議者是「假基督徒」嗎?力挺者則相信康希牧師的為人,並抬出不可論斷人來要求批評者禁口,指稱司法尚未作出判決,不應該武斷下結論,就算司法作出判決,某些相信新加坡政府是整肅康希,或者視此事件為黑暗權勢攻擊神的僕人,也所在多有。更有不少人指出,自己是因為康希牧師的教導與城市豐收教會而認識上帝。然而基督徒就不會跌倒軟弱犯錯嗎?過去歐美社會也出現過名牧出事的情況。 批評者與力挺者雙方隔空交火,眾教會頓時陷入紛爭之中。短期來看,因康希而起的教會紛擾,或許會讓喜歡和諧的華人教會心煩意亂,然而,我卻認為這是一件大大的好事。為何這是一件好事? 康希事件必然有各種各樣的原因,衍生出各種各樣的觀點與立場。最重要的是,這個事件能逼一向喜歡和諧不喜歡爭吵,將爭論意見全盤歸咎為論斷的華人基督教界開始省思、面對其實已經在台灣教會界存在多時,卻不肯面對的問題。 是什麼問題?隨著現代化大都市與世俗生活型態的變遷而崛起的巨型都會的發展,所衍生的各種教會組織、管理、牧養、聚會、造就、傳福音、神學人才培育方式的變化;乃至福音╱靈恩派的分別發展、彼此心照不宣的排斥;成功神學的功過是非;傳統教會的沒落凋零;巨型教會與傳統教會之間的複雜糾葛&hellip&hellip,全都能藉著對此一事件的表態與辯論逐一浮上檯面,迫使每個宗派、牧長、基督徒們思考我們長期逃避、不願面對的問題。 無論康希牧師是否被迫害,最後是否定罪,他是一時迷惑軟弱的真基督徒,還是偽裝成羊的假先知,都是康希自己和上帝的事,當然我們都應該將此事放在禱告中記念。但隨著康希事件爆發之後,背後關於當代華人教會必須面對的教會治理與信徒牧養問題,就是上帝交到我們每一個弟兄姊妹身上的功課了。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景美復興堂會友)

消失中的美麗海灣

◎陳文奎 台東海濱的美麗灣度假村,日前又由縣政府重新召開環境評估影響的審查會,試圖為已成建物的事實,採取合法化的補救措施。此舉是行政法院日前撤銷美麗灣環評結論的威信,受到摧毀的一個矛盾行政程序。這是史上第一起搶建完成再補環評的案例,興建度假村贊成與反對的民眾和環評委員也意見不一,終局結論如何有待觀察。 觀光開發案在環評上是否客觀公正?哪些景點應該保留或可以開發?財團為高社經地位與外國觀光客服務而設立的景點、設施,和政府為一般中低社經地位的本國人民提供的免費休閒景點、設施,兩者應成何種比例?都值得討論。 美國小羅斯福總統意識到歐洲迷信精靈深藏於茂密的森林中,必須加以砍伐,期使精靈曝光。然而因此使得在森林中生活的野狼等為了覓食,逃到山下偷襲農舍主人飼養的動物為食物,成為農家的夢魘。此一迷信又隨著清教徒移民到北美,開啟了濫伐森林的行為。為此,小羅斯福乃公布好幾個國家公園的地點和區域範圍,這是近代台史上對天然資源環境正視的一項大動作。 回溯較早之前台灣中部南投的清境農場,海拔較高又有一片綿羊遊走的草原牧場,是人們休閒路過的地方。曾幾何時,在觀光旅遊業者的推波助瀾之下,清境農場附近方圓之內,民宿一棟棟矗立。投資者遊走法律邊緣,政府又未適時加以管理,擁擠的民宿所造成的惡性競爭和水土保持的破壞,尤以水資源的競相掠奪,成為難解的社會問題。 今天政府才想在既成事實下,擬公布為都市計畫外的風景特定區,來合法化某些超越規定的民宿業者,這顯然已慢了半拍,但有總比沒有規定要好。今又聞廬山溫泉區又為政府片面廢止,突顯了台灣觀光管理的嚴重失誤。 清境農場過度開發的殷鑑不遠,教育部在位於基隆和瑞芳之間的泛仔澳灣,規劃興建海洋科技博物館,初期工程已近完工階段。此館之興建係在審慎之環評下,再加上詳盡周全之設計施工,期媲美於屏東海生館、台中科博館。然而,卻聞政客高官財閥聯手,欲在泛仔澳灣興建卸煤碼頭,供改建的深澳火力發電廠燃煤之用。 基隆人反對、瑞芳人贊成,雙方民眾在意見表述拉鋸戰下,難分勝負。近聞經建會主委尹啟銘,每在會中支持瑞芳人建卸煤碼頭,何其怪哉!深澳已有既設之卸煤碼頭,何須於泛仔澳灣再建?如果邪惡又短視的一方得勝,那麼海洋科技博物館主要的命脈──泛仔澳灣,勢必成為一處「白日大黑天」,不僅空氣污濁,而灣內的海底豐富生物勢必滅絕,那時海科館的存在又有何意義?不是一片廢墟?難道我們要一再忽視、縱容這種浪費納稅人金錢的演出? 政府和民代應為人民的「領頭羊」,人民的福祉要靠政府高官的審慎規劃並不失離專業的倫理;民代乃為投資者的橋樑和政府施政的監督者;人民對於政府高官和民代應善用自由、民主、法治、人權4個方向,表達人民要什麼、不要什麼。美麗灣不若清境農場、海科館有嚴重的難題存在,期待台東縣人有智慧的解決,帶來和好的結果,為台東帶來希望。期許政客和財團保有一點良知,使台灣捨醜惡而有美麗的海灣,是為台灣全民共同的夢想。 (作者為工程師,台中豐原教會會友)

宗教團體放生事件背後的問題

◎吳俊賢 我們在電視、報上常會看到某些宗教團體熱衷於舉辦放生活動,這些年隨著生態保育意識的抬頭,任意放生的破壞生態之舉,非但無法引起民眾響應,反而屢屢遭來輿論的撻伐之聲。然而,我們不禁想問的是,這些宗教團體號召放生的動機、目的是什麼?另一方面,即使基督教未曾舉辦過放生活動,那麼,基督徒又是否可以從放生事件看到自己本身的問題? 根據支持放生的宗教團體的說法,所謂放生就是救那些被擒被抓、將被宰殺、命在垂危的眾生之命;生命是最寶貴的,故救他們的命,他們的感激最深,功德也至大!從而,放生活動之所以歷久不衰,正是在於放生的功德至大。不過,人們行善積德的動機與目的,多半在於背後的福報。簡言之,如果你累積更多的功德,將來的福報就會越大。反之,如果這件事絲毫沒有功德可言,大概沒有幾個人願意去參加,畢竟這些放生的動物也都是參加者用錢所買來。 諷刺的是,這些耽迷於積累功德者卻也意外帶來販賣動物的商機。在這過程中,我們看到一種交易關係,亦即買主想要積功德,賣家想要賺取財物。彼此就一手交動物,一手交財物,可說一拍即合。可以看見的是,賣家為了賺取財物、滿足這些買主的想要,因而大肆捕獵動物,已然造成捕獵區的生態失去平衡。嗣後,這些買主任意棄置動物的放生行為,不僅造成放生區域的生態不平衡,也同時造成這些動物的枉死。因此,看似充滿慈悲、憐憫心流露的放生活動,卻很可能招致更多的動物被捕獵,甚至讓任意棄置的動物不幸喪命。 但另一方面,功德的想法難道不存在於基督教中嗎?有沒有弟兄姊妹曾經天真地以為,這些年我一共參加了幾次禱告會,所以神必定給我多少的恩典;這些年我一共帶了多少弟兄姊妹信主,所以神必定行醫治在我所愛的人身上&amphellip&amphellip。我們是不是常常不自覺地在信仰生命中扮演那個忙於累積屬靈馬屁的人?可惜的是,我們所信的神並不跟我們作買賣,我們更是無法用金錢、祭物、禱告會參加的次數、領了多少人信主等東西來換取祂的恩典。 正如楊腓力在《恩典多奇異》一書中所言:「恩典意即我們不能做任何事情而叫上帝愛我們更多;但恩典也意味著我們不能做任何事,讓上帝少愛我們一點。&amphellip&amphellip恩典教導我們:神愛我們是出於祂是怎樣的一位神,而並非因為我們是怎樣的人。」在深刻地了解恩典的意義後,相信我們就能勇敢地走出昔日信仰上的偏差,並將信仰的重軛給放下而得著輕省。 (作者為浸信會懷恩堂會友)

再唱〈千風之歌〉?

◎許葛帝 讀過日前各篇讀者投書後,想起美國加州的巨大紅木樹。近年有10棵以上近2000歲的巨木倒地而死,植物學家發現這些巨木根部有8成以上被如米粒大小的甲蟲吃空了。回看2000年教會歷史,教會與這些巨樹都面對了類似的威脅,敗壞的原因都在於「漸漸的妥協」(gradual compromise)。 「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麼形像彷彿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他,因為我耶和華你的神是忌邪的神。」(出埃及記20章4~5節)雖然上帝的誡命如此清楚,天主教和正教會仍有尊崇聖徒和獻身於聖母等傳統。天主教的大聖堂和教會充滿著聖母、聖徒和天使的雕像。東正教雖無雕像,卻有「聖像」。然而猶太教、伊斯蘭教遵守此誡命,因此沒有雕像和聖像。他們無法接受基督徒忽視上帝誡命的行為,這也成為猶太人和穆斯林不願成為基督徒的原因之一。 初代教會有許多聖徒為了不肯稱「凱撒為主」而殉道,使徒和教會領袖卻無法阻止教會中多數信徒受希臘、羅馬文化與思想的影響。2000年後的今天,在歐洲和南美洲多處可以看見抬著聖母像、聖徒像和天使像遊街的景象。「漸漸的妥協」導致這些教會忽視上帝的誡命而去持守人的傳統,「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參考馬太福音15章8~9節)。 過去30幾年來〈別在我的墓前哭泣〉是最受英國人喜愛的詩之一,2008年紐西蘭女高音海莉.薇思特拉(Hayley Westenra)將〈千風之歌〉從日文唱成英文歌後,越來越多天主教徒和英國國教徒都以它做為慰歌。過去2年多有美國和歐洲的神父表示質疑,他們認為此詩歌推崇非基督信仰的New Age精神。基督徒應該以信仰面對死,不應該以「萬物有靈論」(Animism)來閃避面對死亡的悲傷與空虛。 〈千風之歌〉的作曲家和改寫歌詞的新井滿(Arai Man)也在文章中說明此歌之所以能感動多數日本人,原因在於神道中「萬物有靈論」的思想受日本人推崇。此外「千」與「風」兩字在日本文化與歷史中有著深遠的涵義。自從2007年此歌在日本轟動之後,越來越多日本人將親人的骨灰灑在海上、河中和森林裡。他們不認為親人需要墓園或墓碑,更不需要在靈位前向親人報告家庭的消息。這些作法挑戰了日本佛教權威,更使每年38兆美金市場的日本葬儀界受到不小影響。過去2年來,多位重量級佛教教授與法師在報章雜誌中指出,此歌思想與佛教教導有所抵觸。由此可見思想會影響行動,接著產生後果。 使徒保羅勉勵基督徒:「你們要謹慎,恐怕有人用他的理學和虛空的妄言,不照著基督,乃照人間的遺傳和世上的小學就把你們擄去。」(歌羅西書2章8節)〈千風之歌〉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中受到多數牧師、長老和平信徒的欣賞與重視。不知讀者認為,我們的教會應該「漸漸的妥協」嗎? (作者為洛杉磯平信徒,內科醫師)

千風的迴響

◎施義賢 前幾期關於〈千風之歌〉的討論,讓大家從不同角度思考了不少問題,我沒有足夠能力論及全部,只就3144期柯三益長老〈從離別到天堂〉一文稍做回應。 我確信有個耶穌為信徒預備的天堂,但主賜生命的冠冕,而人至死忠心,不就是竭盡所能的去宣揚福音,以回報主耶穌的救恩嗎?那麼詩人即便死了,仍希望做更多的工,他當然知道人死了就無法關懷世人的痛苦,也無法傳遞神的恩典,但內心仍表達自己熱切的心意。我文中用「若能夠,我希望&hellip&hellip我祈願&hellip&hellip」這跟泛神論怎麼也能扯上關係呢?誠如鄭世璋牧師〈再唱千風之歌〉文中所說:「讓風成為偶像崇拜的,是失去自由的生命,視親近風為偶像崇拜的,同樣也是。」 至於人送別時因感傷而哭泣,是自然的人性流露,可以達到宣洩、安慰、自我療癒的作用,但詩人在歌詞中說「請不要在墓前哭泣」,只是表達離去者對悲傷者的安慰與憐惜,並非禁止或刻意的壓抑悲傷感情的流露,應該很容被理解呀!我所謂用宗教的意識形態框住詩人的意境,是因為我覺得用「泛神論」和「靡靡之音」來形容〈千風之歌〉顯得太表淺而拘謹了,這和我所認識的活潑的基督教信仰有很大的差距。基督徒若儘想著那榮耀的新天新地,而輕忽主禱文所教導的「願.的國降臨,願.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或許這就是我所擔心的所謂「功利主義」的基督教觀吧! (作者為長老教會平信徒,精神科醫師)

泰利颱風的「電視災」

◎賴信瀚 日前泰利颱風來襲,許多媒體用誇大、聳動的標題報導颱風相關消息。各家電視台更早在颱風警報發布之前,就已展開災情報導,多日持續不斷的報導,加上「穿心颱」「百年罕見」「可能降下半年雨量」「88水災重演」、「有如兩個水龍頭往台灣灌水」等誇張性字眼的形容,讓人驚恐擔心不已。 尤其颱風過境期間,只要一打開電視關心災情,就會看到許多誇張的報導,讓人誤以為台灣中南部都已經泡在水裡了,許多北部民眾紛紛致電中南部親友表達關心,才發現電視報導的災情言過其實。泰利颱風過境隔天,各大電子媒體紛紛出現檢討聲浪,認為新聞媒體誤導大眾,使他們被假象蒙蔽。 新聞媒體的社會責任是讓大眾得知真相,然而有太多媒體從業人員想在這舞台上爭得一席之地,因此報導不再只是陳述事實,更隱含許多造作、操弄的成分。許多年前我們就知道,有新聞記者在災區即時報導中,為了表現敬業精神,獲取被長官重視的機會,故意涉險;甚至以造作、裝假的手法來報導新聞。如今,藉由泰利颱風的「電視災」事件,我們看見這種作法,不只是個人的行為,更擴及到整個電視媒體的報導生態,這樣的趨勢著實令人憂心。 舞台容易使人迷失,忘了自己是誰、為何在那裡,一切只為了眾人關注的眼光,以及肯定的掌聲。新聞從業人員若沒有在自己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上時常自我反省,他們便容易迷失。 這是個消費主義橫行的時代,新聞媒體在眾多競爭者的環境中,為了獲得最多關注的目光,竭盡所能的提供刺激、聳動的報導內容,是不是真相,已經不再那麼重要了!反觀教會生態,我發現許多教會也或多或少的受到了消費主義的影響。當教會把自己定位為「服務提供者」,把會眾以及廣大的人群定位為「消費者」,那教會事工規劃的方向就難免被市場的走向所牽動,而禮拜的進行也就難以擺脫「作秀」的成分了! 因此,教會以及其所屬的信徒也必須在自己蒙召的緣由以及所領受的使命上不斷自我省察,才不致失落信仰最根本的價值,虧負上帝恩典的呼召。我們蒙召乃是為耶穌基督作見證,教會一切的事工規劃、禮拜的進行、信徒生活的原則,都應指向同一個焦點,那就是見證耶穌基督。敬拜不是作秀,講台不是舞台,信仰也不是在別人面前裝模作樣;若沒有真誠的態度以及實際生活的回應,這一切都將失去價值。 耶穌曾嚴厲指責只注重外表的法利賽人,為了贏得人的讚賞,反而失落信仰的根本價值:「他們一切所做的事都是要叫人看見,所以將佩戴的經文做寬了,衣裳的繸子做長了,喜愛筵席上的首座,會堂裡的高位,又喜愛人在街市上問他安,稱呼他拉比。」(馬太福音23章5~7節)願我們都記取教訓,以一顆真誠、純潔的心來面對上帝,在一切所行的事上,為耶穌基督作美好的見證。 (作者為台南中會大同教會牧師)

沒有公義就沒有寬恕

◎曼德 前六四學生領袖柴玲女士,在六四23週年紀念期間,以基督徒身分公開發表〈我原諒他們〉〈再談寬恕〉兩文,說要效法耶穌基督寬恕罪人一樣,寬恕23年前屠殺民眾的鄧小平、李鵬等劊子手。儘管兩文大量列舉聖經經文和故事,但在斷章摘句的背後,缺乏對聖經整體和基督教神學的把握,缺乏對神的預定揀選和神的公義屬性的認識。 眾所周知,基督教裡的上帝是三位一體(Trinity)的神,聖父、聖子、聖靈缺一不可,對神屬性的把握要建立在對父、子、聖靈三位的全面把握。柴玲的兩文通篇都是對聖子耶穌基督的讚美,但缺乏對父神屬性的闡述。聖子耶穌基督寬恕、憐憫的背後,其實是父神永恆的審判和義怒;是父神差遣耶穌基督履行神的公義審判,完成了對人類審判的程序正義;耶穌基督為什麼非得要上十字架、非得要犧牲,原因就是不經審判和懲罰,罪就不得赦免。正如希伯來書9章22節:「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可見,耶穌的犧牲和愛,是建立在神公義的審判基礎上。耶穌替人上十字架是神對人類的公義審判的實施。公義是愛與寬恕的前提。 中共三自教會的神學代表人物是金陵神學院的丁光訓,他是個極端不喜歡舊約、僅僅喜歡新約的偽基督徒,他在書中多次咒罵舊約中的耶和華上帝是暴君、是動輒殺人的魔鬼等,丁光訓創立了一套名為「因愛稱義」的神學,最後發展到只要對他人有愛心都可以得救的地步。三自神學是拋棄父神、不要公義、只講愛的異端邪說。柴玲只講寬恕不講公義審判的說法,有墮落為三自神學的危險。 不僅耶穌基督的愛是建立在父神的公義審判基礎上,更建立在父神的預定揀選基礎上,這就是加爾文神學中著名的預定論。以弗所書1章4節:「就如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裡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耶穌上十字架要拯救的是神在創世之先在耶穌基督裡所揀選的人。預定論使我們明白神的愛是有原則的,建立在神的主權和公義屬性上;耶穌基督的救贖也是實施在神預定揀選和公義聖潔的範圍內。時至今日,華人基督教會大多數卻在一種泛愛論、全人類都得救的普救論中扭曲神的原則、向邪惡妥協。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是為數不多堅持基督教早期抗爭精神的教會,1989年6月長老教會發布〈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對北京天安門事件的聲明〉,對北京當局的暴行予以最嚴厲的譴責。這個聲明才真正是有神的公義的聲明。基督徒柴玲應該效法的乃是公義前提下的寬恕,而非無原則的縱容。 (作者為中國家庭教會傳道人,現居美國) &nbsp

柴玲可以原諒鄧小平與中共嗎?

◎王乾任 最近包含教會評論界在內的香港輿論圈,對柴玲公開發表:「基於基督信仰的緣故,原諒、寬恕鄧小平與中共政權在六四的所作所為」,發出極大的批判。輿論普遍認為,柴玲不能因為她以前被標舉為民運領袖做此一宣稱,替所有人決定要寬恕中共。有人則持陰謀論,認為柴玲此時的發言,是為了自己的事業想要前進中國。 有人認為,柴玲搞錯了寬恕的意思,寬恕必須搭配悔改,且縱然被害人選擇寬恕,該追討的不義惡行還是應該被追討。還有人認為,柴玲之所以會有此一寬恕論的發生,是福音派教會太過高舉「白白的恩典」所造成的扭曲。我想,柴玲是基於主耶穌十字架的福音,還在世人仍做罪人以先,就已經準備好了寬恕,只要我們願意悔改、認罪,就能得蒙寬恕。 美國民運領袖馬丁路德‧金恩博士,在他一面主張以非暴力推動廢除種族隔離運動的同時,也不斷地向黑人弟兄姊妹們發出呼籲,懇請大家寬恕仍然認為種族隔離政策沒有錯的白人弟兄姊妹,金恩博士認為,被迫害者先做好寬恕的準備,等到加害者將來悔改時,便能和好,而不會在加害者悔改後,翻轉雙方的地位,使被迫害者成為新的加害者。 柴玲最大的錯誤,不是基於基督信仰而發出寬恕論,而是她只有口頭的潔淨,只是發表文章,表示自己寬恕了鄧和共產黨,卻不若金恩博士,同時推動要求犯錯者悔改、補償受害者的作為,讓犯錯者了解自己的錯誤並且願意認錯悔改。此外,柴玲更像是援引自己當年的身分代表性,逕自決定了所有人必須寬恕,而非像金恩博士,為了預備黑人弟兄姊妹們的心,四處奔走、宣揚預備寬恕論。 放到台灣來看,曾經是被壓迫、剝削的群體,如228、白色恐怖等,是否可以寬恕那些曾經傷害我們的群體,特別是這些群體的代言人已經公開為此事道歉,也陸續推動補償、修復,即便還不是令人很滿意? 被害者、受壓迫者當然可以決定寬恕加害者、壓迫者,甚至在加害者還未了解自己的錯誤已先,就先給出寬恕;但是,這不代表該追討的錯誤不用追討,該認的罪不用認,罪就能夠平白無故的消失。 寬恕與悔改是配套出現的,最後達到的目標是關係「和好」,而不是單方面不顧對方意願的寬恕,對方並不覺得自己有錯,然而錯誤也在此一寬恕論發出後被逼到角落,假裝已經消失不見,那就糟糕了。 (作者為景美復興堂會友,文字工作者) &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