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9月第一主日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所定的「普世事工紀念主日」,本期專題採訪多位曾參與普世交流或事工的牧者與青年,分享他們對於「普世」的經驗、理解與期許。


 

【林宜瑩專題報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每屆總會議長為當然的總會普世關係委員會主委;第68屆總會議長彭志鴻牧師表示,所謂的普世對教會而言,就是各國教會關係的互動,等於是國家外交;事實上,普世關係也分成國內與國外的教會關係。彭志鴻直言,台灣在國際間長期遭中國打壓,很多時候是透過教會進行國民外交;他認為,教會普世交流可針對某議題,看見各國在不同處境下如何對應,也可將台灣議題拋出,透過各國教會領袖的研討,成為台灣走出困境的幫助。

彭志鴻認為,普世人才需要長期培訓才能累積普世關係與經驗,因此總會普世非常注重人才培訓。第一當然是語言能力的訓練,因為就算AI發達的此時,手機都有即時翻譯功能,可是語言不只是表面的溝通工具,更是對彼此生活文化型態的認識。不過另外也要考量被培訓者的人格特質;他直言,現在總會普世人才確實出現斷層,在鄭明敏、林明珠、鄭仰恩之後,雖有培訓一些普世人才,卻因個人的人格特質而無法勝任。

彭志鴻表示,個人的基督信仰建造很重要;對的人做對的事、說正確的話,總會普世幹事等於是PCT的外交官,到國外等於是代表PCT,有信仰的人是先讓自己與上帝和好,再與他人和好。普世幹事若能具備謙卑、合宜的態度與常講造就人的話,如此更能與其他國家的教會友人建立情誼,真正讓對方願意了解台灣、進而出手幫助台灣。

彭志鴻說,普世人才培訓的第二個重點,是要對PCT的神學、組織架構、體制運作有所了解,否則很難跟普世夥伴說明、介紹PCT各樣事工;另外,對普世教會機構及組織也要有所認識,更重要的,是必須建立與維繫跟普世夥伴的關係,而實際參與普世教會活動就是最好的方式。他以PCT與世界傳道會(CWM)之間為例表示,就是因PCT長期與CWM互動建立信任、可靠的普世關係,如今CWM成為台灣在普世的幫助。

(攝影/洪泰陽)

「參加普世教會活動的目的,除了建立國與國的教會關係的連結,更重要的是,要讓普世教會夥伴看見台灣。」彭志鴻說,過去多是PCT派人參與普世活動,現在可以進一步邀請普世夥伴到台灣來,唯有一起在台灣生活、共處,才能讓他們就近認識台灣。CWM各國教會代表在今年來到台灣開會也是如此,甚至可以鼓勵普世機構在台灣設立總部或辦事處,讓更多人看見台灣是亞洲民主、自由典範。

彭志鴻期許,除了PCT總會與WCC、CWM、WCRC等普世教會機構建立關係,期望PCT所屬各中會或族群區會、地方教會也能跟各國教會建立一對一的關係;這也需要總會普世推出更多能讓大家參與的方案。唯有大家一同來投入,在婦女、青年、松年各事工中交流,以及針對環境、人權、民主、科技、原住民、高齡等議題多多交換意見,願意更主動積極分享PCT的宣教經驗,就能眾志成城,讓更多普世教會願意站出來支持台灣。

|延伸閱讀|【普世主日】


封面圖片提供|Freepik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