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屏東報導】台灣原住民族當代藝術展「我們與未來的距離」正在在屏東境內9個藝文空間展出中,而位在屏東美術館2樓展場的「安力.給怒、宜德思.盧信雙個展」,展出多幅台灣基督長老教會Tayal(泰雅爾)中會Sankwan(山光)教會牧師Anli Genu(安力.給怒,賴安淋)的作品;Anli Genu更在1月15日上午從新竹南下至屏東美術館,帶領14位屏東藝文愛好者體驗「原色彩繪工作坊」。

延伸閱讀:我們與未來的距離 原住民族當代藝術展

(攝影/林婉婷)

工作坊是讓學員們以油性蠟筆在紙上創作,以各種圖騰、色塊表現自己的主題,最後又以透明水彩畫打濕紙張、大面積上色,藉由不同媒材的特性,讓主題浮現出來。Anli Genu指出,這種創作也很適合用以啟發孩子們嘗試創作、提升自信心,「所謂藝術就是享受在過程,完成後有意想不到的領受。」他也提到自己多年前剛經歷心臟手術,又遇上即將在高雄美術館開展,他就是以這個方式繪製上百幅練習畫,重拾手感的同時也挑出其中幾件再延伸發想、創作,成為當時展覽的展品。

Anli Genu說明,原住民藝術特色展現出他們「採集」的本能,例如每個族群都有其偏愛的顏色,泰雅爾族是狩獵民族,喜愛紅色,象徵狩獵成功的喜悅;他邀請與會者們到展場觀展,看到什麼喜歡的元素與圖樣都可以呈現在自己的作品裡,「人有創作本能,只是困在文明的大籠子。」他認為活在文明既定規則裡,使得人們變成機器,因此失去創造能力,盼望今天的工作坊能幫助與會者們重拾「採集」的本能,「藉著創作找回我們的失落。」

(攝影/林婉婷)

Anli Genu另外補充談到個人採集與圖騰(totem)的關係。「它是一種與原始社會制度、風俗及巫術禮儀相合而成的審美經驗表現,它是集複雜的社會內容,或敬神驅鬼、或傳授技藝、或祈求豐收等。把生活中分散的複雜的東西集合起來,使變得更有秩序,以強化整個部落團結,並顯示出鮮明的社會功能等。」Anli Genu舉例,排灣族及魯凱族的圖騰藝術表現,以人像、人頭、蛇紋、鹿形等紋飾為主,表現其宗教與社會意圖,而泰雅爾族的紋面與個人身分象徵有關等。

「但個人的經歷是有限的,其影響力就是自己而已。」他相信如果是「一個族群」共同的想法,其中每人都去做同樣的事,其影響力將無遠弗屆,「它的價值也是經過長年累月共同堆疊的過程,漸漸形成獨有的圖騰文化了。」

有趣的是,當天也發生誤將預設材料「油蠟筆」購買成「粉蠟筆」、導致畫作成品不顯色等的意外小插曲,Anli Genu認為這也是不一樣的收獲與練習,「最重要的是態度。」他在現場再三提醒學員們,事後受訪時也表示,這考驗著創作者能否再遇到挫折時堅持,而信仰也是如此,會經歷苦難與波折,「但這都是上帝藉此擴張我們的境界。」

台灣原住民族當代藝術展「我們與未來的距離」展至今年2月27日,詳細展覽資訊請關注「台灣原住民族當代藝術」臉書粉絲專頁。

(攝影/林婉婷)
(攝影/林婉婷)
(攝影/林婉婷)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