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

PCT第59屆總會年會  台南長榮女中舉行

主題福音釘根鄉里、教會活出盼望   慶祝原住民宣教60週年   預計超過700人參與 【林宜瑩台北報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第59屆總會年會,4月22至25日將在台南長榮女中舉行。這次年會的主題為「福音釘根鄉里,教會活出盼望」。並為慶祝「原住民宣教60週年」,從開會禮拜、每天清晨的早禱會、「原住民宣教事工」分享、到「福音遍傳、原民60」文化之夜,以及會場外原住民宣教事工的展覽,第59屆總會年會的「原味」十足。 為讓媒體了解PCT第59屆總會年會的流程與議案並加以報導,總會助理總幹事、也是總會年會執行執行幹事鄭英兒牧師,9日邀集《台灣教會公報》、《基督教論壇報》、《國度復興報》、《今日基督教報》、新眼光電視台等教會媒體舉行記者會。 鄭英兒表示,PCT總會年會的召開,都是在復活節2天後舉行。22日下午4點半,邀前總統李登輝專題演講,當日晚上照往例進行總會幹部選舉(總會正副議長、正副書記及會計);23日近中午時會舉行PCT與印尼托拉雅教會(GT)的宣教合作協議簽約儀式;24日上午有原民宣教事工分享,下午則有客語新聖詩出版的分享時間,當晚則舉行「福音遍傳、原民60」文化之夜。 鄭英兒特別針對PCT與GT簽約一事進行說明。由於亞洲教協(CCA)總幹事Rev. Dr. Henriette Hutabarat Lebang就是GT出身的牧師,在去年11月初舉行的普世教協(WCC)第10屆大會時,Lebang特別居中協調PCT與GT一起討論在台印尼勞工關懷事工的合作,以及商討PCT如何協助GT在托拉雅(Toraja)醫療服務事工與神學教育合作的可能性,之後PCT派總會副書記舒度.大達前往印尼托拉雅地區拜訪,因此雙方才會更進一步締結宣教合作協議,讓彼此事工交流有所依據。 在議案部分,連同銓衡案今年共有24案,其中有馬偕紀念醫院院牧部主任、馬偕醫學院第2任校長、彰化基督教醫院第16任院長、玉山神學院第11任院長等人事案、PCT與GT的宣教合作協約案,以及各種銓衡等條例修改案。 另外,還有總會常置委員會提出的2014年預算、2013年決算、排灣中會高士教會、古華永康分會、魯凱中會佳暮教會等募款申請案,以及高雄中會提出促請總會盡速採取有效行動,針對當前國家前途與安全以及諸多內政弊端發表聲明及立場,成為先知性的行動案,與總會婦女提出反對將銓衡的單一性別比例三分之一修改為五分之一的提案。 據了解,第59屆總會年會報名的正議員有近650位,包括國內外來賓及工作人員,與會的人數超過700人。  

華盛頓州表彰貢獻 西雅圖訂彭蒙惠日

【邱國榮採訪報導】美國華盛頓州參議會頒文表彰《空中英語教室》創辦人彭蒙惠對台灣英語教育的貢獻,該州西雅圖市市長艾德瑪瑞(Ed Murray)正式頒布訂4月2日為「彭蒙惠日」(Doris M. Brougham Day)。 彭蒙惠這次率領她在台灣創辦的「天韻合唱團」,一起回故鄉西雅圖接受表揚。現場除簡介彭蒙惠一生工作與影響力,艾德瑪瑞也公開表揚彭蒙惠,肯定她身為「西雅圖的女兒」對台灣的貢獻,已成為全體市民典範,及台灣與西雅圖雙邊友好關係的見證者。彭蒙惠接受表揚時謙遜表示,她一生都在回應上帝的呼召,《空中英語教室》與「天韻合唱團」能帶給台灣正面影響力,都是上帝極美的工作。 奉獻台灣逾60年的彭蒙惠,1926年生於西雅圖,1951年來台,1962年創立《空中英語教室》。一生奉獻台灣的她,常稱自己是台灣花蓮人,因著她對台灣文化、教育與社會的熱愛與貢獻,曾獲北市府頒贈榮譽市民獎、前總統陳水扁頒贈「紫色大綬景星勳章」,且成為首批獲外僑永久居留證的外國人。  

受難而榮耀 教會作光鹽

◀台南神學院師生在受難週前夕,將信仰實踐的心願書寫於卡片上,依序掛在禮拜堂前玫瑰花園內的漂流木藝術裝置上,自我勉勵成為基督的門徒就是要為人民、土地受苦難,成為社會的光與鹽,肩負起社會責任與時代責任。(攝影/黃以勒) 【邱國榮台北報導】今年棕樹主日是4月13日,也是基督徒記念耶穌基督受難的第一天,從這天起,直到復活日(4月20日)前夕,是教會記念耶穌受難的受難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議長、七星中會南港教會牧師許榮豐受訪時呼籲,全國各地的長老教會在受難週中,不應僅在教會內舉行記念耶穌受難的活動,更要進一步透過信仰反省,省思教會是否扮演好社會的光與鹽角色,是否善盡了肩負社會與時代的責任。 許榮豐指出,主耶穌受難後,被痛苦釘上十字架,但三日後復活,突顯了十字架是疼(愛)與受苦的記號。基督徒在受難週思想的十字架,其所表達的是受苦印記,因而教會在記念主耶穌受難的同時,更要對信仰省思如何讓上帝的國度臨到這時代,而這反省,唯有親身走過疼(愛)與受苦,才能夠成為社會盼望的記號。 「記念耶穌基督的受難,不是悲情。」他說記念耶穌受難的意涵,絕不是悲情,而是信仰的盼望,仰望十字架的真諦,是「受苦然後榮耀」、「No Cross, No Crown」,這就是基督徒的盼望,換句話說,基督徒走過了記念耶穌基督的受難,進而看到的是上帝所帶來的盼望。 具體的信仰反省,許榮豐特別以318學運為例指出,太陽花學運退場時間點,巧合在受難週前夕,從這個關聯來看,似乎上帝讓教會看見一個契機,受難週不應該僅是教會節期的活動而已,更重要是,對受難週的信仰反省,是教會必須進入社會,成為社會的光與鹽,肩負起社會責任與時代責任。他進一步指出,教會不僅要對個人的靈魂展開拯救,同時要對歷史交代,甚至要認同台灣;對於為義受逼迫的,以及不論在經濟、肉體或精神等方面的弱勢受苦的,教會都應努力讓上帝的國度降臨,這也是為什麼長老教會對這次學運的立場是力挺到底,因為這是回應上帝公義降臨的信仰實踐。 關於太陽花學運,許榮豐更進一步指出,長老教會進入國會議場內聲援學生,並在議場外召開記者會,聲明長老教會力挺學運到底;另一方面,在立法院正門廣場也設禁食禱告區,並舉行燭光祈禱會,還有3所神學院與各地大專團契的學生接力靜坐,及詩班獻詩等,這些都是從心靈關懷角度為出發點,陪伴、支持學運。 提到心靈關懷,許榮豐特別要向全國教會介紹長老教會總會網站首頁下方的「心靈成長」園地,只要點選此方塊,可以找到許多能幫助信仰成長、讓心靈得到安慰的好文章,「心靈成長」的文章分類清楚,將可滿足不同需求讀者的需要。

台東馬偕紀念醫院》義賣畫作 募建醫療大樓

【陳怡萱整理報導】3年來為籌募建樓基金,台東馬偕醫院舉辦多場募款活動,感動在地民眾及各界投注關心台東醫療建設。這次,院牧潘稀祺分享他在台東居住7年感動,以風景及教會為題材構成水彩畫作,搭配故事製成套裝明信片,作為籌募新醫療大樓基金對外義賣。 4月11日上午在台東馬偕大廳的記者會上,潘稀祺表示,在台東服務7年間走訪各地後,發現台東宣教歷史久遠,可追溯至1875年,只是這些記載分散各地,因此他著手搜集、整理,希望能完成完整的早期宣教師在台東的醫療宣教史。此外,他也透過繪畫留下台東各地和教會美麗影像,過程中像跟隨早期宣教師傳教腳蹤,深刻體會他們的偉大。 潘稀祺這次以畫作製成明信片義賣,所得將用於台東馬偕建設新醫療大樓,幫助後山醫療傳道事工。他除了牧者、畫家身分,亦是詩歌創作家。籌辦這次個展作品時,他有感而發創作〈台東之戀〉,把台東土地情景、地名融入歌詞中,由醫院福音志工美妙吟唱來讚美台東之美。 一位患者家屬吳媽媽表示,今年初兒子因腦部疾病來到馬偕醫院,感受到醫療人員貼心的照顧,及醫療技術的進步,非常感謝馬偕對兒子的醫療照顧,在這裡可以感受到上帝的愛。因此她捐出5萬元成為醫療大樓基金,也呼籲民眾一起響應,為台東人的健康努力。 潘稀祺義賣個展至四月底,台東風景或教會明信片5張1組100元,購買2套享9折優惠,另有潘稀祺醫療宣教著作每本300元,意者可洽台東馬偕恩典樓1樓服務台、地下室社服組,或電洽:089-310161。(相片提供/台東馬偕)

馬偕專校43週年校慶》邁向升格 致力護理教育

【林宜瑩新北報導】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4月12日在三芝校區舉行43週年校慶運動大會,校長陳漢湘與教職員一起參與拔河比賽,他賣力求勝的企圖,正如他想帶領馬偕專校升格為技術學院的努力。陳漢湘說,為了讓馬偕專校在質與量上提升,好在往後與馬偕醫學院合併時能無縫接軌,一定要先將專校升格為技術學院,才能收到事半功倍、水到渠成之效。 陳漢湘說,馬偕專校在全國12所專校中,獲得教育部評鑑為第1名,若再與19所技術學院相比,僅輸給致理技術學院,加上馬偕專校45%高階學歷的師資比例,遠遠超出教育部頒定技術學院35%的規定,因此他對能在3、5年內將馬偕專校升格為技術學院,深具信心。 他坦言,在如今少子化時代,學校若要永續經營,一定要有特色,馬偕專校本於馬偕博士醫療傳道精神,在護理教育上致力培養誠敬愛勤兼備的人才,目前,馬偕專校與馬偕醫學院的基金會已先行合併,但兩校實質合併前,馬偕專校一定要先升格為技術學院,到時兩校質量相當後才能真正無縫接軌,否則貿然合併對兩校發展未必有實質效益。(攝影/林宜瑩)

中布中會久美教會》12場禮拜 記念耶穌受難

【義工記者Umav南投報導】位於南投信義鄉的中布中會久美教會,4月14日晚上舉行受難週特別禮拜,以馬可福音14章27~31節,耶穌預言彼得將三次不認祂,從人性軟弱和驕傲作為當日的反省主題。接下來,每天都會舉辦受難週紀念活動,復活節當天將舉行清晨朝陽禮拜及主日音樂禮拜,預計在受難週到復活節期間將會進行12場禮拜。 「受難週12場禮拜」在久美教會已推行6年,週間每晚7點半開始,信徒到教會唱詩、讀經、禱告。主日清晨5點鐘舉行復活節朝陽禮拜,接著上午10點還有一場音樂禮拜,從兒童主日學到松年等6個團契分別獻詩,用原住民優美歌聲慶祝耶穌復活。牧師Ispalakan Bnitul指出,能這麼做是因為教會就在部落裡,雖然不是每個部落教會都得這樣做,但他肯定在這特別節期,透過密集聚會能讓信徒產生更大凝聚力。 所有禮拜皆由牧師Ispalakan Bnitul主理,堪稱馬拉松式,對牧師和信徒來講都是一大挑戰。Banitul對此表示,不少教會較重視聖誕節,甚至會花好幾個禮拜籌劃,但「受難週比聖誕節還重要,因為耶穌來這世上最大目的就是為世人受難和復活。」因此,一年一度的受難週和復活節,絕對值得花更多心思預備和參與。 久美教會也將舉辦洗腳儀式等,使信徒透過互動體會耶穌的教導。受難週經文將參照《台灣教會公報》「受難週靈修默想」進度,期盼信徒們以經文反省自身,懷想耶穌所經歷的痛苦和復活,透過信仰找到生命的希望。

台南中會東寧教會》復活彩蛋 二手商品義賣

【陳怡萱台南報導】迎接基督教最重要的節日「復活節」,台南中會東寧教會社青團契4月12日在東寧運動公園舉辦社區彩繪蛋暨二手商品義賣,邀請社區民眾親子一同畫彩蛋,亦藉由創作戲劇告訴民眾耶穌的受難與復活,傳遞福音真信息。 12日晴朗偏熱,許多對親子均在樹蔭下乘涼畫彩蛋,有的是小朋友自己畫、有的是親子共同創作。除了年年舉辦彩繪蛋活動,今年增加復活戲劇演出及二手商品義賣。社青團契會長林立青表示,復活節不是只有雞蛋,真正的意義在於耶穌為人們受難釘十字架,然後復活,這個節日的重要更勝聖誕節,教會每年舉辦復活節活動,就是要讓社區民眾知道基督教與其他宗教的不同在於耶穌死而復生。 另外,東寧教會花1個月時間募集二手物品,由社青團契整理過後,在當日設攤義賣,所得全數用做家庭關懷協會獨居老人午餐的經費。 而為了演出戲劇,社青成員拿來家裡的床單、布製品等,由教會姊妹動手改造為戲服。林立青說,教會常演戲,加上印象中聖經時代的人的打扮都差不多模樣,因此做一次戲服可以長久重複利用,一舉數得。 劇中,演出彼拉多的青年是一位中文說得很流利的外國人,他本來就是社青成員,這次粉墨登場格外吸引民眾注意。 每位參加彩繪蛋活動的大人小孩都可以得到東寧社青手作的紀念品,用拼豆做出來的十字架吊飾。林立青指出,準備的250個吊飾完全沒有重複的配色,每個都獨一無二,也是社青花許多時間用心製作,盼藉此傳達教會的愛與信念。(攝影/陳怡萱)

充實偏鄉閱讀資源 新和教會開圖書室

【陳怡萱採訪報導】台南中會新和教會陳萌祿牧師夫婦致力推動閱讀,日前成立社區圖書室,幫助山區孩子開啟新視界。圖書室自2010年開始募書到獲贈9大箱全新書籍,牧師娘黃秋芳感謝上帝幫她們圓夢,一路上有許多天使為教會、社區開啟好幾扇門與新的道路。 新和教會位處台南新化偏僻山區,會友零星分布附近2個村落。陳萌祿說,居民購物或就學就醫,要到5公里外新化市區,不僅勞民傷財,也讓貧窮社區更加貧窮。 黃秋芳是教育工作者,喜歡閱讀也從事文字工作。2010年到新和服事,她就希望在教會內打造充滿好書的空間,讓偏鄉的大人小孩享受閱讀樂趣。 令黃秋芳深深感動的是,宜蘭一位70多歲的傅先生看到教會募書訊息,特地寫一封詞情並茂的信給天下文化,天下文化因而捐了9大箱新書給新和教會。 傅先生還把珍藏多年的國語辭典6大冊捆好,連同一箱書,不辭路途遙遠,搭火車親自送到新和教會。他說,希望這套書成為新和教會圖書室的房角石。 黃秋芳說,書不嫌多,教會目前仍持續募書,尤其缺少信仰靈修方面的書籍,除了新和社區,他們也看見許多偏鄉需要書籍。她期待新和教會的圖書室完整後,能再生出其他的教會圖書室,讓孩子從閱讀開拓眼界,也讓圖書室成為社區的祝福。(相片提供/新和教會)

佳冬教會同哀哭 成為印尼配偶的家

 ▲印尼姊妹在佳冬教會找到屬靈的家。(相片提供/佳冬教會) 【林家鴻採訪報導】每月第3個主日,屏東中會佳冬教會的廚房總會飄來陣陣印尼菜的香氣,數位來自社區的印尼姊妹,自信地與客家會友分享家鄉美食及文化,她們也逐漸參加團契聚會。   印尼團契目前約7位姊妹固定聚會,佳冬教會莊秀玉牧師娘回憶,5年前有姊妹因先生體弱多病,一肩挑起賺錢養家的重擔,備感壓力之餘來教會求救。「我們只能努力陪伴他們歡笑和哭泣。」教會提供聚會讓姊妹放鬆,也努力引介社福資源,盡可能扶持姊妹。 佳冬教會5年來不遺餘力陪伴印尼姊妹融入在地,協助她們申請各式證件、考取駕照、連結弱勢家庭或高風險家庭關懷服務,是世界展望會關心的對象。 莊秀玉表示,因為印尼有客家華人,成為客庄男士的首選。姊妹們固定每週主日下午聚會,也時常邀請同鄉來聊天。陳美鑽姊妹學歷較高,常扮演領導或協助翻譯,也辦理查經、親子母語教學等活動,是教會信賴的好同工。 潮州為屏東印尼新移民姊妹主要的聚集地,目前每月1次於潮州信義會聚會,由印尼傳道人主理。佳冬教會為讓印尼團契有機會與更多同鄉人聯誼,出資陪伴姊妹前往。莊秀玉開心表示,姊妹成長,團契也獨立運作,開始為教會奉獻,子女並成為青少契的中堅分子,20人當中有三分之二是新移民之子。未來希望在潮州建立自己的教會並聘牧。

追思三禮 敬主敬祖二合一

跨教派教會參與六堆客家敬祖大典 敬拜上帝並慎終追遠 ▲客家敬祖,樂唱客家歌謠。(攝影/林家鴻) 【林家鴻屏東報導】祭祖為客家重要傳統,客家福音協會為傳福音,強調敬主與敬祖不衝突,10年前開始推廣「追思三禮」。4月5日清明節,結合屏東中會內埔、佳冬教會、屏東靈糧堂等教會舉行「六堆客家敬祖大典」。 六堆地區跨教派客家教會逾150人齊聚內埔教會,屏東縣客家事務處處長也受邀觀摩基督徒敬祖禮拜。客家神學院院長溫永生解說追思三禮為倒水禮、獻花、點燭禮。倒水禮象徵飲水思源,萬有本於主,感謝祂創造客家先祖;獻花禮象徵祖德流芳,感謝耶穌為世人釘十架,承擔眾人和先祖之罪,信仰先輩留下佳美腳蹤;點燭禮祈求聖靈引導,使客家基督徒如明光照耀,榮神益人。 內埔教會牧師李鳳嬌表示,此次六堆地區敬祖活動場面盛大,會友把握機會邀請未信主家人朋友出席。活動總幹事、內埔教會會友李志鴻表示,客家人重慎終追遠,期盼藉此推廣追思三禮。 三禮完成後,各教會信徒上台分享已逝親人的信主見證,慕道友藉此感受客家基督徒深信家人歸入主懷的平安。客家天恩合唱團、客家聖樂團、客家樂舞團也陸續上台表演,與台下同歡,喜樂和感恩的氛圍洋溢滿堂。 客福主委余慶榮牧師則表示,客家人千百年來重視祭祖的禮儀,追思三禮可轉化這方面需求,讓客家人敬拜生命源頭上帝,同時追思親人。他鼓勵會眾,客家人是上主創造的獨特民族,應努力傳承客家語言及文化,以客為榮並讓神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