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家有本難唸的經】一切的事都存在心裡

◎潘愛樺(Kacedas Payuan中會Kacedas教會傳道師)

「媽媽,我知道您的興趣是『牧養教會』……」

某一天,我和五歲的女兒在聊天中,試著猜想彼此的興趣是什麼?女兒稚氣地回答上面這句話,讓我啼笑皆非。我想著:「牧養教會,可以算為興趣嗎?」也許,這是孩子自小聽來的詞彙,但是,我也因著她的童言童語而感到安慰。因為,這份「安慰」讓我隱約感受到,女兒似乎能夠理解,她的媽媽正在進行什麼事。她知道,媽媽所做的事,是關乎「神」的事。

相對地,比女兒大兩歲的哥哥,對於媽媽的工作,則有他自己的想法。兒子曾經問我:「媽媽,您的工作就是和『牧師阿伯』一樣嗎?」(兒子指稱的「牧師阿伯」,就是高雄中會光鹽教會的蔡詠信牧師,他也是我與先生結婚時的伴郎。)兒子接續問我:「媽媽,那您也可以跟牧師阿伯一樣,在高雄工作嗎?」

依稀記得,當時兒子的問話,我並沒有直接為他的疑問解惑。一來,我還在試著了解他問話中背後真正想表達的含意;二來,我當時思考的是,我的工作實質上和一般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是不盡相同的。畢竟孩子們的爸爸,也就是我的先生,他的工作就是屬於這類固定工時的服務業。而我,則獨自在台東市區的排灣族教會牧會。也許兒子想要說出口的是:「媽媽,您可以選擇像爸爸這樣(上下班制)的工作嗎?」

在能夠給予孩子們任何肯定的答案之前,我心裡時常會出現聖經中耶穌母親的形象。

路加福音2章41~52節記載,當孩童耶穌與父母一同上耶路撒冷守逾越節,節期滿了,耶穌仍留在耶路撒冷,而祂的父母並不知情。直到走了一天的路程,他們發現耶穌不在其中,便回耶路撒冷尋找。三天後,馬利亞見到耶穌,就說:「孩子,為什麼你這樣待我們?你父親和我非常焦急,到處找你呢!」耶穌回答說:「難道你們不知道我必須在我父親的家裡嗎?」事後,耶穌和他們回拿撒勒,事事都順從。馬利亞則把一切都記在心裡。

把事情記在心裡,不代表身為母親的我,對人事物的應對沒有想法或具體行動,乃是企盼自己盡可能不按個人的慾望而說、而行,尤其在尚未封立為牧師這段期間,我更需要察驗自己與神的關係如何,學習等候祂的旨意成全。

深知,我與先生、孩子們暫時分隔高雄和台東兩地的相處模式,與普遍家庭相較之下,只是「特殊」了些。偶爾,東部的牧傳同工或教會的信徒也會關心我的家庭,不過,我多半以微笑和感謝他們的關心來回應。畢竟,要一時說清楚我的家庭目前的真實狀態,實在是難以名狀。

最近,孩子們愛上了桌遊「寶可夢」。有一天,兒子放學後,我牽著他預備走回家的路上,他向我提出想要去超商逛逛,看看有沒有寶可夢卡。於是,我便陪著兒子一同前去。

當他見到盒裝的牌卡組,就順勢拿在手上,相當開心,但又不知價錢多少。他想請我幫忙,代他向櫃檯人員請問價錢。我告訴他說:「媽媽陪你去櫃檯,你自己開口問看看。」他小心翼翼地拿著牌卡,問櫃檯人員說:「請問,這個要多少錢?」最後,我們並沒有買下它。但是,回家的路上,我感覺他是滿心喜悅的,他還自誇說:「這是我第一次到超商,問人家這個要多少錢。」

通常,我們全家見面的時間是禮拜一和禮拜二,在有限的相處時間裡,我期許自己單純地以妻子、媽媽、朋友的彈性角色,陪伴和照顧我的先生與孩子們。我想,這是我目前對於家人所能做的事,而我也樂在其中。

最終我想向先生、孩子、婆家和娘家,表示無盡謝意。身為女性,能在神的呼召中完成五年(期間結婚、生子)神學院裝備,並進入第六年獨立牧會(現在牧養的教會去年7月底開拓),並不是容易的事。我常覺得,我至親家人的「神支援」,是神賜給我的恩典。無論是孩子還小時,幫忙我照料幼兒的不辭辛勞,還是在金錢及物質上供應我的家庭需要……,倘若不是出於神的愛與回應,許多生活的瑣事、家庭的需要與困難,可能都會逐漸累積,成為隨時引爆的炸彈。

在牧養服事這條路,祈求神持續引導,也願神幫助我的家庭、娘家還有婆家,都能一同經歷神的恩典,見證祂的名。

相關特別企畫:【牧家有本難唸的經】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