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禮傳奇 奉獻一生為台灣

16歲立志為主用   每年生日與主重新立約   69年未間斷   謙卑成典範

【黃以勒專題報導】宣教師巴克禮博士(Thomas Barclay)於11月21日誕生,適逢今年台南神學院傳奇性的自英國獲得巴克禮獻身文原手稿,藉此機會讓全台教會再一次回顧巴克禮,從這位偉大宣教師身上,學習一生交託、作主器皿的美好見證。

每年重新與主立約

1849年巴克禮出生於蘇格蘭,16歲生日之際立志為主所用,寫了一篇獻身文,表明自己願意順服主的帶領,照主旨意生活。巴克禮每年生日都會在獻身文上簽一次名,1892年結婚後,更邀請夫人伊莉莎白(Elisabeth A. Turner)每年一起簽名,直到巴克禮1935年10月以86歲高齡過世,他在獻身文上足足留下69個簽名。

難能可貴的是,每年生日重新與主立約的巴克禮,並沒有將這件事透露給其他人知道,一直到他過世後,神學院同工整理其遺物時才赫然發現此事,足見其謙卑、不自誇的態度,也成為後人值得效法的典範。

澹泊名利為主所用

年輕時期的巴克禮聰穎好學,15歲便進入格拉斯哥大學就讀,受教於熱力學之父凱爾文爵士,巴克禮極具電氣學長才,論文備受賞識,甚至於皇家學士院發表,更因而以電氣學專家之姿,被記載於《大英百科全書》上。時人均稱他若繼續在電氣學領域耕耘,很可能會獲得諾貝爾獎。

然而,巴克禮卻沒有因為在科學界獲得傲人成就,就忘記了自己在16歲時與上帝所立下的約定。大學畢業以後,他決定就讀神學院成為宣教師,與其他兩位相同決定的好友被稱做「格拉斯哥三傑」,比起著名的「劍橋七傑」時間更早。

科學精神促成進步

巴克禮於1875年歷經3個月的海上旅途與轉折後抵達台灣,在馬雅各醫師、李庥牧師等早期宣教師所建立的基礎上,開始著重教育及福音事工。19世紀的台灣社會普遍都是文盲,識字者少,因此推動白話字運動、翻譯聖經,並促成台灣首份報紙誕生,在媒體史上也佔有一席之地。

1876年巴克禮接手「傳教師養成班」,後進一步擴大成為「大學」,這不僅是台南神學院的前身,也是台灣第一所西式大學。當時巴克禮不僅教授聖經知識,甚至連天文、地理與現代科學也在授課科目中,希望這些台灣學生成為傳道人後,也必須要能正確認識這個世界。

軼事中見高貴情操

一次,巴克禮前往屏東二崙的客庄,在主日禮拜中講道的時候,忽然幾位與基督徒有過爭執的民眾抬著8桶糞肥潑淋教堂,且將肥水倒在他身上,然而儘管如此受辱,巴克禮還是冷靜地對暴徒說:「可惜!糞肥為田園所需,豈可如此浪費!」這個故事成了傳奇,被他的學生與同工們一再傳述。

在巴克禮過世的遺物中,除了發現持續69年不間斷的獻身文之外,還有他的一件睡袍。睡袍的膝蓋處竟然已經磨破了,這時大家才知道,他每個晚上都會跪下來祈禱。原來這位宣教師不是每年簽一次獻身文而已,而是每天持續不斷,為了上帝、將畢生奉獻給台灣與這塊土地上的人們,最終更安葬於此,成為一位來自蘇格蘭的正港台灣人。

獻身文尋獲 回台永存

【黃以勒專題報導】今年9月5日,英國劍橋聖可倫巴教會(St. Columba’s Church)舉行了一場特別的禮拜,會中由巴克禮姪孫女凱撒琳(Katherine Barclay Martin)代表家屬將〈巴克禮獻身文〉連同其銀製皮帶扣環、清光緒年間〈台灣教會名錄〉等文物,一起贈送給台南神學院;台南神學院也將於11月21日巴克禮生日當天,舉行「巴克禮牧師獻身文返台感恩禮拜」。

〈巴克禮獻身文〉得以重見天日,經過一番曲折的過程。巴克禮於1935年辭世後,包含獻身文等遺物,便由當時的英國領事館送回英國由家屬保存。獻身文最後一次在歷史中出現,是1952年長老教會南部大會總幹事黃武東牧師至英國遊學,根據記錄,黃武東赴英期間曾拜訪巴克禮姪兒巴喬治牧師(George Barclay),並親眼看到由他所保存的獻身文手稿,但在巴喬治過世後,獻身文就此下落不明。

代表台南神學院接受凱撒琳致贈獻身文的張瑞雄牧師指出,他曾多次向巴克禮家屬打聽獻身文的下落,但屢屢落空,一直無法得知獻身文下落。最終透過英國聯合歸正教會(URC)的協助,才發現獻身文由巴克禮侄曾孫威廉(William Barclay Martin)收藏,並徵得家屬同意,允諾將手稿送給台南神學院保存。

獻身文能讓台南神學院保存,對台灣教會史料研究是一項美事,更讓後世睹物思人,緬懷當初前輩的心志。當天簡短莊嚴的禮拜中,參與會眾再次閱讀獻身文,巴克禮16歲時的忠貞誓約對照上主在他一生中的豐富供應,成為台灣教會的美好見證,眾人處在歷史的長河中回顧台灣宣教史,每一步都蒙保守帶領,令人感動不已。

張瑞雄說,〈巴克禮獻身文〉返台的意義在於,透過他一生奉獻的精神,提醒台灣教會重視神學教育,鼓勵青年將生命奉獻給上帝,讓教會重新找回感動和宣教熱情。台南神學院院長王崇堯牧師興奮的說,獻身文能夠回到南神保存,可說是一項「鎮院之寶」,必將妥善保存,並持續訴說巴克禮的精神與事蹟,讓每個世代的年輕人都能從中得到啟發,學習巴克禮將自己一生獻作活祭。

巴爺爺文創 教育信仰

【黃以勒專題報導】因應〈巴克禮獻身文〉回台典藏,台南神學院為此忙得不亦樂乎。台南神學院院長王崇堯牧師指出,除了委請具有文物維護經驗的奇美文化基金會協助典藏之外,並以此珍寶迎接長老教會即將到來的150週年記念。

為了歡慶具有重要意義的〈巴克禮獻身文〉返台,台南神學院計畫推出多項活動,近日便舉辦「巴克禮牧師公仔存錢筒3D創意圖案徵稿」,預計製作15~20公分高「巴爺爺公仔」,做為宗教教育之用,吸引更多主日學生了解早期宣教師故事。

台灣教會公報社也將與台南神學院合作,製作巴克禮獻身文的鋼版,配合復刻的台灣第一台印刷機,讓民眾親身體驗。未來民眾不僅能夠近距離欣賞由巴克禮親手組裝完成的印刷機復刻版模樣,更有機會能夠實際操作印刷機,印出獻身文,讓人再次回顧長老教會宣教史重要的一頁。每份由自己親手複印出來的獻身文,也將成為再次委身、告白信仰的契機。

王崇堯表示,預計2014年開始,將結合簡介看板、故事小冊、公仔存錢筒與獻身文滑鼠墊等文創商品,搭配教會公報社的活動,提供主日學週末戶外教學的套裝行程,參加者即贈公仔與滑鼠墊,讓參與者更深刻認識巴克禮的事蹟。

「將公仔做成存錢筒,更富有教育意義。」王崇堯說,一方面可以藉由公仔訴說宣教師的故事,讓孩子認同信仰典範,也可教育孩子奉獻的意義,並對教會、神學院有所助益。王崇堯歡迎屆時南部各教會都能共襄盛舉,不只是主日學戶外教學、各團契活動、教會野外禮拜等,都可以來趟信仰巡禮。

對於路途比較遙遠的教會,台南神學院也不忘研究出借簡介看板、提供故事小冊的可能性,讓各地教會都有機會以巴克禮為信仰教育的主題。王崇堯說,如果反應不錯,未來有可能繼續推出李庥牧師、馬雅各醫師甚至黃彰輝牧師等人的紀念公仔,「使台灣宣教精神藉此代代傳承。」


 信仰與教育 

設立神學院 行真理路

【陳逸凡專題報導】王守勇牧師在1935年11月《台灣教會公報》〈公報創刊者故巴克禮博士紀念號〉裡提到,巴克禮留給台灣的信徒4樣永久的家業,一是聖冊(廈門話聖經),二是神學校(台南神學院),三是教會報(《台灣教會公報》),四是信的模範。而這4樣產業,正好貫穿了巴克禮在台灣宣教的核心。

巴克禮1849年出生在蘇格蘭,在家中排行第5,從小接受嚴謹的信仰教育,幼時曾羨慕友人富裕的生活而夢想致富,但最後仍流淚立志成為傳道人。與大學摯友MacKichan及Gibson都是優秀的科學人才,最後卻都毅然投身海外宣教事工,並時常透過通信彼此勉勵。

1875年,宣教師極度缺乏,26歲的巴克禮在短暫學習廈門話後即被派往台灣,以生疏的台語擔負12間教會。眼見信徒增長,傳教師卻嚴重不足,他在1876年合併台南及高雄舊有的簡易傳道者訓練班,在台南成立「大學」,決心栽培宣教人才。早期兼授化學、天文、數學,後改名「福音書院」也教授日文及英文;然而這個名稱在日本時代卻常遭到誤解,時常有人進來詢問是否有販賣聖經及信紙,為避免困擾,改名「台灣基督長老教台南神學校」,後更名為「台南神學院」。

據聞巴克禮的個性溫和,從不放棄任何宣揚福音及教導後輩的機會。上課時,曾有神學生趴在桌上偷看閒書,巴克禮發現後十分生氣,將他趕出教室,下課後更直奔宿舍尋找這名學生,其他同學心想這個人完蛋了,大概會被嚴厲處罰。想不到巴克禮竟是向這名學生道歉,認為剛才不應將他趕出教室,應該請他收起閒書專心上課就好。這件事讓所有的學生大為感佩巴克禮的風範與氣度。巴克禮亦曾極力回英國替台灣的神學教育奔走募款,籌得1000英鎊建立校舍大樓。在他擔任院長期間,總共為台灣培育了240位傳道人。

巴克禮曾說:「我了解自己被差派到福爾摩沙的原因是自己的腿長,比較適合走福爾摩沙的山路。……雖然如此,我從未因為被派到福爾摩沙而有悔意。」1935年,臨終病榻上的巴克禮仍心繫福音的傳承,他慎重地託囑:「告訴年輕人關於學習聖經的重要。每個人了解聖經的意思之外,還要把真理行出來。一如保羅為以弗所教會眾信徒所禱告的(以弗所書3章14~21節),我也照樣為福爾摩沙的年輕人禱告。」這席話也成巴克禮對台灣年輕人永遠的勉勵與祝福。

 語文與出版 

創辦教會報 翻譯聖經

【陳逸凡專題報導】「我們來這裡,是為了傳揚天國的道理,讓人認識上帝來得著救。」1885年,光緒11年,巴克禮創辦的《台灣府城教會報》(1932年更名《台灣教會公報》)創刊號正式發行,在頭版頭條即明確說出辦報最重要的目的。此前,馬雅各醫生捐贈了一台印刷機,巴克禮為此還特地返回故鄉蘇格蘭的印刷公司學習排版,回來後親手裝配印刷機,成立「聚珍堂」(俗稱「新樓書房」),成為全台印刷業之首。

巴克禮深知文字傳播的重要,他認為荷蘭時期雖然曾將福音傳到台灣,然而因為沒有出版本地語言的聖經,福音事工終於還是無法延續。鑑於民眾不識字的居多,而漢字又較為艱深,因此選定白話字推廣,讓人能夠迅速識字,有能力閱讀聖經及報紙,得著救恩。

巴克禮曾說:「從我初抵台灣,就確信三件事,至今50年,仍堅信不疑。第一、若要有健全而有活命的教會,每一位信徒不分男女老幼,都要研讀聖經。第二、這個目標,使用漢字是達不到的。第三、使用羅馬拼音的白話字,可達到這個目標。」「士人只用漢字,就是對白話字的輕視。因此我決定以身作則,用白話字來代替漢字。……我當然知道,只用白話字,會被人誤為不學無術,但想到可能帶來的利益,我就不在乎了。」

事實上巴克禮語文造詣極佳,曾增補《廈英大辭典》,且擁有希伯來文及希臘文的基礎,因此受推派成為翻譯廈門話聖經的人選。他以希臘文原文版本為主,先後完成新約及舊約的翻譯。為此巴克禮受英國聖經公會任命為終身總裁,亦得到母校授予榮譽神學博士。在廈門翻譯舊約期間,中日戰爭爆發,排好的鉛字版慘遭大火焚毀,所幸從廢墟中找到完整的紙版,廈門話舊約聖經才得以順利問世。1996年,這個譯本更被翻譯成台語漢字本,使無數的基督徒能夠得著真理的造就。

直到巴克禮過世,《台灣教會公報》已發行607期,這一期恰巧刊登巴克禮〈南部設教70年回顧〉,當時的主編潘道榮認為:「第1號(1885年7月),可以聽到他(巴克禮)第一次請安的聲音;到607號(1935年10月),猶有機會承受他(巴克禮)最後溫純的眷顧及祝福,發自內心感謝上帝的施恩永不止息。」

《台灣教會公報》至今仍穩定出刊,延續傳承自巴克禮的使命與責任。台南公報社書房更放置了一台復刻印刷機,供後人緬懷巴克禮對台灣出版事業的貢獻。

 社會與政治 

和平的使者 無懼生死

【陳逸凡專題報導】早期外國宣教師到台灣傳福音需要承擔許多風險:在旅途中可能遭到海上的風暴吞噬、陸上的盜匪襲擊,即使平安抵達宣教地點,亦會遭受痢疾、熱病等當地疾病的威脅,宣教過程中更可能會因為在地居民的仇視而慘遭毆打甚至殺害。1885年,巴克禮在台灣宣教邁入第10個年頭,這一年,他身任台南神學院院長,因為到山地教會巡視而罹患的瘧疾初癒、一手創辦的《台灣府城教會報》(今《台灣教會公報》)終於順利發出創刊號。

就在一切看似上軌道的時候,二崙(今屏東縣竹田鄉)發生當地居民惡待教會的情事,巴克禮受派前往處理。主日禮拜時,一群暴徒突然向教會進攻,毆打信徒並四處潑灑糞便,巴克禮挺身而出,卻遭到暴徒潑了滿身的糞肥,並遭無情毆打與咒罵,經圍觀者出面勸阻,攻擊才得以暫歇。稍事清理後,巴克禮接到暴徒即將在夜裡再次發起攻擊的消息,緊急動身離開卻仍然遭到包圍及搶劫,好不容易脫困後向府城報急,經當局調查後終於順利拿回被搶的財物並獲得賠償,官方也貼出告示禁止庄民滋事,當地教會從此得到確保。潑在巴克禮身上惡臭的糞肥此刻化做馨香的祝福,至今當地仍豎立「巴克禮博士二崙蒙難紀念碑」供後人記念。

1895年,清帝國將台灣割讓日本,由於日軍逼迫澎湖傳道師林學恭為登陸台灣開路,引發麻豆居民誤會,認為基督徒與日軍勾結,麻豆教會因此有19人遭殺害,後來陸續還有其他教會基督徒遭到殘殺。麻豆事件過後6天,府城的仕紳懇求巴克禮前往與日軍交涉,避免日軍武力屠城。在此敏感時刻,巴克禮仍以無畏的勇氣擔起重任,轎夫因為害怕而拒絕抬轎,巴克禮於是帶著請願書徒步前往交涉,同行的還有數名牧師、基督徒及護衛。他在凌晨3點終於見到乃木希典將軍,日軍允諾和平進城,免去一場災禍。巴克禮也因此事獲得日本政府授予勳章,府城居民亦贈送卷軸表達感謝。

以無懼生死的決心來台宣教60年後,1935年,巴克禮以86歲高齡卸下一生的勞苦蒙主恩召,由於他芳美的腳蹤,連當時的日本總督中川建藏也送來致意的花圈,各地傳來的弔電將近200封,跟隨至墓地的悼念者將近3000人。巴克禮一生堅定愛主,以無限的熱情替台灣留下許多有形及無形的資產,他的事蹟仍傳頌至今,鼓舞著無數的後輩在福音事工上為主盡忠。


巴克禮牧師獻身

永遠存在且為人稱頌的上帝啊!我打從心底謙卑地將自己交在祢面前。我明知,如此罪孽深重的蠕蟲不配出現在天上聖潔主宰、萬王之王、萬主之主面前,尤其在此刻竟想與祢立約。但是,這計畫屬於祢。這計畫藉著祢的聖子以無限屈尊的方式表明,祢的恩典使我的心願意接受它。

因此,我來,承認自己是罪魁。捶著胸,與謙卑的稅吏同心說道:「上帝啊,憐憫我這個罪人。」我來,是受祢聖子之名所召,全然信靠祂完美的義。懇求祢因著祂的緣故憐憫我的不義,別再想起我的罪。求祢接納我這悖逆的受造物,我如今確信祢掌權,只願屬於祢!

今天,我以最嚴肅的態度將自己降服於祢。我揚棄過往一切管轄我的,將我及我的所有獻給祢。我的心思才能、四肢百體、我世上的財物、我的時間及我對他人的影響力,全都為了祢的榮耀而用,並堅決用這一切來順服祢的命令,直到蒙召。我以熱切的渴望、謙卑的決心延續祢萬世的計畫;時時用心覺察祢的旨意,準備以熱情及喜樂起身立刻實行。

我也將自己、一切所是及所有都交由祢來領導,任祢使用,以祢無限的智慧來判斷何者最有益於榮耀祢的名。我將萬事交託給祢來管理,並坦然地說:「不是照我的意願,而是要成全祢的旨意。」以忠誠的心在祢無限的攝理中欣喜,誠如整個理性受造界應有的喜悅。

主啊,求祢使用我,作為服事祢的器皿!使我成為祢的選民之一!讓我在祢所愛聖子的寶血中得以洗淨!讓我披戴上祂的義!讓我因著祂的靈成聖!讓我轉化而越來越有祂的形像!藉著祂賦予我一切所需,就是祢潔淨、喜樂、安慰的靈!讓祢的靈來影響我的一生,也讓我一生走在父神祢恩典大能的光照之中。

當死亡嚴肅的時刻來到,願我記得,即便其他的希望與快樂都在消逝,然而祢的約全備又穩妥,誠如我的得救與盼望;主啊,也願祢記得!天父啊,求祢憐憫俯看祢在地上軟弱臨終的孩子!用祢永恆的膀臂擁抱我!賞賜力量與信心給我即將離世的靈魂!接納我的靈魂,與那些在耶穌裡睡去的人同住,平安喜樂地等候祢成就向百姓立下的偉大應許,乃至榮耀的復活,以及在天上與祢同在的永恆快樂!

當我歸於塵土時,若有在世的朋友發現我與祢所立嚴肅的誓約,願他以此為約,也願祢施恩讓他有份於藉著偉大中保耶穌立約的各樣祝福。願祢所拯救的萬民,以及天上一切受召有份於事工與賜福的,全都將讚美永遠歸於聖父、聖子及聖靈。阿們。

湯馬斯.巴克禮 1865年11月21日

16歲

(張洵宜譯自英文原文)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