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新芽講堂分享交通議題 改造街道大家一起來

(攝影/Dalul)

【Dalul台南報導】台南新芽協會每月舉辦的新芽講座,讓民眾透過不同議題的分享與討論看所處的社會環境。2023年的年度論壇主題為「交通」,新芽講座邀請臉書粉絲專頁「標線改造台灣路」主編劉冠頡於5月4日分享「改造街道大家一起動筆畫」,共同討論與思考交通安全議題。

劉冠頡原本大學專業為化工材料,大四那年前往歐洲當交換學生,看到歐洲不同國家對交通文化的重視與專業,受到相當大的刺激與影響,於是自學馬路設計,也成立粉專「標線改造台灣路」,與同好分享馬路設計。他曾受邀到多地交通局處分享,也在高雄楠梓實踐理念,設計出自己的第一條人行道,期盼更多人重視交通安全及馬路設計。

(攝影/Dalul)

劉冠頡指出,從過去幾年的數據來看,對用路人來說,台南市其實十分危險。根據台灣各縣市每10萬人交通事故死傷數統計,過去五年以來,有四次是第一名,所以交通的改革與思考十分急迫。過去常常說的交通安全口訣「馬路如虎口」帶出一個問題,馬路是人被設計成虎口,顯示設計時沒有好好考慮行人、設施、機動車、腳踏車等路線。

劉冠頡指出,目前台灣的交通是街道與公路的融合,設計上有很大的挑戰,所以找出設計的順序很重要。設計的順序上,都要從人出發,也就是從人行道開始,再設計變電箱、人行樹等設施,最後才是車道,「透過位階分明的想法,設計上才不會出現衝突。」

劉冠頡說明,道路的設計上很重要的事情是找出車流的位置與方向,決定車子走的動線,包含直行、左右轉,再透過標線設計確立車道邊線,車道在邊線內,路側在邊線外。而沒有車流經過的空白區,可以做實體分隔島或是槽化線等,也能延伸作為斑馬線的庇護島。最重要的,邊線能夠連結在一起,就不會造成用路人不清楚指示,邊線外與私有地空間連線成為路側空間,就能直接作為人行道,再畫上車道線、行穿線等標線,就算是設計完成。

劉冠頡鼓勵眾人,讓台灣交通往更好的方向前進是每個人的事,除了學習相關道路設計知識,有能力去設計道路,也能夠透過倡議、與周遭朋友分享相關知識,在不同層面落實道路設計的理念,也可以監督政府所設計的交通路線,從中做出改變,讓台灣的道路能更加安全。

(攝影/Dalul)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