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MeToo」受害者的呼聲

幾年前「#MeToo」(我也是)運動在國外風起雲湧,許多人用這個主題標籤來表達對性侵犯與性騷擾的強力譴責,揭露諸多社會知名人士不為人知的黑暗面,當時台灣也有部分人士出面表達自己長年受害的心聲。只是當年在台灣掀起的波瀾,都不如這次撼動人心。

起初只是電視劇《人選之人──造浪者》演出政治從業人員面臨性騷擾案件的抗爭與無奈,或許受到電視劇間接鼓舞,事隔幾週真實案例就躍上檯面,事件人物橫跨不同政黨與職業,時間甚至可以追溯至十年前,嫌疑者不乏形象清新的知名人士。台版「#MeToo」運動讓更多受害者願意挺身說出不堪經歷。

受害者指證歷歷,嫌疑人大多極力否認,對旁觀者而言,簡直霧裡看花。選擇道歉並承諾積極處理的政黨,不意外成為目光焦點;反觀低調迴避的政黨,相對較少引起關注。這種發展態勢,似乎無奈證實電視劇中所演,大動作處理此類問題會遭受政敵攻擊,只好私下愧疚對受害者表達:「請等待這個社會追上妳們的那一天。」

事實上,此類問題在教會內亦非少見。2018年底國外「#MeToo」運動的高峰,代表50萬名修女的「國際修會總會長聯合會」,就敦促會員舉報神職人員性侵害事件,並譴責天主教會「沉默和保密的文化」,教宗方濟各更首度證實此事,並矢言要保護修女的安全。

受傳統男尊女卑文化影響的社會中,長期存在男性輕浮言語造成當事人不適卻自以為幽默的陋習;在缺乏性別情感教育的台灣,以為「有情愫在萌芽」實則騷擾的案例亦時有所聞;無法控制欲望對他人毛手毛腳,事跡敗露卻反而指控對方穿著引誘犯罪,更非太陽底下的新鮮事。

無論是社會或教會,性別公義都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發自內心尊重性別差異,並認識彼此身體及語言的界線,讓受害者不再擔心成為被檢討的對象,我們才能一起往前更進一步。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