佇主內無分東西

◎李景行

新《聖詩》483首〈佇主無分東西〉(In Christ there is no East or West,中譯:萬方團契歌),在20世紀英國聖詩中極具代表性。作詞者奧克森漢(John Oxenham)是英國詩人、公理會信徒。大學畢業後經商,曾周遊歐美和南非各國,他在長途旅行之間執筆寫散文、詩歌,後來棄商從文。1898年出版第一部小說《神的囚徒》,接著出版了42部小說,25卷詩文。

他的第一部詩集叫《琥珀中的蜜蜂》,出版商因他沒有名氣而拒絕出版,豈料他自己出版竟銷售28萬本,一鳴驚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他關心士兵的宗教生活,為他們寫了9本詩集,到1919年銷路達100萬本;他的《前線聖詩》風行各國,銷路達到800萬本。

「科學使世界成了鄰居,」但是「基督使世人成了兄弟。」〈佇主內無分東西〉一詩原出自戲劇《黑暗與光明》,1908~1914年在英美頗為流行,包括北美、非洲、南海與印度,約有不同種族25萬人觀賞。

這首詩的曲調為「阿美調」,原是南投埔理噶哈巫(Kahabu)、巴宰(Pazeh)、洪雅(Hoanya)一帶平埔族信徒所共通使用的曲調。調名為「大老娘」,她是平埔族洪雅人,其夫「潘大老」為滿清派駐埔里一帶的官員,是牛眠教會潘應玉長老二姊女兒蕭愛蓮的「祖太」(即曾曾祖母)。因當時該地區無漢姓,因而下令以潘大老的「潘」為大家姓氏,其夫人稱為「大老娘」。

1928年,前台南神學院院長駱維道牧師之父駱先春牧師尚在台灣神學院就讀,受派前往花蓮鳳林實習,適逢潘大老夫婦前往該地巡視,「大老娘」趁機教導當地阿美族信徒吟唱這首詩,被駱先春牧師記錄下來。因當時的人普遍不夠了解原住民有高山族及平埔族之分,而年輕的駱先春牧師在阿美族地區記錄這首詩,可能因而寫上「阿美調」,事實上應該是「平埔調」才算比較正確。

(作者為退休牧師,曾任新《聖詩》編輯小組召集人)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