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廣場】芭本海默的衝擊

(相片提供/Pixabay)

◉莫凡

近期最受矚目的電影不外乎是《芭比》與《奧本海默》了,然而在這兩部風格截然不同的電影之中,卻衍生出了「芭本海默」(Barbenheimer)這個新迷因。顧名思義「芭本海默」便是直接將《芭比》與《奧本海默》這兩部電影名稱混和出來的新名詞。

而這個迷因的誕生,起因於《芭比》與《奧本海默》這兩部電影的上映日期非常接近,並且這兩部電影的風格完全截然不同。《芭比》是講述玩偶芭比娃娃的夢幻世界,套入了現實世界觀念所帶來的衝突喜劇,《奧本海默》則是有關研發原子彈的物理學家,歐本海默的人物傳記電影。由於兩部電影風格突兀所帶的反差衝擊,反而出現了大量惡搞的迷因,並在網路等社群媒體上廣為流傳。

兩部電影的片商也順勢搭上這股潮流,片商與演員們也鼓勵大眾一起觀看兩部電影,就此這兩部電影變成不是票房的競爭關係,而是互相炒熱票房的合作行銷關係。不少觀眾最初嘗試一起去觀賞這兩部電影,看完後卻發現這兩部電影幾乎滿足了所有民眾的喜好,因此票房大受好評。

當我們同時檢視此兩部電影時,發現美國商業社會真的很會運用行銷手法,將不同風格的電影同時上映,並鼓勵民眾一起觀賞,讓看完的民眾們產生了不少的衝擊。有人說這是個歡樂的世界,有人說戰爭是可怕的,也有人說只要歡樂不要有戰爭。無論如何,這兩部電影已在網路社群媒體上,產生巨大的發酵作用,看過的觀眾心中自有一個標準在檢視著我們的世界。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廣場徵文

歡迎站在信仰角度回應本報的報導和文章。文長勿超過650字。本報有刪改權,恕不退稿。來稿可用筆名發表,但須註明真實姓名、聯絡電話與地址。若投稿兩個月內未通知採用與否,請另行處理或改投他報。投稿請多利用email:write@pctpress.org;傳真:06-237-8882。請勿一稿多投。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