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地讓聖經對我們說話

◎王貞文

在川普呼喊著要爭回基督教在美國的影響力後,我在一個美國浸信會的網頁上讀到一位女牧師的分享。這位女牧師在禮拜當中讀「整個山上寶訓」(馬太福音5~7章),而不是隨意擷取幾個漂亮而安慰人的句子來講道。會後,有會友不高興地向她說:「我不喜歡妳今天所講的一些觀點。」「但這都是耶穌的話。」她回答。

她分享說,顯然,她的會友並沒有把「山上寶訓」裡面一些看起來很嚴厲的內容讀進去過,耶穌的話語對他們來說,陌生而奇異,甚至會妨礙到他們「自我感覺良好」的公民生活。他們喜歡「山上寶訓」裡,提到百合花和麻雀無憂無慮被上帝照顧的段落,但是對於「不可休妻」、「愛仇敵」等要求,他們覺得很困難。耶穌對宗教人「不要假冒為善」的指責,更是令他們覺得不安。

很多美國基督徒在意的,是「基督教文化」和基督教的「勢力」在一個逐漸變得多元的社會裡,失去原本的優勢。對不少人來說,強調自己是基督徒的方式,就是要逼大家說「聖誕節」,不可以說「Happy Holiday」,是強調學校裡不要教進化論,擔心設置性別友善廁所。但真正「愛上帝」「愛鄰舍」,甚至「愛仇敵」的道理,很難進到這些基督徒的內心。

讀所有的山上寶訓,認真地去想實踐的可能性,其實都在挑戰著許多人對自己美好生活的既定想法。於是,許多講道者習慣只挑充滿「甜頭」應許的段落,講著人畜無傷的道理,大家陶醉在信仰的甜蜜裡,看不見真正的人性、苦難,看不見身為基督徒在這個時代真正的責任,聽不見上帝在聖經裡已經明講的挑戰。

美國的基督徒就這樣,缺乏靈性上的反省與裝備進入了川普時代,也眼睜睜地看著許多令人擔心的趨向成為事實。

在這篇文章裡,這位牧師引了布魯格曼(Walter Bruggmann)的話:「美國教會現在的危機,幾乎和是分屬自由派或保守派無關,最關鍵的危機是:基督徒放棄了原本通過洗禮而約定的基督信仰與律則,轉而追求一種共同的、普遍的美國身分認同,這認同混搭著愛國精神、消費主義、暴力與追求富裕之心。」

在台灣,同樣的危機也在教會中出現。問題不在於神學路線的不同,而是根本不願誠懇而實在地讀聖經。又任憑消費主義、生存的危機感、文化認同的惶惑,把教會帶上各種歧路。

真誠地讓聖經對我們說話吧!在價值觀彼此衝突的時代,只有放下成見的閱讀與傾聽,才真的可以被更新,迎接新創造。  (作者為台南神學院老師)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