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廣場】診間的綠豆湯

(相片提供/Pixabay)

◎賴允亮

「自己向什麼樣的人,就要作出相應的態度……面對軟弱的人,就展現出軟弱的一面。」這是一段超越醫病關係的互動,每當她來診時,診間總會擺滿食物。「來,這是我自己滷的肉,這是肥的,醫師愛吃的!我知道妳們年輕女孩只喜歡吃瘦肉,這一碗給妳們!」她抱怨著:「你們讓我等這麼久!還好我有用保溫袋,否則我早上煮好的都涼了!」

一位步履蹣跚的阿嬤,手提兩個大保溫袋,一進診間就忙著從中取出一碗碗的食物。她不是家屬,而是病人本人,我們都稱她為阿英嬤。她患有肺腺癌並且腦部有轉移,因腦部腫瘤的影響,她走路不穩、視力模糊。門診的每位工作人員都非常擔心,她哪一天可能會突然倒在路上,或是獨自在家中倒下,而無人知曉。但每當我們和阿英嬤談及治療、服藥、住院,或是向她展示檢查影像指出腫瘤的位置增加她的病識感,她總是回應:「你們再叫我吃藥,我就不來了!不如給我打一針,讓我走吧!我知道我有瘤,沒關係,就這樣吧!」

為了減少阿英嬤治療的來回奔波,我們也嘗試說服她住院,甚至直接在門診打電話給她年近八旬的哥哥,解釋她的病情及治療的迫切性,希望能感動他。阿英嬤和哥哥通完電話後,帶著悲傷和氣憤對我們說:「不要告訴我哥哥啦,他說要來照顧我,他那麼老了!你們再逼我接受治療,我就不來了!今天我是來煮好吃的東西給你們的,趁熱吃吧!我原本還想煮綠豆湯,但是我拿不動,走不動,現在走路還會偏……」

抓住這個機會,我們立即說:「我們想喝綠豆湯!但妳走路會偏,我們就喝不到了。」她立刻回應:「我休息一下就好,不需要治療,我自己心裡有數。下週我再煮給你們吃!」她的臉上立刻露出開心而興奮的神情,就像一個得到新玩具的孩子。

就這樣,一幕奇特的場景在門診上演。我們每個人輪流向阿英嬤點餐,目的是讓她持續來到門診,這樣我們才能持續了解她身體的變化。「阿嬤,下次只要綠豆湯就好,太多東西我們吃不完,小籠包下個月再吃吧!」「阿嬤,妳走路要小心,不要跌倒。妳說得那麼好吃,我們都還沒嚐過,這樣不公平啊!」

對阿英嬤來說,治療和藥物是她所需的,但對她而言,現在最讓她樂在其中的就是煮美味的食物與我們分享。這甚至成了她繼續生活下去的動力。透過一碗綠豆湯、一碗滷肉,我們有機會持續與她接觸,進而產生有意義的對話,如此才有機會幫助我們得著那個人。 (作者為馬偕醫院主治醫師)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