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因著信, 承擔教育美好使命

數月前台灣陸續發生3件砍頭分屍案,回首2000多年前,也發生過「施洗約翰被砍頭」的政治謀殺案,當凶殺案件越殘忍,除了反映社會對於生命的漠視外,背後潛藏的危機是知識教育體系與生命教育的失敗。於此,基督徒更應思考在這些人性罪惡中,如何以正面的態度,思考上主對我們有何啟示?

不久前,某國際精品走秀中出現讓人驚悚的畫面,模特兒手中拿著自己的「頭顱」走秀。然而將這些仿真人頭搬上舞台,背後卻有深刻寓意,創意總監表示,模特兒手拿人頭其實是源自基督教中「持頭人」(Cephalophore)的概念,Cephalophore出自於希臘語κεφαλή-φορος,意指基督教中一種手持自己頭顱的殉道者,傳言他們被斬首後,其身軀及頭部仍可短暫活動,代表對信仰至死不渝的心志。

最具代表的持頭人乃是當今巴黎聖母院大門前聖德尼(Saint Denis)的紀念雕像。據說他被羅馬士兵斬首殉道後,仍捧著自己的頭顱邊走邊講道,長達十公里之遠。此外,還有所謂「黃金傳說」記載使徒保羅殉道被斬首後,當頭從身體分離時,還說了耶穌與基督,共計50次之多。

試想,這些看似傳說的殉道故事,除了想傳達信仰至死不渝的心志外,還啟示了我們什麼?新約幾段經文中可找出線索。首先是哥林多後書4章13節保羅說:「但我們既有信心,正如經上記著說:我因信,所以如此說話。我們也信,所以也說話。」希伯來書11章同樣記載19次「因著信」的用詞:「我們因著信,就知道諸世界是藉上帝話造成的……。」由此可見,「持頭者」的故事,啟示了我們無論面對未來的挑戰多麼艱鉅,只要勇敢、有信心、堅定,所做出美好的見證,永遠都在歷史上說話。

當今基督教宗教教育的目的,在於引領我們細察如何在這些信心勇士身上看見鬥志,避免在失敗的人性上重蹈覆轍,並鼓勵基督宗教教育工作者,無論身處環境如何、所做的福音事工果效如何,都不要傲慢或氣餒。過去歷代聖徒,曾用生命經歷上帝美好的帶領,今天我們依然可以從這些美好的事蹟得著啟示與力量,進而激發委身的心志,並承擔這一代教會教育事工的使命。我們在世上的日子無論長短,因著信,在基督宗教教育事工上付出的努力,必定不斷地在歷史中持續說話。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