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廣場】現代台語譯本採用泉州音?

(相片提供/Pixabay)

◎ 葉先秦 (政大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神召會會友)

最近慣用台語的基督徒終於迎來新的聖經譯本──現代台語譯本,與巴克禮譯本相比,句法和詞彙更貼近當代台灣人的口語,若干年前廈門話慣用的詞彙,以及連橫曾經批評的「食教話」(Chia̍h-kàu-ōe)成分也已減少許多。然而,序言裡說這本聖經使用與「廈門音相近的『泉州音』」,對此筆者不是非常贊同。

雖然巴克禮譯本標榜廈門音,其實還是有些漳州音的成分(例如聲母 j,廈門其實從泉音讀 l),不過和巴克禮譯本相似,現代台語譯本的聲母、韻母整體上還是非常接近廈門音,就像台北市中心地帶的腔調都是「漳泉濫」(不漳不泉、亦漳亦泉,即漳泉的混合),而且兩地「漳泉濫」過後還不約而同地十分相似,泉音成分略高於漳音。所以這兩本聖經對台北、新竹某些地方的台語使用者而言,會備感親切。

有些好奇,譯本的翻譯專家所理解的「泉州音」究竟是什麼?因為這本聖經還是非常多廈門音。先不用說 ir(如:汝 lír)和 er(如:坐 chēr)兩個泉系的央元音,因為泉州全境不是每個地方都這麼說,東部如晉江靠海的地區就唸成像廈門音的 i 和 e。但泉州各地的一些有特色的韻母,如 eng 讀做 uiⁿ(清 chhuiⁿ、前 chûiⁿ、爿 pûiⁿ),甚至泉東和同安的 aiⁿ(前châiⁿ、還hâiⁿ)也都沒有。又如 ek 韻母唸成 iak 韻母(歷史 lia̍k-sú/sír、特色 tiak-siak),還有「相𫝛」泉州多半讀 saⁿ-sâng 而非 sio-siâng;「𫝛款」讀 sâng-khoán 而非 siâng-khoán。另外,「我共汝講」泉州大部分是說 góa kāng(共)lí/lír serh/seh(說),而不是 góa kā lí kóng(講);「怎樣」不是漳州的「按怎」án-chóaⁿ、廈門的「怎樣」cháiⁿ-iūⁿ,而是「障仔」chiùⁿ-á。這些都只是泉「音」和用詞,而泉「腔」的調值聽起來與台灣優勢腔相近的台北腔、廈門腔差別非常明顯,就本調來說,泉州府城腔的第一聲陰平調聽來像廈台的第七聲,第二聲陰上調聽來像廈台的第一聲。

當然,這本聖經譯本的音相對於漳州音或台灣優勢腔來說是偏泉,例如漳音的 e 韻母唸成泉系的 oe(雞 koe、洗 sóe、批 phoe);漳音的 oe 韻母唸成泉系的 e(火 hé、吹chhe、過 kè),這是漳音與泉音之間的嚴整對應。

但若對照巴克禮譯本,不難察覺現代台語譯本的上述漳泉對應關係與前者似乎沒有差別。意即,現代台語譯本裡面的泉音其實是取自「漳泉濫」廈門音裡面偏泉的那些韻母,而不是直接取自泉音。若真的直接採用泉音,那麼為何不見上述那些廈門音裡面沒有的泉音?整個泉州可能很難找到一個地方說的話是和這本譯本高度一致,但若拿到廈門卻基本上一致。

簡單來說,這本聖經拿去給廈門人讀,絕對會比拿給泉州各鄉鎮縣市的人讀來得順暢,因為裡面的偏泉音直接來自廈門,而不是泉州某個特定地方。設若我太太的外婆仍在世(她是1936年從泉州移民到英屬馬來亞的第一代唐人,曾是泉州聚寶街長老教會信徒),無論她拿起巴克禮譯本或現代台語譯本,都無法直接用最熟悉的泉州音讀出,而必須調整為廈門腔。

筆者並非刻意咬文嚼字,而是盼望教會人士與台語教會圈外、甚至台灣境外的閩南語及相關學者有更多接觸,才不致有這樣對「泉州音」的想像。也希望未來能有更在地、更接近台灣優勢腔的譯本問世。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