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廣場】移除入侵種 恢復原生林

(相片提供/Pixabay)

◎李道勇

原生於中美洲的銀合歡,約莫在300多年前由荷蘭人引進台灣,農民將銀合歡的嫩莖作為牲畜飼料、樹枝作薪材。1976年,林業試驗所引進生長快速的品系意圖作為造紙原料,但效果不佳。

生長傳播快速的銀合歡適應力強,種子發芽率高,樹根還會分泌含羞草素抑制其他植物生長,使得其他植物難以生存,對環境生態造成嚴重影響。

國內銀合歡可分為麻六甲合歡及夏威夷型,麻六甲合歡是喬木,長得夠大就很好用;夏威夷型為灌木、樹徑小又不夠直,此型就是荷蘭人引進的那一批。

目前全台灣約有5000公頃的銀合歡,集中在恆春半島及台灣東部區域,近七年來,屏東縣境內共移除近千公頃。

夏威夷型銀合歡,不是砍掉就好,每年仍要反覆清除小苗,不只移除工作麻煩,清除的銀合歡也不知該如何是好。連柴燒都不被考慮,只能放著就地分解。

屏東林務局自2005年起即與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聯手剷除國家公園園區內的銀合歡。移除銀合歡之外,林地內原生的樹木皆保留,前六年乾旱季節還要編列灌水作業。六年造林期滿,就任其自然演替。屏東林區管理處作業課長張智強說:「銀合歡的特性,砍一棵長五棵;雖名為移除銀合歡,但計畫目標仍是抑制擴散、盡可能的限縮其面積。」

好在,扶輪社與林務局洽談合作,發起「銀合歡移除再利用暨原生植物復育計畫」,並舉辦銀合歡家具設計大賽,扶輪社並訂購得獎作品超過60件。扶輪社表示,這一次的訂購量,預計可以用掉約0.5公頃的銀合歡,而且本次主辦的恆春扶輪社也在3月中集結全台社友參與移除10公頃銀合歡,並種下了相思樹、黃連木、台灣樹蘭等原生種植物。 (作者為城南文史工作室負責人)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