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性之旅】何等的石頭,何等的殿宇!

中東之旅-2|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模型。

文圖◎Mini

既然來到以色列,行程怎麼可能沒有安排耶路撒冷呢?雖然短短兩天,我們的參觀很難稱得上深入,但確實對聖經記載的耶路撒冷有了更具體的印象。

大衛城遺址。

君王之城

耶路撒冷固然歷史悠久,但並非一開始就是以色列人的信仰中心。在摩西的時代,會幕長時間安置在示羅,上帝藉著大衛選擇耶路撒冷的摩利亞山,作為建聖殿之地(歷代志下3章1節、7章12節),此後耶路撒冷便貫穿了以色列王國、被擄、歸回等歷史。又因位於歐、亞、非三大陸交會之處,夾處於猶太教、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之間,此地注定不會平靜。爾後興起的帝國強權如波斯、希臘、羅馬、埃及在此來來去去,不同宗教的軍隊無一不在此地留下痕跡。

大衛城遺址。

我們沒有辦法綜覽如此豐富的歷史紀錄,僅聚焦於大衛王朝留下的遺址,但已足夠豐富。大衛王古城的遺址,位在今日耶路撒冷舊城區的東南邊。這裡還有猶大王希西家建的水道,他為防止亞述圍城,明裡堵塞一切泉源,暗裡卻建水道引基訓泉到大衛城西邊(歷代志下32章1~4、30節)。此水道深及地下七、八層樓,必須摸黑涉水,我不想下水,便走較乾燥的迦南水道。

希西家水道入口。

哭泣之地

耶路撒冷另一重要景點自然是西牆(Western Wall),為希律王在聖殿山修建的擋土牆。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座高聳的石牆,因猶太人認為西側是最接近聖殿遺址之處,在此悼念哭泣,故又有「哭牆」之稱。

西牆近景。

西牆分男性與女性區域,有清潔用的水泉讓人在朝聖之先洗滌雙手,牆邊還擺放許多椅子,讓朝聖者可以坐在牆前禱告、默想。

接著我們繞到南側的南牆,在此遙想千年前希律王的偉業,莫怪當年門徒會向他們的夫子耶穌讚嘆:「何等的石頭!何等的殿宇!」(馬可福音13章1節)

主哭耶京堂。

與聖殿山相對的橄欖山上有主哭耶京堂(Dominus Flevit Church),是一座天主教堂,根據來自耶穌為耶路撒冷哀哭的事蹟(路加福音19章37~42節)。站在這座教堂的位置望向耶路撒冷,試著體會人子當時的心境,有後見之明的我們知道此城血淚斑斑的遭遇,不禁感嘆這片土地不再是禱告之殿,反倒成了圓頂清真寺與阿克薩清真寺的現址。

圓頂清真寺。

固然地盤之爭對猶太教與伊斯蘭教而言是難以化解的矛盾,對於接受新舊約聖經皆為上帝啟示的基督徒而言,卻沒有那麼強烈感覺到這議題的張力。因為真實敬拜的殿,乃是在耶穌基督裡、由你我成全(約翰福音2章21節、以弗所書2章21節),將來更會在天上顯明(啟示錄11章19節)。

人子空墳

繞過大衛王古城,我們抵達了聖墓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聖墓教堂的位置早期是猶太人的墓地,依據最早可追溯至4世紀的傳統,其範圍包含了耶穌被釘十字架、埋葬的位置,因此被基督教會視為極為神聖的地方。今日聖墓教堂有許多宗派設立據點,如希臘正教會、羅馬天主教等,耐人尋味的是,其大門卻是由伊斯蘭教管理。雖不曉得這千百年來發展的脈絡,但可以確定的是,此地受到跨宗教的重視。

聖墓教堂入口。

從基督福音的角度看,耶穌的空墳墓是個記號,昭告這位拿撒勒人與眾不同之處。祂的死而復活,改變了門徒對他們夫子的認識,證明他們的老師不僅是位智者,而且是踐踏死亡、不被死亡拘禁的上帝。

聖墓教堂內部。

但這尚不是福音的全貌,基督的福音還表明,祂的死與復活與被拯救之人息息相關,「我們若與基督同死,也必與祂同活。」(提摩太後書2章11節)我們的領隊導覽以彼得不認耶穌為根據的雞鳴教堂(Church of Saint Peter in Gallicantu)時,指著地下室拷打犯人的地方,語帶哽咽地說:「耶穌是無辜的,但祂為我們捨命。」無罪、無瑕的上帝之子,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祂裡面成為上帝的義(哥林多後書5章21節)。

聖墓教堂內部。
聖墓教堂內部。

自此,上帝的救恩雖然出自猶太,福音的宣講雖然始自耶路撒冷,卻不專屬於以色列人。上帝之子所處理的罪、死亡、與上帝為敵等問題,不是以色列人獨有,而是普世皆然。耶穌基督之所以死,不是因著祂自己的罪,而是因著我們的罪。聖墓教堂的

意義,提醒我們同為罪人,沒有人可以憑自己的行為稱義,乃是完全憑耶穌基督一次獻上永遠的贖罪祭,使得以成聖的人完全,直到永遠(希伯來書10章12~14節)。 (待續)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