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障宣教慶典 深化國際交流

千人手語詩歌頌讚主恩典 默默無語感動人心

【陳逸凡專題報導】自1915年「台南盲啞學校」(今台南大學附設啟聰學校)創設,台灣的聾人教育今年正式邁入百週年,該校創設可上溯到英國長老教會宣教師甘為霖牧師所創立的「訓瞽堂」,因此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壽山中會手語教會、台南手語甘為霖紀念教會為主要成員的台灣手語雙福關懷協會特別舉辦「聽障宣教百週年」系列活動,包含畫展、國際研討會、感恩禮拜、千人手語詩歌頌主恩及書籍出版等。

其中「聽障宣教國際研討會」9月19日上午9點在台南聖教會展開,來自日本、新加坡、香港、中國及台灣的多位聾人教會牧長信徒前往參與。台灣手語雙福關懷協會秘書長陳育麟牧師表示,3年前拜訪新加坡時,雙方都感嘆國際聾人事工需要進一步交流。雖然台灣的手語教會很小,但舉辦研討會的呼召越來越清楚,終於在上帝的恩典下成功舉辦這次研討會。與會者包括日本東洋基督教傳道教會牧師橋本覺、新加坡MHI同工Victor、香港聾人教會牧師邵沛榮、中國牧者明大聖、王新、張介忠等人,藉由彼此交流看見各地聾人事工的差別與異象。

20日上午於台南神學院禮拜堂舉行「台灣聽障百週年手語教會國際聯合禮拜」,日本聾人牧師橋本覺以「我就是羊的門」為題證道,勉勵眾人接受上帝的呼召,帶領聾人走出黑暗與憂傷,讓盲人、聾人、聽人都能夠一同平安喜樂的住在神的羊圈裡。由於各地手語不同,因此講道過程中必須先將日本手語翻譯成台灣手語、再由聽人轉譯成口語、最後由口語翻譯成其他國家的手語,顯見溝通的困難。禱告時,眾人必須睜眼觀看手語,詩歌時間也以手語取代歌聲,在無聲的讚美中同得上主的悅納。感恩禮拜中特地舉行奉獻禮,獻上《台灣手語聖經辭典》為主所用,並由手語教會牧師羅珮文主持聖餐,由各國聾人事工牧者端餅服事眾人。

20日下午「我的雙手是祢最美的同在」千人手語詩歌頌主恩活動,在台南大學附設啟聰學校北門校區舉行,會中播放甘為霖紀念影片,並邀請台南中會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牧師羅仁貴證道。手語教會會友精心演出默劇,演出人們面對誘惑陷入黑暗痛苦之中,最終因著上帝的憐憫與救贖而重歸喜樂,深刻的內心掙扎讓現場觀眾為之動容。活動尾聲由台南聖教會近千名弟兄姊妹共同以手語詩歌頌讚,達到活動的最高潮。

陳育麟說,台灣的手語教會人數雖然不多,但在領受呼召後積極策劃這一系列活動,感謝上帝讓活動順利完成。活動主要目的是希望聽人教會也能夠接納聾人,關注這群近在眼前卻無法相互溝通的人。

本期新聞專題將介紹各國聾人事工現況,以及台灣手語雙福關懷協會、壽山中會手語教會、台南手語甘為霖紀念教會目前所進行事工,並簡介《台灣手語聖經辭典》及《用手聽見祢:如何發展教會聾人事工》兩本書,希望成為聽人教會發展聾人事工的幫助。

台舉辦研討會 深化聾人事工交流

【陳逸凡專題報導】由台灣手語雙福關懷協會、壽山中會手語教會、台南手語甘為霖紀念教會所主辦的「聽障宣教國際研討會」9月19日在台南聖教會舉行。日本、香港、中國、新加坡的聾人教會牧者皆受邀出席。

回顧台灣聽障宣教史,其實與日本關係密切,台灣的聾人教育是日治時代建立,第一間聾人教會也是日本人設立,日本東洋基督教傳道教會的聾人牧師橋本覺也出席本次會議。東洋教團聾人神學院是亞洲規模最整全的聾人神學院,教授多是聾人,而東洋教團已有63年歷史。事實上,光是日本境內就有9種手語流通,舉辦大會時全倚靠300字的漫畫手語字典翻譯,使用的教材及字典也由聾人自己編寫。橋本覺會中特別表示,歡迎各地聾人事工牧者到日本參觀交流。

來自新加坡MHI的同工Victor本身不是牧師,屬於衛理公會。他認為預備聾啞宣教需要三種人:聽人、聾人、聽損者。新加坡夾於印度與中國之間,老一輩學上海手語,但是聽人學英文,新一代也學英文手語。因此在1991年首先以手語招募、訓練義工;當時新加坡聾人很難進入大學受高等教育,因為他們的英語程度不好,義工就幫忙補習;最後則是讓聾人學會如何帶領聾人。聽人的思想也需要改變,令聽人牧師接受聾人。

香港聾人教會牧師邵沛榮本身是聾人,1984年自台灣畢業回到香港宣教,建立香港第一間聾人教會,會眾有聽人與聾人,32年來為聾人服事。2013年起他開始協助中國聾人聖經學院開辦,就讀該學院的學生學費、食宿、書籍費用全免,經費主要是向美國、台灣、香港、中國等地募款而來。

來自中國遼寧瀋陽的萬方聾人基督教會牧師明大聖與太太一起從事聾人宣教事工,從1998年在一個聾人會友的家庭聚會開始,如今已有教堂並多達100多人聚會,也開始在其他城市建立8處聾人的聚會點。明大聖說:「一開始以為手語是最重要的,後來才發現愛聾人的心與願意接納聾人才是最重要的。」他為此於2010年在瀋陽建立手語聖經培訓班培養同工,找來當地有影響力的牧師,讓他們了解並願意支持聾人事工。

中國廈門天音聚會點傳道張介忠,2003年在福建漳州建立第一個聚會點,2006年聚會人數暴增,然而多數會友卻被當地黑社會集團所控制,每天要達成偷竊額,否則就會遭受體罰。他認為聽障人士大多失業,找到工作只是基本需求,加上找不到法律資源協助,為了生存遭誘惑而誤入歧途。他認為聾人宣教事工需要有正確的方向與策略,很多地方都有聾人,卻非常缺乏同工,聽人應多體諒聽障朋友,了解聾人的生活、經濟、家庭、婚姻、工作和社交,以多多鼓勵取代指責。

台灣手語雙福關懷協會秘書長陳育麟牧師則表示,這幾年協會、教會致力於發展網路多媒體、手語靈修、詩歌錄影等事工,由於網路通訊軟體發達,不但教會兄姊關係變得更加緊密,文字能力也大幅提升。期待未來5~10年內,台灣不再有無法溝通的聾人,也盼望眾教會能一同投入聾人關懷事工。

主日視訊化  牧養在地化

【陳逸凡專題報導】2009年底,高雄市政府民政局樂意補助壽山中會手語教會經費用以舉辦聖誕活動,然而最後卻因教會沒有「統一編號」無法核銷而作罷。手語教會牧師及會友在幾經思考後,決定成立協會作為解決方式。2010年感恩節前夕,內政部核准申請,「台灣手語雙福關懷協會」正式成立。

協會秘書長陳育麟牧師表示,協會的成立原本只是要「開收據」而已,如今已轉型成致力於「聽障宣教」的專屬機構。所謂「雙福」乃是「只傳福音,福利轉介」,並肩負起「手傳福音‧聽障宣教」的使命。

2011年底,協會提出三大宣教向度及九項宣教事工策略,包含:一、手語宣教教育:開設信仰手語研習班、培訓手語翻譯志工、栽培關懷聽障子女;二、多元宣教媒體:建置手語視訊網站、製作手語福音影碟、亟邀視訊主日據點;三、擴張宣教境界:制訂手語聖經辭典、追尋聽障宣教歷史、連結國際聽障事工。現已逐步實現。

陳育麟說,協會致力製作福音工具,提供眾教會使用,目前已錄製手語詩歌、出版書籍,未來預計要製作200個聖經故事手語影片,「只要教會願意成立聾人團契,所有教材皆由協會及手語教會提供,全台灣只要有100個教會願意這樣做,規模就是現在台灣手語教會的10倍!」

陳育麟認為聾人宣教事工最重要的一環是恢復聽障家庭的關係,很多家庭是把聾人藏起來,很多聾人家庭的小孩受盡屈辱。他期盼讓聾人子女成為第一棒,帶領自己的家人進教會。聾人牧養並不困難,不需鋼琴、麥克風,只要有單槍、白板,若能善用教材,每個教會只需要一個會簡單手語的人就可以了。

聾人教會的成立往往受限於無力負擔謝禮、懂手語的牧者不多、不了解聾人文化等因素,然而只要從聾人家庭著手,由聾人邀請家人前來,聽人教會成立聾人團契並不難,陳育麟期盼透過協會提供的工具,能夠達成「主日視訊化、牧養在地化」,讓更多聾人得著福音。

看見身障者需要 教會推手語事工

【陳逸凡專題報導】目前全世界官方認定的手語有250種,台灣大略可分為兩種:一是「自然手語」,肢體語言約佔三成,而聾人約定俗成的手語則因社會不同有所差異;第二是「文字手語」,即是用手語比劃出文字樣態,其中拼音文字比劃相對簡單,象形文字則較為困難。然而細究起各個不同群體間,手語往往有很大的差異,溝通並不如我們想像中容易。

5年前台南手語甘為霖紀念教會獻堂,才發現因為使用的手語系統不同,即使是有專業手語老師協助翻譯,會友仍時常看不懂。為此手語教會牧師一方面安撫會友,也藉這個機會鼓勵會友的孩子加入翻譯行列,並鼓勵聾人會友接納各種不同翻譯系統,促成聽人翻譯者與聾人溝通。

自然手語是聾人的母語,但卻很難呈現出較為完整或複雜的句子,加上手語是採用倒裝文法,例如「貓抓老鼠」的比法是「老鼠」、「貓」、「抓」;「大家來吃飯」是「吃飯」、「大家」、「來」。由於文法不同,手語詩歌很難逐字配合字幕,慶幸的是手語教會今已發展出一套模式,並將手語詩歌上傳至網路供大家使用。

早年教會聾人會友所發出的文字簡訊較為片段,一般人不太容易理解,近年因為Line,會友文字能力提升。現今在台灣教育中,啟聰學校主要是負責教導文字手語,為的就是將閱讀與手語做結合。

台灣手語雙福關懷協會秘書長陳育麟牧師認為,聾人宣教其實是一種跨文化宣教,由於使用的語言不同,聾人社會如同烏托邦,彼此照顧,但也很容易因此誤入歧途。他舉例有未曾進過學校的聾人長輩因故與人發生誤會而被移送法辦,當他與同工前往協助才發現根本看不懂該長輩比劃的手語。他說到,這名長輩曾數度進出監獄,假如連手語教會同工都看不懂他的手語,這些案子是如何判決?聾啞人士又有多少冤獄事件?

近年也遇到非基督徒的聾人家屬因在網路得知手語教會,家屬跑來教會偷看後,決定每天叫計程車把聾人家人送來教會,手語教會欣然接納,每天都會找些事情請這位聾人弟兄幫忙。由這些案例可以看出台灣社會的角落裡,還有許多聾人及其家人是需要關懷與協助。

陳育麟說,聾人年老以後若失去另一半,內心會比聽人來得孤單,因為住在安養中心的聾人,每天沒有人可以跟他說話。他認為發展有機農業是一個值得嘗試的方向,聾人在工廠常是做底層工作、領最低薪,因此建立一個聾人能自立、自養、自傳的農莊,只要他們願意幫助耕作就可以獲得生活保障。理想的地點是在市郊,兒女週末可以前來團聚,這並不是一種急難救助方式,而是提升生活品質,建立共同家園的目標。

今年千人手語詩歌頌主恩活動中,手語教會會友合力演出默劇,內容其實就是福音與拯救,聾人在練習中獲得很大成長,配搭協調過程對他們並不容易。但演出戲劇最主要的目的,是增加聽人教會對聾人的了解,呼召眾教會能夠一同關心聾人事工。

致力身障者福利 輪椅牧師陳博文

【陳逸凡專題報導】提到台灣手語教會的設立,就無法忽略一名坐在輪椅上的牧師——陳博文。陳博文牧師一生致力於殘障人權關懷,1988年率先設立全台灣第一個跨越不同障礙別的「中華民國殘障人協會」;1989年促成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會與社會委員會成立「殘障關懷中心」(現為平安基金會身心障礙關懷中心)。1990年,陳博文牧師因看見聾人的需要,於是借用壽山中會新興教會副堂成立手語教會,正式成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宣教史上首間聾人教會。

現任台南手語甘為霖紀念教會傳道、陳博文次女陳佳佳說,父親在她15歲的時候就因積勞成疾辭世,在她就讀台南神學院期間因得到王貞文老師鼓勵,下定決心好好整理殘障關懷中心歷史,論文寫作過程中她才發現父親一肩扛起的任務竟如此艱鉅,以前只能揣摩他的心境,整理資料後才理解爸爸遇到的困難。

陳佳佳訪問長輩時發現爸爸有寫家書的習慣,她說爸爸成長在一個幸福的家庭,受到好的照顧,讀神學院時雖然已逐漸行動不便,他的同學甚至形容這是「從一支柺杖、到兩支柺杖、最後坐輪椅」的過程,但是他還是請父母放手,想獨立的心造就了其堅毅性格。

陳佳佳回憶,即便爸爸因身體行動不便,必須媽媽請打理大小事,但爸爸都是以甜美溫暖的方式在支持這個家,未曾吐露服事壓力,自己直到寫論文才了解到,很受衝擊。她無法理解父親為什麼能堅持下去,論文寫作中心情相當激動,不斷自我質問:「爸爸獨自承受身體的痛、心裡的孤單、議題推動的困難,為什麼走得下去?」

爭取訂立《殘障福利法》是艱困的過程,陳佳佳說當時父親與劉俠在前面衝,但因無人接續,覺得很惆悵,選上國大代表後,也因操勞過度導致身體衰弱。其他牧者多感觸表示:「台灣殘障神學論述仍未被建立!」

近年陳佳佳參與社運,發現這是條孤單、寂寞、痛苦的道路。當年父親到處拜訪人,即使身體不舒服還堅持做下去,因為他認為如果《殘障福利法》未被建立,問題永遠不能解決。她感嘆現在制度日趨完整,但人心一樣沒被解放,總認為身障者需要施捨,並以歧視的眼光對待。

陳佳佳回憶父親不會手語,但很奇妙的發現聾人需求,促成手語教會。殘障關懷中心關懷的障別很多,但聽障特別難關懷。她表示,除聾人外,聽損族群也是需要關懷的對象,因為去聽人教會格格不入,去聾人教會又不懂手語。回顧父親24歲寫下的獻身文,認為父親關懷的不只是聾人,更是所有的殘障人士,她期盼在上帝的帶領下,能有更多的同工願意委身服事。

 書籍介紹 

用手聽見祢:如何發展教會聾人事工

聾人宣教要能遍及各地,勢必需要絕大部分聽人教會的接納與配搭,聾人教會設立不易,然而聽人教會的聾人團契卻只要花上些許心力即可建立。那麼教會究竟應該如何開始聾人事工?這本輕薄的小書,正是讓聽人教會認識聾人並且設立聾人團契的最佳教戰守則!

根據統計目前全台灣有超過10萬名聾人,其中卻僅有0.3%為基督徒。粗略估計約有30萬人的家庭裡有聾人成員,依台灣約5%的基督徒比例來計算,至少有15000個基督徒家庭裡有聾人,用最保守的數字計算,台灣至少有500間教會的會友和聾人一起生活。

假如這500個家有聾人、能用簡單手語溝通的基督徒願意成為媒介,邀請自己的聾人家人以及他的朋友來聚會,教會只要開放一間教室,牧師不必會手語,由手語教會提供詩歌、聖經故事等教材,由聾人彼此分享,牧者只要關懷,家人只要翻譯基本手語就好了。若以聾人一生大約可以結交12個聾人朋友的比例來計算,教會成立聾人團契絕非難事!

本書特地使用容易理解的方式書寫,避免使用專業術語和技術性用詞,目的是要使本書容易閱讀。在100頁的篇幅內,簡明扼要的介紹了聾人事工的訓練、教育、管理注意事項,更觸及聾人的心理、生理、社會、牧養等面向,是聽人教會發展聾人團契必讀的好書。索取請洽高雄手語教會、台南甘為霖手語紀念教會。

 

 書籍介紹 

台灣手語聖經辭典

台灣目前使用的手語可區分為自然手語以及文字手語兩大類,然而細究起來每個聾人族群之間所使用的手語仍然有很大的差異,時常無法理解對方所指為何。論及聖經裡的外來語,例如「耶穌」、「亞伯拉罕」等專有名詞,手語表達困難,從未接觸福音的聾人朋友更是看得一頭霧水,《台灣手語聖經辭典》便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問世,期盼成為與未信主的聾人相互溝通的依據。

編撰《台灣手語聖經辭典》是個艱鉅任務,一來手語教會間使用的手語各有差異,難以達成共識,討論進度與過程也變得緩慢而慎重;二來以何種形式在書本上清楚呈現手語也是一大挑戰,在拍攝過程中眾人費盡心思數度調整背景、線條色彩才有辦法清楚呈現。

為此本書編輯過程分好幾個階段,首先必須蒐集整合出關鍵的聖經詞彙,經討論後達成一定共識,過程中難免產生分歧與衝突,在書本製作過程中更需顧慮預算、攝影、文字說明等技術層面,不僅是要讓聾人看得懂,更力求讓聽人順利了解手語的比法。

 

這本辭典的問世,名詞解釋經過神學教授陳嘉式審訂,與眾多手語教會聾人、聽人會友投入參與,在預算有限的狀況下,原本只求能夠做成圖卡冊,後來因馬偕‧林輝成紀念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林明穱長老大力支持之下,最終以全彩精裝本問世,期盼未來這本辭典能成為聾人朋友的傳家寶!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