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堂」成全教會?

◎許俊輝

古有云「有土斯有財」,這是台灣教會的迷思,認為有建築物的教會才叫教會。更認為蓋大教堂就可以榮耀上帝,把資源累積在教會當中,上帝就會比較在意這間教會,教會也認為他們得以承受更多的祝福,這樣的說法不僅比較少提到教會需要付出和施捨來服事人的教導,更有世俗化成功神學的嫌疑。

所羅門王建聖殿時,建材盡是上乘,花了7年才將聖殿蓋好,這是在舊約時期實現對以色列民其中一項「以馬內利」的應許;不過新約當中耶穌的降臨、受死,尤其應許聖靈在我們當中之時,上帝住在聖殿的地位就被取代了,反而是聚焦在我們這群被上帝呼召的聖徒,所以重點在於人,不在於建築物的價值。耶穌說「人子是安息日的主」,而不是「人子為安息日服務」,我們為了成就教會本身的成就,卻鮮少注意到信徒彼此的關係,為了使命而使命,為了成就教會,生命卻凋零了。

並且,物價齊揚的現在,當代信徒受到的經濟困境多如麻。有些教會卻很少憐憫信徒,認為關心信徒在經濟上困境的掙扎並不重要,仍是訴諸信心和禱告,更極力鼓勵建堂奉獻,創造神國;殊不知這樣子的舉動,不只會使信徒難以理解,生活更加困難;看在許許多多台灣百姓,就是我們的鄰舍的眼中,會認為教會很富裕,但只為自己人服務,更會成為宣教上的阻礙。所以我們教會很需要知道我們許多鄰舍的觀感,正是許多宣教策略所講到的「友誼佈道」,尤其建堂如此耗時、耗財的超大型工程,的確需要更細緻的斟酌和考量。

建堂不是必要的,如果建了堂卻沒有發揮教會「愛人如己」應有的功能,仍是繼續「使命」導向,那麼多的心血就這樣浪費掉了。

(作者為長老教會青年)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