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醫院的未來式?

◎吳信達

筆者有幸在2012年暑假參與CPE(教牧臨床關懷)的訓練,親眼看見院牧部同仁為上帝的擺上,而自身也有機會體驗第一線的工作。在這過程當中,也能更深的體會到今天醫院的評鑑制度,對於第一線的工作人員幫助不但有限,反而帶來更大的工作壓力。

現今醫病關係呈現不對等的姿態,有些病人抱著有錢就是大爺的心態,反而凌駕於醫生專業之上,使醫生與護士成為新的弱勢階級。當然,在貧富差距逐漸拉大的社會中,社工的工作只會更忙碌,而似乎不會有喘息的一天。

教會醫院的異象是什麼?是使全人(身、心、靈)得著健康呢?還是傳福音給病人,並讓他們接受耶穌作為個人生命的救主?這是件不容易回答的問題。然而對教會醫院而言,在評鑑的壓力與內外兒婦4大財源後2者也開始萎縮的變化下,持守宣教價值似乎是一件困難的價值選擇,反而在很大的程度上,需要跟社會妥協。

比如說,當財源逐漸減少之後,如何在健保之外的自費項目開拓財源,就變成最主要的顯學。因此,醫學美容、老人照護、預防醫學,似乎變成當今醫院經營者的思路。而遇到生命議題時,總是會碰到家屬背後的宗教信仰,在傳福音與信仰自由之間,似乎更難拿捏其中的分寸。

回想起當年宣教師來台的處境,似乎他們擁有的資源沒有比我們多,然而,他們對於上帝的信心,並沒有因而冷卻。是否,在許多的環境壓力之下,我們已漸漸忘記那單純的信心呢?

當我們太過在乎自己肩上十字架的同時,似乎也忘記前輩們的十字架,其實不見得比我們輕鬆。若信仰的前輩依然健在,他們會怎樣提醒與鼓勵我們?

(作者為長榮大學神學生)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