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教會慶祝母親節 首辦魯凱本色化禮拜

(攝影/林婉婷)

【林婉婷屏東報導】身為都市原住民教會,Payuan(排灣)中會Heizang(平山)教會的組成除了排灣族,還有魯凱族、布農族、阿美族、太魯閣族的弟兄姊妹;為配合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教會推動族語發展獎勵計畫」,也為促進教會多元族群文化的交流與學習,特於今年5月12日、母親節之際舉辦第一次魯凱族本色化禮拜。

禮拜當天邀請魯凱族退休牧師Tanubake Rakerake(達努巴克・拉歌拉格)講道,也安排短劇《魯凱婦女的一生》,演繹出一位女性從女兒、妻子到成為母親的生命歷程,以及母親如何在文化、信仰上陪伴孩子成長,真實且動人的演繹令不少現場姊妹們落淚。Heizang教會預計在今年其他節期繼續舉辦不同族群的本色化禮拜。

(攝影/林婉婷)

這次母親節禮拜中,特別有主日學小朋友帶領敬拜讚美和獻詩〈世界有愛〉。在禮拜前一日、5月11日下午,小朋友們藉由教會在屏東縣原住民文化會館舉辦「兒少週末營」的時間練唱。為鼓勵認真預備,除了共同練習,也特別分組、讓組員們彼此指導,最後有分組演示,並請教會詩班班長巫妮來點評與建議。

關於今年度開辦的兒少週末營,Heizang教會主任牧師Ripun Sukinadrim(依佈恩・甦格那霖)受訪時說明,教會過去長期投入課輔班事工,後因為與學校資源重疊而轉型為週末營。禮拜日的主日學與禮拜六的週末營定位不同,前者為信仰教育,由主日學校長杜慧貞主責;而後者為面向社區,課程規劃包含族群文化、桌遊、手作、戶外參訪等,由主日學副校長簡慧心主責。依佈恩・甦格那霖特別感謝教會有很多文化、社工、教育背景的同工願意委身、投入兒少服事。

(攝影/林婉婷)

為週末營設計整年度課程的青年胡以諾受訪時介紹課程亮點,同樣是配合族語教會計畫,小朋友們預計花八個月時間、在年底完成主題為「自我介紹」的族語繪本。該繪本以四個月時間、以品格教材來帶領孩子們認識自己,並化為文字、圖畫的創作,接著再以四個月時間進行族語翻譯、繪畫修飾。

胡以諾強調,週末營不只是小朋友們課外學習的管道,也能為他們建立團體生活經驗,滿足最基本的飲食、健康、安全和育樂需要。而家長們可以在週末有一整天的喘息與自我時間。她期待有更多社區孩子加入週末營,也有更多同工發揮恩賜、參與服事。

(攝影/林婉婷)

除了關心小朋友,Heizang教會也承辦「屏東市都會區文化健康站」,是屏東市區第一座原住民族文健站。目前屏東市都會區文健站有四位照服員、照顧40幾位長輩,屢獲評鑑優等,也有長輩因著文健站而進一步到教會禮拜。

擔任照服員的巫妮受訪時談到,文健站除了推動樂齡志工、懷舊課程與生命故事書等特色事工,約在一年半以前和屏東縣族語推廣人員合作、建立「族語聚會所」,鼓勵長輩們取得族語認證,去年底的考試通過率達八成,當中有85歲長輩得到98分,是全國最高齡、也是最高分的考生。巫妮指出,推動族語認證是為幫助長輩學習族語拼音,另盼望他們成為孩子的榜樣,也讓熟悉的族語成為長輩們信心的來源。

巫妮提到,過去教會利用寒假、暑假期間舉辦長幼共學,邀請長輩們到分享文化技藝,也帶領田園體驗。而文健站和週末營同樣使用文化會館空間,這也碰撞出有趣的火花,例如長輩們有空間慣性,最開始不習慣孩子們會移動桌椅,但久了也理解與包容孩子的活潑本性,另孩子們也學習要有良好規矩、使用後恢復場地,「長輩們聽到孩子喊自己vuvu都很開心。」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