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從上帝的話語讓女性得裝備

美加婦女首發世界公禱日 看重上帝宣教好同工

【陳逸凡專題報導】每年3月第一個禮拜五,不同國家、不同教派的婦女,都會聚集在一起,使用同一份禮拜程序,為同一個國家代禱,參與的國家遍及5大洲等世界各國,這是源自1887年,由美國和加拿大婦女發起的「世界公禱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也將每年3月的第一個禮拜訂為「婦女事工紀念主日」。

今年時值宗教改革500年紀念,總會婦女事工委員會以「同心合一學基督‧謙卑服事做忠僕」的信仰態度,培育教會婦女從上帝的話語中得到裝備,學習以謙卑、敬虔的態度參與上帝的宣教,有智慧及能力來服事人,用具體行動關懷所居住的生活環境、在福音與文化對遇裡看見上主創造多元又美麗豐富的人文資產,將上帝的愛傳給身邊的人,引導更多人來看見上帝奇妙又公義的作為,經驗主耶穌豐盛的慈愛,使身、心、靈得到滋養而能健康的成長,能夠勇於領受上主的呼召。

在事工規劃方面,則積極從靈性形成、人才培育、網路及文字、社會關懷及普世關係等五面向來培育教會婦女成為上帝宣教的好同工。去年,總會婦女事工委員會主辦的「信心之旅:約書亞記」全國婦女讀經營,3天營會安排密集課程,偌大會場座無虛席,還要額外增加座椅才能容納爆滿人數,顯示婦女讀經熱情不落人後。總會婦女幹事連嫦美牧師在會中特別提到,由於讀經營人數持續增加,她認為中會也可以舉辦,過去人家稱長老教會是「愛唱詩的教會」,期許未來更是眾所周知「愛讀經的教會」。

往年總會主辦的婦女靈修營多以知識性教導為主,然而現今智慧型手機十分發達,社會大眾知識取得容易,因此去年靈修營在信仰操練的層面,特別採用靜態方式,減少外界干擾,以靜默靈修方式,在靜謐的處所,傾聽內在心語,靜心體驗人與上帝同在的感受。許多婦女第一次接觸這種靈修方式,亦有許多牧者帶領會友參與,期盼將這套安靜靈修的方式帶回教會推廣。今年也將持續在天主教真福山社福文教中心舉辦。

此外,總會婦女事工委員會也將持續推動小錢友誼祈禱運動、婦女論壇、出版《女宣》雙月刊、連結國內婦女團體,關心婦女權益及社會公義議題,並派員參加普世教會及夥伴教會婦女普世會議,貢獻台灣婦女經驗,培育婦女普世人才。目前國際社會大多數國家都已簽署《消除對婦女一切歧視公約》,重申對基本人權、人身尊嚴和價值以及男女平等權利的信念。本新聞專題除回顧台灣女權運動發展,也將分享排灣中會榮原教會的原住民婦女事工、高雄中會小港教會的新住民婦女事工,以及婦女展業中心現況。

尊重為基礎對話 打破社會性偏見

【陳逸凡專題報導】1988年由美國宣教師高愛琪(Angie Golmon)帶領一群基督徒創立勵馨基金會,30年來致力受暴婦女、青少年、社福及社會倡議事工,對台灣婦女處境有深刻認識,立基信仰進行關懷與陪伴。台南中會德光教會會友、勵馨台南分事務所主任陳貞樺於婦女主日接受本報專訪,談及教會面對相關議題的對應之道。

陳貞樺分享自己曾在嘉義中會林子內教會跟隨蕭瑞巧牧師從事婦女服務,開啟眼界看見各種不同的婦女樣態,進入勵馨後延續進行受暴婦女關顧及就業等服務。論及婦女權益,多數人想到的是家庭暴力等形象鮮明的外顯行為,然而在隱性面向的求學、家庭、職場等,實務經驗中,女性確實會因性別差異而遭到不同對待,很多時候當事人都沒有意識到這種不平等,「主要原因是根本不知道,因為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這樣。」

「要打破偏見,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以尊重為基礎尋求對話。」陳貞樺說,舉辦相關座談、或者婦女團契舉辦插花、烹飪、刺繡等聚會,都可以邀請弟兄一起加入,最近台灣青年妥瑞氏症患者吳尚洋就獲得插花國際大獎,透過大家共同參與,打從心底認同尊重這個「人」的才能,不因性別不同而有所差異。

至於面對家暴事件,陳貞樺認為「肢體暴力、精神壓力、經濟控制」都可能導致家庭失衡。家暴事件有許多不同的狀況,若勸和能夠修復家庭關係,則教會可以進行柔性關懷;若狀況失去控制,則需尊重當事人是否通報,回歸法律面處理,因為系統一旦介入狀況則全然不同,教會處理時需要十分謹慎。若有相關疑問需要諮詢,都可以尋求專業機構的幫助。

陳貞樺表示,以勵馨台南分事務所為例,就有10位社工專門處理家暴問題,提供包含婦女安全、安置、就業、生活重建、陪伴目睹受暴兒少等服務。由於勵馨社工多是基督徒,除了能以愛為出發點看待個案,還能以「安全」為前提,用專業陪伴婦女度過危機。陳貞樺回憶自己也曾多次遇到威脅恐嚇,為了保護婦女安全,她開始嘗試聆聽施暴者聲音,了解衝突產生原因。家暴社工常不受到歡迎,因為被認為是來破壞別人家庭,加上案量大、身上背負著社會責任及個案的生命,但是站在信仰立場,就是希望受傷的人得到安慰,期盼社會大眾對社工能有更多的理解。

陳貞樺表示,其實家庭衝突的問題不只侷限於夫妻之間,不同的家庭成員之間都有可能發生,勵馨台南分事務所十分樂意與教會合作,派員前往宣導相關觀念。

[簡介]消除對婦女一切歧視公約

《消除對婦女一切歧視公約》(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聯合國大會1979年12月18日第34180號決議,於1981年9月3日生效,通過並開放給各國簽字、批准和加入生效。

在本公約中,「對婦女的歧視」一詞指基於性別而作的任何區別、排斥或限制,其影響或其目的均足以妨礙或否認婦女不論已婚未婚在男女平等的基礎上認識、享有或行使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公民或任何其他方面的人權和基本自由。

台灣於2011年由總統公布《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台灣推動此立法的歷程,是由民間婦女團體發起,外交部提出、於2006年7月行政院會通過,函送立法院審議,隔年1月15日立法院3讀通過。

我國根據此公約制訂施行法,以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健全婦女發展,落實保障性別人權及促進性別平等,而公約所揭示保障性別人權及促進性別平等的規定,具有國內法律的效力。我國政府依公約規定,建立報告制度,因此每4年提出國家報告,並且邀請相關專家學者及民間團體代表審閱,政府應依審閱意見檢討、研擬後續施政。(整理/邱國榮、曾菀妤)

[書介]《教會婦女人權文集》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婦女事工委員會出版的《教會婦女人權文集》於2017年1月問世,從婦權的倡議、婦女神學的啟蒙、教會婦女性別意識的覺醒、婦女屬靈恩賜的實踐、族群文化處境覺察到新住民的關懷行動等面向來認識婦女多元繽紛的樣貌。是一本研究、認識長老教會婦女人權的經典好書。

本書收錄《新使者》雜誌執行總編輯王昭文〈教會與婦女人權──在世界及歷史的脈絡中來理解〉,探討女性意識的覺醒及女權的意義、並回顧婦女人權的發展以及近代台灣基督教內的女性角色;長榮大學神學院院長吳富雅牧師〈婦女釋經的發展〉,詳細說明婦女釋經的定義、目的及歷史發展狀況;玉山神學院助理教授陳文珊則撰寫〈台灣婦女人權運動的回顧與展望〉。

其他包括德國海德堡大學神學博士石素英牧師〈「聖靈充滿」作為性別象徵:20世紀台灣新教之靈恩女性與象徵理論〉、洪仲志〈原住民婦女的美麗與哀愁〉、普世改革宗教會聯盟副主席盧悅文〈心事誰人知?叫一聲「娘」字怎堪?談長老教會牧師娘的身分認同〉、屏東中會里港教會宣教牧師陶月梅〈教會新住民婦女的處境——何處是娘家〉,都收錄其中。

面對世界中的婦女處境,該文集讓讀者看見「婦女議題」並不是單一空泛的主題,而是包含了各種不同的面向。除了從世界歷史的潮流中理解,更有必要認識台灣本土的婦女人權運動,並理解婦女釋經、各族群婦女處境等理論與實際。如有需要,請洽總會婦女事工委員會02-23625282分機350、250。(整理/陳逸凡)

原住民婦女事工:榮原教會

婦女團契扮領頭羊 生命見證美好信仰

【林家鴻專題報導】根據原住民族委員會統計,2016年全台25萬原住民就業人口中,在非原住民鄉鎮市從事「基層技術攻擊勞力工」者高達32.61%,這也是台中市太平區的排灣中會榮原教會許多會友的生活寫照。即便在都會區生活易面臨各種文化及生活適應問題、社會歧視,歷任牧者和會友依舊在困頓環境中分擔經濟重擔,胼手胝足將這間教會撐了起來,努力延續承襲自部落的基督信仰。

榮原教會2002年由東平、中原教會合併而成,這兩間教會是排灣中會80年代起因應族人大量外移至台中太平及大里工業區謀生而設立。榮原教會約100名會友,主日聚會平均40多人,婦女團契長期以來扮領頭羊,支撐大部分的事工,10名長執中有8位是女性,不少婦女都有美好的生命見證。

教會傳道師林珍珠(Sauljaljui)分享,長老李秀美早年為了撫養兩個孩子,一天兼兩份工作,有一天老闆看她認真有意提拔她當組長,但不巧碰上主日長執選舉,自己又是長老候選人。李秀美堅持寧願放棄升遷機會,也要回教會參與教會服事,令老闆相當訝異,她藉機向老闆傳福音,強烈的服事心志令人佩服。

長老孫美花則有一段奇妙的經歷。孫美花的丈夫過去長期酗酒,每天下班都要喝一杯,1994年引發猛爆性肝炎,昏迷送醫。當她得知32歲的丈夫的死亡率為99%,難過至極,心急如焚打電話向親友求救,將希望寄託於主內親友的代禱上。

隔天,孫美花的丈夫奇蹟似地恢復意識,一週後出院那晚,孫美花夢到丈夫開車載滿垃圾欲倒在湖邊,忽然一名揹著相機自稱老師的人前來取締,孫美花連忙哀求。「祂」拍照存證後說可以饒恕,但下次不可再犯。孫美花由此領悟到,身體是聖靈的殿,不可毀壞,當用來榮耀上帝。弟兄深信是神救了他,夫婦倆從此立志一生跟隨主,也培育孩子在法院當書記官。

前長老鄭月妹1984年看到同部落的表、堂弟妹在公司成立聚會所,起初認為信上帝會失去自由,「他們在聚會,我就在喝酒」。後來發現信主的人工作雖然也很累,卻能在神面前得釋放而加入聚會。鄭月妹曾因識字力不高感到挫折,原本看不懂聖經、不會禱告,後來耐心學習成為大里福音站(中原教會前身)的開拓者之一,曾因擔憂會友不上教會痛哭認罪,跪著祈禱跪到「膝蓋都紅得像猴子屁股」,不敢穿裙子,老公心疼卻很感動。

林珍珠是榮原教會首任女傳,10年牧會的眼淚難以細數,許多會友在工廠從事鐵件研磨等粗工,教會長期面臨經濟壓力,過去夏天吹不起冷氣、長年積欠中會負擔金和歷任牧者的謝禮。她說,最大的學習是在困頓環境中與弟兄姊妹同甘共苦,在信仰上一同成長與學習,感謝上帝這些年來保守教會在人數、奉獻、事工上穩定成長,「有生命、有愛」,前年正式遷到長億國小旁的新堂,新堂獻堂感恩禮拜預計今年10月與林珍珠封牧一同舉行。

新住民婦女事工:小港教會

南洋姊妹關懷協會 互相接納創造多元

【林婉婷專題報導】高雄市外籍(南洋)姊妹關懷協會,由高雄中會小港教會構想、創立,分派由總幹事楊贊榮管理,已有10年。位於高雄市前鎮區德昌路250號的二層樓房,是協會去年成立的「南洋美食坊」。楊贊榮表示,透過「飲食文化」向社會傳達新住民多元文化的接受度最高,另一方面,協會運作有經費需求,美食坊的外燴料理成了最實際的支持。

南洋美食坊以前是小吃店的建築,現在是新住民姊妹聚會、學習場所。美食坊開課協助新住民姊妹學習烹飪技術,未來熟練後可考慮自行創業,打破僵化的技術工、產業代工就業趨勢。

不同於教會小組,有了協會作為正式窗口,與政府資源合作更順利,透過方案申請、效率執行,對新住民姊妹各方面的協助更為具體。

協會在近4年中,每年都計畫性安排新住民姊妹與子女互動學習的課程、競賽。2014年,以「我的媽媽」為題舉辦越語創作比賽,比賽結果製作成果書出版。2015年,在高雄捷運美麗島站舉辦演講、朗讀比賽,透過子女講故事與成果書,讓更多人了解新住民姊妹們的心情故事。2016年,出版越南、柬埔寨、印尼、泰國這4種語言的文化繪本。今年3月19日「新住民多元文化生命故事」,以作家廖輝英筆下的《油麻菜籽》為構想,透過作文老師教導寫作技巧,帶領新住民姊妹書寫自己的家鄉、童年、現在生活與未來願景。故事將以中文文本附母語翻譯,集結成冊出版。

楊贊榮也從前年推動學歷認證。在台灣,部分工作有學歷限制,例如導遊工作要求高中職畢業學歷。新住民姊妹可以回母國申請學歷,經該國台灣辦事處承認即可,如此一來,在台就業和自我進修都更有優勢。

目前約有40人會定期參與協會活動,楊贊榮表示,今年要挑戰開設越柬印泰4種語言班。近來語言認證意識抬頭,對新住民家庭子女來說,母親的語言也是母語,看到需要就要行動,不能後知後覺。

師資方面,協會輔導成立「新住民母語文化教育服務協會」,專注在多元文化研究,以更深入理解文化為目標,不定期舉辦研討會等。楊贊榮認為還是有許多台灣人以文化優越角度切入新住民姊妹社福。他遺憾表示長期接觸不同團體與政府單位,僅聽過一個廣告業人士表示要向新住民姊妹學習。「文化是彼此互相接納、互相了解,在接納了解中,創造更多元的東西。」

協會另有重要工作:法令常識建立。新住民姊妹面臨家庭壓力,如夫家把她們當外人,視其為分擔經濟與傳宗接代的工具。家鄉遠在國外,遇到不合理待遇也很難找到支援,協會遂幫忙安排新住民姊妹進行法律諮詢。

未來協會重心將放在南洋美食坊的長期營運,楊贊榮代表協會歡迎想更了解南洋美食與南洋文化的大小朋友關注協會活動訊息。

給魚不如教釣魚 培力女性自給足

【林宜瑩專題報導】「社團法人台灣婦女展業協會」,前身為「台北婦女展業中心」。「與其給魚吃,不如教他怎麼釣魚」,1983年牧師娘高李麗珍及教會熱心人士,為了關心政治受難者及遭遇家庭變故的婦女,開始提供技能訓練與法律諮詢。近年來因應社會變遷,婦展在每一階段相關的職訓內容也不斷更新。

婦展在1990年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之託,承接台北市北投婦女服務中心,2008年受桃園縣府社會處之託,承接桃園縣單親家庭服務中心,2009年北市府社會局又將文山婦女暨家庭服務中心委由婦展負責,透過提供多元服務,幫助公部門提升社工員專業知能,讓更多單親及弱勢婦女獲得即時幫助,目前婦展服務的據點有:淡水關懷站、北投婦女暨家庭服務中心、大直婦女暨家庭服務中心、文山婦女暨家庭服務中心。

在培力部分,婦展從1999年便開始承接北市府社會局委託的「單親支持性服務方案」,該方案以個案管理及團體方案等方式,協助弱勢單親家庭走出困境自我成長,直到2007年結案共計8年。2004年起則提供新娘秘書、串珠、飾品創作、指甲彩繪、美容、網拍等各類職能培訓課程,開拓婦女二度就業及創業機會。2006年在士林、北投投入外籍配偶關懷事工,並承辦內政部「單親培力計畫」、「單親家庭個管方案」,2008年起執行「安心就業去~女性單親家長初就業支持計畫」、「單親家庭延續性服務~成年子女仍在就學之單親家庭個案管理方案」,都獲得公部門經費補助。

婦展秘書長陳瑪利表示,每年約有單親家庭將近500戶、九成為單親婦女,多從事勞務密集、工時長的低薪工作,常因早出晚歸無法全面關心到子女生活,造成許多單親孩子在學業上跟不上進度,行為上也有偏差現象,於是婦展2012年3月在淡水關懷站與當地音樂補習教育機構合作,一起投入課輔、音樂治療等事工,獲得淡水地區居民普遍好評。

近年食安問題嚴重,婦展也開始幫助弱勢婦女在家中種植「芽菜」,推動「芽菜變黃金」計畫;另外因看見台灣人口老化問題嚴重,目前也訓練婦女取得「生活照顧服務員」證照,真正幫助達到經濟自給自足。

婦展雖隸屬總會平安基金會,但多年來婦展營運經費,高達90%是向公部門提案獲得補助,而25年前成立的「財團法人台北市私立松年長春服務中心」,特別訓練單親與弱勢婦女成為專業照顧服務員,以彈性工時服務居家長者,如今婦展卻苦於當初成立時的法規與現今《老人福利法》要求不同,須符合「老人福利機構」設置標準,重新覓得合法場地,否則將遭裁撤。

為符合「老人福利機構」設置標準及「長照2.0」規範,「松年長春服務中心」相關條件為:一、須有無障礙設施與廁所。二、可容納3~5人辦公室空間。三、一般住宅需有61坪活動空間。四、不得在地下室。五、若在教會則可與教會在合約上共用活動空間即可,若有適合場地可與婦展聯繫,電洽:02-25861527。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