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布中會教社事工研討會 建立全民國防知能

(攝影/Samingaz Ismahasan)

【義工記者Samingaz Ismahasan南投報導】Bunun Ciubu(中布)中會教社部主辦的今年度事工研討會,於5月18日假Tamazu’an教會舉行。今年研討主題為「全民國防」,會中邀請福摩薩學院創辦人兼執行長謝易宏(Ljavakaw Tjaljimaraw)專講,有來中會內17間的牧者、長執及團契幹部,共計85人參加。

謝易宏首先介紹福摩薩學院的創立起源、核心價值和使命,接著從自身參與2009年的莫拉克風災調查研究經驗,談天災與戰災的差別;並以近年國際間重大戰爭為例,分析台灣在世界政治局勢的影響,呼籲教會牧長應有先知性的洞察力及行動力,參與、推動教會民防事工,來因應天災或戰爭所帶來的衝擊。

謝易宏鼓勵眾教會加入福摩薩學院正在推動的「挪亞方舟計畫」,期盼在災難時期,全台各地超過1200間的長老教會彼此連結、共同成為一艘「挪亞方舟」。教會除了能夠提供自救救人的救援行動外,也能夠在災難期間持續宣揚耶穌基督的福音,因此教會須事前進行安全評估、實地演訓和完成評估報告等相關民防工作,才能夠有效在災難發生時成為安全的避難所。

專題結束後,各教會依照區域分組並透過福摩薩學院製作的Bunun Ciubu中會各教會安全地圖來討論及兵棋推演,嘗試整合教會鄰近資源來因應戰災所帶來的挑戰。

(攝影/Samingaz Ismahasan)

第一組、都會區教會代表表示,都會教會應研擬如何回到原鄉的路線及交通工具,以及平時應備妥避難包;第二組、信義鄉區教會代表則指出,原鄉缺電可事先備妥發電機,缺水可引地下水,食物也可食用家畜或其他山產,建堂規劃時應考量地下室的重要性,廣場也可搭臨時避難屋,甚至可以結合原鄉的獵人協會共同組成巡守隊,以防止外人進入部落搶奪資源。

第三組、仁愛鄉區教會代表則談到,戰災後期教會應僅能提供收容所及儲存戰備口糧,而口糧以地瓜、芋頭為主。而Malavi(潭南)教會牧師Sikav Tasikavav(幸潭明)另提出,戰爭時期在缺乏水、電、油以及交通中斷的狀態下,部落教會還可以透過古道或山林獵人行走的路線往來,以及要事先儲備必要性的藥物。

Bunun Ciubu中會教社部長Bali Soqluman(跋歷・索克魯曼)牧師表示,此次研討會主要期待眾教會能夠建立全民國防的基本概念,以及認識各種形式的災難影響;也鼓勵眾教會牧長將全民國防相關事工納入未來教會重點事工,共同積極討論、研擬教會因應災害的相關策略。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