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鹽教會靈修會 蔡茂堂談如何面對壓力與焦慮

(攝影/王子恆)

【王子恆高雄報導】高雄中會光鹽教會每年固定舉辦兩天一夜的靈修會,今年定在6月9日至10日、於靜謐優美的天主教真福山社福文教中心進行。會中特別邀請曾任台大醫院精神科住院醫師、恆春基督教醫院院長、前七星中會和平教會牧師的蔡茂堂擔任講師,談「基督徒如何面對壓力與焦慮」,盼望百位與會者在主裡從新得力。

第一階段談「現代壓力」。蔡茂堂指出,現代社會生活壓力大,新興科技的快速崛起、多元價值的思辨、誇大的廣告行銷模式,相較傳統社會單純的是非題,現代社會已是複雜多變的複選題,人們需謹慎處理各種壓力。蔡茂堂歸納出優與劣兩種壓力,適度的壓力是人類持續進步的動力,也是人格成長的必要條件,稱為優壓(Eustress);而過多無法承受或過少缺乏動能,則屬劣壓(Distress)。

「壓力是生命適應恆常狀態改變的互動過程。」他進一步解釋,人在面對壓力來源時,會經過一連串包含知覺刺激、記憶認知、價值評估後,產生不同程度的反應行為,而從每次經驗中學習、調整的過程,即是「心理壓力的適應機轉」。舉例來說:許多人在失戀的當下彷彿世界末日,甚至想終結生命,而在一段時間的心情沉澱及念頭轉換後,漸漸能從低潮中走出來,回頭檢視才發現原來一切沒有想像中那麼嚴重,進而在往後的感情問題處理上,有更成熟的應對。而就如同物體有其彈性極限,蔡茂堂也提醒,外部環境的刺激僅是誘因,自己主觀的評估才是壓力造成的原因。

(攝影/王子恆)

第二階段談「如何處置焦慮」。他點出,焦慮是人類獨有的負面情緒,是人類面對將來未發生之事,因充滿不確定性而無法掌握所產生的情緒。與壓力相同,適度的焦慮能增加警戒心,例如基督信仰的神學觀中,人面臨無法預知的死亡及無法逃避的末世審判,而產生了焦慮感,因此會警醒在世之時的所作所為;焦慮也能提升學習效能,例如學生為考試而感焦慮,驅使其更認真準備,達到更好的表現;甚至許多人喜好從事極限運動,即是一種透過追求驚險刺激、從險境中生存來體驗焦慮的過程。

對於處理焦慮,蔡茂堂介紹肌肉鬆弛法、默想法、行為療法等,而在信仰療法中,蔡茂堂提出問題挑戰與會者:「耶穌允許人類煩惱嗎?」人類擁有多變情緒是上主美好的創造,因此基督徒應「憂慮」如何追求上帝的國與上帝的義,應「煩惱」什麼是永恆的意義;若人將時間都花在那些連天空飛鳥、花、草都不擔心的事情上,即是浪費上主創造憂慮情緒的美意。他也提醒信徒不忘記耶穌的邀請,「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

(攝影/王子恆)

講座尾聲,蔡茂堂總結如何在壓力與焦慮中重新得力。壓力、焦慮都是上主所賜的禮物,剛強成長的過程中「等候」是關鍵,如同冬去春來的樹葉長出新芽、台灣俗諺「拍斷手骨顛倒勇」都是生命蛻變的過程,要倚靠聖靈、放下重擔、存心忍耐、專注標竿並在患難中經歷上主。他最後用使徒保羅的故事勉勵眾人,人的一生際遇不同,可能正處生命峰顛、可能正努力面前、可能已舉步維艱,不論生活正處在哪種景況,「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

光鹽教會牧師蔡詠信受訪時分享,「壓力」「焦慮」和「情緒」是近期教會活動主題的關鍵字,也是現代型教會中信徒們極需處理的課題之一。他坦言,信徒生活壓力大、同工服事工作過於繁重,時常處在緊繃、焦慮的情緒中,因此靈修會透過專講及清幽場地的安排,希望幫助信徒認識自身壓力來源,在安靜時刻處理自身價值,在主裡從新得力。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