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中信徒訓練 林益仁談生態福音與綠色教會

(攝影/洪泰陽)

【洪泰陽台中報導】由台中中會傳道部主辦的信徒訓練會,於6月23日下午假豐原教會舉行;邀請到現任教於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的林益仁教授,以「生態福音與綠色教會:小米方舟的見證」為題分享。林益仁在講座上半場依序向聽眾介紹何謂生態危機、何謂生態福音,以及探討「我們需要一個貼近台灣社會文化脈絡的宣教模式嗎?」下半場則聚焦在小米方舟與走讀基隆家園的案例,說明如何推動生態教會。

林益仁表示,前幾年爆發武漢肺炎,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回應「看清問題根源」的觀點,以及西方基督徒哲學家霍姆斯・羅爾斯頓三世(Holmes Rolston III)提出的「生態即是家園」觀點,強調人類是受造物,也是上帝所託付的管家,但卻不是世界的主宰。當人類破壞生態時,原本在這生態體系中的病毒就跑出來危害人們,而病毒也是生態系的一部分。他勉勵基督徒要尋求上帝幫助,看見病毒所凸顯的問題,使人們能在健康、土地、勞動與居所的層面上彼此幫助。

林益仁認為,要重視與尊敬所處環境社區及先祖的智慧。以原住民族群體進行的小米保種為例,透過小米這種耐旱作物的了解與復耕中,年輕一代向長輩學習知識,並從原住民族的神話故事中理解對土地與環境的生態意識。他也從原住民族文化傳統中舉例,指出保存獵物的頭骨與下顎骨是一種「牠沒死,我就無法活」的生命紀念意義。

而「小米方舟」計畫要幫助原住民產業,從聖經中的「方舟」獲得綠色教會的啟示和激勵,地球生態、生命同在一條船上,不管風雨多大,只要有信念,彩虹總是在望。林益仁也引用杜克大學氣候與永續發展辦公室的研究主任諾曼・維爾茲巴(Norman Wirzba)著作《食物與信仰》指出生命在「吃與被吃」間的依賴。

(攝影/洪泰陽)

他引用霍姆斯・羅爾斯頓三世的「找家」(homing)與「故事居所」(storied residence)內涵:人群根據歷史與地理條件來耕作與生養,且在所在之地與文化環境當中發展出群體的歷史。林益仁強調,所有生命都需要在自然中找到居所,而人類找尋居所的過程,往往透過故事來闡述,這也是最動人的。新約時代,耶穌基督在海邊、在山上等地,向信徒傳揚上帝國的道理;在台灣,馬偕的逍遙學院也帶著學生們在大自然環境中生活、學習聖經的道理。

林益仁表示,身為牧師之子,長年來在大專院校中教書,一直不斷透過專業領域的反思,來回應父親對於其能投入宣教的期待。作為一位生態學者,在這過程中也會面對西方對於生態與基督徒的神學信仰有不一樣的立場與見解,但他相信身為基督徒,生態的思維是反映信仰核心價值。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